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國在1938年發明了噴氣式飛機,它能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嗎?

用戶4474642174


如果題主假設1938年發明了噴氣式飛機就是一個笑話了。

看這張圖片,這是一架叫做Coandă-1910的飛行器,羅馬尼亞工程師發明的。發明推出的時候是1910年。發現這家飛機沒有螺旋槳了嗎?這是一架噴氣式飛機。

Coandă-1910是一種由管道風扇驅動的非常規翼型飛機。 被Coandă稱為“渦輪推進器”,其實驗發動機由傳統的活塞發動機組成,該發動機驅動多葉片離心式鼓風機 ,利用鼓風機將大量的空氣壓入管道驅動飛機飛行。 這架不尋常的飛機於1910年10月在巴黎舉行的第二屆國際航空展覽會上展出,成功的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是當時唯一一架沒有螺旋槳的展品,但飛機的發明人沒有繼續後繼工作而將視線放在了傳統的螺旋槳飛機上。。。。。。


如果說以活塞式發動機驅動渦輪是作弊的話,那麼下圖:

這是1939年德國Heinkel公司設計的真正的渦輪噴氣式飛機,使用的是在1936年就已經研製成功的渦輪發動機。


即便是德國的Me 262,也僅僅是第一架實用的噴氣式戰鬥機而已。

但同期,蘇聯、日本、英國、法國、美國其實都有類似的機型在研製。德國並沒有真正的領先世界多久。


所以即便是1938奶奶德國的Me262 能夠首飛成功,只要一投入戰場不出3個月就會有大量的競品出現。


而真正和Me262 同期的格羅斯特流星其實首飛比Me262也並沒有晚多少。

之所以二戰中沒有太多的噴氣式飛機,其實主要原因還在於早期的噴氣式飛機雖然速度提高了,但是油耗也高,因此在當時並沒有引起軍方的真正重視。


倒是最後提到的格羅斯特流星,從1944年開始正式生產,一直服役到了1980年代。也算是一個老壽星了。


軍武數據庫


二戰時期德國的武器裝備和軍隊素質(德國國防軍)一直為歷史愛好者和軍迷所津津樂道,MG42通用機槍、STG44突擊步槍、 Bf-109戰鬥機、Me-262噴氣戰鬥機、 虎式坦克、豹式坦克、 V1 V2火箭、U型潛艇、 StuG III型自行突擊炮、費迪南坦克殲擊車。 其中MG42通用機槍、虎式坦克和Me262噴氣戰鬥機簡直就是戰場上盟軍和蘇軍的惡夢, Me262噴氣戰鬥機更是被稱作是一種有可能改變戰局的戰機。

梅塞施密特Me-262是二戰末期德國空軍制造的一種噴氣式飛機,該戰機於1944年下半年開始投入實戰,Me-262的顯著特點是速度超快(比當時美英盟軍和蘇軍所有的戰鬥機都要快得多)和裝備有四門大口徑航炮,Me262無論速度上、性能上和火力上對於盟軍的任何一種飛機都形成巨大的優勢,只是數量較少出現的時間較短(1944年6月--1945年4月)而沒有產生災難性後果。為了防止納粹新式噴氣式飛機奪取制空權,盟軍連續對生產噴氣機燃料的工廠進行大規模空襲,造成噴氣式飛機燃料嚴重短缺,不少飛機因無燃料而無法起飛,因此,Me262只有少量參加戰鬥,發揮了有限的作用,未對戰爭結局產生影響。

那麼,如果德國在1938年發明了噴氣式飛機,它能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嗎?

我認為,德國如果在1938年發明了噴氣式飛機,並且能夠量產的話,這絕對是一個對戰局影響非常大的變數,絕對會影響戰爭的進程並且極有可能改變世界格局。

德國戰敗的主要原因是美英對蘇聯的大量軍事援助和對德國本土大規模的轟炸。在1943年之前的蘇德戰場上,德國和蘇聯互有勝負,表面上是蘇軍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但當時德國還未實行全國總動員,所有的兵工廠都是8小時制,所有的士兵包括前線作戰的德軍都有假期,而蘇聯是日夜沒停的24小時制,即是說德國還未完全盡力,而蘇聯已經是用盡洪荒之力了,這個時候的美英還是持觀望態度。美國最初一直以為蘇聯會在一年時間內被打敗,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美國見到蘇聯有取勝可能後才開始對蘇大量援助。蘇聯因為有美國的大量援助和大量的兵源補充已經緩過氣來了, 而德國卻是因為本土遭到英美大規模的轟炸,在東線的兵力、武器和軍事物資上都逐漸捉襟見肘,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防守,美英盟軍在歐洲登陸後更是窮於兩線作戰而不可扭轉敗局。

如果德國在1941年蘇德戰爭開戰前有了Me-262,數量上只需500架以上,德國的其它武器如期出現的話,那蘇聯絕對會扛不住德軍的打擊,蘇聯會在蘇德戰爭開始的第一年損失更大,潰敗得更快,攻打莫斯科的時間也會大大提前。 德國如果有了數百架Me-262,那閃電戰就更加發揮的淋漓盡致,噴氣式戰機上的四門大口徑航炮對蘇聯的坦克來說就是一個惡夢,連“T-34危機”也不會出現。 蘇聯會因為損失大量的軍隊和兵工廠來不及轉移而失去持續抵抗和反攻的能力,美國也會因為看到蘇聯敗局已定停止對蘇聯的援助,這樣的話,蘇聯只能退到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山區打游擊戰, 德國會在歐洲大陸稱霸一段時間。

美英會因為蘇聯的迅速潰敗而暫停考慮在歐洲開闢戰場, 但仍然會在亞洲對日作戰。 美國只是用了力量較弱的一隻手都可以扳倒日本, 如果騰出兩隻手來, 那絕對會把日本活生生的掐死,連原子彈也用不上。美英在結束亞洲戰事後, 絕不會坐視德國在歐洲大陸稱霸,美英會聯合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對德作戰,德國最終會在美英和蘇聯游擊隊的聯合打擊下有條件地投降。


談文論史


首先發明不代表量產,更不代表可以用於實戰。

生產出來後還要進行試飛,對飛機各項參數進行採集,分析確保萬無一失方可量產,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還有一些因素,比如:

1 成本問題,噴氣式飛機因為發動機和自身構造的問題,保養成本要比普通螺旋槳飛機要高。對於戰爭本身而言,資金是個重要因素,決定了戰爭的可持續性。

2 實用問題,其實螺旋槳飛機某些性能是優於噴氣式飛機的,比如成本,當然還有螺旋槳飛機的低空低速飛行能力要遠高於噴氣式飛機,像執行一些低空轟炸和打擊任務,螺旋槳飛機性能優越。而噴氣式飛機,因為速度過快,很難把握時機,掛載導彈進行快速精確定點打擊,才是噴氣式飛機的優勢,但當時導彈技術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也容易受到干擾。

3 大環境問題,德國戰敗不是一件裝備或武器能夠影響的,當然一些顛覆性武器除外,如原子彈,氫彈等等,但顯然噴氣式飛機相較於螺旋槳飛機的性能提升還沒達到顛覆的級別。

中國有句老話,戰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這些才是影響戰爭的重要因素,當然這些就不多做贅述了。




曾經of未來


一件武器的改變不了其一個國家滅亡的命運,只能延續其滅亡的世界。物以稀為貴,那得有足夠的實力去保護他。古語云“其璧無罪,懷璧有罪。”如果在二戰初期德國就掌握了高科技,我想可能二戰的整個歷史都會改寫。不是德國入侵各國而成為了德國保衛戰。見證一下,什麼叫做殘忍。描寫一幅可歌可泣的反抗侵略的衛國戰爭,而那些所謂的大國卻顯示其貪婪與黑暗。德國更加會以一個更加悲劇的場面進行收場。

就像曾經的中國一樣,一直都引領了世界幾千年的歷史,可是卻在近代百年受盡了屈辱與悲嘆。在曾經的我們掌握先進科技的時候,我們與人都是和平共處,以和為貴,平等互信。從來都不曾主動侵略那些國家,反倒是那些侵略中國的那些國家卻都消失不見了。

而在近代的歷史上,西方首先發展了科技文明,就可以隨意的對他國進行侵略。因為,羨慕古老中國的富有與市場,就通過其武力砸開了中國的大門。進行著直接掠奪。曾經多少的華夏瑰寶與世界文明遺蹟都葬送其手中,在現在世界各大著名的博物館中。展現了不是其本國的文化瑰寶與燦爛的文明歷史。而是講述著其曾經侵略過多少國家,掠奪了多少個民族。而成就的其的輝煌。

德國如果在早早的年代裡就獲得各種超越時代的武器化,那麼二戰就不是全世界反抗侵略,而是其德國保衛戰。各大列強都會因為各自的不同目的進行聯合對其進行侵略,德國可能輸的連國家可能都不復存在。因為,列強們對圓明園的搶劫就是其最好的證明。


惜花公子



古風93814281


1938年,還沒打仗,德國正常生產,如果資源充分的話,德國武裝起世界第一支大規模噴氣式空軍,英法未必敢跟德國開戰。事實上二戰開戰時英法無論陸海空三軍都強於德國。如果按歷史劇本打起來的話,德國還是輸……英美能動員和支配世界性資源,長期戰爭德國必輸!除非德國戰前就發展出原子彈……以及V2火箭技術。按希特勒這樣瘋狂的性格有多少扔多少的……


天泉橋上隨緣客


一兩件器物,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局勢。決定因素是人!


完璧歸趙36


不會,德國巔峰時期軍事綜合實力也頂多跟蘇聯打個平手,戰略縱深不是看著玩的。實際上德國從一開始就處於美蘇英的全套中,事實也是美國看到蘇德僵持後才出兵,德國直接垮掉


北極0002


不能吧,常規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有了噴氣式飛機雖然有制空權但是沒有航母沒有導彈制海權拿不到困不死英國,最終二戰走勢德國還會是資源枯竭戰敗。除非製作了大殺器原子彈才能突破國力的限制


flyking100


戰爭的勝負,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其中戰爭的性質和民心的向背,是決定的因素。當年希特勒德國主要敗在反人類因而被人類所反對上。所以,一,二件新式武器改變不了戰爭大局。

歡迎點評。

歡迎點評。

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