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美軍士兵經常把手榴彈掛在胸前,這樣做危險嗎?

紅楓似血


士兵只要踏上戰場,面臨的危險便無處不在。二戰期間美軍兩線作戰,無論是西線的歐洲戰場,還是東線的太平洋戰場,美軍士兵的傷亡率平均高達8%。與戰場上的槍林彈雨相比,胸前掛手榴彈所造成的易爆危險根本不值一提。



而且,如果不把手榴彈掛在胸前,美軍士兵將面臨更大的危險。二戰期間美軍士兵配備的MarkⅡ型手榴彈,屬於一款防禦型手雷,主要用於堅守要點時以投擲彈藥的方式對進攻之敵實施火力殺傷。由於敵進攻時必然選擇薄弱部位隨時調整突破口,往往會出現多點瞬間突入陣地的局面,美軍如不簡化武器由行軍向戰鬥狀態的轉換步驟,將很難作出反應。以MarkⅡ型手榴彈為例,如將其存放於單兵攜行裝具內,在敵軍突然攻入陣地的情況下,士兵需先低頭查看裝具,再將其取出,往往沒等投擲出去,敵軍就已經衝到面前;相反,如將手榴彈掛在胸前,士兵可隨手拿到,便於摘取和投擲,特別適用於緊張急促的防禦戰鬥。



因此,經過權衡利弊,可以看出:儘管胸前掛手榴彈有可能出現走火誤炸的情況,卻能以最快的反應速度應付突發敵情。於是,胸前掛手榴彈逐漸成為二戰美軍士兵約定俗成的通用做法。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關注慕什塔戈,領略軍事百科!


慕什塔戈


不危險!二戰時期美軍士兵把手榴彈掛在胸前主要有兩個好處:一是方便、二是安全。

喜歡看美國二戰大片的小夥半們,對於美軍士兵胸前晃盪的兩顆手雷一定不陌生。看的時候心裡都會有個疑問難道不怕被子彈打炸了嗎?還真別說,我刻意去查了一下資料,美軍士兵還真的不怕這個。我第一次見到胸前掛手雷不是因為看美國大片,而是因為《亮劍》這部軍事題材的電視劇,那個日本什麼大佐帶領的日本特種小分隊,全部是美械裝備。

手榴彈的特點就是:單兵攜帶方便、威力大、既可以炸人又可以炸坦克裝甲車是步兵作戰的神器。二戰時期美國士兵胸前掛的手榴彈是大名鼎鼎的“MK”系列中的MKⅡA1,前身MKⅡ仿製英國的米爾斯手榴彈。這種手榴彈比木柄手榴彈還要短小方便很適合掛在前胸,摸起來方便節約時間,走路不礙事。而木柄手榴彈一般掛在腰部位,也是為了方便拿用。

大家仔細看,一般美軍掛手榴彈的地方是有兩根帶子的。二戰時期美軍專門為士兵作戰設計的軍用揹包,前面有兩條固定帶。這兩根固定帶上有一些掛鉤,可以用於懸掛手榴彈以及其它小巧的物品。所以胸前掛手榴彈很方便。

再來看看MK系列手榴彈的剖面圖,外部是鐵鑄的呈鋸齒狀就跟菠蘿似的,再往內部是一些鋼丸,在裡面是炸藥,然後中心是引信。這手榴彈外面有鐵皮防護子彈不容易打穿,而且抗震抗魔擦。外部呈鋸齒狀以及內部有鋼丸為的是爆炸後產生更多的彈片增加殺傷力。

在戰場上,掛在前胸晃盪的手榴彈是很小的目標,你想用子彈打中它都很難,何況用子彈打爆它。而且手榴彈掛在前胸還能起到保護的作用。

綜上所述:二戰美國士兵把手榴彈掛在胸前不僅可以防彈保護自己,而且使用很方便。


抽菸的苦咖啡


兔哥回答你的問題,我們從影視劇,包括歷史資料總能看到美軍把手榴彈(手雷)掛在身上,感覺很是危險,為什麼還這樣呢?其實這種手榴彈是一種“卵形”手榴彈。我們習慣把它叫“手雷”。說明一點,“手雷”並不是專業用語,只是一種習慣的稱謂。手榴彈是戰爭中重要的單兵投擲武器系統,被大量裝備,是單兵武器的一種,有木柄的,如我國的63式,77式木柄手榴彈,M24式木柄手榴彈等等。



另外就是“卵形”的手雷。美國裝備的就是這種“卵”形手雷,如MK2。二戰時期,美軍的主要單兵手榴彈就是MK2手雷。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它的構造,有一個比較長的鐵片,一個帶圓環的插銷。這個插銷就是它的保險,鐵環起到方便拔掉的作用,它還有一個保險就是這個鐵片。投擲時,用手握住鐵片和手雷,拔掉保險銷,此時你不扔,它永遠不會爆炸,因為這個鐵片片必須彈起才能擊發連接雷管的導火索,繼而爆炸。所以外不拔下保險銷的情況下,鐵片不會彈起來,就不能引發爆炸。另外,從圖片中可以看到保險鐵片很長,而且沿彈體彎曲。

為什麼這樣?一是為了便於握持,防止脫手。另外還有一個功能,攜帶方便,也就是說,該手雷就是往身上掛的。掛什麼地方呢?哪裡方便就掛哪裡。就是這樣簡單。因此我們看到美軍把手雷掛胸前也就不奇怪了。掛胸前不影響人的行動,無論是跑路,還是臥倒,匍匐前進都方便。特別是戰鬥中,也便於取用。如掛胸前也是在視線之內,萬一弄掉保險發火了。也能看見,便於快速處理。如果掛屁股上,戰場環境下,連滾帶爬的容易“扼屁股”,而且萬一保險脫落,屁股冒煙了,未必能察覺,就麻煩了。


因此,胸前掛手雷顯然是美軍規定的。手雷被子彈擊中會不會爆炸呢?答案是不會。手雷目標很小,特別是戰鬥狀態下,處於活動狀態。被擊中的可能性很小。同時手雷是“卵形”有一定的抗穿透性能。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擊中也無所謂,因為手雷是TNT裝藥,子彈是無法引爆TNT的,火燒更沒門,除非引爆雷管。子彈很難擊穿手雷。

總之比較安全。本來士兵就是在最危險的環境下拿著最危險的武器,幹著最危險的工作。怕危險怎麼打仗?幹就是了。甚至美軍一個4星將軍(李奇微)為了鼓舞士氣,自己就經常在胸前掛個手雷。
因此,這樣做是不危險的,也是最好的保管危險品的方法了。總比掛屁股後面,看不見,心裡發毛要好吧!


兔哥42928


手榴彈作為一種攻防兼備的小型手投彈藥,它既能殺傷有生目標,又能破壞坦克和裝甲車輛,曾在歷次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由於體積小、質量輕,攜帶方便的特點,深受各國士兵的喜愛,因此在全世界使用範圍很廣。

我們在看美國二戰影片時,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美國的士兵出戰,常常會把手榴彈掛在胸前,難道它不怕爆炸嗎?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每個人都會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美國大兵也不例外。他們自投入到戰場,就已經把自己的生命勒到了褲腰帶上,需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保住生命。作戰時,手榴彈作為近距離最佳的攻防武器,把它掛在胸前,從取下到投擲是最方便的。戰場上和敵人比的就是誰的動作更快,差之毫釐,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是生命。

其次,仔細觀察美國士的手榴彈可發現,它基本都是橢圓形的,四周表面都是弧形,若被子彈擊中,由於受力面積小,子彈的軌跡就會發生偏離,同時也偏離了心臟的位置,可以更好的保護士兵的生命。(當然不排除手榴彈被直接擊中中心受力點,出現這種情況士兵就只能自認倒黴了,但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極小。因為阻擊手一般瞄準的是身體和頭部等較大的物體。)

最後,美國士兵胸前掛的手雷一般都是裝載TNT炸藥的MarkII手榴彈,比硝酸甘油炸藥要穩定的多,不是太強烈的摩擦震動一般都不會引起爆炸,再說了手雷還設有保險夾和保險銷雙重保護呢。

小編想說:相比把手榴彈掛在胸前的危險性,敵人才更危險,兩害相權取其輕!

讀者朋友們,你們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歡迎大家留言、關注!


軍哥話天下


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吧。手雷作為一種威力較大的單兵投擲武器,不要說掛在胸前,就算是放在那裡不動都會有一定的危險性,不然各國部隊為什麼都把武器裝備的使用、保存規定製定的那麼嚴格幹什麼,其中一方面的因素就是避免產生意外的危險。


那麼作為戰時的一種便攜式武器,它在士兵身上裝備的位置肯定是和人們需要它完成的任務相匹配。士兵在戰場上使用手雷,主要是為了配合槍支達到殺傷敵方步兵,也可用於應急的毀壞重要通道,破損敵方裝甲車輛等情況。作為單兵武器,它必須是能在戰場態勢瞬移萬變的情況下,滿足士兵即取即用的要求,這就限定了它必須出現在士兵們最方便使用的位置,不然的話,它的裝備實際意義不大。

那麼如果是放在胸前,到底危險性大不大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如果子彈直接擊中手榴彈的引火部分,而且角度又正好,那麼它會爆炸。現在我們需要關心的就是子彈擊中那麼一個小小的部分有多大的概率?拿我軍的82式無柄手榴彈為例,彈長約85㎜,彈徑約48㎜,小於成人的一個拳頭,它的點火火藥只是它彈首部分的一個點,占人體的面積就更微不足道了,所以說如果有一個狙擊手能準確的打中一個運動中士兵的手榴彈引信,那麼他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打爆他的腦袋。如果是單純的碰撞摩擦,那麼你可以放心,在它被撞擊的力量引爆之前,佩戴它的人可能已經撐不住了。



綜上,手榴彈掛在胸前是有一點點的危險,但是這種危險相比它帶來的好處是微不足道的。


海里有鯊魚啊


美國的Mark II手榴彈的內部填充物是十分穩定的TNT,並不會因摩擦而爆炸。美軍並不是不怕它炸,而是它不會炸。最後說一件事,手榴彈的保險銷是不能用牙咬的,因為你壓根咬不下來,別被電視騙了


丶305


並沒有多大危險,胸口有掛彈以及保護裝置,士兵使用起來也方便,至於被子彈擊中的概率,太低了。


大衛思想



巴山清溪


戰爭危險嗎?手榴彈算什麼!


六節6106


首先不論瓜狀,拳頭狀,柱狀還是帶柄的都叫手榴彈,沒有手雷一說。另外都很穩定,一點都不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