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為什麼僅憑一個山西就能成為獨霸一方的軍閥?

rammstein69


閻錫山在軍閥混戰的民國時期,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存在。他不僅從一介平民成長為手握重兵、叱吒風雲的大軍閥;而且統治山西長達38年,始終屹立不倒,被冠以“不倒翁”的頭銜,成為人們眼中的“山西王”。

(閻錫山舊照)

閻錫山沒有顯赫的家世,他只是五臺山的一個小地主的後代。早年隨父經商,專門從事“放水”等金融投機。但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真金白銀借出去後,通常如潑出去的水,難以回收。

不過,雖然為此落下了一身的債務,但閻錫山卻從中獲取了很多投機技巧,為他日後的軍閥生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20歲的閻錫山考上了陝西武備學堂,後被保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成為“海歸”,加入了同盟會。從此走入了民國政壇中心,開啟了自己的軍閥生涯。

那麼,閻錫山為何能夠從一介布衣,成為獨霸一方的大軍閥呢?

(興辦學校舊照)

一、閻錫山苦心經營山西多年。

1912年2月,袁世凱任命閻錫山為山西省都督,至此,閻錫山掌握了山西的軍政大權,拉開了他苦心經營山西的序幕。

首先,閻錫山大力發展教育。

閻錫山對山西的教育可謂傾情投入,不但下令搗毀廟宇建學堂,還帶頭捐資,募集資金修學校。在他的努力下,山西的教育蓬勃發展。到1921年時,山西的學校就已初具規模,數百所校園幾乎覆蓋了山西的每個鄉鎮,老百姓的毛入學率達到了70%。

閻錫山還十分關心教育的成效,經常深入學校視察,和老師學生交談。

在新校落成時,他還欣然為新學校題名。他鼓勵女子上學,在女子學校生源匱乏的情況下,閻錫山還親自帶頭將兩個堂妹送到學堂,樹立表率作用。

其次,閻錫山大力興辦實業。

1932年,閻錫山上任太原綏靖主任後,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方法,在短短几年間,創建了很多山西實業公司。涉及兵工、採礦、機械、發電、紡織等諸多行業,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官僚資本體系,資產達到了2億銀元。使得山西的經濟,遙遙領先其他各省。

他還修建了同蒲鐵路。雖然只是一條窄軌鐵路,但對完善山西的交通,阻止外部軍事力量的侵入等方面,起著戰略性的作用。

經過閻錫山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不但將山西打造成了一個“模範省”,建起了一個獨立王國,還為他的軍閥統治提供了強大的經濟支撐。

(袁世凱劇照)

二、閻錫山是一個政治投機高手。

閻錫山一生奉行“中庸哲學”,具有舊軍閥典型的“牆頭草”性格。

當初閻錫山從日本學成歸來時,加入了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書寫了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筆。

而後,眼見袁世凱勢力日趨強大,閻錫山遂倒向了袁世凱,擁護北洋軍閥。

在被袁世凱任命為山西都督後,閻錫山更是宣佈脫離同盟會,聽任袁世凱的部下在山西肆意迫害同盟會成員。

袁世凱稱帝失敗後去世,閻錫山又轉而擁護段祺瑞,派出軍隊阻擊護法軍,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導致全軍覆沒。

北伐戰爭開始後,閻錫山擁兵自重,一直處於觀望狀態,直到北伐軍徹底擊敗吳佩孚,孫傳芳已成強弩之末時,閻錫山才接任了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的職位,跟隨國民黨討伐奉軍。

隨後,在中原大戰中,閻錫山又一次站在了國民黨的對立面,導致了一場規模龐大的新軍閥長時間混戰。

抗日戰爭爆發後,閻錫山將他的投機智商發揮到了極至,不斷周旋於各種政治力量之間,並自稱為“在三個雞蛋上跳舞”。

他一方面擁護國民黨“守土抗日”的主張,一方面又要提防國民黨乘機吃掉自己,同時還和日本人眉來眼去,暗地裡又在支持其他抗日武裝。

正是由於閻錫山具有超高的政治投機手段,才讓他始終遊走於各種勢力之間,並保存了實力,保住了家底,成為了盤踞一方的大軍閥。

綜上所述,閻錫山之所以能獨霸山西數十年,既源於他對山西的悉心經營,又有賴於他極高的政治投機智慧。


張生全精彩歷史


因為晉綏軍的工資是中央開的,閻錫山只要自己發展就可以了。



中原大戰之後,閻錫山下野,被國民黨開除黨籍,並在全國通緝。閻錫山躲入大連。這時的晉綏軍、西北軍的工資都要中央給開。
1931年7月,石友三叛變8月閻錫山在日本的支援下秘密潛入山西進行反蔣活動。鼓動晉綏軍將領進行反蔣,當時晉綏軍只有商震偏向中央,被晉綏軍眾將領排擠,商震只能帶著一個軍(只有幾個團)的部下申請調離山西。中央一度想要通過工資控制來掌控晉綏軍,但廣東在李白的支持下起兵反蔣,石友三叛變,吉鴻昌有叛變跡象,韓德勤拒絕聽招。於是中央不希望逼反晉綏軍,繼續為晉綏軍支付工資。
孔祥熙得到的情報稱:五臺系與石(友三)簽字,佔領平津,晉即出兵。某知友言閻借日款三千萬元,廣東助四百萬,閻貼三百萬,意在大局。
這個時候沒有地盤的閻錫山,背後卻有大金主在行動。
918事變爆發後,閻錫山以不反張為餌,讓張學良對中央提出恢復黨籍,取消通緝。一下為當時中央為閻錫山召開的會議記錄:
陳果夫:“閻錫山這次回來,是日本人送他回來的,他和日本究竟有什麼關係?要他聲明一下。”


李石曾:“主席,本席這次由北平回來,對於張副司令請赦免閻錫山事,略為知道一點,所以報告一下。在前多少時,石友三叛變之前,各方傳說很多,說山西將參加石友三的行動。北平方面,總司令有許多電報去,要山西直接或間接幫助消滅石友三。那時閻錫山對徐永昌表示要與中央一致。這次日本侵略遼、吉,閻錫山即打電報給張副司令,表示要全國一致擁護中央共赴國難。張副司令在石友三叛變之前,就有電報請撤銷閻氏通緝令。現在全國一致對外,山西將領一致擁護中央,所以張副司令再請撤銷令,並開復黨籍。本席還要補充說明的,閻氏已表示以後不願從事政治生涯,要做開發實業工作,已與孔部長文電商量。孔部長也很贊成他做實業。軍人下臺之後,能專心於實業之開發,不特有利於山西,且與東北邊地墾殖有補,又可改變一般軍人之心理,所以本案對於撤銷通緝一節,本會可以通過,至開復黨籍方面,請送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
主席(蔣介石):“本席從前曾表示過,對閻錫山不能赦免。但在現在時局上看起來,對於日本暴行,他表示一致對外,似可準其恢復自由,而且各方面都希望中央寬大。他既有電報給張副司令表示一致對日,擁護中央,可否照張副司令的主張?不過前天他發表的電報,只說要共同抵抗日本,沒有講他自己怎樣。如照現在要免予通緝,他應該要表明他自己的心跡。”

邵元衝:“他能不能再表明態度?”李石曾:“中央如免他通緝,他當然可以進一步的表示的。我們知道山西人是很直爽的,如要打電報給他,總有回電的。不過現在電訊往返頗費時日,閻錫山要想做亂是不至於的,他以後一定可以進一步表示的。現在去電時間既長,而北方局面也有關係。他要作亂,石友三叛變時,也就作亂了,日軍進侵遼吉時,也就作亂了。從前政府下令通緝,是處之以常,現在免予通緝,是處之以變。請照張副司令的辦法。”


李石曾:“中央如免他通緝,他當然可以進一步的表示的。我們知道山西人是很直爽的,如要打電報給他,總有回電的。不過現在電訊往返頗費時日,閻錫山要想做亂是不至於的,他以後一定可以進一步表示的。現在去電時間既長,而北方局面也有關係。他要作亂,石友三叛變時,也就作亂了,日軍進侵遼吉時,也就作亂了。從前政府下令通緝,是處之以常,現在免予通緝,是處之以變。請照張副司令的辦法。”主席:“依李先生的意思,撤銷通緝?”葉楚傖:“文字上可否改為‘姑許免予通緝’?”主席:“那是一樣的。開復黨籍事,送中央常會。今天準張副司令的請求。”陳果夫:“他與日本人有什麼關係?”李石曾:“中央如免他通緝,他當然可以進一步的表示的。我們知道山西人是很直爽的,如要打電報給他,總有回電的。不過現在電訊往返頗費時日,閻錫山要想做亂是不至於的,他以後一定可以進一步表示的。現在去電時間既長,而北方局面也有關係。他要作亂,石友三叛變時,也就作亂了,日軍進侵遼吉時,也就作亂了。從前政府下令通緝,是處之以常,現在免予通緝,是處之以變。請照張副司令的辦法。”


主席:“閻錫山看來不至於和日本有何關係,也有一部分憑據可以證明的。現在可照張副司令的請求。”決議:“無異議。閻錫山準免通緝,恢復黨籍。

曉木曰兮歷史系


閻錫山,近代山西的傳奇人物,被稱為“山西王”,與開國元帥徐向前屬於老鄉,家鄉一水之後,最後也是“一水之隔”,歷史終究無法將兩位山西大將匯流。

辛亥革命爆發以後,閻錫山在山西首舉義旗,推翻了清王朝在山西的統治,並宣告獨立,這在京師附近省市,是很難得的舉動。

閻錫山管轄的晉綏軍10萬餘人,以善打防禦戰出名。在北洋時期,閻錫山歸北洋政府管轄之內,主要接受北洋政府的管理。閻錫山統治的晉綏軍,在近代混戰時期基本屬於守勢,所以成為各方勢力爭取的對象。世人皆言閻錫山精明,因為閻錫山大部分時期都會選擇避開戰爭的中心區,努力維持中立局面。中原大戰時期,閻錫山大部分時間按兵不動,靜待天下局勢。在國民黨領帶的南方軍隊北伐時期,閻錫山以維護中央統一為名,首度接受改旗易幟,接受大一統中國。

閻錫山,儘量不打仗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山西教育和經濟。所以,在閻錫山時期,山西老百姓支持閻錫山的統治,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老家呂梁


民國時期雖然國民黨政府完成名義上的統一,但明眼人都知道各地實際上還是地方老大說的算,比如東北是張學良的,廣西是李宗仁的,雲南是龍雲的,四川是劉湘的,山東是韓復渠的,山西則是閻錫山的。雖然軍閥這麼多,但真正能夠從頭到尾一直都在自己地方作威作福的,只有閻錫山一人,比如張學良,韓復渠最後都被蔣介石拉下馬了,李宗仁又一直待在南京,所以只有閻錫山大概是徹頭徹尾的“山大王”


山西地理位置好,東依太行山,西南靠呂梁山,黃河,北邊靠著長城,山西境內山多林密,據統計山西的山區面積佔到全省面積的80%以上,最高地方海拔3058米,最低的地方海拔只有180米,地勢高低顯著。

山西富,“山西煤老闆”的名聲可以說是全國皆知,雖然民國時期山西不怎麼挖煤,因為那時候中國正是內憂外患,大家都沒心思發這方面的財。但閻錫山還是引進德國技術開發境內的礦產資源,大力發展重工業,並建設鐵路。我們都知道民國時期誰錢多槍多,誰說話就有用,閻錫山坐擁山西礦,自然有錢。


山西地理位置好,別人進不來,閻錫山的統治自然安全。山西礦多錢多,閻錫山不需要依靠別人,自然不需要別人進來,他還安全。再加上閻錫山基本上不挑事不惹事(中原大戰例外),所以別人也不想沒事伸手挑事,畢竟大家都願意遵守遊戲規則,沒有利益衝突,誰願意打架,是不是?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歷史十二郎


山西號稱民國時期的模範省,還是有點家底的

閻錫山的部隊號稱晉綏軍,管轄之地不僅是山西一省,其實還有綏遠,從面積上來說,閻錫山的地盤並不小,山西有著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在民國時期能夠依靠大川大河作為天然屏障,隔斷外面軍閥混戰的世界,從而有了保境安民的本錢。

閻錫山本人在指揮打仗方面也並不怎樣,但是在搞經濟、交通、教育等方面,閻錫山還是挺有一套的,而且山西產煤,在當時煤正在成為主要的工業原料,而且山西自古就有晉商,所以商品經濟發展也算可以。

從1912年開始,山西在閻錫山的帶領下,不僅脫貧,還成為模範省,在全國都是算比較富裕的省份了。

軍閥所依靠者,無非是錢,沒有課稅,哪來的錢,只有地方富裕才有淵源不斷的稅收,才能買更多的槍,買更多的炮,裝備更多的軍隊。

比如蔣介石之所以在北伐時期北伐只有不足十萬多人,北伐過後,即使刨除桂系,湘系等地方軍閥,在中原大戰時依然可以有六十萬軍隊,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蔣介石掌握了江浙財閥;如果地方不富裕,那麼很多軍閥就會販賣鴉片,從中賺取鉅額收益,比如桂系,除了士兵能打仗之外,桂系軍閥之所以厲害,也在於李宗仁控制了廣西的鴉片貿易,擁有大量的煙土稅來武裝桂系。

像廣西窮的那樣都能獨霸一方,山西經濟完全好於廣西,當然也可以。

在這樣的經濟支持之下,閻錫山當然有能力發展自己的晉綏軍,從而成為一大軍閥了。

閻錫山個人在政治上的投機倒把

另外,山西能夠在民國軍閥混戰中,鶴立雞群,並且沒有過多的參與當中,也與閻錫山有一定的關係。閻錫山這個人本身就是搞投資的出身,善於投機倒把,對局勢看的準,不到最後也不壓本錢。

在清末新軍起義的時候,閻錫山帶領隊伍跟在後面,如果成功就宣佈起義,如果失敗就向起義軍開火,兩手準備,後來袁世凱掌權後,閻錫山馬上放棄了他同盟會的身份,投靠袁世凱的北洋政府,袁世凱死後,不管是皖系、直系還是奉系,閻錫山都採取坐山觀虎鬥的姿態,不參與,也不介入。

直到1927年北伐軍勢如破竹的時候,閻錫山經過慎重的考慮,決定改旗易幟,接受國民革命軍的改編,實際上也是表面依附,雖然在中原大戰中被蔣介石打敗,但是最後蔣介石也只能讓閻錫山繼續主政山西。

主要原因也在於閻錫山的用人策略,閻錫山是典型的地緣政治專家,所用的人基本全是山西人,而閻錫山是五臺山人,對五臺山的山西人更加重用,在國民黨內部一直都有“學非黃埔,省非浙江,做官無路,兩眼汪汪”,這句話到了山西就成了,“會說五臺話,就把洋刀誇”。

在蔣介石無法徹底掌控山西的局面,九一八事變就爆發了,老蔣只好讓閻錫山回到山西了,所以,山西的命運也一直都這樣。

當然,山西也限制了閻錫山的發展,至始至終,閻錫山都沒能打出山西,可以說,眼界也就如此了!倒是後來脫離晉綏軍序列的傅作義,後來成為北方的實力派,掌管京津幾十萬軍隊。


史論縱橫


閻錫山能夠憑山西獨霸一方,主要原因在於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都有利於他的割據。

天時來說,從清末到民國這數十年,本來就是中央權力渙散,政令在於諸侯。蔣介石何等厲害,有了英美的支持,打贏數次軍閥混戰,也只能控制長江中下游數省地盤,後來藉著追紅軍和抗戰才把全國大部分省區掌握。獨霸一方的軍閥不止閻錫山一人,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西北的馬家軍同樣堅持到新中國成立。

地利來說,山西是所謂表裡山河,太行山和黃河將其與外省分離,把幾個山口一守,就能獨霸晉中平原。同時,山西自身產煤產鐵,晉商從明清天下聞名,具備很好的割據條件。閻錫山在20年代末出山西爭霸天下,被打得落花流水,很快龜縮回來,蔣介石也拿他沒辦法。

人和來說,山西人從晉商走西口開始,一向比較抱團。閻錫山堅持用山西本地人,尤其重用五臺老鄉,所謂“會說五臺話,就把洋刀挎”,形成了一個以同鄉為紐帶的封建軍閥集團,上下齊心。閻錫山也比較會團結人,恩威並舉,使得蔣介石難以插手。對外,閻錫山以務實為主,八面玲瓏,對日,對蔣,對共,都講妥協,避免招致大敵,也有效延長了他的統治時間。

最後,閻錫山除了會做人,搞建設也有一套。他從清朝末年開始佔據山西,前後統治30餘年,不光是據地自雄,也搞了不少建設,尤其是工業和軍工,這也使得山西能攻能守,足夠形成一個自持力強的獨立王國。


巴山夜雨涮鍋


閻錫山能順利成長為獨霸一方的軍閥,要感謝山西足夠窮,又離孫中山足夠遠,運氣又足夠好。


在大家印象裡山西應該是一個很富裕的省份,其實不然,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得山西人口淨損失500多萬,要知道當時山西總人口也不過1500萬左,即使丁戊奇荒過後,由於山西種植鴉片始終高於糧食,使得山西人口恢復緩慢。


根據學者統計,截止到1911年,山西處於人口淨流出的狀態。


與此同時,丁戊奇荒之後,山西似乎被詛咒了一樣,各種災害不斷;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20年代。


也就是說閻錫山儘管屬於同盟會,而非北洋,但是由於北洋諸將誰都不願意駐守這麼一個窮地兒,再加上閻錫山在辛亥革命後對袁世凱非常恭順,在所有問題上都支持袁世凱反對孫中山,公開聲明退出國民黨,最重要是在稅收上絕不克扣,保質保量的將山西稅款上繳北京,這幾條加在一起,使得袁世凱願意把山西這麼一個窮省交給閻錫山,同時也可以作為袁世凱“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樣板。


所以,對於閻錫山來說,他第一個幸運就是自己是山西人,而山西又足夠的窮;如果山西和當時天津一樣富裕,那麼曹錕帶著北洋第三鎮打進山西以後就絕不會再退出了,袁世凱也絕不會把一個距離北京如此之近,而且如此富裕的省份交給一個“外人”。


閻錫山的第二個幸運在於他距離孫中山足夠遠,或者更準確的說他距離國民黨核心力量區足夠遠。


廣東陳炯明幾乎就是閻錫山的翻版,而且論才幹、論地理環境廣東也遠遠比山西富裕,然而陳炯明的悲劇就在於他離孫中山先生太近了,廣東又太富了,孫先生要靠廣東一省實現“光復全國”的夢想,那勢必要讓廣東老百姓不那麼幸福,而陳炯明又和閻錫山一樣,是守戶之犬,看不得自己老鄉受苦,結果幾番較量下來,陳炯明只能流亡到香港做寓公。


陳炯明的不幸就是閻錫山的幸運,因為他距離孫先生足夠遠,而北方又是國民黨最薄弱的地區,所以即使他曾經公開反對遷都南京,公開聲明退出國民黨、公開取締山西國民黨各個機關,但是孫先生和國民黨都出於穩定北方局勢的原因不但他既往不咎了,還要一再拉攏他。


老實說,陳炯明對孫中山做的壞事還不到閻錫山做過的三分之一。


閻錫山第三個幸運就是他這個人的運氣實在太好了。中原大戰後不管閻錫山有多少佈置,不管閻錫山有多相信“五臺系”的忠誠,但是按照正常情況,山西遲早會被國民政府或者張學良滲透的,閻錫山那點力量絕對阻止不了的。


可誰也沒想到九一八事變爆發了。奉系的老巢被端了,張學良再也穩定不住北方的局勢了這一下,原本即將靠邊的閻錫山又成了各方勢力眼中的香餑餑,對於國民政府來說,閻錫山無論如何是老牌同盟會員,而且歷來也沒有什麼特別大的野心,他的晉軍也不算能打,那麼閻錫山就是一個最理想替代張學良穩定北方局勢的人選。


閻錫山一下子又重新成為了山西,乃至半個北方的掌控者。


綜上訴述,閻錫山個人的努力和奮鬥固然重要,但是閻錫山能依靠山西成為叱吒風雲的國民政府大佬,最主要還是依靠國內國際形勢。


1937年以前,閻錫山的人生大概可以用一句諺語來概括“時來天地皆同力”。


蘭臺


閻錫山為什麼能夠成為民國政壇的“不倒翁”先生?為什麼能夠“在三顆雞蛋上跳舞”?

閻錫山是一個很會看風向的人,但是卻不是一個見風使舵的人,所以他沒有那麼令人討厭。

在袁世凱權傾天下的時候,他選擇了成為袁世凱的追隨者,即便是袁世凱因為稱帝遭到口誅筆伐,在蔡鍔、唐繼堯已經在雲南舉兵反袁的時候,他也仍然擁護著袁世凱,痛罵蔡、唐“不忠不義不仁不智”。對於袁世凱的擁護,閻錫山恐怕比段祺瑞、馮國璋這些北洋系老將更真心。

等到段祺瑞掌控了北洋政府以後,閻錫山又轉向效忠段祺瑞。在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以後,閻錫山更是派兵支持段祺瑞,只是他派出去的晉軍在湖南盡數折戟,經此事後,閻錫山方才選擇了蟄伏,然後埋頭髮展。

他雖然喜看風向,卻沒有背叛過他所投靠的人,這一點馮玉祥恐怕只能羞愧至死了。

1911年為了響應辛亥革命,閻錫山在山西組織和領導了太原起義,成功拿下了山西軍政府都督的寶座,也從此開始了他對山西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949年。

閻錫山為什麼能夠憑藉一個山西,成為軍閥裡的“不倒翁”,在山西稱王稱霸呢?

這應該和他的“處世哲學”有關係,我們知道閻錫山有一套所謂的“中”的哲學,用閻錫山自己的話說是:“反對左可以,自己不當站在右邊。反對右可以,自己不當站在左邊。站在左邊反對右,站在右邊反對左,不是消敵是樹敵。”

閻錫山的“會做人”,可見一斑,左右逢源的功夫甚是了得,這也是後來他能夠“在三顆雞蛋上跳舞”的原因。蔣介石這邊也有一個類似的人物,也就是唐生明,不管是國民黨也好,汪偽也好,我黨也好,他都有很好的關係,後來更是因此被蔣介石派去汪偽當臥底。

實際上,說“僅憑一個山西”也是在誇閻錫山,為什麼這麼說呢?山西當時的經濟並不發達,甚至可以說是落後,可是到了閻錫山手裡,閻硬生生將一個窮山西變成了民國的模範省。可見,不管是搞政治、搞軍事,還是搞經濟,閻錫山都是一把好手。

閻錫山在很多人眼裡可能會很摳門,但是閻再摳不會摳發展,特別是對於教育的投資更是不遺餘力,1925年教育家陶行知考察山西的時候便已經發現山西的孩子入學率竟然高達70%,山西堪稱是義務教育的典範。為了穩固自己在山西的統治地位,閻錫山主導的山西省政府制定了一個”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規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和規劃發展。因為閻錫山知道,只有山西發展起來了,他才能有足夠的實力去保護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因為山西就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所以,當時的閻錫山在老百姓心裡的風評算是很不錯的,他的民眾基礎也不錯,這也是後來他雖然敗給了蔣介石卻仍然能夠回山西繼續當”山西王“的原因之一。

閻錫山還做了一件事讓他能夠穩坐”山西王“的位置,他在修築鐵路的時候選擇了窄軌,這樣外面的火車便無法開進山西。可別小看了交通運輸這一塊,我們不管是和國民打的時候,還是和日本人打的時候,為什麼會經常選擇去炸燬公路、鐵路、橋?就是為了阻滯敵人運兵、運補給品。在抗戰時期,日軍也曾經因為沒法利用火車運輸,以致在山西受挫。

閻錫山不僅會看風向,還很識時務。

去了臺灣以後,閻錫山知道自己沒有了山西,如果繼續待下去,肯定要被蔣介石清算,所以在沒有副總統的情況下,即便有人說讓他出來代行總統職權他也不堅決搖頭,等到蔣介石順利復出當總統後,他更是乾脆地辭去行政院長的職務,然後退出了政壇。

蔣介石一看,閻老西居然這麼識時務,沒有在自己復出這件事上鬧騰,又主動辭職,所以給了他總統府資政和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兩個虛銜,閻錫山也因此得以安享晚年。否則的話,蔣介石像監視白崇禧那樣去監視閻錫山,即便沒病恐怕也能給他嚇出病來。

一個會看風向、識時務,又懂得發展之道的人,自然能夠走得更遠,閻錫山主晉38載,不可不謂之牛!


吾與吾國


首先,在民國亂世能長期穩定控制一個省,已經很強了。擁有30萬軍隊的大軍閥張作霖,他的根據地也不過是東三省(而且日本、俄國在東三省也很有實力,張作霖並非獨霸東北)。叱吒風雲的桂系軍閥,根據地不過是貧窮的廣西省。

另外,閻錫山控制山西的時間很長。從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他就當上了山西都督。剛開始時,閻錫山的實力很弱,不得不依附於袁世凱、段祺瑞等人。不過,閻錫山後來大力建設山西,發展教育、工業、農業,山西發展的很不錯。閻錫山的實力不斷在提高。軍閥最重要的是要有兵、有錢。山西發展好了,閻錫山自然能夠養更多的兵馬。民國初年時,山西只有一萬多軍隊。到了1930年中原大戰時,閻錫山已經有了20萬大軍。

閻錫山的基本盤是在山西,但是他在整個北方都很有影響力。1928年時,他曾經控制過山西、河北、察哈爾、綏遠、北京、天津等地。


國史拾遺


第一點,和山西的地理位置有關。山西主要以高原地形為主,山脈眾多,地勢險要,關隘易守難攻。山西西南背靠呂梁山和黃河,東依太行山,北臨長城,境內分佈有恆山,五臺山等多做大山,這就從客觀上造成了山西省其實是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地勢,境內情形複雜,不容易被攻陷。

第二點,閻錫山的晉綏軍一直活躍于山西境內,幾乎很少跨境出戰,也沒有參與那麼多的軍閥混戰。除了當年的中原大戰之外,閻錫山很少主動去攻擊別人的地盤。閻錫山奉行的是地方保護主義,連他在山西境內修築的鐵路都和全國的不一樣寬,導致交通方面與世隔絕。我不出兵去打你們,你們也別想進來打我,這就是閻錫山內心真是的想法,我就做我的土皇帝,你們去爭霸天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