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偷錢後,家長該如何教育?

八荒六合唯我獨秀


在知乎上也回答過相似問題,以下原回答:


我有位朋友,小時候偷過東西,後來受到懲罰的故事,來與大家一起討論下:

這位朋友小時候家境不是很富裕,加上寄人籬下,爸媽在外工作,所以不敢與家中的大人們溝通,更不要說想要什麼東西了。

相信大家小時候,最常吃的就是辣條了,尤其是下課放學,買一包辣條路上吃,別說多幸福了!在當時,奶奶會每天給5毛或1塊錢零花錢,但依舊“不夠用”,朋友就開始起了偷偷拿錢的心思(因為知道奶奶會把錢放在床頭的盒子裡),一開始是一塊錢、兩塊錢,到後來是10塊錢、20塊錢.......後來奶奶發現了,就問朋友是不是偷拿了錢,朋友死不承認,奶奶也有些溺愛成分吧,就沒再過問,後來,更嚴重的是,朋友的手控制不住開始向外伸了。

小學門口會有很多小攤子,一放學都會擠滿了人,朋友因為口袋沒錢,但又嘴饞,就趁著人多,偷東西。這樣的現象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天,放學晚了,小攤子前已經沒有學生在了,但朋友偷東西的順利有些得意忘形,就順手拿了一包,被攤主逮了個現行!於是朋友哭著喊著對不起,攤主把朋友拽進學校想要找老師(學校已經沒人了),後來同行的表哥求情,才放過她.....

回去之後,表哥隻字未提,朋友也得到教訓,不再偷東西了。


這也是朋友在成長中的一個“黑歷史”吧,現在的她,與描述中偷東西的她完全不一樣,也許是成長中經歷太多改變,也許是那一次的教訓深印心中,成就了現在的她。

設想一下,如果這位朋友在小時候偷拿小攤子的東西一直很“順利”,那麼長大之後的她,也許就成了盜竊犯,或是喜愛偷竊的“小偷”了。


孩子在成長中,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好奇心、嫉妒心、虛榮心等等,沒有得到家長正確的指導都會讓他們被慾望所支配,從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像朋友的這個故事中,奶奶因為知道孩子偷拿了錢,但卻無作為,只是簡單的一句“不要拿了”就不了了之。一時的放任、溺愛,是引發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推動力”。

當然,在發現孩子開始偷拿家長的錢、或是家中其他物品時,


我們要先了解孩子為什麼要拿?

是因為班上其他孩子都有?還是因為想炫耀?還是單純的缺錢花?

此外,還要了解孩子拿著錢去做了什麼?


在調查清楚這些事情之後,我們再來與孩子溝通。切勿以訓罵方式教育,這樣會讓孩子心理造成嚴重的陰影。

家長只有保持足夠的耐心和溫暖的愛,才能指引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

孩子並不是“熊孩子”,也不是“壞孩子”,當他們意識到這件事的錯誤和嚴重性,便會主動認錯,相比以暴力讓孩子“被迫”認錯,耐心等待孩子主動認錯更加有效!

想起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標題大概是:

如果你不教育你的孩子,總會有人替你教育!


關注我,每天為你梳理一點兒童健康教育知識


靈龍號


小學生偷同學的錢,小學生去辦公室偷老師的錢,小學生偷自已父母的錢,小學生偷小超市的錢……。這些,我都見過。偷錢學生被抓到後,家長該如何教育?不外乎以下幾種:一是家長怒不可遏,對孩子暴打型。這種家長,正直、要臉、自己人品很好,容不得自己孩子犯這種錯誤。偷錢,是孩子的恥辱,更是自己的恥辱。因此,狼爸虎媽脾氣瞬間暴發,無論在何種場合,先揍下來再說。二是護短要臉型。這種家長,在偷錢孩子的處理中,不在少數。有的當面否定,有的帶孩子回家一晚上否定。總之,你證據再全、再多,他死豬不怕開水澆,孩子、家長一口一個不,一口一個冤枉他,堅決不承認。三是否定學校調查結論,自己判斷處理型。這種家長,極度自信,找自己孩子問,找證人問,找老師問……總之,一切推倒重來。等學校或超市調出錄相,他無語了……。還有一些表現,在這兒就不一一贅述了。對偷錢孩子的教育,是一個特需認真對待的問題,無論學校或家長都應嚴肅認真對待。放之一寸,將遺之一生,千萬不可馬虎。



鄉戀WJP


記得我七歲那年,家裡比較的窮,一家人全靠父母種地養活,而且家裡有三個小孩讀書,也就是我和兩個姐姐。有一次,父親把50元鈔票藏在床上,大姐不知怎麼的就看到了,於是她就偷偷的把這50元拿走了。父親發現後,大發雷霆,當時就把大姐狠狠的打了一頓,打完之後,父親還罰大姐面壁思過一天,還讓她餓了兩頓飯。事後,父親還把我們叫到一起,給我們講了很多小偷偷盜的故事,讓我們明白偷盜是非常可恥的行為。

當時的50元基本上可以供我家一個月的支出,當然這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從這次事件後,大姐再也沒有偷過東西,直到現在大姐還記得那件事,但大姐說她只是當時有點恨父親,長大以後不但不記恨父親,反而非常感激父親,因為父親讓她在後來的生活中少犯不少錯。

還有一次是我十二歲那年,那是我和父親一起去賣魚的事。家裡包了一個魚塘,就在家門前,大概凌晨四點多的時候,父親就把我叫醒。父子兩人一起到魚塘網魚,約半個小時,我們網了一些魚,然後打著手電筒趕著天亮前去街上。

到了街上,天剛剛白,我和父親佔了一個地方,開始賣魚。那時街上的行人還不是很多,而且天色也不太亮。有個顧客買了一條魚,然後父親給他找錢,不知怎麼的父親掏錢的時候把一張100元的鈔票弄到了他腳下,他卻沒看見,於是我撿了起來,並偷偷的塞到自己的口袋裡。後來,父親知道了,他也沒有打我,只是告訴我這個月的生活費要自己計劃的花,並且警告我不準拿這錢去網吧玩遊戲,因此那個月也沒有再給我錢。因為父親他知道我總是不好意思跟他要錢,每次我都是問母親要錢,而母親卻不管錢的。

至今,我仍然非常感激我的父親,從那以後我也再沒偷過別人的東西。


奔跑的瘋牛


小孩子亂花錢,其實是自控力低的一種表現。。。想想也算正常,小孩子嘛,能管住自己的還是少。。。。但孩子自控力低,家長就得想辦法幫他增強呀。。。

我家崽子,不但亂花錢,有時還偷偷摸摸地在我錢包拿錢呢。。。想揍他的慾望是有的,但想想暴力解決不了問題。。。

聽他班班任的,給他買了一套書,叫什麼《胡小鬧日記》,其中有一本叫《做個有自控力的小孩》,就是講如何幫孩子自己管住自己的,寫得挺好的,孩子非常愛讀。。。但至於效果有多大,還要再繼續觀察。。。至少他現在要錢要得不像之前那麼勤了。。。。也知道主動學習了。。。。


鳳凰涅磐889


至於說到錢的價值,恐怕也未必吧,或許人家只是覺得那是一張比較漂亮的彩紙而已。

不過,對於小孩的偷盜行為,我個人認為在教育上是絕對不能手軟的。有些事,不能說寬恕就寬恕。而最為簡單粗暴而又效果顯著的方法,應該就是暴打一頓吧。我相信我這樣子說,一定會遭到一片罵聲。但事實就是事實。

在我小時候農村裡的往事,一直都印象深刻。

有一次,有個小夥伴鑽進鄰居雞窩裡,掏出了一個雞蛋。我們大家都佩服得不得了,都說他真厲害。

然後他得意洋洋地拿回家去。他家大人看了也是嚇一跳,但是又不敢聲張,因為兩家人素來不和。於是他媽媽趕緊把雞蛋拿下藏了起來,然後小聲告訴他:這個事一定不能說出去!

小孩子點頭答應,並且很是高興。在他細小的心靈裡,還以為自己給家裡“創收”了,是大功一件呢。於是在潛意識裡便根深蒂固地認為,拿別人東西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後來長大後,他的結局不用我說大家也猜到了。到底進去了幾次,我也說不知道了。我只知道,直到現在奔四了,依然是個光棍二流子。

那時候還有另一個小夥伴,也犯了同樣的錯。他看到偷雞蛋是那麼簡單那麼好玩而又那麼有成就感的事,於是也在某一天鑽進了別人家的雞窩……

結果,他的命運卻跟前面那個小夥伴截然不同。他老爹知道後,立刻暴跳如雷,恨不得把他打死。

他大哭著在村子裡抱頭鼠竄,他爹在後面拿著木棒追殺。草叢裡,荊棘裡,狗窩裡,涵洞裡……只有有點安全的地方他都沒命去往裡鑽。那撕心裂肺的慘叫,我至今也是記憶猶新!

雖說他爹的教育太過殘暴,但是從那以後,他一次都不敢偷人東西了。真真被打怕了。


萌媽育兒筆記


我家孩子從沒有偷東西的習慣。

1.家裡的零錢所放的地方,不避諱孩子。

2.孩子需要花錢時候,不要過分為難他。

3.日常家務勞動是可以得到報酬,這個要把握好分寸。孩子自己不願做的事、為其他人做的事、為家庭公共利益做的事,都可以用“工資”的形式引導。但他自己穿衣吃飯個人衛生等方面的事,只能偶爾可以以“獎勵”的形式鼓勵。錢的數量,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同樣,孩子要大人為他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要把自己賺的錢付給家長。

4.與別的小朋友交往時,一定要教育好不能隨便拿人家的東西,別人給的東西也不能隨便接受。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去買。

5.孩子任何願望都讓他付出努力,不要讓孩子輕易得到。

以上五點方法不敢說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可以教出一個不偷錢的孩子。


不怕人少怕沒腦


您有這樣的意識已經不錯了。孩子拿了一元錢對孩子來說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或許他壓根沒有家裡的錢是誰的錢,自己的錢和媽媽的錢應該怎樣管理和使用這樣的概念。所以根本談不上偷,但的確要引起我們的重視。您說的很對,從現在開始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孩子,讓他明白:錢是要付出努力才能賺到的;賺錢不容易,花錢也不能隨意;他可以合理使用自己的錢,但不能拿家裡的錢;錢很重要,但有比錢更重要的。


人的一生當中離不開錢,但也有很多人因為錢而迷失而困擾,所以身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


對於您提出的這件具體的事情,我建議一元錢的事兒就當沒發生過,也不要去質問孩子,也不要再拿這件事說事或者去跟孩子討論,講大道理。首先得讓孩子知道他的錢,你的錢。你得讓孩子去管理自己的小錢。在我兒子三歲上幼兒園開始,我就會在每次去逛超市的時候給他10塊錢或者20塊錢,告訴他這些媽媽給他的錢,就是他的了,他可以買自己想買的東西,剩下的錢可以自己保管,也可以請媽媽幫忙保管,但還是他的錢。他只能使用自己的錢,不能拿家裡其它的錢,所以他就知道了。雖然我們總是把硬幣到處亂丟,但如果我不說讓他拿去放到他自己的存錢罐裡他是不會去拿的。


慢慢的他有了這樣的概念和意識,他自己在家開小超市賺到的硬幣以及平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給的一兩百,兩三百的錢我都讓他自己收著,告訴他這是他自己的錢。他都能管理的很好,並不會去亂花,卻願意拿出來請我幫忙給爸爸準備生日禮物,請爸爸幫忙給我準備生日禮物。


如果我們給他錢請他幫忙去買個東西,剩下的錢他一定會給我們,而且也不會拿著我們的錢去給自己買東西,他知道這是爸爸媽媽的錢,即使想買個兩塊錢的奶片他也一定會先問爸爸,能不能先借兩塊錢給他,回家就還。我們同意了,回家他真的會還,如果忘記了,我們也會提醒他。


就是在日常生活裡通過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我想告訴他的道理他已經都明白了。當我給他信任,給他權利的時候,他慢慢的學會了自我管理,學會了如何賺錢,如何使用錢。


小晗晗愛閱讀


我的兩個孩子從來沒有拿過我一分錢,不是表明我教育好,自懂事開始上幼兒園就明確告訴她,別人家孩子的東西不許拿,那是偷盜行為,喜歡什麼和媽媽說會給你買的。還得教育孩子不要不勞而獲,如果撿到錢不是我們自己的都不能要,想辦法交到哪,孩子已經長大,由於家長的以身作則,也影響了孩子,處處為別人著想,如哪個地方出現災區或多或少都捐過錢,買東西時人家馬虎了多找錢都不要,所以說教育孩子必須從小做起,不要貪圖便宜。要學著助人為樂,做人嗎就得配上那一撇一那,不是說我有多高尚,從年輕就這麼一直走到老都是這麼做的,最後總結一句話要想孩子成才必須從小做起,教育好她們如何做人,做一個有利於人民的人。


非浪漫的人


五歲幼偷拿媽媽一元錢,媽媽看到後,並沒有及時教育,也沒有點破,說明媽媽還是比較理性之人,正如你所講,你不願意用粗暴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種偶發式的行為。下面我針對這種現象給你幾點建議:

第一,五歲幼兒的認知水平還相對有限。你認人孩子開始意識到錢的價值,這點有誤,孩子的理解能力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呢,他只是意識到錢可以去換他想要的東西。請注意,這裡是換而不是買。因為買的含義就相對要深刻了,而對於五歲孩子來講,暫時還理解不了。

第二,五歲幼兒開始有自發式的行為。五歲這一年,是幼兒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快速發展的起點,孩子內心有需求的時候,開始動腦筋想辦法,即孩子開始打小算盤,有了小主意。就如偷拿你一塊錢這個行為,他的動機是想去買小玩具或零食。因此,從現在開始,你需要多觀察孩子的行為,分析他的心理動機,掌握孩子心理發展的進程。

第三,幫助孩子建立“給”與“拿”的正確認知。對於五歲幼兒來講,以往他所獲得的生活經驗是,想要的東西,如果家裡有,他可以隨意拿,或者向爸爸媽媽說出想要的,你們就會給,包括老人也一樣。所以,對於給與拿,孩子能夠從行為和動機中理解。因此,必須要在這裡建立正確的認知,即給與不給,能拿與不能拿的區別。

第四,擬定家庭規矩,讓孩子知道做事的依據。在每個家庭裡,隨著孩子的成長,都要不斷完善家庭規則,規則是孩子行為的基本依據。如媽媽的包,家裡任何人都不能隨便動,要當著全家人的面立規矩,任何人不能隨意動我的包,否則,我會非常生氣,因為這是屬於我個人的物品。如果誰不經我允許就動我的包,要受到懲罰,如批評或者用板子打手。以此類推,媽媽結合其他事再拓展思考一下。

第五,拿必須要提出請求,經允許才可以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如孩子拿一元錢這事,如果教給孩子拿必須要提出請求,媽媽同意了你才可以拿。否則,那就不是好孩子應該做的,你拿了還要放回原處,如果你不放,對不起,只好到坐在你的懲罰座位上去想想錯在哪了,想明白後及時道歉才能離開座位。通過這種不打的方式,讓孩子行為受到約束,不管他怎麼掙脫都要限制其行為自由,孩子就知道後果了,自然長記性。

第六,對比引導教孩子分辨“拿”與“偷”的區別。很多時候,孩子對行為動機和過程缺乏最起碼的分辨力,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沒有平時從細小的事教孩子學會分辨。因此,媽媽可以把一元錢放在桌上,告訴孩子只有經過媽媽的同意,才能拿。但是你能拿不意味著媽媽給你,而必須要說明你拿這錢做什麼,才能根據情況同意給你讓你去花。同時,如果揹著媽媽,私自從我的包裡拿這一塊錢,媽媽既不知道,也沒有允許你這樣做,你就悄悄拿走花掉,你就是偷的行為,這是非常嚴重的犯錯行為,如果下次再犯,可就要挨板子打手的懲罰了。

最後,需要告訴這位媽媽的是,育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有獎懲,沒有懲罰的教育,極容易讓孩子自控力偏弱,因為多次犯錯都不追究後果,孩子就不再乎犯錯。懲罰犯錯行為,是為了通過引導讓孩子建立正確的認知,通過懲罰讓孩子記住痛感,印象才會更深刻,不敢下次再犯。


韓國成老師


引導並指正錯誤,不要不勞而獲

5歲明顯還是建立自己價值觀的時候,一定要教育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能一味的縱然和溺愛。也許很多人聽過一句話,‘小時偷針, 大時偷金’,可見從古至今都是說孩提時代的教育是相當重要的。在小孩子能被教育和引導的情況下不去讓他們明白這個事件的錯誤,長大之後叛逆也許更難以管了。


像小孩子偷了1塊錢這種情況,一般家長都覺得一塊錢多麼小的事情,不值得一提,這其實和偷的錢價值無關,和偷錢行為有關。一定要糾正這種行為。不然長此以往,也許真的到了社會,家長就沒有能力縱容保護他們了,畢竟現在是講法的社會,任何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


引導並詢問小孩為什麼去偷這一塊錢,明確原因後,如果是可以任何的正當原因,首先明確告訴以後如果有這種需要錢的事情,不應該是不經允許私自去拿,這種是不勞而獲的不好的行為。如果孩子只是為了零花錢,告訴孩子可以在家裡勞動以同等的勞動價值來換取同等的金錢價值,告訴孩子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樓主一定要重視這樣的情況,把孩子不好的行為扼殺在萌芽時代,讓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