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能改写北京足球的历史吗?

北京足球会有第三只中超球队吗?

之所以提及这个事情,是因为在11月底的时候,北控召开媒体座谈会,总经理郭维维表达了明年冲超目标。同时,在转会期前也有不少绯闻传出,其中包括很多高洪波指导在国家队的旧部可能会加盟北控的传闻,比如前国脚刘建业、姜宁、杜威等等。

明年能改写北京足球的历史吗?

更有意思的是,随着武汉和深圳队冲超,有球迷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最近两年冲超成功的球队,往往都是中甲的第5名会占据一席。比如今年冲超的武汉卓尔,就是2017年的第5名;而去年冲超的大连一方,也是2016年的第5名。

如果北控真的能够完成冲超,那么北京将有三支足球队,这对于北京球迷来说,绝对是个可以扬眉吐气的事情。而对于国安球迷来说,也会兴奋不已,因为这就意味着国安能够在北京多打两个“客场”。

目前中超除了北京国安之外,还有北京人和。但众所周知,北京人和是一直外来球队,因此绝大部分北京球迷都对这支球队缺乏认可度,更有极端球迷称其为“流浪者”队。


明年能改写北京足球的历史吗?


北京人和的根儿其实在上海。1995年上海浦东足球俱乐部成立,这支球队是以上海青年队为主体,另外补充了个别上海队(也就是上海申花队的前身)的老队员和一些体校选拔上来的年轻队员。球队成立第一年聘请足球名宿王后军担任主教练,当年就夺得了中乙联赛的冠军,升入甲B。

上海浦东队在甲B踢了几年不温不火。1999年,上海浦东队与前一年降级的上海豫园队(其前身是上海二队)合并,球队更名为上海浦东惠而浦队,在甲B联赛中取得第四名。

2000年,上海中远、上海汇丽、海南博鳌等几家公司一起收购了上海浦东惠而浦队,更名为上海中远汇丽足球俱乐部。随后一年球队巨额投入,聘请徐根宝为主教练,冲上了甲A。


明年能改写北京足球的历史吗?

上海中远汇丽冲A赛季的全家福,中间身穿10号球衣的高个球员就是曾效力国安的安德雷斯


后来球队招兵买马,从申花挖来了申思、祁宏,签下了朱琪和范志毅等上海足坛的新老国脚,还引进了江津、李明(后卫)等知名球员,球队也更名为更有国际化、中性化的上海国际。上海国际在2003年开始与申花争夺联赛冠军。最终,申花以1分优势夺冠。事后经调查,当时的比赛是假球,申思、祁宏、江津、李明和当值出裁判陆俊都被判刑。

或许是假球事件的影响,上海国际后来缩减了投入。2006年,球队被卖到了西安,俱乐部名称变更为西安浐灞国际足球俱乐部。

从2007年开始,这支球队就已经有了北京的色彩。当时北京宝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嘉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组成的新公司宝荣投资有限公司收购球队的股份成为大股东,俱乐部董事长及法人为戴秀丽。球队更名为陕西宝荣浐灞足球俱乐部。从此,戴秀丽家族开始了对这支球队长达十年的掌控。一直到2011年,球队几次更名,不过主场还都在陕西,大股东也始终是戴氏家族,只是更换了赞助商的名字而已。


明年能改写北京足球的历史吗?


2012年,陕西人和迁入贵州,更名为贵州人和足球俱乐部。后来先后任用高洪波和宫磊两名北京籍教练,球队还拿到了足协杯冠军和超级杯冠军。

2015年,贵州人和迁入北京,正式更名为北京人和足球俱乐部。这次迁址之后,中国足协下发规定,严禁球队跨省转让。由此这支球队从上海到陕西再到贵州最后在北京安家落脚。

虽然在北京安家落脚,但北京球迷却不认可这支球队的北京属性。那么北控这支球队,又是否具备北京属性呢?

相对于北京人和来说,北控到确实是根正苗红的北京球队,但这支球队也是几经变更,不过追根溯源,其跟国安应该算是同气连枝。

在职业化以前,北京足球培养人才的体系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化的芦城体校,一个是学校化的人大附中。1992年红山口会议以后,人大附中与国兴公司合作,成立三高足球俱乐部。1996年,北京电视台又加入其中,成立北京BTV三高足球俱乐部。2000年,三高俱乐部首次参加乙级联赛。到年底,三高俱乐部一队参加高考,被北理工录取,组成北京理工大学队。2006年,北理工参加中乙联赛,并于2008年升入中甲。这就是球迷们很熟悉的北理工“学生军”这支球队的成长历程。


明年能改写北京足球的历史吗?

北理工虽然是学生军,但是他们也曾引进过外援,乌拉圭球星卡瓦尼的哥哥也在北理工踢过球


而专业化的芦城体校则更是北京足球培养人才的基地。

同样是1992年,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成立。中信国安公司收购了北京队,这支北京队除了老北京队的球员之外,还加入了芦城体校最高年级的一批“毕业生”,这就是73-74年龄组的球员:杨晨、周宁、南方等人。

当时中信国安并没有买下芦城体校的低年级年轻球员。高年级毕业了,剩下的几个年级怎么办呢?

75-76年龄段的球员,被分流进入了北京电车和北京首钢队,听名字就能知道,这两支球队也是专业化体制下的球队。后来北京首钢1994年参加乙级联赛,北京电车1995年参加乙级联赛。

北京首钢在1995年升入甲B,但1996年又降级了。1997年宽力收购了北京首钢,北京宽力队开始参加乙级联赛。1999年北京宽力升入甲B,在坚持了两年后降级,此后一直没能再次重返甲B。2001年宽力队转让给了天津名特,2006年球队解散,从此消失在了中国足球的版图上。

明年能改写北京足球的历史吗?

而北京电车一直在中乙联赛挣扎,1998年加入了部分北体大的球员,但仍旧没能够冲上甲B,2000年北体大不再参加职业联赛,球队宣告终结。

那么,除了73-74年龄段和75-76年龄段,芦城体校还有其他年龄段球员吗?有,当时还有三个年龄段的球员。其中77-78、79-80年龄段梯队因为成绩很好,实力很强,北京市足协曾经希望以这两个年龄段的年轻球员为主体再组建一支球队参加职业联赛,1996年北京足协跟威克瑞公司协商,成立了北京威克瑞队。1998年这支球队还参加了中乙联赛。但到了1999年,北京国安的老队员退役的退役,转会的转会,球队出现严重的青黄不接,只剩下18名球员,成了著名的“十八棵青松战甲A”。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国安俱乐部和北京市足协完成了一次对北京足球历史有重大意义的合作。威克瑞并入国安,成为其青年队。当年杨璞、田野、薛申、孙永成四名球员就进入国安队征战甲A。第二年,徐云龙、邵佳一、陶伟等多名球员也进入了国安队。


明年能改写北京足球的历史吗?


国安和威克瑞合并以后的故事,自然不必赘述。在77-78、79-80年龄段的球员之后,还有一批更小的芦城体校的球员,就是81-82年龄段。这就是后来的北控队的根基。

在威克瑞被国安收购以后,北京市足协又想到了这批孩子。这批球员参加了全运会以后,经过调整,通过和龙力集团的合作,在1999年成立了北京龙力足球俱乐部。

2001年,北京龙力队开始参加乙级联赛,不过这批小球员因为人员的流失以及年龄问题,其实力远不如威克瑞的那两批球员,因此一直没什么好成绩。2003年,龙力集团坚持不下去,宏登公司介入俱乐部,北京龙力更名为北京宏登。


明年能改写北京足球的历史吗?

北京宏登一度被冠名叫北京燕捷圣队,而燕捷圣其实是宏登老板旗下的另一家公司


北京宏登队在中乙踢了好多年,直到2006年才升上了中甲(也就相当于以前的甲B),但宏登公司财力有限,宏登队在中甲连年都是保级球队。眼看着无法再继续坚持下去的时候,他们找到了一个好的买家。

这个买家就是北京八喜队。

这个北京八喜队又是怎么回事呢?他是北京国安前队员郭维维退役后经过青训培养组建的一支球队,这支球队除了郭维维通过青训培养的球员之外,还有北京国安的前球员、大连足球名宿小王涛从大连带来的一批小球员联合而成。2004年,俱乐部成立名为“八喜盛世”,2009年北京八喜盛世队参加中乙联赛,但没能够冲超成功。恰好这个时候,宏登无法再坚持下去,北京八喜迫切的希望能够尽快踢上甲级联赛,于是他们买下了宏登的壳,八喜与宏登合并,保下了北京足球的这点血脉。

2010年合并后组建而成的北京八喜队开始参加中甲联赛,成绩比宏登时期略有提升,但仍属于降级无忧冲甲无望的状态。


明年能改写北京足球的历史吗?


2014年,北京控股集团收购了北京八喜队。2015年正式更名为北控足球俱乐部。当时还招兵买马,引进了闫相闯、吕鹏等国内名将,以及拉佐维奇、瓦伦西亚等外援,但在前国安主教练斯塔诺的指教下,球队冲超没有成功,且连年成绩下滑。最终请回了北京籍教练高洪波,将球队从降级的边缘拉了回来。

由此可见,北控跟人和的最大不同在于,尽管经过了北京八喜的借壳冲甲,但北控的根基仍旧是芦城体校,仍旧是北京足球。况且,当年借壳的北京八喜,虽然有不小的大连因素存在,但也是北京球员郭维维创立的球队,可以说这支球队的北京元素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明年能改写北京足球的历史吗?

现在,郭维维重回北控担任总经理,并明确表态明年要冲超。其实也是对北京足球的一种传承。尽管这种传承不如国安那么稳定,但毕竟跟北京足球同气连枝。

希望北控明年能够完成冲超的任务,改写北京足球的历史。让北京迎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顶级联赛的“北京德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