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汽車上市,除了價格,你關心的都在這

小鵬汽車,被業內譽為起個大早、趕了晚集的造車新勢力,旗下首款量產車型——小鵬G3,終於要在今晚,也就是“雙十二”,上市了。

之所以稱小鵬為起個大早、趕了晚集,是因為早在2017年7月份就登上了工信部產品公告,到2018年12月才正式交車。相比蔚來汽車、威馬汽車都要慢上幾個月。

以至於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在今年的廣州車展期間,發佈了3000字長文,來闡述所謂的“慢即是快”的“道理”——期待和行業複雜性,讓小鵬不敢跑太快。背後,其實是希望向外界解釋,這裡面的原因。這部分,放在後面再說。

對於新品牌的新車型,馬上要上市交付到用戶手裡,都會會面臨著一個問題,用戶為什麼要選擇信賴,而且是用錢投票。這個問題,是小鵬汽車需要解答的,也是廣大潛在用戶需要清楚的。

01 為什麼選擇

為什麼選擇一款車型,這裡面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預算、外觀、內飾、性價比、品牌、車內內容服務、乃至一種新功能,都是有可能左右用戶決策的因素。

回到小鵬汽車首款量產車型G3的定位,在上市的口號是“我的第一臺智能汽車”。這個口號有兩個定語:第一臺和智能。為了呼應這個口號,何小鵬還拿出了自己年輕時候的照片。

小鵬汽車上市,除了價格,你關心的都在這

第一臺:這個就劃分了用戶群體,這是年輕人的首次購車,這個用戶群體的畫像,其實就已經很清晰了,特點包括了:追求個性、追求可玩性、與電子產品共同成長的90後等等,這些主觀性的東西。

所以,小鵬G3緊跟著的就是智能,希望用智能化的裝備去吸引這些首次購車的用戶,但是,用另外一個造車新勢力朋友說的話“想不明白二十多萬的車能做出什麼東西”。

這裡面講的是成本問題,其實很多汽車的新功能,都是從高級車往中級車再往低端車去普及,因為成本與規模化成反比,高端用戶對價格不敏感,可以接受更多的新功能的成本,然後規模化之後,降低成本進行覆蓋。

小鵬G3的預售價格(補貼前)為20-28萬,實際公佈的價格可能要比這個略低,補貼後的價格,最低配可能就是10萬出頭。從成本考慮,對成本控制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對於小鵬G3,現在主打的是L2.5的自動駕駛功能、自動泊車、車內大屏、觸屏操控、內容體系等,L2.5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記住,這只是一個輔助的作用,自動泊車功能,據說後續可以支持下車後進行自動泊車,而且是循跡功能,不需要周邊有停車,按照地面劃線就可以泊車入位。

車內大屏和觸屏操控,這些都是現在不太新鮮的事情了。語音交互供應商應該是科大訊飛,但只支持普通話,並不像剛上市的奔馳A級刷屏的支持四川話和粵語。另外,需要提的是內容體系,這可能是小鵬汽車努力去取悅消費者的一個地方。

在造車新勢力裡面,小鵬汽車可以認為作為阿里系的一個代表,一方面是何小鵬和阿里的關係,另一方面是資本。在融資發佈會上,阿里巴巴蔡崇信說,小鵬組局,阿里一定支持。以致於小鵬汽車選擇在“雙二十”上市交付。

所以,在內容上,小鵬汽車當然要使用阿里內容體系為主了,包括了視頻的優酷、輸入法的搜狗、瀏覽器當然用何小鵬創立阿里巴巴併購的UC、音頻是喜馬拉雅和K歌的唱吧、以及地圖的高德。

小鵬汽車上市,除了價格,你關心的都在這

這些內容,實際上和手機上是高度一致的,瞄準年輕用戶第一臺的小鵬G3,顯然是希望打造了一個與手機體驗更為一致的內容體系。根據最新的體驗來看,小鵬G3還支持了遊戲功能,可謂是緊跟特斯拉。

圈內有一個說法,小鵬汽車是造車新勢力中學特斯拉學得最像的一個,這點是接下來要談的。

02 學習特斯拉

特斯拉對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影響,可謂是極其深遠。可以說,沒有特斯拉,中國這波造車新勢力不知道要延後多少年。

小鵬汽車最初是依賴特斯拉開源技術,然後做開發自己的三電系統等,當時是希望的願望是做出10萬級別的電動SUV。而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的負責人谷俊麗,此前也是在特斯拉工作。

除了人員和技術的淵源,還有服務的淵源,對於電動汽車來說,最重要的服務,就是充電體系,小鵬汽車的現在造車新勢力裡面,唯一在自建充電體系的。

小鵬汽車上市,除了價格,你關心的都在這

這可能處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限於價格,不能通過堆砌電池提高車輛續航里程;另一方面就是車輛定位,人生第一臺車的用戶,能擁有獨立安裝充電樁條件的,可能性比較小。擁有充電服務體系,能加速決策的過程,在實際使用中,也能提高用戶體驗。

續航里程,是電動汽車的痛點,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現在電動汽車一片哀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蔚來汽車選擇的是換電的方式,這個特斯拉曾經採用,但最終放棄而選擇充電樁的方式。

特斯拉顯然是超級充電樁+充電樁+家充的方式,小鵬汽車也希望打造這樣的一個服務體系,希望能夠解決年輕人第一臺車的充電問題,緩解里程焦慮症。

03 快與慢、生與死

前面提到,小鵬汽車起了大早、趕了晚集,乃至何小鵬要髮長文解釋。

除了行業複雜性和團隊的敬畏之心,其實,這裡面還有就是小鵬汽車的團隊問題。

何小鵬萌生造車的念頭,從廣汽研究院找了一圈人,從副院長到科長,最終說動了科長夏珩,乃至很長一段時間,夏珩都是小鵬汽車裡面最拿得出手的人,這在造車新勢力中,其實是很弱勢的團隊。

直到2017年8月,何小鵬從阿里巴巴榮休,All in到小鵬汽車,這才讓資本和業內對小鵬汽車有了信心,鑑於何小鵬在圈內的口碑,以及其能撬動的資源,小鵬汽車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小鵬汽車上市,除了價格,你關心的都在這

這是最能解釋小鵬汽車為何起了個大早、趕了晚集的原因。

如果何小鵬在2014年以40億美元賣掉UC後,馬上All in到小鵬汽車來,相信小鵬汽車的節奏會更快一點。

現在先發優勢肯定是沒有了,潛下心打造核心競爭力才是王道。造車是一個長跑,交車只是新的考驗的考試,即便是特斯拉,規模化交付後,也屢屢出現接近倒閉的情況。

對於國內造車新勢力而言,在疊加資本寒冬後,活下去是最重要的,這個世界,不是勝者為王,而是剩者為王。

有消息說,小鵬汽車現在的賬上現金超過100億,可能是造車新勢力中,家底最為豐厚的了,同時,按照何小鵬和顧宏地的融資能力,再融來等量的資金、甚至更多的資金,問題應該不大。

當然了,套用一句老土的話,錢不是萬能,沒有錢萬萬不能。對於所有造車新勢力,機會的窗口,都只有一個,也就是一款車型,就是這麼殘酷的淘汰賽。

在2019年,會有很多的造車新勢力,熬不到量產車出來就倒閉,熬到了量產,還有更多的關口在等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