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20節課,從教26年,綏德女教師道盡賽教路上悲與歡

每週20節課,從教26年,綏德女教師道盡賽教路上悲與歡

1992年9月,我揹著從老師那裡借來的一臺手風琴,到陝西省師範附屬小學報到,教務處給我安排了每週20節音樂課,我欣然接受——因為熱愛,所以樂意;因為熱愛,所以不累。就這樣,在忙碌而平凡的生活中我開啟了音樂教學生涯……

3年後的9月初,學校推薦我參加榆林地區第二屆小學教學大賽活動,於是,我撇下嗷嗷待哺的女兒,踏上了為期一週的賽教之路。當時的音樂學科是一個薄弱學科,大多學校都不知道賽教還能推選音樂教師,所以,我憑藉紮實的基本功和薄弱學科的優勢取得了綜合組二等獎的好成績。當時恰逢教師節,我在頒獎儀式上還演唱了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我感受到了滿滿的自信和對教育的至真情懷。也正是這次賽教的成功,點燃了我青春的夢想,照亮了我教育的天空。

1996年冬,陝西省首屆教學能手評選工作拉開了帷幕。初生牛犢不怕虎,我自信滿滿地乘上了去西安的長途汽車。省級教學能手比賽堪稱“群英薈萃”,最後我被淘汰下來了。沒有努力,亦沒有難過;沒有付出,所以不懂珍惜。第一次大型賽教就以這樣平靜的方式與我擦肩而過。機會真的不會永遠垂青於某一個人,而後連續四年的省級教學能手評選,無論怎麼努力,我都敗北而歸。

回來後,我把自己徹底歸零,開始從學校的各種賽教到縣級教學能手比賽,一路穩紮穩打,一路反思總結。1999年冬,我再次登上了榆林市教學能手比賽的講臺,沒敢有一絲懈怠,無數個日日夜夜都在備課、磨課、研課中度過。由於是薄弱學科,其他學科的同事都給我幫不上忙,加之那時還沒有如今便捷的網絡學習環境,所以只能靠自己不斷地琢磨和反覆試講,那段時間我完全沉浸在一種生命的昇華和心靈的洗禮中,可以說是鳳凰涅槃。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次我沒讓所有人失望。如果說1995年的那次成功靠的是運氣,那麼這次成功完全是靠自己的實力,站在領獎臺上的我感到自己內心充盈而厚實。這次賽教讓我擠進了榆林市骨幹教師隊伍行列,之後的各種送教、評委工作接踵而來,為我打開了學習和長見識的通道。

2011年,中斷了10年的陝西省教學能手評選工作恢復。由於是人社、教育兩部門共同舉辦的,所以,參加省級教學能手比賽的選手必須經過市級重新認定,也就是說我要再次參加榆林市教學能手比賽,而且名次還要靠前。為此,我猶豫了,最終以榆林市教學能手評委的身份觀望了一年。第二年,我鉚足了勁兒再次挑戰榆林市教學能手評選,由於我高度緊張,加之中途賽場電路阻斷10多分鐘,雖然結果令人不太滿意,但是剛剛夠資格參加省級比賽,也算是一種幸運。

在準備參加省級教學能手評選的一個月中,我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每天堅持練習基本功,對四五年級每一課的教學設計都進行了認真修訂,對說課稿幾乎達到倒背如流的程度,特別是對教學語言進行了精心組織:為了開頭引人入勝,我冥思苦想;為了教學過程精導妙引,我絞盡腦汁;為了結尾餘音繞樑,我搜腸刮肚。我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最大限度的假設和預演。我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到準備工作中,在學校,同事們是我的“評委”;在家裡,愛人和孩子是我的“評委”。說來還真巧,省級能手比賽時抽到的講課課題還是在市級比賽時沒發揮好的那節課,但此次非同彼次,當我看到評委們微笑示意、頻頻點頭時,我越發揮灑自如了……最終,我的人生座標定位在了省級教學能手上!

省級教學能手比賽之後,我多次擔任各種教學大賽的評委工作,極大地開闊了我的教育視野,對教育的追求也越發強烈。2014年,我相繼參加了榆林市、陝西省學科帶頭人的評選,一路走來,用努力和汗水拼出了一條自己的教育出路。當我被評為陝西省學科帶頭人優秀學員的一剎那,我內心五味陳雜,所有的付出與努力都化作淚花浸潤了我的眼眶……

刊於2018年12月9日《教師報》,作者:薛雯,原標題:賽教路上的“悲”與“歡”


更多陝西教育資訊,請瀏覽陝西教育新聞網http://www.sxjybk.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