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追15年未果,但痴情詩人對民國才女“一輩子的情”濃得化不開

苦追15年未果,但痴情詩人對民國才女“一輩子的情”濃得化不開

愛情的世界裡沒有對錯,卞之琳固執地愛著張充和,一愛就是15年,張充和卻固執的不愛他。有緣無分,最苦不過單相思。在張充和嫁人後的第七年,卞之琳才和一個叫青林的女子走進了婚姻殿堂。巧合的是,他的妻子居然和張充和,大概是愛屋及烏,找一個張充和的替代品吧。大概在卞之琳的心裡,張充和永遠是心中無法忘懷的人吧。小編曾寫過《苦追才女15年未果,但金句“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流傳至今》的文章,介紹了卞之琳和張充和的悲情故事。小編今天為您講述卞之琳對張充和一輩子“忘不了的情”。

苦追15年未果,但痴情詩人對民國才女“一輩子的情”濃得化不開

卞之琳

從1933年開始追尋到1948年張充和結婚,整整15年,他堅持了15年,終究未果。悲情、無奈之中,詩人卞之琳寫下了《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詩句樸實而優美,是他情感深處最內心的表白.

最是相思難,卻不知單相思更難,傷了誰的心,錯了誰的意。卞之琳用自己的行動一直在堅持,他雖然很悲傷,卻一直堅持思戀,雖然只是一個人的愛。

1953年,卞之琳南返江浙,常年參加農業合作化的試點工作。有一次,卞之琳到蘇州出差,恰巧被接待住進了張充和的舊居。秋夜枯坐空書桌前,偶翻空抽屜,赫然瞥見一束無人過問字稿,取出一看,原是沈尹默給張充和圈改的幾首詞稿。卞之琳取走保存,這一保存就是30年。這大概有愛屋及烏的意思,見幾張稿紙就曾遇到了以前的“情人”。

苦追15年未果,但痴情詩人對民國才女“一輩子的情”濃得化不開

才女張充和

後來這幾年間,有一個叫做青林的女子走進了卞之琳的生活。此女子也了不得,1949年,她和國學大師文懷沙在解放區結合,1953年生下兒子文斯,後離婚。

卞之琳認識青林,也是機緣巧合。剛離婚的青林在報社工作,面對老公的背叛,黯然神傷。她的工作便是約稿,約稿對象恰好是卞之琳。

第一次見面,青林有些激動,特意修飾了一番。那時候的卞之琳是她崇拜的偶像,在她心中是很有名氣的詩人卞之琳教授。而見面時,卞之琳則身穿銀灰色的中山裝,戴著鍍金邊的眼鏡,一副學者模樣的背後是臉色蒼白憔悴、神情凝重。肯定有張充和的影響,他正處於“少年失戀容易補全,中年失戀才真悲傷”的狀況。

不知道是夢幻還是什麼,反正在卞之琳的眼裡,第一感覺很好:瓜子臉、杏仁眼、清秀雅緻、一襲天青色的旗袍外披一條玉白小坎肩。簡直是另外一個張充和的模樣。

後來,青林定期上卞之琳家中取稿,兩個人慢慢熟悉。還幫起他拾掇房間,談起了詩歌和英國文學,兩個人越來越走得近,越來越有共同語言。只不過還是想當年追求張充和一樣的含蓄內斂。

苦追15年未果,但痴情詩人對民國才女“一輩子的情”濃得化不開

卞之琳、張充和

7年約稿、取稿的日子過去了。有一次到了上門取稿的時間,青林仍沒有來,第二週還沒有來。詩人卞之琳開始莫名著急。一打聽才知青林住院了,他匆匆感到醫院,看到憔悴脆弱的青林,淚流滿面。因像極充和而交往的他,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滄桑的靈魂。出院時,卞之琳在給她的手稿裡放了一張紙條:獨愛你曾經滄海桑田。

1955年,卞之琳與青林結婚了。這一年卞之琳45歲,滿頭華髮生。青林33歲,一生滄桑情。

如果說,對卞之琳來說,上半生獨愛一人風景。此時,他獨愛曾經滄海桑田。青林已成為他心頭唯一的風景。

婚後的生活很幸福,青林幾乎放棄文學創作,做起了卞之琳的家庭“煮婦”。青林身體不好,經常頭痛,卞之琳每晚都給她按摩頭部,每天晚上堅持按摩半小時,從未中斷。後來他們有了女兒,年近五十得女,他視若掌上明珠。為了女兒的健康,他還戒掉了幾十年的煙癮。

1995年夏,青林因病去世。這一年,卞之琳85歲,他悲痛的整天一屋燈光,捧著個茶杯,自說自話。連續一年多,他都閉門謝客。

五年後,2000年12月卞之琳溘然長逝,享年90歲。

說的這,其實大家很認為,故事很圓滿了。卞之琳和青林的結合,是幸福的一生。

當然,就像大家好奇的是,苦戀一生的才女張充和,難道卞之琳沒見過、沒念過;或許還曾有某種埋藏於心的單相思、不可自拔之類的……

畢竟曾經深愛過,畢竟抹不去。那種愛和懷念,總是會在不知不覺中表現出來。如,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作家選集》叢書的《卞之琳》捲上,卷首有一張卞之琳與張充和同遊蘇州天平山的照片。以卞之細密個性,這肯定不是偶然。

香港的張曼儀女士是卞之琳研究專家,她編選的《中國現代作家選集·卞之琳》一書附有《卞之琳年表簡編》,極其簡單的年表,許多事情只能略而不記,卻特別在意地記下了與張充和相關的“細小”信息:

如1933年的初識;1936年10月,卞之琳回老家江蘇海門辦完母親喪事,“離鄉往蘇州探望張充和”;如“在杭州把本年所作詩18首加上前兩年所編的一道編成《裝飾集》,題獻給張充和。”如1943年,“寒假前往重慶探訪張充和”,

雖然這個年表是張曼儀所編,這些事情卻定是卞之琳講出來並且願意鄭重編入年表中的。

苦追15年未果,但痴情詩人對民國才女“一輩子的情”濃得化不開

張充和和愛人

自1947年上海一別,卞之琳與張充和,直到1980年才又重新見上一面。 當時,卞之琳作為大陸的著名學者,作為文化的親善使者前往美國。張充和當時還在耶魯大學藝術系作兼職講師,尚未辦理退休手續。

還是朋友,張充和自然接待了來美老朋友卞之琳。卞之琳將自己在1953年下鄉時找到的沈尹默修改過的張充和詩稿完璧歸趙。張充和很感激卞之琳如此細膩的心思。這畢竟一份留存30年的東西,

當時,張充和的手頭只存留有沈尹默的來信,但丟失了全部的詩稿。所以,張充和笑稱卞之琳做了一件雪中送炭的美事。回國後,卞之琳特意為之寫了一篇回憶當年的散文,發表時特意配上了張充和手跡的影印件。這期間的卞之琳是興致勃勃的。

六年之後,1986年北京舉行隆重的湯顯祖紀念活動。作為研究崑曲藝術的名家張充和,從美國專程飛回北京,興致勃勃地參加了崑曲《遊園驚夢》的登臺演出。 當然邀請了卞之琳前往捧場。卞之琳欣然去演出現場觀看。

也許是太久沒有踏上這片土地,和大姐元和唱的這曲《遊園驚夢》甚是投入。雖年事已高,可扮上妝容,往臺上一立,那氣質那語調那神情還是充滿魅力,她的小袖輕輕一揚,便也是滿堂喝彩。

受邀的卞之琳在臺下靜靜地看著她,熟悉而痴迷,她的一顰一笑一字一句,都印在他的腦海裡,唱進了他的心裡。他會想起許多年前的一個午後,那個穿著天青色旗袍的少女,坐在那雕花的長窗下,向他輕輕頜首而笑,讓他一生不能忘卻。

苦追15年未果,但痴情詩人對民國才女“一輩子的情”濃得化不開

張充和表演崑曲

爾後十幾年,卞之琳便靜靜地從張充和的社交圈子中退了出來。此後,張充和在美國與中國間,像一隻春天的暮燕,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對於張充和的行程,卞之琳大抵是瞭然於胸的。不過,卞之琳沒有與張充和再見面。

2000年2月2日,年滿九旬的卞之琳溘然長逝。根據卞之琳的遺願,女兒青喬將卞之琳1937年8月於雁蕩山大悲閣為張充和手抄的一卷《裝飾集》,以及一冊《音塵集》,鄭重地捐贈給了中國現代文學館。

得到卞之琳去世的消息後,已是87歲高齡的張充和眼噙淚水, 翻閱了卞之琳寫給她的100多封情書,還託人送了一個花圈,表達了最後的懷念。在“張家十姐弟”自辦的家庭雜誌《水》上,編輯張充和破例為外人寫下了文字——專發悼念文字,稱卞之琳是張家所有人的朋友。

又是一個15年。2015年6月18日張充和安靜去世,享年102歲。

人和人的相遇,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你遇見什麼人,便會有什麼樣的命運,是快樂還是痛苦都註定了。有些人哪怕天天混在一起,卻怎麼也擦不出星火。有些人,一遇見,星火便燃成燎原之勢。告訴自己,這就是我要找的人,然後,生活便也隨之改變。

像卞之琳一樣,一生中有這樣一個可望不可即的“風景”,默默深藏於心,默默為之祝福,此生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