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價值觀以及世界觀?

黃應秋


價值觀很難改變。

價值觀是一個人對待事物的價值判斷標準,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孔子說三十而立,大概就是指一個人要到三十歲,才會初步建立成型的價值觀。

當價值觀成型以後,待人做事,才有自己的基本判斷、邏輯和原則。價值觀沒形成之前,做事全憑本能和衝動,毫無邏輯和章法,就是年少輕狂。


而價值觀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你很難讓一個君子去做小人的事情,讓一個忠孝勇義的人,改變他的信仰和認知,變成崇拜金錢權勢、奸詐陰險的人,注意,我說的是真君子,不是偽君子。也許,當迫於形勢,無奈之下,他也會行權宜之計,但價值觀絕不會改變和扭曲,“士可殺不可辱”,說的就是這種情形。

當然也有價值觀改變的情況,這種價值觀的改變,不是就下,而是向上,所謂“水汪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人的天性,都是嚮往善良光明,對於價值觀的改變也是一樣,古話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價值觀扭曲的人,受到善良人性的感召,可能會幡然悔悟,從此向善。

這種價值觀的改變,必然是經由外界刺激才會發生。


如果沒有外界信息、力量的干預,人將永遠困在自己固化的思維模式中,依循自己過往的經驗、模式去思考、做事,並不覺得哪裡有問題,可能還活的挺好,比如坐在井中的青蛙,怡然自得,覺得這個井就是自己的全部世界,如果不是有另外的動物出現提醒它,井外還有天,它到死也不會知道井外居然還有天!


當外界的信息刺激足夠大,他才有可能去主動改變價值觀,這個大,是真的需要足夠大,差不多等於,你不改變你的價值觀你就必須死!這樣的程度,因為每個人所信仰的價值觀,都是他之前畢生的經歷所造就的,改變這個信仰,就相當於否定他的上半場的全部經歷,這個跟殺了他也差不多。



至於說,多看書就能改變價值觀的說法,我以為,多看書只能增加閱歷和知識面,只能增強自己對於固有價值觀的認同程度,並不能對價值觀的改變有絲毫的作用。

人總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觀念,看見自己願意看見的事物,對於自己並不相信、不認同的觀念,是具有選擇性忽略和遺忘的。

世界觀的改變,相對而言就容易一些。


世界觀就是對一個人對世界所秉持的認知和看法,這個認知,是基於自己的眼界開闊程度,並非深植於自己的信念和信仰。當然世界觀的改變,也是有一個向上的規律,即追求最終真理。


比如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現在最新的量子科學理論,表面上看是相互矛盾的,但不能說誰對誰錯,本質上是對世界認知的層次、範疇不同,這些理論在各自的領域中都是對的。


當人們的眼界提升了,思維開闊了,會自然而言接受不同的世界觀。比如最基本的兩個世界觀有神論和無神論。這個就不多說了,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自然有不同的看法。


玉心讀人文


如果想改變自己或別人的價值觀或世界觀,前提是需要清楚價值觀與世界觀的關係,

價值觀是什麼?世界觀是什麼?請看下面分解――

這兩者是互為表裡的無形而有機的整體,價值觀是表層,世界觀是核心。換句話說,價值觀是世界觀的外在呈現,世界觀是價值觀的內在形態。

這個關係沒法用數字證明,但是可以從不同的現象看到其中的差異與共性。

如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矛盾。現代教育通常強調科學、發展的世界觀,用各種數學公式計算宇宙的壽命……等等,而關於價值觀則是塑造一種隨立場、時間而發展變化的價值觀。

傳統教育保持恆定的世界觀,信奉宗教經典的信條誡命,堅守傳統的價值觀。

價值觀的差異貌似千差萬別,其核心區別就是對價值的是非判斷及取捨的依據——絕對與相對的區別(等同有神論與無神論的區別)。

價值觀的取向根本上就是世界觀的取向,回到主題:如何改變價值觀世界觀?這一主題就出現了“絕對”與“相對”兩條路徑。

“相對”這一條路徑只有在具體的例子中才有討論的意義;“絕對”這一條路徑更便宜討論,以宗教為典型,基督教《聖經》中的核心論述非常有意義:觀念(信心)與行為。書中強調行為是稱義的標準,但是通過直接改變行為的方式卻是錯誤的投機妄為,唯一的路徑是通過改變信心(觀念),由信心的充實進而轉化出行為。

如果價值觀與世界觀的關係確實如下:“互為表裡的無形而有機的整體,價值觀是表層,世界觀是核心。換句話說,價值觀是世界觀的外在呈現,世界觀是價值觀的內在形態。”

那麼,“絕對”這一路徑上,“如何改變價值觀世界觀?”這一問題及答案的實質是:如果人希望成為一個有是非善惡標準的個體,唯一的辦法是讓這一個體加強對世界存在的絕對性認識。潛移默化中,慢慢地改變,朝著一個好的方向前進。

回答完畢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