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上癮?

專注142074070


人為什麼會上癮?我們可以將環境視為行為上癮的誘因,但繼續深究,我們才能發現行為上癮的根源,它就是“心理痛苦”。

顯然,不是所有看劇的人一看就停不下來,也不是所有打過電子遊戲的人都會沉迷,因此這不是先天因素的問題。差別在哪呢?就在於人們做這些事時的心境或者動機。

比如,如果一個人焦慮或者抑鬱,他可能會發現吸毒、暴飲暴食或者賭博能緩解痛苦;如果一個人很孤獨,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存在感,那他可能會沉浸在一款能帶給他存在感的網絡遊戲中。

要想達到上癮的程度,你必須反反覆覆地通過某種行為來緩解你的痛苦,直到大腦產生這樣一種反應:噢,有了它我才能不那麼痛苦,離開它我就會痛苦。

所以說,上癮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反應,它更是你對某種體驗產生的心理依賴。

舉個誇張的例子,如果我把你綁起來,給你連續注射一個月的海洛因,我能讓你產生身體上的依賴和戒斷反應,但此時你還算不上成癮,只有當你重獲自由之後,又主動地再去注射海洛因,你才算是上了癮。

瞭解上癮的根源,才能有效地預防。


智來智往


就成癮問題來說,60%是環境因素造成的,剩下的40%的上癮則是由基因決定的。


上癮不是簡單由某個單基因決定的,但具體是哪些基因在起作用科學家們至今還未找到答案。目前已知與成癮相關的基因與多巴胺神經通路有關。多巴胺神經迴路有著一個重要作用——讓我們在強烈的好奇心和強迫性的專注下快速找尋食物和習得生存技能的功能。不過如果我們錯誤使用了這個迴路,我們就會容易形成錯誤的習慣,即對不良的事物上癮。每天我們大腦中的神經網絡都會因各種各樣新奇的經歷而不斷形成及得到重塑。


此外,成長中青春期的孤獨體驗會導致人們在成年後更容易出現上癮行為。研究觀察到,在青春期被剝奪社交的小老鼠在成年後會容易對安非他命等藥物上癮,日後它們想要解除這些藥物也更困難。這些孤獨的小老鼠,它們的多巴胺神經對藥物的刺激更為敏感,獎勵能引起它們神經強烈反應,令小老鼠無意識地沉迷於能帶來獎勵感的行為和環境難以忘懷、欲罷不能。


酷炫腦科學



“成癮性”在當今這個社會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熱詞了,上癮的現象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蔓延。在以前,有的人喜歡一個東西,這叫做“嗜好”然而,當“嗜好”超過了一定程度,這就是“成癮”。現在有的人有“網癮”,“手機癮”。這些無不在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通俗一點來講,所有經過感官系統,能刺激神經產生令人快樂的化學物質的行為都會讓人上癮。

這是因為分泌的快樂物質刺激神經,使神經記住了這種興奮又快樂的感覺,每一次的刺激都在強化這種快樂的感覺。然而讓人產生極度愉悅的感覺是十分的難得的。因此平常狀態更是一種常態。這種狀態和強烈的興奮狀態相比,會給人一種強烈的落差,讓人體驗到類似於空虛的感覺。


然而刺激的次數越多,這種空虛的感覺就會越強烈,越希望體驗到刺激神經的快感。神經上癮就這樣產生了,一開始只是刺激神經產生快感,過後體驗到了空虛的感覺,因此,循環往復,產生了惡性循環。

可以說,身體上的成癮引發了心理上的成癮。心理上對身體產生的過多的多巴胺產生了心理依賴。這也就是說明,心理上的癮更加難以讓人戒除。然而話又說回來了,身體上的癮抑制起來時間上更短更痛,然後心理上的癮抑制起來卻容易讓人無法剋制。這兩種情況的同時發生,讓許多成癮的人無法完全的克服。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上癮的本質是產生依賴。依賴又分生理依賴和心裡依賴。當身體某一種食物、環境、狀態適應了不希望改變或者不能改變就變成了生理依賴。當心理適應了某種環境、某種感受就產生了心理依賴。人之所以會上癮會產生依賴,生理層面主要是物理需求的結果。心理層面的上癮主要是某種感受帶來的心情愉悅的結果。當然上癮有正面也有負面的。對工作痴狂上癮,是積極的,對菸酒的物理性依賴是負面的。產生依賴或戒掉依賴需要身體或心理的階段性適應。


有時過於高強度,不適當的方式會讓戒除上癮適得其反。合理分析自身情況,理性擬定計劃,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業餘汽車愛好者


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許多上癮行為,其實是根深蒂固於想要逃避恐懼與痛苦的深沉感受。我們知道濫用藥物是一種明顯的上癮行為,但更為深入觀察後,我們開始認清,許多我們通常認為正常的行為其實也是上癮的一種隱晦形式。舉例來說,社交活動、吃甜食、批判他人和愛分析的習慣,都源於想要逃避深入看到內在,都是我們為為了逃避感受而填滿時間和頭腦的花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各自的上癮症,有時候我們能意識到它們,有時候則不能。踏上了深入內在的旅程,我們遲早都得檢視自己的行為和感受,同時也學會跟跟他們做朋友。我們利用上癮行為,來逃避當下的感受,或者更精確地說,是為了逃避恐懼和痛苦的感受。

因為不想感受自己的脆弱,我們會無意識地感受自己習慣及癖好的吸引,進入我們之前提到的上癮行為。即使在較深的層次,我們也利用不同的上癮形式來逃避終究得面對的空虛。上癮是一種害怕感受空虛而轉移注意力的方式。

導致我們逃避的主要原因,並非是面對內在傷痛和空虛時產生的痛苦,而是那份恐懼。我們必須得從正面與那份恐懼相遇,使內在恐懼得到控制,並最終得到釋放。

然而如果試圖永遠逃避恐懼,生命無論如何都還是有辦法驅使我們進入這份恐懼。如果抗拒生命想要教導我們的,那麼教訓就會來得令人痛苦不堪。溫柔慈悲地檢視我們的上癮行為和恐懼感受,可以緩和這股衝擊,通過帶入覺知和理解,可以打開理解內在自我的力量。因為我們逃無可逃的時候,必須選擇活在當下,與自己的內在恐懼正面相對。

瞭解更多心理學知識,享受生命旅程,請關注健商君~


健商君


上癮並不是什麼不好的習性,它是人類自我保護機制在起作用。有人會說上癮會耽誤正事,其實這要看你上癮的對象是什麼,很多情況下,人會對自己比較關注或者是比較感興趣的事物上癮。

就像科學家和專業領域的研究人員,很多是對自己涉足的領域有興趣,有無窮的探知慾,才會廢寢忘食的發掘、研究,最終也造福了全人類!

有些對遊戲上癮,就像現在很多小學生喜歡玩王者榮耀(本人沒玩過,也沒興趣),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孩子的自制力不足,需要學校和家長幫助孩子正確引導,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堵不如輸!


王華53250284086


人之所以會上癮,應該從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兩方面來考慮。

從生理方面來說,人之所以會上癮,應該是體內某些激素的分泌作用造成的。比如一個人在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時,雖然心理意識到吃得太飽對身體並不好,但是由於在吃的過程中,味覺、嗅覺等所體會到的愉悅感,使人情不自禁的會上癮,繼續吃下去。比如有一些人吃辣的東西,越辣反而吃的越上癮,比如喝酒越喝越多、吸食毒品難以戒除等等,都是由於對人的身體上的某些器官所造成的刺激而上癮的。

從心理方面來說,應該是腦神經的某些分泌的物質使得大腦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就像入了魔一樣,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對某些東西一直上癮下去。忽略了周圍的一切東西。比如玩遊戲,遇到一款自己非常喜歡的遊戲,可能會玩整個通宵都不覺得累。在這個過程中,就忽略了身體的疲勞、飢餓的感覺和周圍環境的變化等等。等離開遊戲時,這些感覺就蜂擁而上,讓人恍如隔世。同時我認為,在心理方面來說,一個人會上癮也和其自己的自制力有關。

上癮應該多發於未成年人之中,大部分人到了成年後面對生活的種種的現實,很難再對某些東西上癮了。

上癮也有積極的一方面,比如對科學研究上癮,對某項問題日思夜想,最終取得突破。比如對下象棋上癮,每日研究棋譜,研究下棋套路,最終成為象棋高手。比如對劍術上癮,不惜隱居山林,風餐露宿,苦練劍術,最終成為一代高手。

中華傳統講究中庸之道,上癮屬於極端,並不被推崇。但在當前社會中,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知識技術更新極快,反而要求一個人對某項技術做到精益求精,深入研究,這也算是上癮的一面吧。


X2023632


和大腦的獎勵機制有關,人的大腦中有許多可以釋放信息素的部分,如果人在愉悅興奮的狀態下,大腦會釋出相應的化學物質,同理,人在吸毒,賭博等的過程中同樣會產生相應的物質,所以其實問題只是一個現象,一個普遍存在的事實,其實動物都有可能有上癮的現象。我們更應該瞭解的是,區別出那些是能給我們帶來危害的成癮行為,物質並且有效的管理自己,遠離成癮。



驍驍逸辰


交感神經刺激帶來全身的歡愉。一次酒桌上一個省級醫療機構主任醫生說的。當時是我們看見他一根接一根的抽菸問道得。不過沒過多久,就從朋友處得到他訪遍全省各大醫院也沒診出的疾病,後來去了上海確症出是一種很複雜的肝癌。人生苦短,及時歡樂。


美羊羊3927


因為有些東西會給人帶來快感,比如性,毒品,賭博等等。其實這些都是人的本性。

成功的人絕大多數都很自律,他們勤奮,勇敢,善於學習等等,同時他們能控制好自己的慾望。其實在他們的獲得成功的路上也失去了很多作為人的快感,也可以說有得必有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