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娛樂新物種:騰訊音樂靠什麼撐起1500億元市值?

音樂娛樂新物種:騰訊音樂靠什麼撐起1500億元市值?

騰訊《深網》作者 | 王丹薇 發自紐約

來源 | 騰訊深網(公號 ID:qqshenwang)

美國市場在給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下稱“騰訊音樂”)分類時,遇到了難題。

從核心業務上看,騰訊音樂的流播平臺可以與北歐巨頭Spotify類比;從營收來源上看,騰訊音樂的現金流與歡聚時代等社交娛樂平臺的收入來源類似;從內部架構上看,音樂業務佔整個公司的比重又和蘋果音樂與蘋果公司的關係相仿。以至於一些投資人對《深網》表述,這應該是Spotify+Facebook+Youtube的綜合體。

無法被分類的騰訊音樂在12月12日迎來了登陸紐交所的大日子,這家備受資本市場期待的公司上市首日便受到了投資人的青睞,報收14美元每股,較發行價上漲7.69%。按收盤價計算,它的市值約為228.94億美元,與Spotify齊肩。

騰訊音樂CEO彭迦信在上市當天接受《深網》採訪時表示,“我沒有水晶球,無法知道明天股市漲還是跌,但專注業務,長期來看,股價自然會反應價值。”上市這天,彭迦信佩戴了一個“時間沙漏”圖案的袖釦。

在美股和中概股總體表現不佳的市場環境中,成功融資超過10億美元絕非易事,而騰訊音樂的超額認購超過10倍,眾多美國中小基金甚至無緣此單。美國大西洋併購基金負責人蘇昱愷告訴《深網》,阿里巴巴之後,從未有過無額度的情況,除了TME(騰訊音樂的交易代碼),都能拿到。

國內的投資人,散戶也在積極參與。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對《深網》說,從外匯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好標的,但最終成就TME成功上市的是,這的確是一家健康的,優質的公司。”

受宏觀經濟影響,騰訊音樂的上市之路並不一帆風順。7月9日,騰訊發佈公告表示分拆在線音樂娛樂業務赴美上市。8月26日,路透社報道騰訊音樂整體估值在290-310億美元區間,預計籌資高達40億美元。10月2日這家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IPO招股書,隨即遭遇美股大幅波動。雖然美國經濟形勢向好,但是聯儲加息預期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將在2019年給美國經濟帶來更多挑戰,樓市受挫、美債被大舉拋售現象明顯,預期折回現實,股市重創。

在低迷市場中短暫調整後,騰訊音樂於12月初開始國際路演。雖然此時的估值相比傳聞中的下跌了70億美元,但是對於很多美國投資人來說,這卻是個好現象。“這證明沒有很多熱錢參與這宗IPO”,美股知名財經評論員Jim Cramer稱,“騰訊音樂願意調低定價,這是個好現象。”

上市當天,紐交所擠滿現場觀禮的員工、投資人。一位交易員對《深網》表示,200億對於公司來說,仍然是個很有吸引力的價格,而騰訊音樂從盈利狀態,現金流看,都不是一家需要急於上市募資的公司。”

“騰訊音樂是全球唯一一家已經盈利的流播平臺公司”,彭迦信對《深網》說,“我們已經到了一定的規模,可以去上市了,所以我們決定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白沙細細穿過時間沙漏的細孔,最後一粒沙落定後,騰訊音樂敲響了美股市場的開市鍾。

音樂娛樂新物種

國內音樂產業在版權保護、支付體系、社交玩法等因素快速發展的加持下,走出了因盜版而陷入的殤痛。在這場絕地反彈中,社交的貢獻功不可沒。

招股書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在騰訊音樂2330萬的在線音樂付費用戶中,超過40%在虛擬禮物等社交產品上貢獻收入,而這種“以音樂為核心的社交消費“佔當季度騰訊音樂總收入的70.4%。

騰訊音樂旗下四大平臺中,社交消費引爆的全民熱潮屢見不鮮。2014年,QQ音樂獨家互動直播歌手華晨宇北京火星演唱會,在六天內共計線上直播門票購買次數超過12萬,刷新行業記錄。

招股書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的9月30日,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月活躍用戶6.55億,付費用戶2490萬,付費率3.8%,每付費用戶月均付費額(ARPPU)8.5元;社交娛樂服務月活躍用戶2.25億,付費用戶990萬,付費率4.4%,ARPPU則達到118.5元。

相較之下,外國流播平臺的營收模型的想象力乏善可陳,要麼根據時長和歌曲數量設計不同價位的套餐,或者簡單地依照有無廣告的區分售價。

造成如此差別的原因包含商業、文化、技術等多個層面。首先,騰訊音樂在騰訊社交產品的大生態下,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亞馬遜音樂、蘋果音樂等均和社交距離較遠,也正因為看到社交和音樂產業的協同作用,Facebook收購Spotify的呼聲才不絕於耳。

其次,社交玩法最初源自網絡遊戲的商業模型。國內某大型遊戲公司掌門人對《深網》說,遊戲盈利的關鍵在於計費點的設計,頻繁的,能夠觸發哪怕少量用戶持續付費的計費點,是爆款遊戲的基礎。國內流播平臺很好地嫁接了這個模式。

第三,國內的產品文化中,遊戲性,互動性甚至二次元性的特點比較鮮明,移動支付又為這些趣味提供了變現的工具,而這兩點在國外產品文化和環境中都不具備。這既是海外平臺借鑑中國特色的壁壘,也是中國公司出海的挑戰。某外國社交媒體公司高管對《深網》表示,雖然騰訊音樂在遊戲性互動性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讓外國人完全理解這個邏輯下的用戶粘性,仍需要時間。

綜上不同,不但Spotify和蘋果音樂等巨頭將社交產品當做點綴, Huzza, Volareo, Songtradr, TipCow和 Digital Tip Jar等試圖在付費場景上有所突破的小玩家,也紛紛以階段性失敗告終。

短板的潛力

招股書顯示,騰訊音樂在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27.07億元,比2017年同期暴漲244.8%。

相形之下,2018年第二季度,Spotify和Pandora分別錄得淨虧損4億6140萬和9200萬美元。蘋果音樂業務的具體財務數據被掩埋在蘋果公司的財報中,外界不得而知。而蘋果CEO庫克在近期的一次採訪中表示,“我們不是為了賺錢做音樂流播業務的。”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提供相似的服務,但是騰訊音樂等國內流播平臺和國外同儕的盈利來源大徑相庭:訂閱會員付費是外國流播平臺的收入主力軍,卻只是國內平臺收入的九牛一毛。

從總用戶量來看,騰訊音樂是Spotify的四倍,但Spotify的訂閱付費比率高達46%。截至今年六月,Spotify和蘋果音樂分別有8300萬和5000萬訂閱用戶,為全球前二。招股書中,騰訊音樂透露,希望未來提高訂閱付費在營收中的比重,“我們的訂閱付費比率為3.8%,根據iResearch的數據,這個數字遠遠低於中國網絡遊戲和網絡視頻服務公司和全球其它網絡音樂服務公司的比例。”

騰訊音樂CFO胡敏告訴《深網》,提高訂閱用戶比例是未來公司的發展重點之一,“由於版權價格不菲,音樂流播公司的總支出總是很大,但我們不關注成本的絕對值,提高訂閱用戶會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收入,收入和支出的比例也會越來越好。”

一位紐交所交易員告訴《深網》,這在他看來是極大的上升空間,“騰訊音樂手上有環球,華納和索尼三大唱片公司的中國版權,通過自營和分銷,想在訂閱用戶上發力並不太難。”

音樂人與極客

摸索出商業化道路的騰訊音樂,也意識到反哺產業上游的重要性。彭迦信對《深網》說,世界前五大唱片公司,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裡佔了不到30%,而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卻高達85%。在這個長尾市場中,流播平臺可以更好的幫助中小音樂人。

2014年,歌手陳粒的《奇妙能力歌》入圍由豆瓣主辦的“第四屆阿比鹿音樂獎”年度民謠單曲,隨後在社交網絡被注意到,社交網絡上的分享和推薦如同火種,一步步將陳粒獨特的曲風和歌詞傳播到更多人的耳朵。

豆瓣是最早為原創音樂人提供服務的互聯網平臺。2012年原創音樂的分水嶺讓資本雄厚的流播平臺看到了向上遊發展的機會窗口。2015年國家版權局出臺的最嚴版權令,像給已經如火如荼的版權大戰撒上了一把催化劑,也讓音樂人和科技公司都看到了合作的必要性。

2014年蝦米推出尋光計劃;2015年,QQ音樂推出平臺開放策略,酷狗音樂推出一億元扶持音樂人計劃;2016年,網易雲音樂公佈石頭計劃,投資2億人民幣扶持獨立音樂人。2017年,合併後的騰訊音樂傾集團之力,推出“騰訊音樂人計劃”。

對於互聯網平臺進軍唱片上游業務的舉動,業界人士給出了不同給的解讀。MTA天漠音樂節、張北音樂節創始人李宏傑對《深網》表示,科技和唱片是兩個專業性都很強的行業,科技平臺進軍上游原創,更多的是防禦性打法,而非主動出擊——防止未來面對天價版權的被動局面。

“從平臺的角度,一定是希望直接對接音樂人,減少中間環節,但唱片業的產品是個非標品,有時需要教練一樣的伯樂和音樂人之間的奇妙化學反應,這是科技公司沒有的專業。”

從另一個角度說,唱片公司,科技平臺都是組織的外衣,音樂產業的核心還是人才以及人才組成音樂產業生態。雖然創作型團隊被併入大公司之後,不能協同放大作用的例子屢見不鮮,但是如果雄心勃勃的科技平臺,給予音樂人足夠的資本支持和自由度,那麼一個唱片科技業新秩序的到來也非常值得期待。

多位音樂人對《深網》表示,無論唱片業和科技平臺未來的發展如何,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雙方抱團合作的格局不會被打破。

也許一切迴歸到消費者的需求,才能無所謂劍拔弩張、沒落或顛覆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