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的“銅鏡”—PH值偏高該怎麼辦?

水產養殖的“銅鏡”—PH值偏高該怎麼辦?

水體pH值是指養殖水體中氫離子濃度的常用對數的負值,即pH=-lg[H+]。在水產養殖水質管理中的過程中,pH的管理是水質管理重要的內容,在整個養殖週期中,適宜的 pH值,不僅是養殖對象生存的必要條件,也是反映整個池塘水質穩定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養殖水體中,多數魚蝦最適宜的pH範圍為中性至微鹼性(即7.0-8.5),pH<4.4或pH>10可直接導致水生動物死亡。一般在養殖水體中,pH<6.5或pH>9.0就表明pH超出了魚蝦適宜生存的範圍,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調整。

一, 養殖池塘水體pH值的變化及影響因素。

在精養池塘中,水體pH的變化主要受浮游植物,養殖動物和細菌的活動以及池底有機質的分解等因素共同決定的。養殖水體每天的pH值呈現週期性變化,一般凌晨太陽出來之前最低,白天太陽落山之前最高,造成周期性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浮游藻類的光合作用以及池塘生物的呼吸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水生生物的活動導致精養池塘水體的pH值變化的原理如下:

水產養殖的“銅鏡”—PH值偏高該怎麼辦?

由於光合作用對CO2的利用,導致反應式為(2)和(3)的可逆反應平衡不斷地向右移動,最終導致水中OH-的濃度不斷增加,pH增大。

而在夜間,由於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導致CO2在水體中的累積,一方面阻止反應式為(2)和(3)的反應向右移動,減少水中OH-的產生,另一方面,CO2水解(如反應式(1)所示),導致水體H+濃度增加,pH下降。

在養殖水體中,養殖水體的pH值雖然每天都有周期變化,但依然能保持pH值的相對穩定。養殖池塘水體中pH值的相對穩定,為養殖動物提供了一個穩定的水環境,降低了水質因子劇烈變化帶來的應激風險。養殖水體對pH值的變化具有緩衝作用主要是因為水體中有足夠的能起到緩衝作用的鹼度。當養殖水體中的pH值每天週期變化過大時,就表明養殖水體的pH緩衝作用正在減弱,需要及時補充鹼度,一般可以通過向養殖水體添加小蘇打或白雲石粉,增加水體中HCO3- 來調節。

水產養殖的“銅鏡”—PH值偏高該怎麼辦?

二,養殖池塘pH過高的危害及調控措施

pH過高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過高的pH會腐蝕魚類的鰓,造成魚類呼吸障礙,長期易導致鰓發生組織病變。

超濃有機酸,緩解養殖動物中毒及應激反應,加速體內毒素排出,提高水體透明度,穩定水體pH值,點擊圖片瞭解詳情

2,水體pH過高,水體中氨氮以分子氨的形態存在的比例大幅增加,當pH超過9.0,分子氨的含量大於35%(水溫大於25度時),極大地增加了氨氮的毒性,最終影響養殖動物生長。

調控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換水,對水源充足,水質條件好的池塘,可以通過換水的方式來降低養殖水體的pH。

2,控制藻類活動,可以選擇硫酸銅等殺藻藥物殺滅部分藻類或者使用聚合氯化鋁等絮凝劑沉澱藻類,通過降低池塘藻類的丰度來降低光合作用對CO2的消耗,從而控制pH的升高。

3,使用微生物製劑,加速有機物的分解,通過有機物的分解產生的CO2,提供更多的CO2來源,緩解CO2平衡體系的正向移動,減少OH-的產生,同時利用某些益生菌種類和藻類在營養上面的競爭關係,來抑制藻類活動,減少對CO2的消耗,降低pH。實際操作中可使用EM菌和紅糖等營養物質一起使用,促進有益菌的生長繁殖來加速水體有機物的分解。

4,使用化學方法中和水體中的OH-,主要有醋酸(醋精)及檸檬酸,溶解後潑灑到養殖水體,利用酸直接中和水體中的OH-來降低水體的pH,這種方法多用於水體pH過高,急需處理的情況。

水產養殖的“銅鏡”—PH值偏高該怎麼辦?

三,養殖池塘pH過低的危害及調控措施

1. pH過低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過低的pH一方面可以直接影響魚類生理活動,使養殖對象血液的pH值下降,削弱期攜氧能力,造成魚生理性缺氧。養殖對象的新陳代謝和生長受到抑制。

低pH的水體環境中,水中分子態硫化氫的含量大幅增大,pH值低於6.5時,水中70%以上的硫化氫以非離子形態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

由於大多數好氧菌最適宜的pH為中性和微鹼性,過低的pH值會抑制細菌的分解活動,水體有機物的分解變慢,同時過低的pH值也不利於硝化反應的進行,造成有機物分解產物氨氮和亞硝酸鹽的積累,影響水質。

2,調節措施

對於pH低於6.5的養殖水體,通常可以通過將生石灰兌水潑灑的方法來提高水體的pH,但在海水中,由於水體存在過多的鈣,鎂離子,由於鎂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的結合沉澱,通過生石灰兌水潑灑提高pH的方式難度較淡水要大得多。

對於水源方便,水源水pH適宜的池塘,也可以通過換水來解決。

在養殖間隙清淤,清除池底過多的有機物,避免池底有機物厭氧分解,酸化的形成。

適度培藻,促進有益藻類的繁殖,通過藻類光合作用對二氧化碳的利用,促使CO2平衡體系的正向移動,增加水中OH-濃度來提高水體pH。

四,總結

養殖水體中合適的pH值不僅是魚蝦生活所必需,養殖水體每天的週期性變化也是反映水質穩定性和浮游藻類丰度及生長狀況的一面鏡子,根據每天早晚pH值的大小及變化範圍來指導養殖水質管理的相關操作,這一點在對蝦養殖過程中應用得尤為普遍。

在轉移水生動物的過程中,儘管轉移前後的水體的pH值均處於正常範圍內,但水體之間的pH值相差過大,轉移後因pH值的劇烈變化有可能導致魚蝦應激甚至是死亡,這一點在水生動物轉移的時候應特別注意。

水產養殖的“銅鏡”—PH值偏高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