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這所高校:擁有亞洲唯一、國內最大的“實驗臺”!

作為陝西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西安科技大學

科研實力強大,科研平臺優越,科研成果豐碩,學校擁有16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包括國家煤炭工業採礦工程重點實驗室西部煤礦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陝西省煤火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等,今天,小編就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3個,領略一下學校在科研平臺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

①國家煤炭工業採礦工程重點實驗室

陝西這所高校:擁有亞洲唯一、國內最大的“實驗臺”!

國家煤炭工業採礦工程重點實驗室是1998年國家煤炭工業局批准依託西安科技大學建設的省級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是在西安科技大學採礦工程學科中孕育誕生,在礦山壓力實驗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90年代初,以礦山壓力實驗室為基礎建成了亞洲唯一的多功能立式支架實驗臺和國內最大的組合堆體立體相似模擬實驗臺,研究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主要通過大型平面、立體相似模擬實驗系統,研究解決西部地區典型煤層開採過程中的岩層控制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

特色研究方向:

1. 沙漠戈壁覆蓋層下淺埋煤層開採岩層控制研究

2. 西部地區急傾斜和傾斜礦層開採的岩層控制研究

3. 採動地表損害與大範圍來壓的災害防治技術

4. 軟巖巷道支護理論與技術

5. 大斷面巷(隧)道支護優化設計

6. “固—液—氣”三相介質模擬技術

②西部煤礦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陝西這所高校:擁有亞洲唯一、國內最大的“實驗臺”!

西部煤礦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於2007年經教育部正式批覆建設,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和發展,中心研究條件大幅改善,擁有科研和成果轉化用房8000餘平米,新增儀器設備價值1245萬元;人才隊伍建設取得優異成績,新增教授10人,博士13人,獲批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陝西省“三秦學者”特聘教授2人,陝西省“三五”人才2人、陝西省突出貢獻專家1人。

同時建立了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完成了中心的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形成了產學研一體化運作模式,為中心的發展和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承擔了大量的科研項目,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2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2項,企業委託科研項目240餘項,科研經費近7000萬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

、省部級科技獎勵34項,發明專利16項;發表學術論文468篇,SCI、EI收錄97篇,出版著作及教材19部。中心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以煤礦安全技術需求為導向,解決了以煤火防治為代表的眾多煤炭行業具有共性的安全問題,跟蹤國際前沿,研發、集成和轉化了一批高水平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形成了具有西部和行業特色的研發和中試基地,為西部煤礦的安全技術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陝西這所高校:擁有亞洲唯一、國內最大的“實驗臺”!

③陝西省煤火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

陝西這所高校:擁有亞洲唯一、國內最大的“實驗臺”!

陝西省煤火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於2016年10月通過陝西省科技廳批准建設。重點實驗室面向煤炭資源及其開採利用過程的火災防治重大需求,以解決煤火及其誘發災害形成機理、識別預警、防控治理等關鍵問題為目標,主要在煤火災害形成演化動力學基礎、煤火災害隱患識別與預警、煤火災害防控理論及技術三個方面開展研究。

陝西這所高校:擁有亞洲唯一、國內最大的“實驗臺”!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2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高級工程師1人。實驗室設備儀器總價值近3000萬元,設施完備,科研用房面積達2300平米。實驗室依託安全科學與工程重點學科,長期從事礦山重大災害防治應用基礎研究,科研成果積累雄厚,近年來承擔並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7項,解決了煤自燃量子化學微觀過程揭示、煤自然發火動態識別理論與預警、煤火災害防控理論與成套技術等

多項重大關鍵問題,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5項。

陝西這所高校:擁有亞洲唯一、國內最大的“實驗臺”!

近年來,西安科技大學依託高水平科研平臺,不斷強化科研特色優勢,加強重大科技難題攻關和成果轉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秉承“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和“勵志圖存、自強不息”的“胡楊”精神,銳意改革、開拓創新,努力建設國內一流的特色鮮明的

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西安科技大學科技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