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有哪些名人?

農民馬大哈


聊城名人很多,先列舉10個:

1.伏羲

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傳說為中華遠古帝王“三皇”之一。伏羲做先天八卦。

2.孫臏

戰國時期軍事家,華夏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孫武的後代。著作有《孫臏兵法》。

3.程昱

(141年—220年),字仲德,兗州東郡東阿(今山東東阿)人,東漢後期至三國時期曹魏謀士、名臣。

5.傅斯年(1896年—1950年)

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學術領導人。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者。曾代理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兼任臺灣大學校長。

6.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

山東省臨清人,1937年至1940年先後參與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著名抗日將領。

7.李苦禪(1899- 1983)

山東高唐人。1923年拜齊白石為師。中國近代大寫意花鳥畫宗師、美術教育家。

8.季羨林(1911-2009)

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9.孔繁森(1944-1994)

山東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孫。孔繁森同志是優秀共產黨員,焦裕祿式的好乾部、時代先鋒、領導幹部的楷模、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10.馬周(601-648)

清河茌平(今山東茌平縣茌平鎮)人,唐太宗時期宰相。


老旺民俗傳說


山東省聊城市,歷史名城,下轄1區、1縣級市、6縣,常住總人口597.06萬人,這樣的城市名人眾多,說幾位“大咖”級的人物

第一名,傅斯年

傅斯年,出生在山東省聊城市。他家是讀書世家,父親是舉人,祖上是傅以漸,是大清朝第一位狀元,傅斯年有成就,看來也跟基因有一定關係,還是聊城的山好水美造就的。傅斯年是著名歷史學家,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

傅斯年的學習成績從小就很好,1916年升入北京大學文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學文科,1919年,庚子賠款的官費留學生,先入英國愛丁堡大學,後轉入倫敦大學研究院。1923年,入柏林大學哲學院。

第二名,季羨林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現臨清市)康莊鎮官莊一個農民家庭。季羨林也是從小就學習好,後來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語。1935年考入德國入哥廷根大學。季羨林真正意義來說不能算國學大師,他本人也認為自己不是國學大師。但是他絕對是語言學、歷史學、佛學方面的大家。


走過路過自然飄過


  張自忠,字藎忱,1891年8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清縣,早年受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在天津政法學校讀書時就加入了同盟會,後投筆從戎。1917年9月入馮玉祥將軍部下,因學習刻苦,英勇善戰,深受馮玉祥將軍的賞識,由士兵逐級擢升為38師師長兼張家口警備司令,察哈爾省省主席、北平市長、天津市長。“七七”事變後,因戰功卓著升任59軍軍長、27軍軍團長、33集團軍總司令和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1939年5月2日授陸軍上將軍銜。“九一八”事變後,日軍由東北舉重兵向華北進犯,佔領了山海關和熱河省,張率部在長城喜峰口狙擊南侵之敵,在裝備極其落後的情況下,組建大刀隊,身先士卒,夜襲日軍,使有“鐵軍”之稱的板垣師團受到重創,接著,先後在臨沂、棗莊、徐州、潢川、光山、鍾祥、荊門、宜城等地與裝備精良的日軍展開了一系列決戰。將軍所率之軍成為全國矚目的抗戰勁旅!  1940年4月,日集中七個精銳師團近30萬兵,分三路向鄂北的隨縣、棗陽進犯,在此緊急關頭,第五戰區長官急令張自忠出兵截擊敵人,為及時有效地滅敵,張自忠將指揮和防務交由副司令馮治安負責,自率司令部僅有的一個特務營和正在訓練的兩個團於1940年5月7日夜晚冒雨由宜城的赤土坡出發,從窯灣渡漢江迎擊強敵。8日、9日、13日連續與日軍進行遭遇戰從宜城的新街打到襄陽的峪山。此間,又接到向棗陽南下之敵進攻令。遂轉戰棗南,側擊南逃之敵,擊斃日軍兩名高級軍官,斬獲日軍甚眾。14日在對敵司令部追遷中,因敵大隊援兵趕至,將軍所部在新街的南瓜店遭敵包圍,萬餘日軍以猛烈的炮火將南瓜店炸成一片火海,張將軍在左臂負傷的情況下,率兩個團的官兵頂著炮火在長山腳下與五倍於己之敵展開殊死拼殺。長山腳下屍橫遍野。16日下午4時許,日軍突破防線,張將軍自負七傷,腹為之穿,殉國於南瓜店。時年49週歲。同時將軍所率的近兩千官兵也全部遇難。為紀念這位抗日名將,次年5月,將軍的部下,在長山的次峰修建了“張上將自忠紀念碑”,山腳下修建了“同難官兵公墓”。  張自忠將軍殉國後,舉國上下哀痛,國共兩黨領袖,各界要員和社會名流紛紛題詩作詞,書寫輓聯盛讚將軍“忠義之士、壯烈之氣。”國民政府為將軍舉行國葬,並於1946年6月頒發《榮哀狀》。為告慰英烈,表彰將軍在抗戰中的豐功偉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於1982年4月16日,追認張將軍為“革命烈士”。

王旦(958—1019年),字子明,山東莘縣人。宋代著名政治家。真宗年間為宰相,是太宗、真宗時期內外政策的主要制訂者之一,對北宋早期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為宋代名相之一。

魯仲連(公元前約305~前245年)又名魯連、魯連子,戰國時齊(今馮官屯鎮望魯店村)人。

左良玉(1599年-1645年),字崑山,明末山東臨清人,明朝末年將領。

謝弼(123-173):字輔宣,東漢東郡武陽(今莘縣朝城鎮)人。

張鎬(?-764年),字從周,博州(今山東聊城溫陳鄉觀上村)人,唐朝宰相。

馬周(601~648年2月7日),唐初宰相。字賓王,博州茌平(今茌平縣振興街道辦事處馬莊)人。

劉景先(?-689年),本名劉齊賢,唐朝大臣,高宗朝右相劉祥道之子。在唐高宗晚年和武后(武則天)為唐中宗、唐睿宗攝政期間擔任宰相。

崔元略,唐代大臣。今聊城人。第進士。


貴港小曾哥


聊城這個地方很搞笑。全國人民都不知道的地方


用戶9170682060891


聊城同城會會長 聊城吃喝玩樂IN 李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