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保險公司股權變更錄:近20家險企騰挪股權,違規股權清退預熱

憶往昔,崢嶸歲月,保險牌照怎一個火熱了得;看今朝,潮起潮落,“涉險”資本幾多懷古顧望。

近年來,保險公司發生股權變動者約80家,新股東湧入過百家;聯想2018年之前的五年中,新牌照發放約50家,湧入各色公司、資本更多。

拋開國資之間的進退配合,險企股權騰挪一直為近年各屆關注熱點。尤是一曲違規股權清退,貫穿全年。

加之2018年保險牌照近乎“零批籌”的現狀,與依舊熱忱的資本排隊間,股權問題,及與之息息相關的公司治理越發受到金融監管高層關注。

走過2018年,這一問題或許將在2019迎來大掃除時刻。

1

16家險企披露股權變動,3家股權在淘寶拍賣

《今日保》(微信公眾號:Insurance_Today)整理了年初至今的險企股權變動信息,至少有19家險企出現了股權變更情況。

截止12月,銀保監會披露了7家險企的股權變更批覆,6家險企股權變更獲批准,僅有國聯人壽股東變更被拒絕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險企的股權變更皆是在2018年之前申請,在2018年獲得監管批覆。

2018保險公司股權變更錄:近20家險企騰挪股權,違規股權清退預熱

另外,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公佈了16家險企的股權變更信息。其中, 14家險企均是將股權進行轉讓,2家險企新增股東。

2018保險公司股權變更錄:近20家險企騰挪股權,違規股權清退預熱

華泰保險集團成為今年股權變更最頻繁的險企,已進行了三次股權變更,分別是:

武漢當代金控(現更名為“武漢天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將4.9043%的股權轉讓給北京朗淨天環境工程諮詢有限公司、中國國旅貿易將0.1641%的股權轉讓給浙江福士達集團、深圳市億鑫投資與江蘇悅達投資將6.1772%的股權轉讓給安達百慕大保險公司。

《今日保》注意到,除了武漢當代金控沒有完全退出華泰保險集團股東名單,其他三家轉讓股權的股東均退出華泰保險股東行列。

今年9月份,銀保監會批准了人福醫藥受讓中石化集團持有的華泰保險股權,這也是自2015年底中石化宣佈掛牌轉讓華泰保險股權後的最終落地。

作為一家股權分散的險企,華泰保險集團股東數量可達60餘家,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東就有9家。此番股權變更,除了是資本方的變更,華泰保險分散的股權也慢慢在集中。

另一家股權變更較為頻繁的險企為中華聯合。除持有中華聯合保險集團5.6335%股權的保險保障基金將股份轉讓給富邦人壽,退出中華聯合股東名單外,新疆崑崙神農也將持有的0.0171%中華聯合財險股權轉讓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

需要注意的是,保險保障基金的退出還要源自中華聯合接管的時代。臨危受命的保險保障基金向中華聯合注資60億,以解當時之困。在行業發展更加市場化的今天,保險保障基金也從中華聯合股東中完全退出。

另一集團險企——中再集團,其股東財政部也將1.27%的股權轉讓給全國社保基金。

此外,一些中小險企也出現了股權變更,如恆邦財險、眾惠財險、眾誠保險、新光海航人壽等。

在這些股權變更的險企中,大地財險、安聯財險都是通過增加股東的形式對原股東的持股比例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稀釋,同時也增加了註冊資本。

有意思的是,還有一些險企股權出現在淘寶拍賣平臺。《今日保》(微信公眾號:Insurance_Today)注意到,在淘寶拍賣股權的險企有信泰人壽、華泰保險、江西佳和佳汽車保險銷售等公司。

細看險企股權變動原因,或是股權分散、或是經營不善,又或者是中外資股東意見不一、難達成絕對話語權......不一而足的股權騰挪中,折射的是一家險企的未來。

2

馬太效應、經營不善、業績承壓也將加劇股權變動

業績,保險公司的另一張名片。除公司體量、規模之外,良好的業績發展也是吸引客戶,招商引資的重要一張牌。

而業績承壓、長期經營虧損、保費增速下降等原因,也成為部分股東退出原因之一。

從今年的股權變更險企看,部分中小險企的股東變更是以退出為主。

江西省行政事業資產集團將持有的恆邦財險所有股權無償轉移給江西金融控股集團,而江西金融控股集團和江西省行政事業資產集團的出資人均為江西省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心;

眾誠保險股東廣東粵財信託將其持有的15%股權轉讓給上海靈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廣東粵財信託完全退出;

永誠財險股東雲南電網將其持有的3.28%轉讓給南方電網資本控股,但云南電網是南方電網的全資子公司,而南方電網資本控股也屬於南方電網的全資子公司,屬於內部轉移;

渤海人壽股東北京中佰龍置業將股權轉讓給許昌三昌實業有限公司,北京中佰龍置業完全退出;

英聯視動漫文化將眾惠財險股權轉讓給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與深圳市分期樂,英聯視動漫完全退出;

新光海航人壽股東海航集團將50%股權完全轉讓給深圳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團、上海冠浦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海航集團完全退出;

……

其中,新光海航人壽的大股東海航集團最具代表性。

作為早期就開始佈局保險產業的海航集團,旗下已擁有多張保險牌照,財險、壽險、代理等。

然而,新光海航人壽長期停滯不前的業務、尷尬的業績表現讓海航集團萌生退意 。

2018保險公司股權變更錄:近20家險企騰挪股權,違規股權清退預熱

從2009年至2017年,新光海航人壽從未盈利,且償付能力充足率長期墊底,被監管點名。原定的公司增資,也因海航集團的缺位,難以實現。

此次海航集團退出,新股東加入,或許對於新光海航人壽是轉折點。

另一家正處於“相互保險”爭議事件中的險企——眾惠財險,其經營業績也面臨一定壓力。

2017年,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獲批設立,成為國內首家相互保險公司。但-0.61億元的淨利潤令眾惠財險的業績首秀並不好看。

2018年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眾惠財險淨利潤為-0.4億元,依舊沒有改變虧損的現狀。

有消息稱,眾惠財險第一大股東永泰能源也處於尷尬境地。股票、債券同時停牌下,隱藏的是更大的違約風險,而眾惠財險持有永泰能源4000萬元的短融債券,並將於年底到期。

如在淘寶拍賣股權的信泰人壽,其股東三門金石園林將其持有的0.94%股權在淘寶拍賣,但該筆股權最終無人報名落得流拍。

事實上,今年信泰人壽在淘寶拍賣平臺已出現了三次。作為一家已成立有14載的險企,信泰人壽的經營似乎並不亮眼, 11年中進行了11次增資,小眾而密集。

2018保險公司股權變更錄:近20家險企騰挪股權,違規股權清退預熱

資料顯示,2007-2017年,僅有2015年淨利潤為正,其他年份均為負值。2013年時曾因嚴重不足的償付能力、鉅額的虧損等被監管暫停新設分支機構、暫停新的不動產投資和暫停新業務。

長期業績停滯不前,帶來的不僅是高管層的動盪,更有來自股東的“不滿”。

2018年底,互聯網保險公司之一,安心財險的擬增資公告中,中誠信投資集團的持股比例由14%變更為33.074%將成為第一大股東。

經營對於股權的穩定至關重要,在當前“馬太效應”愈加明顯的保險市場,價格比拼、市場搶佔、人才爭奪……加劇的市場競爭,使中小險企將面臨更大挑戰。

若無穩定的股權結構、治理結構,何以在外部轉型環境的不確定性中自處,再加上內部之不確定性,未來路況可想而知。

3

公司治理部的成立:預示著“違規股權”大掃除時刻

2017年底,自原保監會開始第一家險企違規股權清退工作時,時任原保監會發改部主任何肖鋒曾透露還有9家保險公司的違規股權要被處理。

至目前,已有5家險企的股權正在清理。另有渤海人壽、鼎和財險、華安財險的股東股權管理方面問題也被監管點名指出。

崑崙健康作為第一家被監管撤銷股權行政許可的險企,尷尬與困難同在。在約談、大限逾期、引股困難等多重困難下,佳兆業的魅影依舊懸於其中,清退工作未見公開報道。

長安責任,近日因踩雷P2P再次引起關注,而其違規股權清退工作也在進行中。除股東泰山金建違規股權處置存在不少障礙外,其大股東長安保證擔保的增資資金也存在非自有資金的爭議,股權整理工作仍有待理順。

君康人壽從杉杉系轉為忠旺系,違規股權清理從福建偉傑退出,龍泉金亨電力進入慢慢拉開。但從君康人壽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另一違規股權——福州天策實業仍未退出,在距離監管規定大限還剩不到3個月時間裡,君康人壽仍有壓力。

利安人壽,存在違規股權問題的險企之一,在原保監會指出雨潤集團違規代持利安人壽股份後,4月利安人壽就在中保協官網公佈通過減少註冊資本來解決違規股權問題。柏霖資管順位第一大股東,隨後,江蘇國信通過受讓江蘇蘇匯、鳳凰傳媒、紫金集團持有的利安人壽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

華海財險,在變更違規股東萬向文化和樂保互聯科技時,其接盤者在1個月內“換人”引業界熱議。有媒體調查,接盤者被從中瑞實業變為其“孫公司” 那曲瑞昌,但實質控制者依舊為中瑞集團的“戲劇性”變換不免引猜測。

在治亂象、強監管、穿透式的大金融監管背景下,監管正著手那塊難啃且難纏的骨頭——險企股權治理。

繼利安人壽、長安責任、君康人壽、華海財險等險企違規股權被清退之際,股權治理監管的系統性建設也在加速中。

2018年,原保監會出臺了版《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近百條新規,涵蓋股東資質、股權取得、入股資金、股東行為、股權事務等多方面內容。

“將股東劃分為控制類、戰略類和財務Ⅱ類和財務Ⅰ類等四個類型,進行分類監管;

持股比例方面,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從50%以上變為持有保險公司股權三分之一以上,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得超過保險公司註冊資本的三分之一;

股東資質方面,從出資股東淨資產不低於人民幣2億元,變為總資產不低於一百億元人民幣,最近一年末淨資產不低於總資產的百分之三十;

轉讓股權方面,投資人自成為控制類股東之日起五年內不得轉讓所持有的股權,自成為戰略類股東之日起三年內不得轉讓所持有的股權,自成為財務Ⅱ類股東之日起二年內不得轉讓所持有的股權,自成為財務Ⅰ類股東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所持有的股權;

……”

銀保合併後,新任監管主官的第一次公開行業講話即涉及股權、公司治理,可見股權整頓之分量。

最重要的是,“三定”後公司治理監管部的設立,該部門職責,“開展股權管理和公司治理,指導銀行業和保險業機構開展加強股權管理、規範股東行為和健全法人治理結構”。

走過匆忙的2018年,這場牽扯甚多、繚亂錯綜的股權治理的大掃除時刻或在2019。2018年的違規股權清退只是開胃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