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極其艱難 紅軍為何曾有兩架飛機?

紅軍在“紅米飯,南瓜湯”的艱苦條件下,英勇地以簡陋武器無數次打敗裝備精良的敵人,這早已家喻戶曉。然而,紅軍也曾使用飛機作戰,卻鮮為人知。實際上,早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中共中央就意識到培養航空人才的重要性,幫助孫中山在廣州大沙頭創辦航空學校;1925 年8 月至1926 年6 月,在該校派往蘇聯航校深造的18 名學員中,共產黨員佔了半數。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中共多年未能擁有自己的航空力量,直到紅軍繳獲了敵機,人民空軍的建設才開始起步。

參加攻打黃安的“列寧”號

條件極其艱難 紅軍為何曾有兩架飛機?

當年聶榮臻(右)在“馬克思”號前留影

1930 年初春的一天中午,一架嶄新的美製“可塞”式偵察、輕型轟炸機在宣化店(今湖北大悟縣境內)上空盤旋,它的機身噴有“青天白日”標記。突然,飛機的翅膀一歪,晃晃悠悠地落向西南方陳家河的河灘。此處是放牛娃常來的地方,泥土踩得比較結實,飛機著地滑行一段距離,因一個輪子陷入泥中而停下來,機身稍微傾斜,螺旋槳仍在旋轉。大別山北麓羅山縣在山頭放哨的赤衛隊員發現這個意外情況,立刻吹響號角,聞訊趕來的大批赤衛隊員和群眾馬上衝過去,把飛機包圍起來。穿棕色飛行服的駕駛員大聲說:“各位父老鄉親,請不要傷害我,我是飛行員龍文光。”龍文光是四川崇慶人,時年31 歲,他於1926 年1 月從黃埔軍校畢業,以優異成績考入廣東航校,繼而被選派到蘇聯第二航空學校繼續深造;學成歸國時,他任國民黨軍政部航空署駐漢口航空第四隊上尉分隊長,後升中校隊長。龍文光這次是奉命從湖北漢口飛往河南開封,執行緊急空投通信袋任務,返航途中因大霧迷失方向而油料耗盡,被迫中途降落;他擔心上司知道情況而迫害家人,便假稱自己駕駛的系四川軍

閥劉湘的飛機,從南京起飛欲赴蜀。羅山縣陳家河一帶是革命根據地和國民黨統治區的交界處。到第三天,附近的反動民團分三路進行突襲,妄圖炸燬飛機,搶回駕駛員。羅山縣的赤衛隊員與紅軍戰士密切配合,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擊退反動民團的進攻,粉碎了敵人的陰謀。

這時,紅軍正在大發展,鄂豫邊、豫東南、皖西分別有紅十一軍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師;中共中央決定,把這三個師改編為紅一軍,並把三個革命根據地合為以大別山為依託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中共鄂豫皖邊特委(後改為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獲悉繳獲敵機,立刻指示中共羅山縣委和駐紮的紅軍:要保護好飛機,對龍文光實行優待政策。龍文光是位有志向的軍人,在大學唸書期間曾受到五四運動影響,因此在紅一軍副軍長徐向前與他談話時,他明確表示願意參加紅軍。徐向前聽了,緊緊握住龍文光的手:“祝賀你和你的飛機走向光明,我代表蘇維埃政府歡迎你參加紅軍!”為表示堅定的決心,龍文光希望把自己

的名字改成龍赤光。隨後,龍文光被安排在紅一軍總部任參謀,他建議儘快把飛機掩藏好,以防不測;這一建議很快被採納,飛機被轉移到群山環抱的林家灣( 今河南新縣卡房鄉),巧妙地隱身於兩幢房子之間,上面搭了頂棚,前後用柴草遮住。國民黨特務多次潛入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四處打探飛機下落,但都徒勞而返。

半年多後,紅軍攻克新集(今河南新縣縣城),這裡成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首府。紅一軍和紅十五軍已合編為紅四軍,由徐向前擔任參謀長(後任軍長)。徐向前很早就提出應發揮手中飛機的作用,現在此事便被正式排上議程,鄂豫皖蘇維埃政府決定將紅軍的第一架飛機命名為“列寧”號。接到把飛機從掩藏地起出送往新集的指示後,當地紅軍戰士和赤衛隊員們馬上行動起來,大家經商議把飛機每個部件都編上號,再畫出草圖,然後把它化整為零,依靠馬車和人力搬運。紅軍戰士、赤衛隊員們和大批群眾一起翻山越嶺,經歷千辛萬苦,終於把飛機送至指定地點,而且一個零件也沒缺少。隨行的龍文光對此十分感動,認為是個奇蹟。

1931 年4 月,曾在蘇聯航空學校學習的錢鈞被分配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工作。經過錢鈞、龍文光和紅軍中幾位懂機械的同志不懈努力,以及當地一些銅匠、鐵匠的認真協助, 在新集城外的平地上飛機被重新組裝起來,而且,它被塗上了灰色油漆,機身側面“列寧”兩個紅色大字和機翼下方兩顆紅星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徐向前和幾位紅軍指揮員都趕來,他們圍著飛機仔細地看,有人問正在認真檢修的龍文光:“它還能飛起來嗎?”龍文光回答:“要有汽油才行。”有人又問龍文光:“如果搞到汽油,你真能讓它飛?”龍文廣笑道:“還得有機場。”

徐向前把這些都記於腦中,並迅速派人加以落實。鄂豫皖蘇維埃政府通過特別渠道,很快搞到了不少汽油;同時,在新集城外修建了一個佔地百餘畝的機場,還在黃安(今紅安)、麻城兩縣交界的紫雲和皖鄂交界的英山縣金家寨各修建了一個簡易機場,以供“列寧”號起降之用。經過積極籌備,鄂豫皖蘇維埃政府軍事委員會航空局於同年5 月成立,由龍文光擔任局長、錢均擔任政委。7 月初,“列寧”號首次執行任務,它在無數群眾的歡呼聲中,一下子衝出跑道,“嗖”地躍上天空,對固始、潢川、光山三縣的敵情進行偵察,並散發大量傳單;8 月9 日,“列寧”號又前往華中重鎮漢口進行偵察和示威飛行,並投撒大量傳單。這在國民黨統治區引起極大的震動,敵人的《掃蕩報》刊登過這樣的消息:“共軍飛機近日曾連續騷擾潢川、漢口等地,我方幸無死傷。現有關軍方已通知各地嚴加防範。”

11 月7 日,紅四方面軍宣告成立,徐向前擔任總指揮;旋即,揮師攻打黃安縣城。國民黨第六十九師師長趙冠英憑藉精心修築的各種防禦工事,率部固守待援。黃安縣城被圍困一個多月未攻克,徐向前決定讓“列寧”號掛彈配合作戰。因當初在進行通信聯絡飛行時已卸下掛彈架,龍文光花一整夜畫出圖紙,讓兵工廠趕製兩個掛彈架分別安裝於“列寧”號兩翼,並掛上了迫擊炮彈。接著,龍文光又隨紅軍領導到黃安城南的一個高地偵察,基本搞清了敵軍指揮部的位置及城內兵力部署。

12 月22 日,龍文光駕駛“列寧”號在黃安低空盤旋,很快找到目標俯衝投彈。據《徐向前傳》記述:“上午九時,一架飛機飛到黃安上空。敵人還以為是他們的救星來了,紛紛從白雪覆蓋的工事裡跑出來,吶喊呼叫。敵人師部也忙著在地上擺標誌,好讓飛機空投。正當敵人歡喜若狂的時候,飛機扔下的不是大米白麵,而是炸彈、迫擊炮彈和大捆大包紅軍的宣傳品。頃刻之間敵人亂作一團,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日日盼,夜夜盼,盼來的卻是紅軍的‘列寧’號飛機。”秦基偉的《故鄉的戰鬥》也提及:“大雪之後的一個晴天,我們的飛機果然出動了。大家高興得簡直坐臥不寧。有人興奮地向飛機喊著‘同志,辛苦啦,下來休息一會再下蛋吧!’有的人囑咐似地說:‘同志,要下準啊!叫他們也嚐嚐咱們的厲害!’有的人把帽子、手帕丟上天空;有的人竟跟著飛機跑起來。大家都站在山上,目不轉睛地盯著飛翔天空的紅軍第一架飛機。”趙冠英的指揮部被“列寧”號投彈擊中,這傢伙見遭轟炸後軍心動搖,只好棄城率部逃竄。紅軍戰士們乘勝追擊,全殲逃敵。

1932 年夏,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動更瘋狂的“圍剿”,“列寧”號隨紅軍轉移了幾個地方,終因環境惡劣,被拆卸埋藏於大別山的偏僻山溝。在一次突圍中,龍文光與部隊失散;他化裝潛回漢口找妻子,不久被國民黨特務發現,以“帶機投敵”的罪名被捕入獄,翌年8 月9 日犧牲(年底被我黨追認為革命烈士)。解放初期,大別山人民用鋤頭將“列寧”號分體部件挖出來獻給政府,由於多種原因未能保存下來。

送聶榮臻赴瑞金的“馬克思”號

1932 年4 月10 日,紅一軍團第十一師第三十三團攻克龍巖,殲滅福建軍閥張貞的兵力逾一個團,隨即向漳州挺進。由於紅三十三團行動神速,敵指揮部不知道龍巖已失守,還派出飛機前去聯繫。在距離漳州數十里的龍山,有一手好槍法的紅三十三團副團長陳冬生看見飛機正駛向龍巖,便下了命令:“機槍連,把機槍架在山頭上,等飛機回來時,我打它一梭子試試!”不一會兒,果然又傳來“嗡嗡”的響聲,在飛機從低空經過部隊駐地的一剎那,陳冬生半仰著身子握緊機槍,熟練地瞄準它就是一陣猛射。它接連晃動幾下後,有點傾斜地飛走了。

不久,紅軍又打下漳州,張貞率殘部逃跑。《聶榮臻傳》提及:“一進城,群眾告訴三十三團政委劉忠和副團長陳冬生:一個飛機駕駛員給打死了,飛機停在機場。陳冬生馬上帶一個班去機場,果然看到停著兩架飛機,一架能開,一架不能開。原來其中一架飛機在漳州外圍執行偵察任務時,飛得很低,副團長陳冬生指揮兩挺機槍架在龍山頂上,把它打壞了,駕駛員負重傷飛回漳州。”陳冬生端詳繳獲的那架基本完好的飛機時,看到機身有彈孔,艙內濺血跡,認出是先前受傷的飛機。

原來,張貞不僅擔任“福建省剿匪司令部”司令和國民黨第四十九師師長,還兼著閩南航空處處長。所以,張貞曾在閩南轄區強行徵收高額“飛機稅”,陸續從國外購進數架“飛鳥”式教練機,其形似“摩斯”式飛機,但仔細觀察便可辨出不同之處,如起落架系統比較簡單,由三根支柱組成,其中主支柱穿過機翼同機身側面連接,另外兩根支柱徑直連接於機身。張貞獲得這些小型雙翼飛機後,除了用於訓練和偵察,還能用於進行簡單轟炸。這傢伙連做夢都沒有想到,其中之一竟會成為紅軍的戰利品。

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等得知此事,很快趕到機場察看,並在飛機旁留影;他還指示供給部盡一切努力,迅速將它修好。當地汽車公司幾個機修工聞訊,自願承擔修理工作,他們摸索後,認為是飛機的電瓶壞了,便卸下汽車的電瓶裝換上去。孰料,試航時飛機剛升數十米,因引擎突然脫落,掉在沙灘上,幸好人機都平安降落。再進行研究,發現固定引擎的長螺絲釘已鬆掉,馬上讓工廠定做一枚。最終,在無導航設備、不熟悉地標的情況下,一位熟悉飛行的朝鮮籍戰士駕駛飛機順利升空;正在舉行慶祝“五一”勞動節大會群眾,發現噴印紅五星的飛機撒下五顏六色的傳單,不禁熱烈歡呼起來,這更使紅軍聲威大振。中央革命根據地獲悉紅一軍團在漳州繳獲敵機,特意在瑞金葉坪修建了一條跑道,以便修復的飛機起降。紅軍的第二架飛機被指戰員們親切地稱為“馬克思”號。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原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楊成武(當年擔任紅三十二團政委)在《熠熠生輝的漳州戰役》中談到,此次戰役“戰果輝煌”,不僅獲得大量軍事補給,也繳獲“飛機兩架”;這位將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回憶,昔日聶榮臻就是乘著飛機前往瑞金彙報戰況的,他曾關心地勸說:“你怎麼冒冒失失的,也不知道那個飛行員技術可靠不可靠就飛回去了?”由於汽油供應不足、修理備件缺乏,“馬克思”號在執行了一段時間任務後只好被閒置,並曾展出於長汀公園。在緊張的軍事形勢下,紅軍為了避免它落入敵人之手,後來不得不忍痛銷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