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四十的人鍛鍊身體還有用嗎?

二師弟他大師兄


《黃帝內經》素問之上古天真論中說,男子“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也就是男人到40歲時開始衰老。女人呢?女人35歲已經開始衰老,所謂“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42歲開始則“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這是大多數人的情況,但不必悲哀,也有例外。內經中還說“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雖而壽,能生子也”。即那些善於養生的人,能夠推遲衰老,保持身體健康,甚至年齡很大了,還能具備生育能力。


拋開醫書中的記載,反觀現實生活,同樣年齡的中年人,有些確實“面焦發墮”甚至隱隱現出老年相,有些卻因為長期堅持鍛鍊,而仍舊身強體壯、容光煥發。而且大量活生生的實例表明,無論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還是四十歲以上的中年或老年人,只要長期堅持科學鍛鍊,都能明顯改善身體狀況,保持健康。簡單說,什麼時候開始鍛鍊都不晚!那麼,中年人鍛鍊身體有何好處呢?

好處1:消除疾病隱患,少病少痛(或無病無痛)也提升了生活質量。

中老年病年輕化是近些年來的一種不良趨勢,尤其是中年人首當其衝。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中,過早罹患糖尿病、中風等疾病的人越來越多,這與飲食無度和缺乏運動大有關係。三四十歲開始鍛鍊,不僅可以延緩衰老、保持年輕態,而且還能消除疾病隱患,提升中長期的生活質量。由此帶來的健康上的諸多好處包括:身材好,容貌更年輕,體力好,精神狀態好,很少生病等等。


好處2:身體好能賺更多錢!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在日常生活中常被隨口一說,但實際上可能確實如此哦!著名的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2015年對中國跑步人群的調查顯示,24%的核心馬拉松跑者擁有碩士或以上學歷,54%有私家車,42%有銀行貴賓卡,36%屬於企業中高級管理層,而且主要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尤以上海北京為多。同年的另一份調查數據則說,中國跑者中71.2%擁有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約70%常居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還是反觀現實生活,不良的身體狀況確實讓不少人失去了賺錢的機會或者提早結束了工作生涯,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通過鍛鍊保持身體健康顯得尤為重要。

想想躺進醫院時,醫生不容置疑的口吻和收費處冰冷的價目表,就讓人不寒而慄!


好處3:健身的溢出效應,不僅為自己也為家人創造福利!

中年男女都是家庭的頂樑柱,是家庭收入的主要創造者。中年人身體健康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家庭的經濟狀況。2017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是,當年人均醫療保健去出為1451元,佔消費總支出的8%左右,似乎家庭負擔尚可。但據醫學雜誌《柳葉刀》2016年發表的關於中國常見癌症醫療費用的研究報告顯示,患者的家庭年收入摺合成美元計算為8607美元,而人均就診支出費用摺合美元約為9739美元。可以這樣說,中年人多鍛鍊、不生病,在享受健康帶來的高品質生活的同時,也能降低整個家庭的醫療支出和所面臨的經濟風險。同時,因為身體好,也能更好地照顧家人,同時也減少了因自己生病給家人造成的看護負擔。

三四十歲的中年人鍛鍊身體的幾個原則

原則1:做好心理建設,即鍛鍊身體並非只是為了當前的健康,也是為將來的老年生活做好身體上的準備,同時也能減輕家人的負擔,無論是心理上(因你生病而擔驚受怕),還是體力上的投入(因你生病而看護),以及經濟上的負擔(因你生病而增加醫療支出)。
原則2:認識到自己已經是中年人,開始鍛鍊應循序漸進,寧可保守,不要冒進。運動從低強度、小運動量開始,慢慢提高。
原則3:科學飲食。別再放任口腹之慾,注意調整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最好能配合運動健身,制訂相應的飲食計劃。
原則4:有階段性的健身安排。將無目標、無時間段的隨意鍛鍊,改為有明確健身週期和目標的運動方式。比如設定三個月的運動減肥期,每週要運動幾次,每次做何運動,三個月後腰圍減小多少或體脂率下降多少。如此目標明確,週期也不是很長,便於執行和檢驗運動效果,也有利於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健身小週期堅持下來。

有一個句著名的廣告詞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用這句話來鼓舞準備健身或正在堅持鍛鍊的中年人也非常合適,能不能擁有好的身體,並不是由所處的年齡來決定,而是你的內心。 堅定了健身的決心和方向,30歲、40歲或是更大的年齡都不晚。所謂“東隅雖逝,桑榆非晚”啊!


順手關注@御行健身,專注運動減脂。

有問題私信我,或回覆關鍵詞“菜單”就行了。


御行健身


當然有用,而且見效很快。

人的身體素質,一般而言,青春發育期是提升較快的階段,發育期後,大約25歲-28歲一般可以稱為巔峰,這時候你的身體各項指標幾乎已經增長到極致,隨後處於緩慢的下滑期,這時候加大強度的鍛鍊仍然是有上升空間的。當然了。因人而異。喬丹37歲的時候仍然處於巔峰。

以上描述,是針對體能的自然變化而言。實際上,人體的適應能力很強,如果系統參加鍛鍊,將會是另外一番光景。

最近網上流傳的50歲健身女神,體型窈窕,肌肉緊緻,皮膚光潔,看面貌似乎是青年女性。這位50歲的健身女神叫劉葉琳,是河南信陽人,在她30歲的時候她學會了游泳,並且從那時開始便喜歡了健身。不僅學習游泳,還有冬遊、蹦極、攀巖、划艇、深淺,真是種類居多,並且已經堅持了差不多20年的時間,一般人都沒有那麼大的毅力,但是大家看見他的身材之後你們就會覺的她這麼做是值得的。

前不久,刷爆朋友圈的兩個67歲老年人對比照,一個人是普通老人,一個是健壇常青樹楊新民,兩個人的精神狀態、身體形態完全是兩個年齡層。楊新民是亞洲健美冠軍,每天早上要跑步一小時,上午和下午各進行一小時的器械訓練,每次訓練課都要舉起幾十噸的重量。

那麼,沒有運動經驗的中年人,如何開始鍛鍊呢?建議如下:

1. 有氧運動為主:心肺功能是各項體能的基礎,也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首要前提,建議每週跑步5-6次,每次20分鐘左右,跑前熱身,跑後拉伸。如果不能連續跑下來,就走跑結合,慢慢加大強度,直到能夠連續跑5公里,為一個階段。

2. 器械訓練為輔:無論男女,尤其男性,需要加強肌肉段倆,能夠遏制肌肉流失,塑造良好體型。建議與跑步結合的話,或者採用跑後徒手力量訓練的方式,或者更有條件的話,每週到健身房鍛鍊2-3次。

3. 注重柔韌性訓練:中年人的柔韌性已經大不如前,因而限制了很多運動表現,甚至導致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建議每次鍛鍊後都要拿出10-20分鐘時間,認真拉伸全身肌肉。

4.配合飲食:初學者往往不知道飲食的重要性,僅僅鍛鍊,收效很慢。建議晨跑前喝半杯溫開水,晨跑後及時吃早點,健身房訓練後可以補充些富含蛋白質的食品。有利於身體恢復。更多的營養知識,可以在健身過程中逐漸學習增益。


健身界


我們習慣拿出證據與案例:

看完國外的我們說說我們國內的例子:

沈華步從70歲開始進入這家位於廣州荔灣區中山八路的健身房,一練就是20年。

現在已經是九十多歲的高齡依然每天打卡,風雨不改。

在健身房裡,沈華顯得十分神勇。無論是單雙槓還是引體向上,他都玩得有模有樣。在做引體向上時,雖然看起來有些艱難,但沈華仍然堅持完成了10個標準動作。沈華笑言,如果是在去年,他至少能做20個。他豁達地說,隨著年紀增長,體能不可避免地變差,“不過我覺得沒必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做不了就少做幾個,不要勉強,畢竟健身是為了強身健體,而不是和別人競爭。”說起話來,他溫和而中氣十足。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他十分滿意,“到了我這樣的年紀,很多人連走路都困難,現在我能跑能跳已經很不錯了。”

不要說多少年齡,只要你肯開始,多少歲都不晚。如果,你是找一個藉口給自己退卻,那麼你二十歲都是晚了。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餘冠鋒Gordon


四十的人鍛鍊不但有用,而且益處非常非常的大!!帶來的好處有:

1、身體各項指數正常,遠離三高

2、身體年齡比實際年齡要低

3、精力充沛,精神狀態良好

4、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不被生活所控制

首先鍛鍊不分早晚,越早進行鍛鍊未來的收益越大。一開始可能會不容易堅持可將鍛鍊看成是對自己的一項投資或一項行為習慣的培養並始終貫徹在未來的生活之中。

那麼為什麼說四十的人更應該需要鍛鍊呢?因為,人到了四十的年紀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公司、家庭)極其艱鉅和挑戰,同時還不可避免的身體機能開始走向下坡,所以需要拿出時間開始鍛鍊身體。

那麼,對於四十的人來說鍛鍊會帶來哪些好處,個人覺得從兩個方面:

身心層面和身體層面

身心層面:四十的年紀在公司和家庭都承擔著重要的角色,但的責任越大受到的壓力越大,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需要有很好的釋放途徑或轉移壓力的方式,而鍛鍊便能起到很好的壓力釋放或注意力的轉移。

身體層面:四十歲身體的機能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精力也不再向以前那麼充沛,不留神自己活生生已成為一名油膩猥瑣的中年男,而鍛鍊身體可以很好的杜絕以上種種。通過鍛鍊可以讓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以內,精力雖然不能提高很多但至少能夠維持相對充沛的狀態。

對於女性來說四十五歲開始逐步走向更年期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但是提前進行鍛鍊不僅可以延緩肌肉的衰老、提高骨骼的鈣的密度與硬度這些都可以幫助自己延緩更年期的到來,避免出現更年期綜合症等現象。

備註:同樣的是63歲,一個有運動習慣一個沒有

筆者本人帶過很多年紀50+快60的學員,因為長期堅持鍛鍊相比於相同齡人看起來要年輕很多,並且可以和自己的小孩一起跑馬拉松,玩鐵人三項。

每年去醫院體檢,身體的各項數據也比自己的實際數據要年輕很多,身體年齡遠低於實際年齡這些不都是鍛鍊帶來的益處。

備註:60+的王石先生煥發出的精神面貌讓人何等的羨慕


家軒教你學健身


年近四十的人鍛鍊身體還有用嗎?

我們知道,運動不僅僅對保持健康體重有益,還有很多健康益處。如:增進心肺功能,改善耐力和體能;提高代謝率,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內分泌系統的調節;提高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保持或增加瘦體重,減少體內脂肪蓄積,控制體重;降低血脂、血壓和血糖水平;調節心理平衡,減輕壓力,緩解焦慮,改善睡眠;肌肉力量訓練則對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強壯作用很大,有助於延緩老年人身體活動功能的衰退;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風險。

年近40,正是開始步入中年。這時由於年齡增長,工作生活壓力增大,運動時間減少,應酬增多,飲食不規律,,很容易造成體重增加和“三高”等問題的出現,導致身體健康狀況開始下降。這個時候,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是緩解這些問題的有效手段。我現在已經年屆50,但是因為我長期堅持體育鍛煉(本文配圖均為我個人近幾年進行體育鍛煉的真圖),身體機能一直保持很好,不僅很少生病,而且無論在力量和協調性方面,還是精神面貌上,也比同齡人好得多。體育鍛煉對身體的幫助,只有親身經歷才有深刻體會。

對於40歲的人群來說,進行體育鍛煉的標準可以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核心推薦二“吃動平衡,健康體重”的建議,即:每天主動性運動相當於快步走6000步,時間持續30—60分鐘,每週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中等強度”的判斷:自我感知稍累,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60%——70%。可以選擇慢跑、中速步行(4km/h)、廣播操、自行車(<12km/h)、乒乓球、羽毛球等),累計時間大約為150分鐘。平時減少久坐時間。具體來說,不同類型運動以及運動量安排如下:

1、有氧運動天天有。可有效增強心肺耐力,控制體重,防治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2、抗阻練習每週2—3次。增大肌肉,增加或維持肌肉力量;預防和控制心臟病和2型糖尿病;改善姿勢、移動能力和平衡能力;預防摔倒,維持獨立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3、柔韌練習隨時做。可增加關節活動度,放鬆肌肉,防止肌肉勞損,消除肌肉疲勞,預防肌肉損傷,提高運動效率。

對於中年人來說,體育鍛煉對於健康的重要性尤為突出,養成一個堅持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對預防老年肌肉衰減也是未雨綢繆。對於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請大家牢記這十六個字:“動則有益,貴在堅持;多動更好,適度量力。”

(本文為原創,圖片為個人圖片,如有引用,請聯繫作者本人)

劉東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瀋陽市營養學會常務理事

瀋陽市科普大學特聘講師

遼寧營養師事務所簽約營養師


營養百事通


我今年六十歲,有用沒用,就看我近日拍的照片就能說明了,









62歲健身大叔






46歲!健身5年,現在兼職動感單車教練!每週5次器械訓練,每天20分鐘有氧運動!身體特棒!20多的小夥子也比不上我


壹陸九


我今年40整了,我覺得男人每隔10年是要大修一次的,30歲的時候曾經因為應酬喝酒腰圍接近了二尺八,花了三年時間堅持每週三次游泳,把腰圍縮小了三寸。

在此之後還是由於工作原因,只有間歇性鍛鍊,雖然談不上發福,但是明顯體脂率上升,各方面機能都下降了。

於是從去年年初開始,改變生活方式,堅持三練休一,一直到現在…感覺精神體質都變好了…體脂也到了14左右,又把10年前的西褲穿進去了…一下子多了好多條褲子…

建議大家少看點手機和電視,多動動,40歲開始保養健身絕對不晚…




這第一張是減脂下來的樣子,第二張是今年1月份的樣子,最後一張是最近增肌增重的樣子(由於增肌期間脂肪也會增加,所以過段時間就要減脂了)

健身是鍛鍊的一種方式,如果喜歡肌肉線條和緯度的就擼鐵,40歲不晚.

如果想要減脂減重,就游泳,不會受傷,但是每次游泳要不停頓2公里才有效果,而且飲食一定要控制住,不能因為游完泳很餓就吃多了,這樣反而會變成大塊頭的。

如果體力跟不上的,鍛鍊沒基礎的人,可以考慮快走和瑜伽,都是不錯的選擇,筋長一寸,命長十年,古話還是真諦啊

當然最後囉嗦一句,三分鍛鍊七分飲食,如何健康的飲食是最關鍵的,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下健康飲食究竟是什麼,我在這裡就不多囉嗦了,呵呵


手機用戶5981548104


本人75年人,身高1.75,鍛鍊前(2016年六月份)體重為88公斤,之前因為工作原因每天坐於辦公室,晚間又有應酬,啤酒肚特別明顯,褲子穿的是36的腰,彎腰總感覺到難受。後來呢公司開了一個新項目調了過去在惠州一個偏僻的鎮子邊上,每天下班之後沒地方去,後來就開始運動,從開始的每天五公里到現在的十公里,從開始的慢走到快走,又到慢跑。堅持了一年,現在的體重是74公斤,腰圍也小了,現在穿32的腰圍,呼吸也順暢,做事情感覺很舒服。











孤狼110974441


俺74年 一週五天8公里 三組肌肉訓練 有四年了 從210斤減到163斤 汗水給你的不僅僅是顏值 哈哈哈各位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