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動與俄羅斯全面對抗的目的是什麼?

難得糊塗DAvid


自從蘇聯誕生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就對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大國虎視眈眈,意欲將其扼殺於搖籃,始終不得翻身。

然而,這種惡毒的想法不但沒能得逞,反而刺激蘇聯不斷走向擴張強大的道路,以至於東南歐不少國家心甘情願加入其麾下,由此形成了北約與華約勢不兩立、各佔半邊天的局面。

蘇聯解體後,原華約組織成員國紛紛倒戈,擁入北約懷抱,這讓美國欣喜若狂,令俄羅斯義怒不可遏。

為獨霸天下,使一切人力財力物力為美國所用,永久性地扮演好世界警察的角色,有必要對昔日對手、而今依然是戰略對手的俄羅斯進行壓制,而俄羅斯所表現出來的不屈不撓,又讓美國怒火中燒,睚眥必報。

為有力制衡俄羅斯,凡與其結盟的國家,諸如伊朗、敘利亞、委內瑞拉等都在美國的打壓範圍內,只要步步緊逼,逐步縮小、弱化莫斯科的外圍勢力,斬斷其向外延伸的觸角,就能困住其手腳,致其身陷囹圄,從而玩弄於鼓掌之中。

不知美國的設想能否得逞,然而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來看,現階段美國的實力在衰退,特朗普“美國優先”的原則更遭致眾叛親離,這已經不能對俄羅斯構成有效威脅,何況俄羅斯本身具有的戰鬥民族的血性也不是美國所能征服得了的。

(謝謝閱讀,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江淮聖手


目的非常明確簡單易懂,就是紮起來一道防火牆,徹底的封鎖困死俄羅斯,一直到拖垮俄羅斯,在新冷戰的大旗下招喚下,像當年一模一樣,拉起一道鐵幕,當年拖垮了蘇聯,最終解體,今天用同一種方法讓俄羅斯作困獸猶鬥,最終目標也是拖垮俄羅斯。

因為今天的俄羅斯根本不及前蘇聯時代,不管是人口數量上,還是綜合國力上,差距不是一點點,與美國軍事力量對耗著,俄羅斯根本無法螎入世界經濟體系,等於閉關自守,等蘇聯老本遺產吃完耗盡,在過幾十年後,俄羅斯還有今天的實力嗎?

幾十年後俄羅斯還有什麼可以拿出手的,俄羅斯的新興產業在何方。如何螎入世界經濟體系。三十年前先進的軍事技術含量,再過三十年,晃入隔世,早已淘汰過時了。


隨雨飄渺


在當今世界上,美國有三個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俄羅斯、伊朗和東方大國,形成了三條戰線上的對抗。美國對俄羅斯的對抗主要體現在軍事方面,制裁的目的是為了削落俄羅斯的經濟能力,達到遏制俄羅斯軍事能力發展的目的。 美國對伊朗的對抗主要體現在伊朗石油輸出能力方面,通過對伊朗石油輸出能力的遏制,達到阻遏伊朗軍事能力的發展,以及在中東地區不斷擴大的影響力。美國對東方大國的對抗主要體現在經濟和科技方面,通過對東方大國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遏制,達到阻遏東方大國全面趕超美國的目的。

顯而易見的目的是,美國最根本的戰略目標就是為了遏制俄羅斯的軍事能力,達到保持其對世界的絕對控制力。

在題主的這個問題下,我們通過對俄羅斯的認識,一起來看一看,美國為什麼要主動與俄羅斯全面對抗?

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具有極強的軍事戰略優勢

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橫跨歐亞。而最重要的是,俄羅斯國土處於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最北方。其北面就是嚴寒地凍的北冰洋,形成了天然的安全屏障;他的東面,經過狹窄的白令海峽,就是美國的阿拉斯加;而其東南面只有日本和朝鮮,軍事壓力很小;俄羅斯的南面,通過蒙古國與中國廣泛接壤,目前沒有軍事壓力;關鍵在於俄羅斯的西南面和西面。其西南面通過裡海和黑海就可對中東地區形成軍事壓力,其西面就是歐洲的核心地帶。

俄羅斯國土的東部是廣袤的西伯利亞高原,中部的西伯利亞平原被烏拉爾山脈阻斷,形成了又一道天然的軍事屏障,烏拉爾山脈以西是廣闊的平原。俄羅斯這樣的地理狀況形成了他易守難攻、易出難進的的軍事優勢。

要理解俄羅斯這種地理位置的軍事價值,大家可以仔細的思考一下: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沒能征服俄羅斯?為什麼古代的蒙古大軍能橫掃歐洲?為什麼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雙方都對東北如此重視?為什麼秦王贏政能東出函谷關統一中國?這裡面的地理優勢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要命的是,俄羅斯不僅地理位置優越,還有與美國不相上下的軍事實力,只靠歐洲根本無力抵抗俄羅斯的軍事壓力

如果俄羅斯僅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那根本就沒有什麼對抗的價值可言。關鍵的是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從來就沒有弱過。否則,俄羅斯就不會從一個小公國,通過不斷的征戰,征服並擁有了如此廣大的土地。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俄羅斯以一己之力,從西面直掃德軍,首先佔領柏林,逼得希特勒自殺了結。可以說,是蘇聯結束了歐洲戰場的戰事。那三百萬蘇聯紅軍的滾滾鐵流碾壓德軍的場面,至今還在歐洲人的腦海中沒有散去。

冷戰開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並沒有佔據太多的優勢,蘇聯的核能力並不亞於美國的核能力。從60年代後期開始,美國自感蘇聯的壓力巨大,美國沒有冷戰必勝的把握,不得不聯合東方大國抗俄,才使局面發生傾斜。再加上蘇聯的“自殘”,最終使自己土崩瓦解,美國才算贏得冷戰的勝利。

俄羅斯的這種軍事力量,特別是核毀滅的能力,始終是懸在歐洲和美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更要命的是, 俄羅斯不僅地理位置優越,軍事力量強大 ,且還有極豐富的石油資源

俄羅斯的地理狀況雖然有極大的軍事優勢,但對現代工業經濟的發展並沒有帶來什麼特別的好處。因此,俄羅斯的經濟除了在建立蘇維埃政權以後的一段時間取得了飛速發展,以及軍事建設能力上發展以外,很多時期,蘇聯經濟的發展始終是處於不平衡的狀態。

但似乎是天佑俄羅斯,俄羅斯在全球數一數二的石油資源,令俄羅斯在當今處於石化時代的世界上,握有不小的主動權。

可怕的是,如今俄羅斯已經用天然氣資源抑制了歐洲對俄羅斯的強烈對抗,如果俄羅斯再與伊朗聯合控制中東的話,大家可以想一想,歐亞大陸還會有美國的什麼事嗎?

最最要命的是,俄羅斯雖然屬於歐洲國家, 但從來就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俄羅斯是出身於草原的民族,具有如成吉思汗時期草原民族的彪悍、崇尚武力、敢做敢為、對土地特別嗜好、特立獨行的天性。

俄羅斯從來不殖民他國,從來就是直接的佔領,將他國土地攬為己有。俄羅斯從一個小公國開始,佔領了大量的歐洲和亞洲土地,將這些土地連接成了如此廣袤的俄羅斯家園。而且這種佔領從來就是不與任何一個國家“合作”的特立獨行的行動。

一戰還沒結束,俄國就率先退出了同盟國,在蘇維埃成立後遭到並粉碎了14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二戰中,蘇聯以一己之力,從東線戰場打敗了強大的希特勒軍隊,轉而,又以一己之力,摧枯拉朽般的將不可一世的日本100萬關東軍打回了原形。冷戰時期,蘇聯幾乎也是以一己之力對抗者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如果不是愚蠢的戈爾巴喬夫用什麼“新思維”和“人類的利益高於一切”的教條,推行西方的“民主化”,導致蘇聯的崩潰,冷戰的結果還正是難以預料。

冷戰結束後,更愚蠢的葉利欽一心想投入西方的懷抱,相信西方開的“休克療法”的獨門毒藥,俄羅斯的國民經濟哪能那麼容易崩潰。

歷史的事實給俄羅斯人帶來的是及其慘痛的教訓。你說俄羅斯還能和西方尿到一個壺裡去嗎?

俄羅斯的存在,就是美國天然的敵人 。美國對俄羅斯必欲除之而後快, 是美國社會上下的共識 。如果俄羅斯控制了中東和歐洲 ,美國就只能回到美洲去 “發財 ”去了 。


秋葉觀之


美國對俄羅斯從來不懷好意。一個半野蠻國家,曾經與美國分庭抗禮,折辱過美國,美國希望它永遠衰落下去。

然而,目前美國對俄羅斯的封堵,不是美國挑起的,而是俄羅斯挑起的。普京上臺之後,繼承蘇聯作風,以炫耀武力為能事。他不僅武裝干涉格魯吉亞,扶植親俄政權,還併吞克里米亞,肢解烏克蘭,而且在敘利亞狙擊阿拉伯之春。尤其是普京對烏克蘭的所作所為,野蠻踐踏國際秩序,與二戰前期希特勒併吞捷克蘇臺德地區別無二致。

這次,英國吸取了張伯倫的教訓,率先出兵烏克蘭,絕不搞綏靖政策。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協同行動,制裁新沙皇,表現出團結果敢的決心。

俄國是個破落戶,一隻瘦死的駱駝,目前已經沒有值得稱道的產業與高科技,工業4.0根本沒它的事。此外,俄國國內民生凋敝,怨氣重,新寡頭統治集團野蠻暗殺反對派和推行寡頭政治、日益喪失民心。

普京的“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期限已到,終成笑柄。

在此形勢下,西方國家不僅從經濟上制裁俄羅斯,還要從軍事上遏制與提防俄羅斯,防止其鋌而走險,是明智的做法。


陶江14


壓制俄羅斯,削弱俄羅斯一直是美國全球戰略的主要一環,壓制住俄羅斯,美國全球霸權才有望保住,不然,靜觀俄羅斯坐大,那後果對美國是災難性的。不要用咱們和平眼光看待世界,人家美國不是這樣,美國也愛和平,但是更愛權力,美國覺得即使是和平,也是美國治下的和平。

而俄羅斯,歷史上嗜土成性,不論叫沙俄,還是蘇俄,還是蘇聯,對外強橫從來一以貫之,而冷戰後,美國表面歡迎俄羅斯加入自己大家庭,但是俄羅斯真的會一直聽自己的麼,其實美國也很懷疑。一直聽美國的倒是不錯,但是誰能保證呢?被利用美國發展了再搞美國,那不就壞了,那美國霸權豈不是被奪走了。

於是,即使冷戰剛結束那段和平論調甚囂塵上的時候,美國就已經開始對俄羅斯下手,外部擠壓其地盤,內部搞砸俄羅斯經濟,以美國自己的意志改造俄羅斯經濟,造成經濟動盪。一方面是美國出於維護霸權的必然,另一面也是俄羅斯幾百年擴張給人極強負面印象的必然。

美俄之事,只有權力之爭,至於道義,誰也別說誰,都不咋樣。


北玄武


美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問題,千萬不要以為是什麼天大的事情,其實沒什麼大不了。就如同兩國在二戰之後對峙是一個道理。國際社會有平衡才有穩定,否則一超獨大更危險。

所以,對俄羅斯和美國的博弈,其實可以看作是俄羅斯既為本國利益考慮的必然舉措,也是為了國際社會更加穩定的一個客觀存在。

雖然這麼說似乎有點不地道,但產生的客觀事實就是如此。

分兩點談:

第一,從俄羅斯角度而言,美國人對俄羅斯的壓力,是俄羅斯必須要反抗的原因。

冷戰後一段時間,俄羅斯曾以為自己意識形態和西方一樣,能被西方真正認可。但發現不是這麼回事。

雖然葉利欽按照西方經濟模式的方式對該國經濟實施了改革,但在政治領域西方對其一直壓迫,北約東擴不停止就是一個跡象,很多東歐國家和獨聯體國家,這些被視為俄羅斯戰略屏障的國家紛紛被西方納入麾下,它讓俄羅斯人天然的不安全感再度膨脹起來。

於是俄羅斯改變了親西方的策略,開始向東方尋找夥伴。當然依然與西方維持必要的關係,直到普京在2014年奪取了克里米亞。

從俄羅斯角度而言,這是為了國家生存而採取的措施。如果沒有西方的壓力,可能不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但從美國角度而言,不同國家採取不同的外交方針,俄羅斯沒必要干涉。東歐也好,獨聯體國家也好,不是俄羅斯的天然附庸,因此俄羅斯不能以他們親西方為由,對他們實施侵略,對美國產生敵視。

第二,從國際社會角度而言,俄羅斯能在某些方面制衡美國,起到了國際穩定器的作用。

俄羅斯與美國在烏克蘭問題、敘利亞問題、網絡戰等問題進行對峙或者說博弈,其實本質上有利於國際社會的穩定。

如果沒有俄羅斯的“對抗”,可能美國在世界上會更加飛揚跋扈,會更加為所欲為。這樣的一個世界其實比兩個強大國家對峙的世界更危險。

因為即使沒有俄羅斯,美國肯定也會找到一個一個別的對手,這樣世界更會充滿不確定性。如今普京能在很多場合對美國進行制約,反而有利於國際社會整體平衡。

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人無論是否願意主動和俄羅斯對抗,其實都算是對國際社會的穩定,在某種程度上作出了貢獻。很諷刺吧!


你如今看待這個話題?


木春山談天下


美國為什麼要對抗俄羅斯?那是因為俄羅斯繼承的是蘇聯的衣缽,蘇聯成立以後,成立共產國際,瘋狂的對歐洲進行革命輸出。在歐洲各國忽悠老百姓掀起暴動。嚴重影響各國的社會治安,社會主義深受各國政府的批判。二次大戰後期,蘇聯迫於壓力解散了共產國際。在東歐建立華約對抗西歐和美國。對華約各國進行軍事管制,各國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苦不堪言。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依然痴心不改,妄圖恢復蘇聯的榮耀,西方民主國家必不會如期所願,所以美國必然會對抗俄羅斯。


clarkman


迫使俄羅斯屈服,倒向西方陣營,最終目的是。。。。。

。。


集中全球大國力量,對付中國,目前還有依朗,俄羅斯沒有明確方向,其他地方基本搞定了。


tender1973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老祖宗幾千年前就總結出來的諺語,別說你們不懂。



看我頭像是不是想叫爸


一戰德國戰敗,反彈而發動了二戰。二戰再敗,且由於屠殺猶太人而認輸認錯。但蘇聯卻乘勝而起,逐漸形成美蘇爭霸。由於蘇聯自己內在不強和上了西方的當,七十多年即垮。俄羅斯人尋思過味來了,懷念往日的輝煌,選出普京強硬執掌。美國看俄羅斯還沒服,忍不住再整你。俄羅斯嘴硬手硬(武器)身不硬(經濟),美國想整垮俄羅斯就好全力對付中國的崛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