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陽又有一項工作被《經濟日報》“點贊”了!

千阳又有一项工作被《经济日报》“点赞”了!

截至目前,

千陽縣已將636戶貧困戶的危房

進行了全面改造重建,

易地扶貧搬遷964戶3039人,

確保100%達到“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要求。

千阳又有一项工作被《经济日报》“点赞”了!

陝西千陽縣通過危房改造和移民搬遷——

貧困群眾住進安居房

“要不是政策好,我們不可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陝西千陽縣寺坡村72歲的貧困戶武尚文告訴記者:“家裡只有我和老伴兩個人,沒有啥經濟來源,家裡的土房一住就是幾十年。房屋年久失修,牆壁裂了,房頂也有了窟窿,住不成了,就借了同村人的一間土房湊合住。”

千阳又有一项工作被《经济日报》“点赞”了!

近3年來,千陽縣實施了大規模農村貧困人口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去年初,通過個人申請、鎮村幹部入戶鑑定,武尚文家的整棟舊房被拆除,按照各項政策,武尚文和老伴得到了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補助,成功蓋起了新房。

像武尚文老兩口一樣喜遷新居的,在千陽縣並非個例。千陽縣國土局副局長王軍介紹,近3年來,千陽縣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重點解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4類重點對象的住房困難,截至目前,已對636戶農村貧困戶的危房進行了全面改造重建,易地扶貧搬遷964戶3039人,通過集中和分散形式進行安置,確保貧困群眾100%達到“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要求。

地處六盤山片區的千陽縣是陝西省的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該地旱原丘陵溝壑區的地貌特徵,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在脫貧攻堅戰中,解決4類重點對象住房保障是個重要問題。

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住房保障的重要舉措,千陽縣按照“戶申請、群評議、村初審、鎮審核、縣審定”的工作程序,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逐一對接核實,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予以優先搬遷。2017年,精準識別出“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對象964戶3039人。

千陽縣張家塬鎮寺坡村副主任王永興告訴記者,根據危房改造和移民搬遷政策,群眾提交申請,村裡配備了一支由村幹部、駐村工作組和包村幹部組建的“兩房”建設隊伍,一起入戶核實登記。危房改造和移民搬遷兩份名單統計出來以後,村裡召開群眾代表大會對兩份名單上的候選人進行資格審核。名單公示後再進行鄉鎮審核、縣級審批的工作程序。“這樣一來,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和移民搬遷的公正性和公開性就得到了切實保證。”

解決了貧困群眾住房困難,還需考慮產業發展。如何幫群眾把安居與樂業有機結合起來?千陽縣將就地改造與易地搬遷相結合,力求讓易地搬遷困難群眾搬得出、留得住、有產業、能致富。

按照“四避開”(避開地質災害發生區、洪澇災害威脅區、生態保護區和永久基本農田)和“四靠近”(靠近城鎮、中心村、農村新型社區和產業園區)的要求,千陽縣對全縣76個貧困村、25處地質災害點、34處洪澇災害點和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逐一摸底排查,確定各類搬遷對象1037戶3300人。

此後,千陽縣按照“圍產選址、以產定搬”的思路,在靠近24個產業園區、13家龍頭企業、6個城鎮、1箇中心村周邊建設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10個,依託周邊產業園區、龍頭企業,採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搬遷戶參與”的模式,以創業指導、電子商務、民間刺繡、餐飲文化為引領,配套建成寶雞地區首個扶貧創業中心,開展技術培訓、搭建就業平臺、提供創業就業機會,吸納在縣城居住的492戶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創業,預計每人每月可增收2000多元。

千陽縣嚴把政策關,嚴控住房面積和建房成本,確保“住房不舉債,脫貧有保障”。為滿足搬遷戶的個性化住房需求,千陽縣還確定了縣城安置、移民新村安置、統建特困戶集中安置等多種形式,供不同條件的群眾選擇。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易地扶貧搬遷918戶2860人,完成率達95.2%。(記者 雷 婷)

千阳又有一项工作被《经济日报》“点赞”了!

編輯:千陽宣傳(交流QQ:42966841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千阳又有一项工作被《经济日报》“点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