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是毒藥,家長和老師怎樣才能教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勿忘幸福的味道


追求完美沒有錯,錯的是把完美當成結果而忽略了過程才是最大的錯。萬般皆下品,唯 有讀書高。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句話放到以前還是現在同樣適用。就像我經常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讀書是通往羅馬最近最好走的一條路。

家長還有老師都希望孩子有出息,達成理想,攀上高峰,但是還要面對一個現實就是人的差異性。同一間教室同一位老師,可是學生成績卻差距很大,像我們初三學生,有的人總分加起來不及好學生一門課的成績。

家長對孩子有高要求,他們希望孩子以後的人生過得比他們要好要幸福。老師對孩子也有要求,不僅是為了升學率,也希望所教的學生都有一個美好前程。但是衡量一個人成長有出息不能說他考上名牌大學,年薪多少萬就一定是成功的,可能他過得並不快樂。

我認為衡量一個孩子是不是成功的標誌是看有沒有健康的身體,正確的三觀,平和樂觀的心態,挑戰困難的勇氣。那怎麼才能教出這產身心健康的孩子呢?每個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不能過分強迫孩子學習,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用一種平等的目光去審視孩子,要學會接受他們的不完美。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源小米


這個問題本身提的就很有見地。完美,真的是毒藥!

一個表像完美的孩子內心不會是充滿陽光的。人生來就帶有一些缺陷、缺點。我們教育孩子首先要讓他充分接受自己,一個不懂得愛自己的人永遠學不會關照他人。

能力方面盡力而為,我們讓每一個孩子的能力都儘量發揮出來就可以了,這個社會是多元化的,成功的定義也是多種多樣的。



米老師談教育


事事追求完美,很累,不利於生活與學習!努力謀事,但,成事在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