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中,什麼時候需要跟自己準備一塊18度灰板,現代數碼相機需要嗎?

我色我攝


18度灰板,也叫中性灰板,平時攝影圈中一般簡稱“灰板”。

在膠片時代,“灰板”一般會搭配“白板”、“黑板”一起使用。作為測試拍攝場景的測光讀數使用。攝影師會分別對“灰板”、“白板”、“黑板”進行測光,然後再根據主體的色調,場景的明暗關係判斷曝光參數。

而在數碼時代的拍攝裡面,“灰板”依然沒有過時,但它的主要功能從測光變成“自定義白平衡”為主。因為“灰板”就是畫面中最好的“灰場”取樣點。通過測量灰板反射光的RGB比例,就可以良好的矯正圖片的白平衡效果。


從耗子胖成豬


18度灰板,就是測光的基本色!在膠片機時代,這是個專業攝影師的基本裝備,與氣吹球,毛刷的基本輔助工具。

在數碼時代,隨著相機功能的越來越強大,通過相機本身設置基本滿足拍攝要求,18度灰板也變得可有可無,專業老師有的在拍攝前試拍一張,基夲上就可以完成基夲測光,更有經驗豐富的老法師對著自己手掌心輕輕一按快門,Ok,測光完成,我本人拍片採用的是試拍測光,然後設定光圈與快門。完成拍攝,灰卡基本上不用。





靜芳攝影


是這樣的,相機先算出相機中傳感器整個畫面的亮度的平均值,假如比18灰度的低,就調高曝光量,假如比18灰度高就減少曝光量。

所以就有了曝光中“白加黑減”的說法,因為亮光中局部太亮,拉高了平均值,相機就將曝光調得太低,畫面亮度不夠,所以在亮度對比太大的環境下,需要將相機的測光值提高一些作為最終曝光值。有太暗的,就反之。





Xintoo


所謂18度灰板,就是指柯達公司生產的一種反光率為18%的硬紙板。主要用途是攝影時為了準確曝光測光用的。一面是18度的灰,另一面是純白色的紙板。

在膠片時代,18度灰板用途廣泛。隨著數碼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攝影器材更新換代週期縮短,加之攝影圖片後期製作軟件的開發和應用,18度灰板逐漸退出市場。


旅行攝影師崔玉春


如果沒有,就拿手掌湊活下。。。。


飛天拉麵神


無論那個時代,如果你的照片要求嚴謹,這個是必須的,它是你準確曝光和精確設置白平衡的重要工具


一葉風


如果你精益求精就要,如果你認為攝影很廣容易就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