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落盡,奠基故宮博物院繪畫館丨《中國古典傢俱》2018年5月刊

繁華落盡,奠基故宮博物院繪畫館丨《中國古典傢俱》2018年5月刊

在古代,精通鑑賞的人往往也富收藏,鑑藏不分家。但是近代隨著公共博物館的急速興起,嚴格把關藏品的鑑定家成為舉足輕重的角色。

書畫鑑定方面,張蔥玉和謝稚柳並稱"北張南謝"。前者是故宮博物院繪畫館的奠基人,後者是上海博物館的元老。他們就職文博機構雖已是新中國之初,但若沒有民國歲月的積澱與磨礪,哪裡會有後來的蔚然成家。

張蔥玉(1914-1963)來頭太大,從高祖到父輩,各個是富商、英才、豪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前半生雖早已精於書畫鑑藏,但染上賭癮、揮霍無度。山窮水盡之時,昔日闊少才知發奮,終於把自己的鑑定本領發揮出來。

顯赫世家,祖父教養

浙江湖州的南潯小鎮,是一個神奇的寶地。這裡先是雲集了近代中國最大的絲商群體,出現了富可敵國的"南潯四象"——當地民謠雲:"劉家的銀子,張家的才子,龐家的面子,顧家的房子",說的就是這四大首富。後來這些商賈家族由"大富"漸而"大貴",紛紛讀書藏書,收藏古玩字畫的風氣盛行。

龐家的富二代龐萊臣(張蔥玉的舅公),很是爭氣,不僅生意做得又大又強,在書畫收藏上也造詣頗深,藏品極精。張家的才子更多,除了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的古董商張靜江、藏書家張石銘之外,孫輩張蔥玉也是名震江南的青年才俊。

張家不僅家大業大,在政界、學界人才輩出,且在黑白兩道皆人脈深廣,堪稱江、浙、滬三地的頂級豪門。

繁華落盡,奠基故宮博物院繪畫館丨《中國古典傢俱》2018年5月刊

張蔥玉舊藏 宋 歐陽修《灼艾帖》行書,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康熙末年,張蔥玉的六世祖張維嶽定居南潯。到了張維嶽之子張頌賢,依靠經營蠶絲出口,迅速積累資金,躋身南潯四象。張頌賢有兩個兒子,長子張定甫有7個子女,其中一個就是張靜江;次子張質甫有一子張石銘,也就是張蔥玉的祖父。1892年,張家家產已達1000多萬兩銀子,實力相當於現在的李嘉誠。

張蔥玉的父親張乃驊與蔣介石是莫逆之交,但他於1918年在從上海乘船去杭州的途中不慎失足溺水而逝,年僅26歲,獨子張蔥玉時年4歲。父親去世後,張蔥玉就跟隨祖父張石銘生活。

張石銘是光緒年間舉人,他繼承大量祖業,但並不親自經營。這位江南才子酷愛收藏金石碑刻,玩賞奇石,故字石銘。他是杭州西泠印社的發起人和贊助人之一,並與吳昌碩、王福庵等名士有文墨之交。他還是赫赫有名的藏書家,聚書十萬餘卷。

學富五車的祖父,十分憐愛自幼喪父的孫兒,總是把張蔥玉帶在身邊,日夕薰陶,令其練字、讀書、品畫的功夫很早就打下了非凡基礎。

張蔥玉14歲那年,祖父也去世了。幼年喪父,少年失去祖父,張蔥玉內心的孤獨與落寞,與誰能說。而家底之殷實與家蘊之深厚,也養成了他骨子裡的清高與驕縱。

三年守孝期滿後,張家開始分配財產。舊時大家族析產非同小可,像張家這樣的大戶,請的是經濟界著名人士張文進做財產評估:除去常熟、蘇州的田畝、鹽廠、房產及家藏字畫書籍不算,僅上海的房地產和產業估資就達兩千萬元,但同時負債九百萬元,指的是做地皮生意被"套"住的部分。這樣五房分家,各得二百萬元。

此外,張蔥玉還分得大量地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上海大世界那塊地。1917年,黃楚九租下這塊地皮造了著名的大世界,張家從此在這塊地皮上不知賺了多少錢。分家的時候,長輩們念及四房乃驊早逝,身後只有一兒,特意把大世界這塊"大肥肉"分給了他,讓他坐收租金,準保一生無憂。

收藏,成就了他;賭博,榨乾了他

17歲的張蔥玉正值年少輕狂之時,一夜暴富,怎能不自我膨脹,揮金如土?這位闊綽的公子哥兒,花錢如瀑布的兩大途徑,一個是收藏,成就了他;一個是賭博,榨乾了他。

張蔥玉最初的藏品是祖父傳給他的一批字畫。祖父去世後,就全得靠他自己"掌眼"了。開始買畫時,他常上人家當,付了不少"學費"。上海廣東路上的古董鬼子見他如此年輕,手裡又有的是錢,就拿贗品騙他。他明白真相後從不怨天尤人,當然也從不認輸。於是發奮鑽研,刻苦磨練,買進賣出,廣交朋友,真貨假貨都拿來比較。全部的心思加上海量的鈔票,終於練就了目光如炬的真功夫。

1934年張蔥玉剛20歲,弱冠之年就被故宮博物院聘為鑑定委員,真是前無古人,很可能也後無來者。1946年抗戰勝利後,他再次被聘為故宮鑑定委員。

繁華落盡,奠基故宮博物院繪畫館丨《中國古典傢俱》2018年5月刊

張蔥玉舊藏 元 方從義《武夷放棹圖》

吳湖帆對同時代的諸多鑑藏家頗有微詞,但對張蔥玉青睞有加。他曾在《醜簃日記》中寫道:"蔥玉年才廿六,所藏法書為海內私家甲觀,而自書仿元人亦至佳,洵少年中英俊才也。"的確,憑藉過人天賦、雄厚財力、精深造詣與豐富閱歷,青春無敵的張蔥玉昂首跨入一流藏家之列。

1938年,他24歲,其時龐萊臣已74歲,吳湖帆44歲,張大千39歲,王己千31歲,在海派五大收藏家中,他實在太"嫩"。但當時他在上海寓所的"韞輝齋",卻和龐萊臣的"虛齋"、吳湖帆的"梅景書屋"、張大千的"大風堂",形成了海派收藏的"四大名齋"。

然而,張蔥玉的賭癮卻漸漸殃及了他的收藏。

在張蔥玉的日記中,幾乎每天都有關於賭博的記錄。他賭博的方式很多,麻將、詩謎、賭棋、桌球等等。而且往往賭至子夜或凌晨,也因此常被其母親訓斥。

賭博先是讓他輸掉名下一個個房產——他曾創下一夜之間輸掉一條弄堂房產的"壯舉",甚至最熱鬧的大世界那塊寶地,居然也賭掉了,一時成為上海灘哄傳的笑話。賭到最後,他連自己親自建造的一幢三層樓的花園洋房也輸掉了,全家只好搬進弄堂裡去住。

房產賣完了,賭癮依然戒不掉,便開始出手所藏字畫了。張蔥玉手上藏品最多的時期,是1938~1941年間,短暫擁有之後,就無奈陸續散掉了。有的投奔新主人,廣東房地產鉅商譚家後代譚敬得之最多;有的賣往海外,今多為歐美各地公私博物館收藏。其實,他是一個"愛書畫入骨髓"的人,出售自己的珍藏,他也常黯然神傷:"雖雲煙過眼,殊不能自已。餘每售一物,或與親知相別輒然,亦性之多感耳。"

"浪子"回頭,成一流文物專家

這樣一位"敗家子",如何成為我國的一流文物專家?這一轉變,要多謝鄭振鐸。

兩人相識於1938年。當時鄭振鐸是好幾所大學的教授,有機會就向張蔥玉請教古書和字畫。後來鄭振鐸搶救淪陷區的古籍善本,張蔥玉出錢出力還調動自己的人脈,積極相助。或許是出於欣賞和感謝,鄭振鐸到處尋覓,把已經散掉的部分張氏舊藏彙編成冊,於1947年出版了《韞輝齋藏唐宋以來名畫集》,宣紙精印,彩綾裝潢兩巨冊,共著錄其藏畫精品70幅。

至解放初,張蔥玉已經坐吃山空,瀕臨破產了。而他一家六口(他的母親、夫婦二人、三個孩子)總要吃飯。鄭振鐸當時出任國家文物局局長,他力薦張蔥玉到北京擔任文物處副處長,兼文物出版社副總編。張蔥玉看到實現自身價值的曙光,毅然脫離上海那幫酒肉朋友,不顧北京胡同居住條件差,欣然來京上任。他真正的內在能量終於得以爆發,精神上格外充實。

繁華落盡,奠基故宮博物院繪畫館丨《中國古典傢俱》2018年5月刊

張蔥玉舊藏 元 倪瓚《虞山林壑圖》,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他上任後的首要工作是恢復、充實故宮繪畫館,從民間徵集、鑑定藏品。張蔥玉做這一工作太得心應手了——他一生都泡在字畫中,20歲就已進出故宮參與鑑定了,中國最重要的書畫藏品,很多他都親眼見過。1953年,故宮繪畫館對外開放,館內陳列著自隋展子虔到晚清吳昌碩的作品共五百餘件。1962年,國家文物局又專門成立了張蔥玉、謝稚柳、劉九庵參加的"三人書畫鑑定小組",張蔥玉擔任組長,先後前往天津、黑龍江、吉林、遼寧四個省市鑑定書畫達10萬餘件。

然而張蔥玉短壽,他患有肺癌。1963年,他因手術失敗而猝然離世,年僅49歲。

禍兮,福兮?早逝也好,不然"文革"的下場怎可想象?他帶著對字畫的痴情長眠了,這是讓人欣慰的。

總 編 | 鄧雪松

主 編丨林育程

執行主編丨程香

資料來源 | 《中國古典傢俱》2018年5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