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緬懷

國家公祭日:緬懷

一個國家為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紀念活動,便可稱為國家公祭。

2014年,為祭奠在南京大屠殺中死亡的30萬生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年是第五個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殺81週年。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攻佔南京,進城後長達6個星期的大屠殺中,使30餘萬中國人慘遭戕害。銘記歷史,萬眾同心。

“ 國行公祭,不為宣揚復仇與怨恨,是為喚起對和平的嚮往與堅守,許下復興的心願:吾輩當自強。”

今天,我們緬懷過去,也是珍視和平,更是不忘屈辱。

國家公祭日:緬懷

在道教信仰中,祭,一方面是對死者表示追悼的儀式,另一方面也指殺牲供奉鬼神。

從古人的種種資料中,我們瞭解,在“祭祀”之時,人以牛羊之類的“犧牲”奉獻於神明,且將自己所要達到的目的稟告神靈,企求神明賜福,這表明了人對神明的景仰與敬畏。

國家公祭日:緬懷

(古代常用三牲作為祭品)

《左傳》中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認為祭祀是國家層面的重大事情,反映出古人對天地神明和祖先的敬畏和崇拜。

在道教科儀中,以祭為主的度亡齋醮儀式很多。例如:全真有青玄濟鍊鐵罐施食,正一有超度靈寶鍊度科儀等等,這些儀式一方面可通過相關科儀道場來祭祀、超度先祖,以盡孝道;另一方面也能普施亡魂,廣積陰功,冥陽兩利。

國家公祭日:緬懷

在當代,道教以祭為主的度亡齋醮科儀,對當代社會的影響也在日益廣泛和深入。

很多道教信眾通過這些科儀表述對過世長輩的感恩和懷念之情,也喚醒人們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和睦家庭,孝養父母,乃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國家公祭日,舉國參與的祭祀儀式,反映傳統文化之餘,也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和表達,只有通過這些莊嚴肅穆的儀式行為,才能表達出對於文化內涵的接受和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