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中國足球,似乎比現在強出不少?

20世紀20年代後,在李惠堂的率領下,中國隊連續稱霸了五屆遠東運動會足球比賽的冠軍。1936年奧運會,中國隊以“亞洲第一”的身份挺進柏林正賽。

但是因為當時民國政府囊中羞澀,球隊經費不夠,中國隊只能靠在各地舉辦義賽募捐籌措路費。為此,球隊提前三個月處罰,從1936年4月16日到7月8日之間,中國隊踢了多達35場比賽,從香港、南京、上海、西貢、新加坡一路踢到印度的加爾各答和孟買。賺來的路費,不僅要供自己使用,還要接濟其他項目。

7月份的柏林奧運會時,李惠堂當然中國代表團的旗手。1936年8月6日,中國隊迎戰當時執世界足壇老大英國隊,本來各界都以為英國隊會大勝晉級,但沒有想到,僅有11名球員參賽的中國隊表現非常頑強,甚至與英國隊大打攻勢足球,雖然最終0-2惜敗,但中國隊的表現還是贏得了尊重。在柏林奧運會上,中國隊在16支參賽球隊中排名第13位。

奧運會結束後,中國隊又在歐洲各國進行了一系列的訪問比賽,與眾多歐洲豪門俱樂部切磋。李惠堂在此期間還收到了法國紅星隊開出的高額合同,不過當時已經年過30的李惠堂因開始考慮回國從事教練工作而婉言謝絕。

其實綜合看起來,民國時期的中國男足,似乎比我們現在的中國男足還要強出不少,李惠堂那些前輩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還能夠屢次為國爭光,的確值得我們後人尊重。

民國時期的中國足球,似乎比現在強出不少?

民國時期的中國足球,似乎比現在強出不少?

民國時期的中國足球,似乎比現在強出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