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換個工作就順心了?

2019 年到底要不要換工作?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因人而異,

但換或不換都應該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而非一時衝動。

試圖用跳槽和轉行解決你本身的問題,只會越跳越差。

當你想換職業或公司時,先問自己,當下的問題是“換了”就能解決的麼?

如果是,想好了,那就及時換軌道。否則就去找出真正的問題,然後用行動去解決。

希望本文能給你一些啟發。

你以為換個工作就順心了?

01

大多數人換工作

只是因為不順心

好友子彈比我大 5 歲,現在活得特別牛氣,光鮮亮麗,典型的“富一代”。

我一直覺得“光鮮亮麗”是對一個人的褒獎,因為不是每一個有錢人都可以看上去神采奕奕,這個詞意味著你的資本以及氣質,讓自己看上去強大無比。子彈就是這樣的人。

他的經營理念裡,有一個不變的原則:堅決不招頻繁跳槽的人。

他的標準是,如果一個人三年跳槽三次以上,說明他還不夠。

人在職場,最重要的是忍耐、等待、變強。

他以我的大哥的身份和我說:

你信不信,大多數人跳槽的原因,只是因為不順心。於是無法忍耐,然後不願等待,最後一事無成。

你以為換個工作就順心了?

02

不要抱怨環境

要學會改變自己

我之所以想到子彈,是因為前些日子,有一個小姑娘和我說:

她現在工作兩年,換了五份工作,怎麼總是遇到壞人。前一次被同事穿小鞋,後來也被領導為難,這一次又是,感覺自己被孤立了。

為什麼倒黴的總是你?

子彈曾經給我講過一個故事,關於他自己。

他大學畢業的時候,沒有考進體制,好不容易在畢業前找到了一份工作,去了一家小型的軟件公司。

滿心歡喜地進入職場,結果去的第一週,就被部門領導在工作例會上批評,批評的那句話是:你一個大學生,怎麼什麼都不會,還不如初中畢業的。

子彈回想了一下,大致是那一次的文件上有兩個錯別字。

子彈是獨生子,從小到大的好學生。好學生從小是含著糖長大的,給他一帖中藥,就好像要了命。

於是,第二天打了辭職報告。

年輕的代價,就是你以為還可以耍脾氣,而別人只會當你壞脾氣。

當天,領導就批准了他的辭呈。

於是,第二個月,子彈不得不問父母借了 1000 元,然後又開始找工作。

有些時候,學歷真的是通行證,第二份工作來得快,竟然通過了一家大企業的面試。

如果小公司是池塘,那大公司就是河流。深水之下,魚蝦湧動,你不僅僅是不起眼,還根本沒機會。

一個月過後,子彈發現自己除了每天燒水、打水、校對文件、文案,什麼事都沒參與。而如果有任何錯誤,似乎都可以往他身上推。

一個月後,他又受不了了。

這一次,他沒有辭職,而是去了人事經理辦公室。

子彈說,人事經理是他這輩子最要感謝的人,是他一語點醒了他。

他問了子彈兩個問題:

1.你會幹什麼;

2.你想幹什麼。

子彈回答完後,人事經理說:

“你與部門主管去說。人活在職場,所有的機會都是需要自己爭取的。

其實,我們這個圈子很小的。你曾經的事,我也有聽聞。

一星期就辭職,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因為不順心而換工作,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我希望,下一次如果真的離開我們單位,是因為你自身的能力已經讓我們覺得汗顏,而不是因為你不順心。”

子彈是個聰明人。聰明的人一旦被激怒,就像是一隻猛獸,他終於一往無前,他終於到達無法企及的高度。

他的業務連續三年保持全公司第一名。七年之後,當所有人以為他會成為業務主管時候,他辭職下海。

他說,那一次離職,不是因為什麼不順心。而是終於想高興地和過去說再見,就好像是那一年大學畢業,你獲得了一張人生某一階段的畢業證,你終於可以再次出發。

其實,改變自己會比改變環境容易許多。這不代表你要同流合汙,而是你通過自己的努力,與這個職場獲得了最優解。

你們水乳相融,你們也相愛相生。你獲得了成長,它獲得了舒適。

03

有些問題

換工作永遠解決不了

大學畢業後,入職培訓時,一個培訓領導說的一段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如果你在一個工作崗位實在混不下去了,你可以考慮換一個崗位。因為確實會存在你與某些崗位或者某個單位氣場不和的情況,這也是正常的。

就好像,你總不可能事事那麼順利,也人人那麼順心。

但如果再換一個單位,你還是碰到同樣的情況,那麼你要開始檢討自己,到底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單位的問題。如果是你自己的問題,那你就得改了。”

錢鍾書有一句話是:每個人都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

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

是,我們總是對自己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但卻無限放大別人對你的一舉一動。

職場從來是複雜的,新人有新人的苦惱,老人有老人的煩憂。

新人的苦,無非有以下幾種:

1. 摸不清別人的脾氣,然後犯莽撞的錯誤。

2. 一不小心說錯話,連個糾正的機會都沒有。

3. 幹很多活,也增加了犯錯的機會。且不說領導有沒有批評你,大多數時候,告訴你錯的那一刻,你就崩潰了。

4. 可能還有背黑鍋的可能性,並且百口莫辯。

5. 不敢拒絕。

於是你終於發現你是那個不停被需要的人,也是那個他們可以不顧你的感受,隨意指摘的人。

老人也有老人的苦。

比如,你工作那麼多年,總不可能人人都與你為善吧,哪怕始終善良,不喜歡你的人,還可以說你是“偽善”。

你可能工作真的很努力,業績也很出色,可是你還是可能因為自己的內向,失去了許多機會。

但你以為換個工作就順心了?

職場有個性,但也是有共性的。人與事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有事的地方就有人。

它與你學習的時候不同,你的學習是有標準答案的,但職場沒有。

言下之意是,有人在的地方,江湖就不可避免,有妖魔鬼怪,也有得道高僧,你忽然覺得使勁了全身的力氣,也並不一定行雲四海。

而你最好的成長,始終是,你變成了最好的自己,與生活和諧相處,讓自己繁榮生長。

04

不要總是想著逃離

要把自己變成野獸

我很喜歡美劇裡的一句話:

“永遠不要忘記你是什麼人,因為這個世界不會忘記。

你要化阻力為助力,如此一來才沒有弱點,用它來武裝自己,就沒有人可以用它來傷害你。”

我認為,這就是變強大的理由。

許多時候,我們總是讓阻力成為弱點,然後讓自己無法向前,我們身陷囹圄,然後忘記是誰。

我們總是以為可以通過不斷地逃離,離開自己不喜歡的地方。其實,你的弱點就是不喜歡的一切一直圍繞著你的原因。

無論前途多麼艱險,你先讓自己變成一個自己都覺得無法打敗的人,然後,你會發現,所有所謂的不順,都不過是身外之物而已。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

世人不會嫉妒比自己強大百倍的人,只會對比自已優秀一點點的人心懷嫉妒。

而我很想告訴你的是,強大的人,從不與人計較。

說個最俗的道理,你不要總是想著逃離,先把自己變成野獸。然後,才有萬千山水等你闖蕩。

本文作者謝可慧,文章來源於秋小愚(ID:happyxiekehui),圖片來源於攝圖網。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培訓雜誌”立場。

► 關於作者:謝可慧,專欄作家,女性自媒體「秋小愚」創始人。專注個人成長和情感解局。新書《願世間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時》已在噹噹網、京東等網站熱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