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聯想集團正進行裁員一事?

鍾舒漫shersher


聯想的業務在收縮,經營效益在下降,公司減員裁員就是既無奈但也屬正常的事情了。

應當說,聯想集團曾經作為國內民營企業的“一個典範”,無論是集團的業務發展,還是在國人心目中的影響力,都是有個輝煌的歷史時期的。然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聯想集團近些年來的業務發展,就像“老大婆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導致了經營業績越來越不好。

那麼,是什麼因素造成聯想集團每況日下呢?我認為,主要就是3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集團的最高決策和管理層戰略眼光短淺,能力有限。說的明白一點,就是掌控一個國際化大企業的管理經驗和能力達不到。在這種情況下,個別頂層管理者又不太注重學習,性格有時候還挺任性,說岀的一些話、做出的一些事還經常給集團帶來麻煩和負能量。咱們想想,這怎麼能讓集團向好的方向發展呢?

二是集團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投入不夠也不足,導致了企業業務發展趨勢緩漫,沒有更多自己的新研發、新產品,這就造成了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越來越沒有競爭力,在消費者的心目中越來越沒有吸引力。這樣的情況,集團的業務不下降才怪呢?

三是集團在處理國內消費者和國外消費者(尤其是地球村第一經濟大國)的關係上,發生了嚴重偏差,甚至是嚴重歧視國內消費者的現象。聯想集團的高層負責人不想想,你得罪了國內如此龐大消費者,你的業務怎麼可能好下去呢?又會有什麼好結果呢?

所以說,聯想集團裁員是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與全球經濟的走勢沒有關係。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聯想不重視集團發展中岀現的問題並加以改進,那麼,更大規模的裁員就將是常態性的事情。


 


潤友


聯想裁員,應該是企業正常的經營動作,不需要過度解讀。

近幾年,聯想在市場的發展中,沒有很好的把握住機會。

1.在PC鼎盛的時候,接盤IBM的個人電腦業務,戰略上貪大了。設想以IBM的戰略和市場認知,難道會輕易把一塊好的蛋糕讓給別人?當年明基收購西門子手機,在戰略上其實也算是個可以比較的案例了。

2.聯想手機業務試圖通過併購moto解決自身技術儲備不足的問題,但是沒有料想到智能手機的發展趨勢來得這麼快,這麼猛烈,聯想自身的管理機制在應對市場變化時沒有做出及時有效的調整,陷入尾大不掉的局面。

3.多元化的困局,企業大了都想多元化,聯想的多元化其實在許多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沒有形成跟自身格局相對應的優勢。


如果聯想在PC和手機業務上有格力的專注,在多元化上有美的、海爾的穩健,在國際化上有華為的執著,聯想就肯定不是今天的聯想。

當然,正因為如此的高要求,所以在沒有第二個柳傳志的聯想,出現現在經營商的階段性困境就容易理解了。經營出現問題,業務沒有增長,淘汰員工只是一個企業調整的一個開始而已。


令狐沖重出江湖


客觀的來說,聯想在5G的那張投票已經證明了他已經是美國企業了,得罪了全中國人。得罪了全中國人等於放棄了大陸市場。連蘋果公司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做到了,聯想的勇氣可嘉。此處需要掌聲!


看不見的天空6


聯想無恥無底線https://m.toutiaocdn.com/i6558103555981443587/?iid=44267543027&app=news_article×tamp=1537621350&group_id=6558103555981443587&wxshare_count=3&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pbid=653554381192945819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紅菜薹粉


科技無國界,聯想無底線。人民要民主,狗狗要人權。


趙仁喜


由於公司負責人發表的不負責言論,及社會中的憤慨現象來看

銷量自然會受阻 ――訂單也會逐步取消――公司業務就會減少――沒了銷量 業務不能再繼續 自然也就會出現員工待工現象!――裁員也是情理之中


物唔吾悟


一句話:聯想已經淪為一家不值得評價的公司。


灣區盒子BAYBOX


我一直用聯想產品,但我並不喜歡聯想這個企業,我只喜歡它的個別產品。因為聯想產品沒人買,所以降價很快,比如我四年前買了個K3note,首發899元,半年後我480元入手,用了一年多,很流暢,現在還偶爾用來玩遊戲。再如兩年前買的樂檬X3,首發2499元,幾個月後我京東1199元入手,用了兩年多,現在還用來全民K歌。聯想產品質量還可以的,恨企業不一定要恨產品,抗戰時用三八大蓋殺日本兵和用聯想手機罵聯想是一個道理。


老王家兄弟


失去國內市場 聯想必死無疑


獨味軒小火鍋常永平


今天還去面試了,咋可能裁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