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不丟荊州,劉備能統一嗎?

英俊小軍


不能。歷史沒有假如。

關羽丟失荊州,兵敗麥城,然後張飛也死了,然後夷陵之戰,白帝城託孤了,蜀國從此由盛轉衰。這不得不給我們一個這樣的假設。但是請看看實力,魏蜀吳三國中蜀國是最弱的,蜀國為什麼北伐,不僅僅是因為匡扶漢室還有“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三國之所以鼎力,就在於相互制衡,如果那一國快要被滅亡,另一個國家必定準備好自己的刀了。其次,這是逆天啊,漢朝不得人心了,就算你得了天下,救了漢獻帝,請問是劉禪當皇帝還是漢獻帝呢?


汪曉宸


歷史不存在假設但是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做一些有意思的猜想這也是談論歷史問題的魅力所在。

如果關羽不丟荊州,劉備能不能統一全國。個人認為這種可能性是有的,當然這種可能性也是理論上的。


為什麼這麼說,我的觀點有四個方面:

第一,劉備集團的勢力雖然在經濟、人口等各方面要弱於曹魏,但是實際上在三國後期劉備集團的戰鬥力相當強,特別是在曹操去世之後,曹劉的軍事對比呈現出劉強曹弱的局面。

以諸葛亮的北伐為例,雖然諸葛亮的北伐所取得的戰果並不多(佔據魏國兩郡還是魏國主動放棄的,大敗司馬懿一次),但是諸葛亮的北伐未嘗大敗。

第一次,馬謖失街亭,進無所據,撤軍。

第二次,圍攻陳倉不下,運糧出問題,撤軍。

第三次,佔據武都、陰平兩城。

第四次,大敗司馬懿,伏擊張郃。後因運糧問題退軍罷免李嚴。

第五次,屯田應對司馬懿避而不戰,後因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而退兵。


在諸葛亮五次北伐的時間裡,曹魏只進行了一次反擊而且半途而廢沒有取得任何戰果。

由此可見,雖然在字面數據上蜀漢屬於劣勢但戰爭並不是人數的加減法,誰人多就一定獲勝。

另外一例,可以再看關羽的襄樊之戰,雖然最後因為呂蒙偷襲導致君心渙散兵敗被俘,但是在正面進攻期間關羽不僅已經破樊城而且水淹曹操第一外姓大將於禁(張遼還在刷經驗)的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

這也說明在軍事力量的對比上劉備集團確實佔據了一定的優勢;


第二,無論是魯肅的“榻前密議”還是諸葛亮的“隆中對”都闡述了具有荊州與益州可以具備圖取中原的能力(魯肅版多一個東吳),由此可見擁有荊州益州大道劉備確實具備統一天下的可能性;而且按照“隆中對”的戰略規劃,一旦天下有變可以兩路進攻消滅曹操。

這個戰略規劃的可執行性通過諸葛亮的北伐以及關羽的襄樊之戰已經驗證。

第三,曹魏死後內部、外部問題曾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曹操死後曹丕繼位但是不久也因病而死,曹睿繼位。最高領導的頻繁更替導致國家政局不穩,魏國內部黨爭不斷,外部少數民族地堆勢力一直威脅河北,西南有蜀漢,東南有孫權。這些問題導致曹魏地堆力量很難集中,也給予了劉備統一的理論可行性。


第四,孫權死磕合肥而不取,一方面吸引了魏軍力量另一個方面暴露出東吳軍隊的弊端,擅守而不擅攻。

在赤壁之戰之後,孫權即開始了先後五次北伐曹魏的作戰,但可惜五次北伐作戰都未能打通第一關BOSS合肥,五次北伐之戰打成了五次合肥之戰還都輸了。東吳軍隊的戰鬥力可見一斑(偷襲關羽並沒有與關羽大軍正面作戰而是招降了劉備軍的博士仁、糜芳導致關羽軍心渙散士兵逃散導致被俘)。

由此可見,只要關羽不丟荊州,孫吳也是打不過劉備的南郡的,這樣按照隆中對的戰略規劃,荊州、益州兩路出發擊敗曹魏在回過頭來收拾孫吳最後統一天下,這種可能性確實是存在的,但是這只是理論上的其中變數太多,而且孫權在那種情況一定會偷襲關羽的。因此這只是一個有趣分猜想罷了。


古事今説


不能絕對不能!

魏蜀吳三國中蜀國是最弱,而且蜀國在魏吳倆國中間。就看地理位置蜀國命運其實早已註定。

就算不看這方面,蜀國國力也比不上其他倆家,為什麼蜀國不停的北伐。原因不只是光復漢室還有國家只能戰 因為諸葛亮知道越熬越沒機會打敗魏國。

關羽要是沒有失荊州,也不能改變局勢。只是可以讓蜀國多活幾年罷了。

以上都還個人看法有撒不對歡迎評論區反駁



MrDn619


不丟荊州也統一不了。關羽雖勇,缺少全局觀。守則有餘,攻則進退失據。諸葛亮不是能統籌全局核心人物。雖然自己清廉,智慧名氣很大,實際治國用兵用人有很大問題。國小力疲,應與民休息,以養國力。諸葛亮窮兵瀆武,六出祁山無一成功,耗盡了國力。用人上識人不明,用人時不能避其短,用其長,如馬謖。任人唯親,用無帥才的楊儀。妒賢忌能,殺先主皇帝信任的魏延,自毀長城。劉備雖有識人之明,無奈未遇韓信張良簫何之英傑人才,故而不丟荊州也統一不了全國。


微塵6373273040166


關羽不丟荊州,劉備想匡扶漢室、奪取天下也是痴人說夢!第一、頂層不和,蜀漢政權中荊州派、益州派內鬥不止,沒有真正形成“統一戰線”;第二、人才不足,文臣武將選拔培養機制不順,以至於“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諸葛亮不累死在五丈原才怪;第三、儲君不力,劉禪就一扶不起的玩主,諸葛亮還去勉強幫扶,實乃愚忠,保全了名節,卻置天下和百姓於不顧;第四、君王不智,劉備只重劉關張兄弟之小情小義,不顧國家安危之大局大義,感情用兵,丟了千萬將士性命,還自毀了興復漢室的最後一線生機。


江山笑35512639


荊州自古兵家必爭之地,按諸葛亮隆中對策以荊益兩州為根據地,操練兵馬等待時機,待天下有變可驅一上將從荊州出兵直驅洛陽,可見荊州對於劉備諸葛亮統一大業的重要性,而且只需要派遣一名上將就可以直接威脅許昌洛陽,當然諸葛亮能看到,曹操也能看到,所以曹操派遣了最重要大將曹仁堅守襄樊,而當初關羽猛攻襄樊也是同樣的想法,就是想一鼓作氣攻克襄樊,進逼宛城和許昌


路過蜻蜓58612926


即使關羽不丟荊州劉備也很難統一天下。原因:一是蜀漢規模最小實力不足,二是後期人才凋敝,三是君主無一統天下大志,自保尚難況開疆拓土乎?四是蜀漢佔據荊州,東吳必視蜀漢為仇敵,勢必聯合曹魏而攻之,那樣就會形成吳魏聯合攻打蜀漢的軍事政治態勢,弱勢的蜀漢很可能敗亡的更快更早!


付之一笑84


不能。不在於強弱,在於西政權的先天畸形,缺的東西太多,無法凝聚向心力


燎原夜火


我覺得不能。因為一個國家強不強大不光靠的是能臣,還有一個賢明君主。劉備,雖然寫明,但是做事很優柔寡斷。並沒有曹操那麼大氣。所以我感覺他還是不能統一天下。


博信境界


不能 三足鼎立不好打破 劉備太強曹孫會聯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