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出過哪些名將?

雲破月來影玩你


在古代,山西是主要的古長城,也是少數民族入侵中原的必經之路,這樣的地理區位非常容易出名將,畢竟是打仗的地方嘛。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是發生於趙國的故事,而這位戰國名將就是山西人,可惜了趙國40萬將士。

三國時期有兩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一位是三姓家奴的呂布,雖然此人名聲不好,但是勇力過人,劉關張三人合力也只能與呂布戰個平手,可見呂布確實驍勇,一般人是打不過的。

另外一位名將則受到後世幾千年的尊崇,那就是關羽了,關羽是山西河東人士,現在在老家解州依舊有關羽的衣冠冢供後人祭祀。

郭子儀,三朝元老,為唐王朝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是山西人。楊家將在中國歷史上是悲劇,楊家將生於山西死於山西,也是可歌可泣,是大宋王朝將領的典範。

近代,則出現了傅作義和閻錫山這樣的人物,閻錫山統治山西期間,山西取得了快速的發展,而傅作義則一直在抗戰前線,保家衛國。


老家呂梁


我是山西人,今天給你聊聊山西曆史上的名將!

1,徐向前。

徐向前是新中國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北方人,黃埔一期的名將。徐向前和閻錫山一樣都是山西五臺人,卻和他走了一條不同的路。徐向前在解放戰爭中,指揮了山西境內幾乎所有的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 、太原戰役 這些硬仗,徐向前都用弱勢兵力拿下來了。

2,傅作義。

傅作義是閻錫山晉綏軍中最優秀的一位,傅作義是山西萬榮縣人,保定軍校畢業後成為晉綏軍軍官。1928年二次北伐中傅作義孤軍守衛涿州城100天,一戰成名。

抗日戰爭期間,長城抗戰、綏遠抗戰,傅作義儼然成為北方抗戰的中流砥柱。1940年傅作義更是取得五原大捷,創國民軍軍隊首次收復失地的先例。傅作義因此獲得了第二枚國光勳章,所以說,傅作義是抗戰第一神將,毫不為過。

3,曹文詔曹變蛟。

明末清初,抵禦清廷的明朝將領中,最優秀的當屬大同人曹文詔和曹變蛟這一對叔侄倆。曹文詔是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這些大佬帶出的關寧鐵騎將軍。曹文詔和曹變蛟算是明朝最後的名將了。

4,狄青、楊家將、呼家將。

宋朝,山西成為抵抗遼國的最前線,狄青當之無愧是第一戰勝,狄青來自於山西呂梁,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卓越的戰功。

當然,宋朝最有名的兩個將門世家楊家將和呼家將,都是山西人。楊家將楊業是山西太原人。呼家將呼延贊也是山西太原人。

5,薛仁貴、郭子儀、王忠嗣。

唐朝十大名將中,有三個都是山西人,薛仁貴是山西運城河津人,郭子儀是山西汾陽人,王忠嗣則是山西祁縣人。

6,關羽、張遼。

三國名將中,最耀眼的就是兩個山西人,運城人關羽被後世稱為“武聖人”,張遼位列五子良將,逍遙津800人滅孫權十萬。

當然有人說呂布也算是山西忻州的定襄人,其實他是內蒙包頭人。

你還知道那些來自山西的名將,一起來說說吧!


歷史知事


山西乃華北要塞,南北通衢,自古就有表裡江山之稱,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從山西走出來的名將自然不少,我略作介紹吧。除卻帝王和少數民族將領,名載正史都有很多。

春秋戰國時期:先軫,孟明視,李牧,廉頗,趙奢

秦漢時期:紀信,衛青,霍去病

三國時期:關羽,改遼,徐晃,呂布

隨唐時期:尉遲恭,薛仁貴,張巡,王忠嗣,郭子儀,裴行儉

兩宋時期:呼家將,楊家將,折家將,王彥,狄青,慕容延釗,孟珙

明朝:麻貴,孫傳庭,曹文詔,曹變蛟,陳奇瑜

近現代名將亦不少,如:閻錫山,徐向前,石作衡,傳作義,羅卓英等

徐向前1901至1990),字子敬山西五臺人。共產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十大元帥之一,黨、國家和軍隊卓越的領導人之一。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曾指揮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有《歷史的回顧》,《徐向前軍事文選》等。



綺閣書生


就知道這幾個山西名將,歡迎補充!

  • 漢朝:衛青、霍去病
  • 三國:關羽、張遼、徐晃
  • 晉朝:衛瓘、王渾
  • 南北朝:斛律光
  • 唐朝:尉遲恭、柴紹、薛仁貴、李存孝
  • 宋朝:狄青、李繼隆、楊延昭、焦贊、慕容延釗
  • 新中國:徐向前、傅作義
最有名的應該是關羽、衛青、霍去病。

其中名氣最大得是關羽。因為關羽體現忠、義,功績還在其次。

關羽在佛家是伽藍菩薩,在道家是關聖帝君。


西學居士


三晉之地,人傑地靈,自古以來名臣將帥層出不窮。

1、西漢帝國的“雙壁”之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是河東平陽人,也就是今天山西臨汾人。



2、西漢“雙壁”的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山西臨汾人。



3、馮奉世 西漢著名將領,山西潞城人。平定西域莎車國、征討羌虜、班固《漢書》評價他:”居爪牙官前後十年,為折衝宿將,功名次趙充國。

4、關羽、武聖 山東運城人。



5、張遼 三國曹魏名將 山西朔州人。想來這位生平就不用介紹了吧。

6、徐晃 三國曹操平定北方五大戰將之一 山西洪洞人,也是個耳熟能詳的人物。

7、斛律光 山西西北人 南北朝北齊名將 大將軍 、太傅、左右丞相,封咸陽王。

8、尉遲恭 唐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太宗最信任的大將,山西神池人。



9、薛仁貴 唐太宗、高宗時期名將 ,創造了“三箭定天山” “神勇收遼東”“脫帽退萬敵”的功績,赫赫威名 大唐將星。

10、李存孝 山西靈丘人 唐末至五代十國時期的猛人 武藝天下無雙 勇力絕人 。

11、呼延贊 山西人 北宋開國名將。

12、楊業 楊家將的故事就不用說了吧,北宋著名將領,其子楊延昭 其孫楊文廣 都是北宋將領 山西太原人

13、狄青 山西汾陽人 北宋仁宗時期名將 打得西夏俯首稱臣,有宋一朝以武將身份遷文臣樞密使第一人也。

14、徐向前徐帥 山西五臺山人 生平就不用介紹了吧,開國十大元帥呀。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大家討論交流,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順手點個贊,關注也是極好的。


緣説


山西自古以來名將輩出,畢竟連“武聖”關羽都是山西人嘛。所以如果一一列舉恐怕太多了,所以這裡想劃定了一個小範圍,在近代史上曾經顯赫一時的晉綏軍出了不少的名將,這裡找了五位國民革命軍上將來說一說。

“存在哲學”大師,晉綏軍領袖——閻錫山

閻老西大名鼎鼎,他在1912年還不到30歲時就任山西督軍,此後統治山西達 38年,直到1949年4月太原解放他逃離山西。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他的名言是:存在就是真理。實際上他也是這麼來實踐的,一切以保存實力為目標,最大限度鞏固其在山西和晉綏軍的統治為第一要務。典型的就是在抗日戰爭期間,他提出的“三顆雞蛋上跳舞”理論,即面對國、共、日三方勢力縱橫捭闔,“擁蔣又拒蔣、聯共又反共、抗日又和日”,真的是八面玲瓏啊。後來敗退臺灣後,被老蔣解除了實權,1960年病逝。

代表中國接受日本投降的一級上將——徐永昌

徐永昌在國民政府任軍令部長,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當時是軍委會“四巨頭”之一,其他三位是何應欽、白崇禧、陳誠,貌似名氣都比他大。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投降的儀式在美軍巡洋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徐永昌是中國的受降代表,和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等一起見證了這個偉大時刻。徐永昌後來病逝臺灣。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把徐永昌和徐世昌搞混了,徐世昌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的大總統。

善於守城的將領沒有死守北京成為國家功臣——傅作義

傅作義是國軍陸軍二級上將,早年就以能守城知名。特別是在1936年全面抗日戰爭打響之前,他就領導了綏遠抗戰,在百靈廟一戰重創日本顧問控制下的偽蒙軍,取得大捷,極大鼓舞了抗戰士氣,他本人也以抗戰英雄為人們所敬仰。在解放戰爭的平津戰役中,他審時度勢,毅然決定接受和平改編,保全了千年古都和無數生靈。建國後曾任第一任水利部長。

善於練兵短於用兵的忠厚人——楊愛源

楊愛源是深受閻錫山信任的將領,為人忠厚。他的軍事上的長處在於能夠練兵得法,因此長期擔任晉綏軍練兵總監。國民黨敗退臺灣時,閻錫山的財產就是由他護送至臺,可見他與閻錫山交情之深。

剿共先鋒成了特赦戰犯——孫楚

孫楚是閻錫山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在晉綏軍也算是驍勇善戰的軍事人才,在中原大戰中多次取勝。蔣介石看中了其軍事才能,想要拉攏他,孫楚不為所動,決心報答閻錫山的知遇之恩。他說“閻長官跳崖我跳崖,閆長官滾溝我滾溝”。他還是剿共戰場上的急先鋒,多次與我軍作戰,被列為戰犯。被我軍俘虜後接受改造,後經特赦回到太原並最終逝於太原。


磨史作鏡


常話說,江南出才子,陝西出皇帝,山西出將軍。山西自古以來名將眾多,小史官就不一一詳細介紹了,直接羅列名字,有些有爭議的,歡迎朋友們評論區糾正!

春秋戰國,廉頗,李牧,都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漢朝,衛青,霍去病,公元前119年出擊匈奴,打出漢家威嚴!



三國,關羽,張遼,這兩個就不細說了,三國名將!

唐朝,尉遲恭,薛仁貴,一個追隨李世民玄武門事變,一個三箭定天山!

宋朝,楊業,屢建奇功,人稱“楊無敵”!

一時只想到這麼多,近代的沒說,歡迎朋友們評論區補充!


無筆史官


在抗日戰爭的歷史中,山西軍閥閻錫山的手下成長起了一位有著赫赫戰勳的名將,這位名將就是傅作義傅將軍。

傅作義原本是以守城出名的,曾經在北伐戰爭中,傅作義僅僅帶領著一支師的軍隊就橫跨了張作霖東北軍層層把守的關卡,直接來到了當時北平附近的涿州。


(傅作義)

萬軍中堅守涿州一百日,傅作義初顯威名

在東北軍包圍得密不透風的地盤裡,硬生生在東北軍的心臟附近插入了一把利刃,佔領了涿州。

涿洲是東北軍的地盤,四周裡三層外三層都是兵力強盛的東北軍,但是傅作義就是有這個膽氣,就這麼在萬軍叢中奪了一座城池,然後在沒有絲毫武器支援的情況下,在涿州抵擋了東北軍足足一百天的時間才因為他老大閻錫的命令而開始向張作霖低頭。

(張作霖)

雖然傅作義最後還是輸了,但從某一些意義上來說他卻是贏了,因為他創造了民國有史以來最精彩、最成功的守城戰,狠狠踐踏了張作霖東北軍的尊嚴,用張作霖的尊嚴書寫了自己震徹整個民國的名聲。

九一八事變後,傅作義的數次請纓失敗

在九一八事變後,全國各地輿論大潮翻湧不休,無數的國人因為丟掉的東北而激發出了強烈的抗日熱情。

很多有為之士開始為抗擊日本四處奔走了起來,當時傅作義雖然是閻錫山的手下,但是在他高漲的抗日熱情下,他直接橫跨過了閻錫山,向蔣介石請命以抗日。


不過當時蔣介石因為知道自身武器比不上武器精良的日本,只想著能多些時間籌備戰爭,最後再加上他對日本有著足夠的瞭解,有著足夠的恐懼,所以並不打算和日本正面抗衡。

於是傅作義以及眾多抗日誌士的想法落了空,抗日是整個國家的大業,如果沒有蔣介石這位國家大佬的統帥,以他們這些軍中將領自身的實力和整個日本國相比簡直是以卵擊石。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那就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關東軍雖然顧首顧尾,有著頗多來自於日本國內的節制,但是在九一八事變沒有經歷任何抵抗就獲得巨大的勝利後,日本人就直接改變了國策,使得日本內閣政府再也沒有任何理由阻止日本軍部對中國挑起的大規模侵略,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面對的才是整個日本。

在長城抗戰創下懷柔大功的傅作義

在1933年,因為日軍想繼續兵侵華北地區,所以沿山海關一帶的長城抗戰開始爆發,在當時傅作義就帶著一支軍隊來到了長城地區,跟日本人展開了激烈的戰爭。

當時傅作義駐守的地方是懷柔,他在這裡構築了非常堅固的防線,日本人有著坦克支援的七次衝擊,都被傅作義率領守軍完美防守了下來,生生將武器強大的日軍擊退,然後還留有餘力地支援了其他防線,並取得了不小的勝利。

但是沒過多久,因為何應欽和日本人已經談妥停戰協議,所以何應欽就開始發電報讓傅作義撤軍走人,但是傅作義堅決不受命,他以日本人還沒退軍為藉口,繼續和日本人拼死抗擊了起來。

最後更是趁著天色已黑,組織了五百敢死隊對日本人的陣營發起了攻擊,不過最後在何應欽數次三番的要求下,傅作義不得不答應了退軍的要求,但條件是日本必須要同時撤軍,在日本軍隊遵守了協議後,他也無奈地往後撤軍了。

後來曾經有日本人查看過傅作義構建的防線,在總結了進攻失敗的原因後,在他們的報紙中聲稱,說如果不是有著傅作義的防守,他們的軍隊必定可以打到北平城下,就連日本人都對傅作義的防守能力進行了十足的肯定。

長城抗戰後,傅作義再度於百靈廟建立威名

在1936年的時候,日偽軍準備出兵滲透內蒙古,當時蔣介石還沒有做好全面抗擊日本的準備,所以他對這件事情是不太關心的。

後來是在傅作義的數次請纓下,才准許了傅作義帶領著一支軍的兵力前往了內蒙古地區,在百靈廟這個地方成功挫敗了日本人的部隊,創造了聞名全國的百靈廟大捷。

因為長城抗戰之後中國就一直沒有和日本爆發過太大的戰爭,所以百靈廟的勝利也顯得非常的令人矚目。

而在百靈廟大捷中,傅作義是攻擊的一方,從這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傅作義不僅是守城方面的奇才,在進攻方面也一點都不弱。

抗日戰爭中的傅作義以及他的最後結局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傅作義的位置越坐越高,先後成為了集團軍總司令、戰區副司令,最後在擔任12戰區副司令的時候也兼任著綏遠省的民治大權,他也至此從閻錫山的部下脫身而出,成長為了能和閻錫山齊頭並肩的軍政大員。


不過也因為傅作義要統籌起戰爭的大局,不能再靠著一腔的熱血率領軍隊在前頭廝殺,所以我們就沒有機會見到他在全面抗日戰爭中以孤軍之力創造出的抗日奇蹟了。

在1949年,當時駐守在北平城的傅作義經過了長時間的思想掙扎,最終放棄了他有生以來最強大的守城能力,以和平之態讓北平城以及上百萬的平民百姓避免了一場大戰,為保住古城和平民百姓立下了大功。


(民國北平古城)

要不然以傅作義的守城作戰能力,如果他拼死抵抗的話,戰局會發展成什麼樣誰都不知道。

在戰爭結束後傅作義也為水利、水電大業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所以說這就是我所知的山西名將傅作義,一位為了抗日而鞠躬盡瘁的真正名將,一位為了使古城百姓不受傷害而自願折損名節的名將。當然,在山西的歷史中還有著許許多多的名將層出不窮,因為篇幅有限,我們就不一一列舉出來了,如果大家有知道的,也可以分享一下。


孤客生


歡迎來到熊二讀史。(本文約600字,閱讀需時2分

號稱“表裡山河”的山西,自古便是名將輩出之地。

太原

郭淮:三國時期

太原陽曲(今山西太原)人,是魏國的大將,多次在關中阻擋諸葛亮及其繼承者姜維的北伐。

李存勖:別名李亞子,是五代時期後唐的建立者,李存勖自幼喜好騎馬射箭,熟知兵書,膽力過人。依靠軍事才能,完成其父遺願。朱溫曾嘆言:“生子當如李亞子”。

李存勖像

唐儉:幷州晉陽人,即今山西太原。為大唐開國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運城

關羽:三國時期的武聖關羽的大名眾人皆知,關雲長就是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市)。關羽的神武和忠義,也備受後人敬仰。

薛仁貴:唐代名將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故事相信我們都有所耳聞。這個神勇大將就是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傅作義:抗日名將傅作義是黃河邊的臨猗縣人,在太原會戰等抗日戰役中,率部英勇抗擊日軍,是一位難得的愛國將領。

傅作義像

忻州

閻錫山:中國民國陸軍第一上將,山西王閻錫山出生于山西五臺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縣)永和堡。

徐向前: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中唯一的一個北方人,生於山西省五臺縣的永安村。

臨汾

衛青:西漢名將衛青是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他體恤兵將,作戰勇猛,率軍攻打匈奴,七戰七捷,立下赫赫戰功。

霍去病: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的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好騎射,善於長途奔襲,用兵靈活,在漢匈之戰中經常取得勝利。

號稱帝國雙壁的衛青、霍去病

大同

曹文詔:山西大同人,明崇禎年間的一個良將,號稱萬人敵,與同鄉曹變蛟一同,多次率病助大明平西北之亂。

朔州

尉遲恭:唐朝名將尉遲恭是朔州鄯陽人,驍勇善戰,曾勇刺單雄信,救護李世民,並在之後的統一天下戰爭中,多次立功。並在玄武門之變中,協助李世民登上皇位,是唐開國名將之一。

篇幅所限,難免掛一漏萬,歡迎補充。


歷史寶藏


山西名將輩出,是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中國歷史上這裡也出現過很多名將。今天我們重點說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漢馬功勞的徐向前將軍。

徐向前山西省五臺山永安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

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師第十團黨代表,參謀長、師長等職務。1931年7月時任有中國鐵軍之稱的第四軍軍長。帶領全體將士,粉碎過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二、三次圍剿運動。

抗日戰爭爆發後,在中共中央召開的洛川會議上,被選為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37年8月任八路軍第129師副師長。

那時候山西是閻錫山的地盤,閻錫山在山西很有個人威望,因為徐向前是山西人,所以毛澤東就派他前去山西說服閻錫山,一起抵抗日本侵略者。

在徐向前的努力下,閻錫山同意成立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動員會。並答應徐向前會為八路軍建立晉察冀抗日前線提供方便。

此後,徐向前和劉伯承、鄧小平大軍,一起在太行山奮勇殺起小鬼子們來,在次期間,他們先後取得了鳳凰山戰鬥,長生口伏擊戰,神頭嶺戰鬥等戰役皆取得了勝利,累計殲敵7000餘人。

戰後,日軍被迫離開晉東南地區。

1939年徐向前被調往山東作戰,在山東他開始帶領八路軍展開敵後游擊戰,有力的反擊了敵人的“大掃蕩”,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率先發動了內戰。

閻錫山是蔣介石在山西的比較重要的勢力可以說整個山西省都是閻錫山的地盤,這裡是兵家必爭之地,徐向前帶領部下打敗了閻錫山拒守在晉南的部隊,為收復晉南掃平了障礙。並且在山西連取得了三戰三捷的驕人成績。創造了一少勝多,以寡敵眾戰爭的典範。

新中國成立之後,因為徐向前立下的赫赫戰功,被評為中國十大元帥之一,和朱德,彭德懷,林彪等人永彪中國名將的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