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打造一個“書香門第”

《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打造一個“書香門第”

打造一個“書香門第”

女兒從小愛看書,而且閱讀的範圍很廣,這是她知識面豐富、文章寫得漂亮的重要原因之一。

升入高中,功課越來越繁重。每天,各科老師都會留許多作業,回家吃完飯,就得埋頭寫作業。高一的時候,因為數理化成績較差,女兒每天晚上在這三科上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總是把作業做完就到睡覺的時間了,沒有一點點喘息的機會。女兒非常煩惱,別說玩,就算她喜歡的課外書也一本都看不了了。從小到大,她幾乎每天都會抽出一些時間看課外書,已經養成了習慣,猛一下丟掉這個愛好,她的心裡空落落的。而且一段時間不看書,她就感覺筆頭生澀,寫出來的文章也不那麼出彩了。

看女兒苦惱,我也著急。作為家長,我知道功課學習的重要,畢竟我們身處應試教育的大環境裡,將來應付高考是不容我們迴避的現實。然而我更知道,死學課本而沒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會視野狹窄、理解能力差,而且缺少課外閱讀,不僅會影響到語文的學習,其他各個學科的學習理解也會大打折扣

。我下決心一定要讓我的女兒學習學校的功課之餘,也要多讀課外的書籍。

《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打造一個“書香門第”

於是,我使出了女兒小時候我用來誘惑她讀書的殺手鐧。

女兒是三歲的時候愛上書的。不過那時候,她都是聽媽媽給她讀書。幼兒園的三年,每天晚上我都給她讀書。她倒不挑,只要一看見媽媽拿書,就鬧著要讀給她聽。所以,那時候她聽到的書裡,有專門買給和借給她的寓言童話和動植物故事,也有爸爸媽媽看的一些別的書上的小故事。後來我們戲稱這三年是我家的“一千零一夜”。

上小學後,我和爸爸覺得她認字了,應該自己來看書。但她習慣了聽媽媽講,依然每天纏著媽媽給她讀書。後來,我和她爸爸為了讓她讀書,就買了一些帶有拼音的有趣的小學生讀物還有那些《米老鼠》等等雜誌,隨意地放在她的寫字桌、床頭或者我家的飯桌和沙發上,目的就是引起她對書的注意,誘惑她去看。起初,小傢伙熟視無睹。慢慢的,在沒事的時候她開始翻閱那些散在各處的書了。到後來,無論是坐在沙發上還是床頭,都會拿起書來看,而且逐漸看得非常投入,有的時候飯都做好了或者到了睡覺的時間,她還在沉浸在書的海洋裡。

孩子都是喜歡讀書的,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而閱讀正好可以滿足他們這一天然的渴望。父母要做的只有兩點:一是讓孩子有書讀,二是讓孩子讀到書。

這樣,女兒到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不僅讀她自己的書,也開始看我和她爸爸讀的書。為了滿足她越來越大的胃口,我們不得不源源不斷地往家買書。那時候租住房屋,每次搬家最頭疼也最不捨得的就是那一捆捆的書。

喜歡上讀書以後,只要沒有課外書,女兒就會覺得不舒服,到處找書看。家裡沒有新書,她會向同學借,也會把以前看過的書再翻出來讀一遍。到了這時候,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再給她設置那麼多的誘惑了。

女兒在讀書看報的過程中也嚐到了甜頭,她不僅知識面比班裡大部分同學要豐富,也寫得一手好文章。在同齡人的羨慕和大人們的誇讚聲中,讀書這一愛好逐漸被鞏固,成為伴隨女兒的一個非常好的習慣。

高中的功課學習雖然很繁重,但是多年養成的讀書好習慣,我真的捨不得讓她丟掉,而且女兒也不想丟掉。小時候有大量的課餘時間,我們讀書,現在沒有那麼多時間了,我們就算擠時間也要讀書。

我非常贊成一位教育專家的話:“養成讀書的習慣,等於在孩子的心裡裝了一臺成長的發動機。”因為學識的限制,女兒從小到大,我和她爸爸總有許多問題不能回答她,但是,我們會給她買書或者借書,讓她從書裡找到她想要的答案。而且我發現,因為讀了大量的書,女兒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使得她學習的後勁越來越足。高中階段,她從年級的中下游到年級上游,高三,竟然迎頭趕上,最好的成績達到了年級第五名。讀書,讓孩子學到了許多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很好地補充了課本知識的不足;讀書,讓孩子懂得了老師、父母所不能教到的做人的道理;讀書,還可以提高情商,使孩子學會正確處理學習和生活中各種問題的方法。

主意打定,我就開始了行動。每天下午女兒回來之前,我就把家裡訂的《北京青年報》放在餐桌上。一般來說,她回家後,我的晚飯都還沒有準備好。她放下書包,就先看一會報紙。《北京青年報》是一份非常不錯的日報,內容很廣,有時效性很強的新聞報道和知識性、文學性很強的副刊。女兒從二年級開始跟著我和先生讀報,從最初的只看最後一版的腦筋急轉彎、幽默等內容,到後來的每個板塊都翻閱,並且和爸爸媽媽討論當下發生的重大的或者熱門事件。

小學的時候,就聽到過老師誇獎女兒,說女兒懂的多,而且看問題的觀點很獨特,我想這跟她看報紙有很大的關係。

訂閱全年的《北京青年報》可以贈送《讀者》雜誌,多年來我們一直要這個贈品。我是《讀者》的鐵桿粉絲,從中學時期她創刊時期的《讀者文摘》就一直熱愛,直到今天,先生也是。在我們的帶動下,女兒也從小喜歡《讀者》,她寫的文章裡的許多論據都是出自《讀者》的小故事。小學和初中,每次《讀者》到家,她都會拿到手一口氣就看完。升入高中,再也沒有這樣的享受了。我就把《讀者》放在沙發扶手上,或者她的床頭,有的時候衛生間的暖氣片上我也放一本。

我們家還訂了《中國國家地理》、《博物》、《青年文摘》等雜誌,我都如法炮製,凡是女兒目力所及或者伸手能拿到的地方,我都放上一本。目的就是,只要她想看書,順手就可以操起一本看一會。而且,雜誌上的文章都是獨立的,也不是很長,看一篇不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對於學習任務比較繁重的高中生來說,挺適合的,而且讀這些短小的文章也是放鬆心情緩解壓力的很好手段。

《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打造一個“書香門第”

間或,沙發扶手上也會出現一本“大部頭”,比如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和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還有王小波的“時代”系列,女兒就是在晚上泡腳的時候逐次看完的。

女兒從中得到了好處,有的時候我忘了在某個地方放書,她還會提醒我。

到處放的是書報,讓我家看上去很零亂。一次,女兒的姑姑從老家來北京,看我們家東一張報紙,西一本書的,就開始幫我收拾,還數落我不打理家把好好的家弄得亂七八糟。我笑著告訴她,我其實每天都整理家,不收拾那些書報,只是想讓我們的家充滿“書香味”而已。

不然怎麼辦呢?我如果把書都整整齊齊地收拾到書房裡或者報刊架子上,我的女兒看起來就不方便了。我想,等我的女兒日後“下筆如有神”了,我再好好收拾也不遲吧。

女兒偶爾也會放縱一下自己。《暮光之城》中文版翻譯過來後,女兒從鄰居姐姐那裡借了兩冊來看,卻發現翻譯得實在太差。用她的話來說,還不如她翻譯的呢。於是讓我在網上給她買了英文原版的。

那是一個週六,我們從快遞手裡拿到了三冊原版的《暮光之城》。女兒愛不釋手,高高興興地把書拿到了她的屋裡去了。晚上我上床的時候,看她的屋裡還亮著燈,我以為她在複習功課,準備週一的期中考試。

週日早晨,都9點了,女兒還在呼呼大睡。叫她,說昨晚熬夜到凌晨4點,把《暮光之城》的第一冊看完了。實在是太困了,求我讓她再睡一會。為了我女兒的健康,為了我女兒讀書的快樂,我讓我的女兒睡了個痛快!成天面對枯燥的課本,孩子渴望閱讀趣味性和文學性都很強的小說,這是非常正常的要求,作為家長,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支持。

擠時間,女兒愣是把《暮光之城》和《吸血鬼日記》的英文原版讀完了。2009年8月,女兒參加了托福考試,滿分30分的閱讀,她拿到了29分。我想這跟她堅持讀原版的著作有很大的關係。後來我翻看女兒的英語週記,看到她的英語老師在批閱她的讀後感時鼓勵她堅持閱讀原版小說,因為那是學習英語最好的方法。

即便是到了高三,女兒的課外閱讀也沒有停止。閱讀的好處,我們且不說對於一個孩子健康成長那麼高遠的話了,就說高考。現在的高考跟現實聯繫得越來越緊密,對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對於學習文科的孩子,只讀幾本課本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了。因此,即便是高中階段學習非常緊張,家長也要鼓勵孩子抽出時間閱讀。大量接觸課外的東西,實在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