一個美國人在廣州砸死中國百姓,怎麼處理?官員霸氣下令:絞刑

清代閉關鎖國後,僅存廣州一個通商口岸。當時廣州的洋人與當地百姓的生意往來已經十分緊密,雖然說中外語言不通,但與洋人接觸多了,廣州的老百姓也能聽明白幾句外國話。

只是生意做多了,往往會有摩擦,輕則傷人,重則致命。由於鴉片戰爭前滿清還是比較有底氣的,所以那時候如果有什麼爭執,在滿清官員的強硬下,洋人也不能撒野。

一個美國人在廣州砸死中國百姓,怎麼處理?官員霸氣下令:絞刑

《清代外交史料》就記載了1821年中的一件事:某天果販郭梁氏和她的女兒郭亞鬥開著一艘小艇,在河道上賣水果。這時候美國一艘名叫艾米麗的商船經過,船上一位水手德蘭諾瓦向這位本地婦女買水果,沒多久兩人就開始爭吵了,德蘭諾瓦把一個瓦罐砸向這個婦女腦袋,郭梁氏被砸中後沒站穩跌落水中……

當時旁邊還有另外一艘小船,船上的一個婦人陳梁氏也目睹了這一切,她趕緊叫海關差役葉秀去救人,救上來的時候人已經沒氣了。死者的家屬馬上報官,當時負責這件事的是番禺的知縣汪雲任。

一個美國人在廣州砸死中國百姓,怎麼處理?官員霸氣下令:絞刑

汪雲任接到案件後,立刻開展調查,同時要求美方那邊的官員參與驗屍。第二天上午,美國駐廣州的領事得到消息後,本來想給錢私了,但是想到對方已經告官,私了是行不通的,這邊船長又對他說,死者是自己落水的,與我們船上的人無關,不要賠償給他們。驗屍後,發現死者頭部的傷確實是瓦罐造成的,但是美方那邊,他們既不承認瓦罐是他們的,又拒絕交出德蘭諾瓦。

雙方經過多次談判無果,決定開庭處理,其實開庭的地方就在這艘出事的美國商船上。經過詳細審問,汪雲任宣佈郭梁氏死亡的兇手就是德蘭諾瓦,整個事情過程都很清楚,人、物證據都有,而德蘭諾瓦也承認了,當時因為郭梁氏給他果子他掂量了一下覺得少了,要她給多點,郭梁氏要他加錢,他很生氣就把人砸落水了。

一個美國人在廣州砸死中國百姓,怎麼處理?官員霸氣下令:絞刑

​ 根據清朝的法律,“化外人有犯,並依律擬斷;又律載,鬥毆殺人者,不問手足、他物、金刃,並絞監候。”也就說德蘭諾瓦要被判死刑。但是,美方卻怎麼也不願意讓汪雲任把人帶走,汪雲任很生氣,把此事上報給兩廣總督阮元。阮元聽到也是怒火中燒,指示有關人員停止與美國的貿易,美方知道後不得不妥協。

德蘭諾瓦被士兵逮捕歸案,又進行了二審,最終判他絞刑。美方對這個結果真的很不滿,於是他們把這件事彙報給總統聽,過程中否認德蘭諾瓦是兇手,然後美國總統致函要滿清政府嚴肅處理,但不知道什麼原因最後沒有送達。其實阮元已經向道光皇帝彙報了這件事,道光帝還誇獎他。

一個美國人在廣州砸死中國百姓,怎麼處理?官員霸氣下令:絞刑

這就是著名的德蘭諾瓦事件。

這件事看起來美方只是損失了一個水手,而且殺人要付出法律代價也是應該的,但是此事在當時的西方各國都引起了震動,他們覺得中國人法律落後,連律師都沒有,做事野蠻,審判隨意,輕視他們西方人的生命。

除此之外,造成的影響還有就是,在後來的1843年和1844年中國與英、美簽訂的條約中就有領事裁判權歸外方的這一項規定。可以說,德蘭諾瓦事件讓列強認識到領事裁判權有多麼重要,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