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一年,半壁店集中養老試點預計2020年入住

运营一年,半壁店集中养老试点预计2020年入住

“下樓就是餐廳,旁邊是活動室,出門就是活動場,晚上看老伴兒跳跳廣場舞。”兩個多月來,姚先生和老伴兒在雙橋恭和家園住得很舒服。這裡是國內首個集中式居家養老社區試點項目。運營一年來,已入住90戶,共151位老人,平均年齡78歲,非自理老人佔比11%。數據顯示,入住老人滿意度高達93%,子女滿意度高達95%。姚先生說,現在自己每天都特別開心,等到開春以後,要到旁邊的杜仲公園放風箏抖空竹,把年輕時的愛好撿起來。

養老企業與購房者 共同持有房屋份額

“當初我來這兒參觀的第一感覺就是小區像公園似的,遛彎兒有長椅,旁邊就是乒乓球案子,想玩兒,想歇著,特別方便。”跟隨著姚先生,記者在小區內轉了一圈,看到長椅上隨處可見曬太陽的老人。還有不少老人沿著蜿蜒曲折的小路散步,路面上鋪滿紅黃相間的碎石子兒。

“恭和家園由養老居室、公共活動空間和醫療護理中心三部分組成。整個項目建築規模3.68萬平方米,養老居室卻只有365套。這個項目是嚴格按照養老建築規範來執行的,這就意味著它有大量的公共空間,出房率低。”相關負責人說。

姚先生說,退休以後,他和老伴兒就一直在尋找合適的養老模式:“有些傳統養老院讓我們感到畏懼,一去就想到自己躺在床上動不了的樣子。”為了找到合適的養老機構,姚先生和老伴兒跑遍了小湯山、燕郊等地:“有的一去就讓交一二百萬,有的是按月交,但是每年房租都漲,這讓我很不踏實。”直到發現雙橋恭和家園,姚先生曾經的擔憂才煙消雲散,這裡的最大特點就是入住老人的房子有自己的產權證;養老企業與購房者按照5%和95%的比例共同持有房屋份額。

為確保房屋的養老服務性質,這裡規定每個養老居室內必須有一位年滿60歲及以上老年人居住,並在民政部門登記備案,且不論今後房屋是轉讓或出租,都必須保證入住的是60歲以上的老人。

居住條件更好 戶型專為老人設計

來這裡之前,姚先生和老伴兒家住三里屯,現在,從三環搬到五環,姚先生直言居住條件更好了:“現在房子95平方米,比過去大了一些,賣了三里屯的房子,添了20多萬就搬進了新家,基本沒花什麼錢。”姚先生說,房子未來準備留給閨女,這樣一來,房產平穩保值了。

走進姚先生的新家,記者看到,門上有高低兩個貓眼,方便坐輪椅的老人;插座都是在腰部的高度,免去了彎腰之苦;而且房間裡的牆都是防撞的圓角,衛生間的面積也比普通戶型要大:“這就是專門為老人居住設計的戶型,特別是洗澡,我們坐在這裡就可以洗上身,有好幾個出水口,特別好用。”

第二個集中養老試點 預計2020年入住

目前,姚先生每月只需要繳納3080元,就可以享受相關配套服務。如果不想自己做飯,花30多就可以在食堂吃飯:“每平方米5萬元,現在這個地方,周圍二手房都不止這個數,還能享受這麼多服務,很值。”

對於社區的未來,姚先生希望能夠在交通方面加強:“這裡雖然離公交只有300米,可是要上高架橋去坐車,像我們這樣腿腳不好的就很不方便,離地鐵也比較遠。如果老人半夜出現緊急情況,叫救護車過來需要40多分鐘。”姚先生說,他希望社區能夠常備機動車隨時滿足老人外出就醫等緊急需求。

相關負責人介紹,集中養老試點深化第二個綜合醫養示範項目通州半壁店恭和家園已正式啟動,預計2020年有望實現入住。通州半壁店試點規劃佔地8萬平方米,其中2萬平方米的獨立養老機構及6萬平方米的共有產權養老社區,分別可以向社會提供300多張養老機構床位和800至900套養老居室。

新試點還將建設7000餘平方米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養老配套的醫療機構,打造醫養結合模式,為周邊老人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此外,還將建設一個4000多平方米的幼兒園。(來源:北京晚報)

运营一年,半壁店集中养老试点预计2020年入住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