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患者該怎樣自我護理?

小小時光cy


骨關節炎患者首先要做的是積極治療,而不是想著如何護理。護理的方法有很多,僅僅是護理達到到治癒的效果,難道餘生都要這樣護理?

很多中老年人患有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是一個統稱,並不是只有一個病,而是多種退行性改變和炎症。老人操勞一生,軟骨難免出現磨損,畢竟使用了幾十年,人體軟骨的平均壽命大概在60年左右,因為受到外傷、勞損、風寒侵襲等會大大縮短這一時間。軟骨受損之後繼而出現骨質增生,這是人體自我修復的一個結果。但是有骨質增生大多數沒有症狀,如果你有症狀,你肯定還有另外一點,有少量或大量積液。

骨關節炎的治療西醫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抽積液打玻璃酸鈉等,只是治標不治本,患者反覆發作,最終的結果要麼走路跌行也就是致殘,要麼花幾萬塊錢進行膝關節置換。治療骨關節炎最好的方法是中醫藥,內服的和外敷的,其中以外敷的效果最好,當然,藥方不同,效果不同,也可能你也用過各種膏藥和各種湯藥均不見效,那就是藥方不管用。

骨關節的護理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要保持合理體重,肥胖者積極減肥,給膝關節減負,其次不要過度勞累,不可以長期過度劇烈運動,可以適當活動,比如慢走散步等,最不建議的是爬山等登高活動,對膝關節損傷最大,然後要注意保暖工作,尤其現在北方天氣寒冷,可以佩戴厚一點的護膝保護膝關節不受涼,減輕疼痛。平時飲食多注意補鈣。

總之,有骨關節炎一定要及早治療,越早治療好的越快,不要等到最後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了才想起來治療,拖到最後只能進行膝關節置換。





專攻滑膜炎


此題回答1158字,閱讀需要5分鐘。

骨關節炎,又叫老年性骨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等。由於關節損傷、韌帶損傷、骨關節疾病等因素導致的關節軟骨病變,是一種慢性骨關節疾病產生的症狀統稱,多發於中老年人,也可見於其他年齡段。

骨性關節炎按病因分為:

1、原發性骨關節炎:骨質增生產生的症狀,很多人把這一類稱為骨關節炎。下面詳細介紹這類骨關節炎的自我保養及鍛鍊方法。

2、繼發性骨關節炎:是各種因素造成的關節損傷,導致的骨性關節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造成繼發性骨性關節炎的因素:先天發育異常(如先天馬蹄內翻足);關節損傷、骨折;關節疾病(如骨無菌性壞死等);關節不穩定(如關節韌帶損傷、關節半脫位、關節囊鬆弛等);醫源性(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導致關節軟骨病變)等。

骨關節炎主要表現為:關節腫脹、彈響、交鎖、疼痛、積液、關節內遊離體、關節軟骨損傷、韌帶損傷、關節骨質增生等。所以,骨質增生是骨關節炎的原因之一,並不是唯一原因;同時,骨關節炎的部分因素又可造成骨質增生。

下面列舉臨床最常見的膝關節骨關節炎自我護理方法:有長時間疼痛症狀的患者,就需要配合

中藥外貼治療了。

1、體重超標者,減重

2、避免膝關節勞累

3、避免膝關節受涼

4、鍛鍊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活動前要熱身,掌握正確活動姿勢,不用猛力,以自己的體能為度(不要以多少量來衡量),循序漸進的鍛鍊,以下方法挑選兩種即可,要堅持!!!注意:在急性期(紅腫)的朋友不適合任何鍛鍊,要休息。

游泳時關節內受到的壓力相對較小,既能起到保護關節的作用,又增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強度,對膝關節骨質增生防治很重要,同時還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心肺功能。(由於條件限制,這點對於大多數朋友來說,不好實現,不要強求)

騎自行車膝關節不會承受很大的負擔。既能鍛鍊下肢肌肉彈性,還能預防高血壓、提高反應速度、增強心肺功能。

或:仰臥騎自行車動作,每次30-50次,每天2-3組。

仰臥騎自行車動作

直腿抬高,坐在椅子上,雙手扶穩,不要負重,伸直一側或雙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然後放下2-3秒鐘,如此反覆,每天做3-4組。

靠牆靜蹲,十分適合普通人群,合理且容易堅持,主要是鍛鍊肌肉力量,同時促進膝關節滑液的壓出和吸收,適用於骨質增生朋友的預防和鍛鍊,老年人注意找個旁邊有扶手的位置。蹲的時候最好在不引起明顯疼痛的角度進行,否則練習不當會加重損傷。具體練習方法是:

背靠牆,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逐漸向前伸,和身體重心之間形成一定距離,大概40~50公分;

此時身體已經呈現出下蹲的姿勢,使小腿長軸與地面垂直。大腿和小腿之間的夾角不要小於90度;

一般每次蹲到無法堅持為一次結束,休息1~2分鐘,然後重複進行;

每天重複3~6次為最好。靜蹲運動最好分不同的角度來做。如30°、60°、90°這3個角度,效果則會更好。

轉發分享給你的親朋,讓世間少一些疼痛!

骨質增生防、治,關注:骨質增生專科


骨質增生專科


您好!請關注“懷賢健康”!懷賢健康集合三甲醫院骨科專家,在線為您解答各類骨科疑問及運動指導,讓您健身的同時享受運動的快樂。

骨關節炎患者該怎樣自我護理?

1、注意調整心態

保持樂觀的情緒。健康的心態,對疾病的預防和恢復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注意保暖

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容易引起膝關節的不適等症狀,所以在生活中應注意給膝關節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3、選擇適當的鞋

平時應穿鬆軟、鞋底有彈性的鞋,如坡跟的休閒鞋,這樣可以減輕重力對關節的衝擊,減輕關節的磨損。

4、控制合理的體重

骨關節炎患者,要控制體重,減輕關節的負擔。肥胖人群應減輕體重,來減輕關節的壓力和磨損,這樣可以有效地延緩骨關節炎的發展。

5、正確的姿勢

正確的姿勢能減少關節和肌肉的勞累並且防止痛苦的痙攣。經常變換姿勢,避免久坐、久站,避免某個部位關節長期處於負重狀態。減少上下樓梯,少走上下坡路,避免反覆下蹲。

6、使用輔助設施

可利用把手、手杖、護膝(髕股關節受累)、步行器、楔形鞋墊(膝內翻或外翻者)或其他輔助裝置,減輕受累關節的負荷。

7、適當按摩

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減少關節的腫脹,減輕疼痛,而急性發作期症狀較重患者應配合藥物、理療等治療。按摩方法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正確的按摩方法進行按摩,不然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8、適當運動

軟骨的正常代謝,需要依賴於適度的外力擠壓,活動過少,軟骨容易退化,而過度運動,或者是運動方式不正確,則可以增加軟骨的磨損而加速其退化。有利於病情恢復和疾病控制。游泳是最好的預防方式,騎車、走平路也很好。

9、補充葡萄糖胺和軟骨素

葡萄糖胺被譽為“軟骨的守護天使”,它可以幫助軟骨細胞活化,修補受損的軟骨,減輕軟骨面的損壞。葡萄糖胺在人體內可以自行合成,但年齡越大,合成量變得越少,我們可以食用含葡萄糖胺多的食物來進行輔助補充,例如:蝦,貝類,螃蟹等為軟骨輸送營養,減緩關節的衰老。

希望以上解答能幫助到您!請關注“懷賢健康”,懷賢健康集合三甲醫院骨科專家,在線為您解答各類骨科疑問及運動指導,讓您健身的同時享受運動的快樂。


懷賢健康


如果手指有關節炎,按按鈕、刷牙甚至吃飯都有可能變成一件難事。這時,不妨試著自己動手做一些小東西。將圓柱形的泡沫放在叉子或牙刷上,可以讓它們變得更容易抓握。如果需要取較低的東西,最好是慢慢蹲下而不是直接彎腰。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具體的你可以去家庭醫生智庫問上醫上看看。


小215660399


如果手指有關節炎,按按鈕、刷牙甚至吃飯都有可能變成一件難事。這時,不妨試著自己動手做一些小東西。將圓柱形的泡沫放在叉子或牙刷上,可以讓它們變得更容易抓握。如果找不到圓柱形的泡沫,用卷頭髮的泡沫卷也可以。此外,還可以將小的橡膠塞子粘在粗一些的木棒底端,用它來按微波爐和電視上的按鈕。(來自美國家庭醫生智庫的問上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