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當今的農民面臨的最大的困境是什麼?

一個有追求的草根農夫


  1. 農作物價格低廉:最大的困難就是自己產的糧食不值錢,而種植的化肥種子等價格一直上漲。

    拿個稻穀的實例吧,十年前稻穀價格就在1快多一點一斤,大家考慮一下,現在我們買的大米多少錢一斤,明顯的可以看出來,稻穀的價格沒有變化,甚至還有些下降。

  2. 農業生產成本高:種植成本上漲,其中的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種養殖成本增長的幅度和速度都遠比收成得到的收益多得多,特別是由於土壤受農藥化肥影響比較大,肥沃程度受到了一定影響,農產品質量因此也受到了影響,而相對應的是,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的價格也在上漲。

  3. 沒人種地:年輕人流失嚴重,這是目前農村最常見的情況。年輕人感覺種地掙錢少,還不如去城裡電子廠打工。這也就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增加。這也是目前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4. 環境問題:垃圾堆放大多不合理,隨手扔垃圾的現象比較多,很少搞垃圾的人。養殖的畜禽糞汙隨處可見,加上大部分難降解的化學用品,例如化肥、農藥、農膜等,造成農村水土汙染嚴重


婷婷美滋滋


你覺得當今的農民面臨的最大的困境是什麼?

我是一個農民,農民工。作為一個農民現在面臨最大的困難是化肥價格翻了好幾倍,糧食價格往後退,辛辛苦苦忙一年,不算功夫還賠錢。十年前稻穀價格就在1.3元一斤,化肥20元一包,現在1.1一斤,化肥一百多一包。糧食價格由國家說了算,化肥由企業壟斷說了算。你說農民咋辦?



現在唯一農產品價格原地不動,農民種田沒有收入.,不能養家餬口,上有老,下有小,日了實在沒法過,打工現在也不容易,農民打工一般都在工地上,現在人多工地少活也不好找了,工資也沒前兩年高。農民是欲哭無淚!


再說我這個農民工的困境,在省城上班每月五六千塊,出去開支,所剩無幾,在省城租一套三室二廳現在一年三萬多,半年的工資就完了,買房子吧,異想天開,一套二百多萬。現在農民在城裡沒有棲身之地,在農村又不能維持生計,農民的出路在哪裡?.


李彬v3nd


我認為這個說法是錯的,農民有啥困境,可進城,可務農,在農村宅基地上的房子想怎麼蓋就怎麼蓋,還經濟實惠,無物業費、水費、停車費、不用賣門禁門卡、出門無保安攔、有大門攔截、也不存在這地方不能這樣、哪地方不能哪樣...如果不是幾個磚家叫獸,說農民苦、農民累的,農民哪一天不是自由自在的。

國家還給了農民用於溫飽的土地,至少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是不用愁的。從自由上,農民更自由,生活上,農民更有保障。如果農民全部依靠田地,種出億萬財富,是不可能,因為國家分給每家每戶農民的土地,是用於溫飽的,農民如想更富裕,就要有頭腦,會經商,有手藝,外出打工...不要因為農村有幾個瘋傻愚鈍...沒有富,就說農村苦。

農村富人更多,我縣城新樓盤的房子,大部分被農民買走,街鎮上更多,而工人,街道居民...沒官職和好單位的,有幾個是拿真金白銀買新樓盤的。

農村的光棍是不少,但有幾個有知識,不愚鈍的。可他們,仍是吃的好,穿的好...聰明點的,能幹的,進城都可以結婚。城內房子有,農村是保障,老死埋在自家山上,不叫後人操心。可憐我鄰居一大媽,八十多歲無收入無田地,死了還要叫吃低保的工人兒子借兩萬元安葬母親。兩萬元在當地農村買一塊墳地,多嗎?

國家要新農村,專家要土地流轉,想在土地上種出富貴就要大量合併土地。可政府和專家別忘了,我們的土地是保障人民生活的,不是讓人民富有的,農民想富有,必須有手藝,經商,打工...失敗了,有土地,照樣不會為生存發愁。


紅花綠葉青青草


我認為,農民的最大困境是:

1.收入低,種啥都不賺錢,養啥都不賺錢。

中國農民靠天吃飯,而中國又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農民增收難,難於上青天。據我所知,我的家鄉湖南農村農民種地,80%的農作物都不掙錢,只有水果、經濟作物比較掙錢。農民養豬,也有風險,只有養牛比較掙錢。



2.老了無社會保障,只有基礎養老金。

據我所知,我的家鄉湖南年農民,滿60週歲,每月能領基礎養老金80塊錢,這是國家照顧老農年輕時期,上交公糧,出義務工,為祖國建設出過力。


但是,每月80塊錢,實在太少了,僅僅能夠買35斤大米。老農還得種地,做小生意,有手藝的就給人建房、編筐、做傢俱掙錢。

3.留守老人、兒童、婦女問題。

湖南是中國勞務輸出大省,每年外出打工的人口在500萬以上。留守老人、兒童、婦女的就業、教育、治安等等,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

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中國農民的生活將繼續改善,越來越好。中國的三農問題,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牽掛的問題。農業興,百業興,農民富,大家富,農村興旺發達,中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意見,請聯繫本人刪除。


黃常慧湖南郴州汝城縣


農民面臨的困境,我覺得還是收入不穩定,我就說一下我們這邊的農產品吧。我老家主要的農產品是甘蔗(糖蔗)、荔枝、紅橙。

首先說一下甘蔗,隨著冬天的到來,很快就到了甘蔗收成的季節,按照現在市場上糖的價格,比往年便宜了不了,所以今年的甘蔗價格肯定會有跌價的傾向。去年的價格平均在390元/噸,高的時候是430元/噸。除開肥料成本,人工費等。每噸的利潤大概是200元/噸,而甘蔗的畝產大概是7噸左右,所以一畝下來的利潤在2000元以下。以果今年價格還跌,收益就更少。

再說一下荔枝,我們這邊是荔枝盛產地,果農面臨的難題是:豐收,怕沒人要。不掛果又沒有收入。正常的荔枝收購價格應該在3-4元/斤,但是這幾年荔枝收購價格讓人看到都心寒。8毛、5毛一斤,還得挑選。甚至有些果園沒有問津,讓果民損失慘重。而在城市的零售價又很貴,這就出現了水果產地賣不出,城市吃不起這個問題。

最後就是我們家鄉特產-廉江紅橙。市面上很少有零售,價格也相對貴。很多農民跟風種植,但是紅橙種植很困難,很多果農的果樹還沒開始投產,就開黃化,果樹一旦黃化基本上已經是作廢了,損失的將是一至二年的時間和成本投入。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所以現在的農民最大的困境是收入不穩定,還有就是沒有一個穩定的農產品銷路,即使產品豐收,也得考慮產品賣不賣得出去。


南粵鄉情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今農村的現狀,年輕人逃離,老年人孤守!第一代打工者有的在外面安家落戶,有的打算回家落葉歸根,城市不僅不是農民的地方,回到農村也成了第一代農民打工者的夢想。第二代打工者又在沿著父輩的路,正在努力前行,又些打工者回到農村,又缺少來錢的道,又一次加入第二代打工者的隊伍中,任重而道遠。

其次,就是養不起的養老,從實事求是的心態出發,現在的農民的確很幸福,種地不納糧,還能領補助,到了老了,還有一個月九十多元養老金,真是幸福,但實事到底如何,現在是農產品價格下跌,其它物資猛漲,這一漲一跌,農民實實在在的被割了韭菜,農民的收入嚴重縮水,又加上新型合作醫療年年上漲,雖然增加了報銷比例,減低了報銷門檻,可是治療費,住院費,少則上千上萬,多則十萬幾十萬,一次住院,三年別幹,因病返貧的農戶大有人在,現在精準扶貧,大病救助已經深入人心,不過看病這個問題也是重中之重,

最後,只有做好農村居民老人的養老問題,提高農村老人的養老金的金額,讓中年人看到希望,讓年輕人放下包袱,農村年輕人能夠輕裝上陣,農村的明天會帶來希望。







橄欖劍社會


有句話說的好:往上數十輩,我們都是農民

中國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是農業大國,人們的吃喝也是靠農民才有了保障。

但是現在的農民卻面臨著很大的困境。

①機械代替人力

隨著機械化越來越普及,再加上人工智能的發展,智能農業也將是一個大趨勢,機械智能代替人工將會節約人力成本,大幅度提高效率。

②不能專心搞農業

這個時代是一個非常浮躁的社會,好的和不好的都充斥在這個社會里面,農民是一個非常淳樸的群體,因此在巨大的信息面前,分辨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很容易被花花世界迷住了心智,搞七搞八,導致不能專心的去做該做的事

③收入低

賺錢的職業很多,但一定不包括農民,農民往往付出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卻得不到更多的報酬,導致很多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輕人不想留在農村,農村都是老弱病殘,導致農村更難發展起來。


麥子小二哥


個人以為,當今農民面臨的困境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種地難掙錢,勞動力大量流失。

大家都有同感,農民僅靠種地來養家餬口,那是萬萬不可能的,青壯年勞力大多出走他鄉,農村只剩下了3869部隊,即兒童,婦女和老人們,農村空心化嚴重,新一代農民種地積極性差,學不到種田本領,農民種地後繼乏人!



二是人情壓力大,天價彩禮怕!

現在的農村人出去長見識了,攀比心重了!把以往婚喪嫁娶要隨份子的小錢抬到了現在的大價錢,特別是年輕人講義氣,一夥夥的哥兒們誰家有個喜事喪事的,必須出手闊綽,一不留心,一個月的工資就出溜出去了!苦的是父輩農民,兒子名義上是掙工資啦,結果連上禮錢,份子錢都要向父母要!

更要命的是結婚娶親的天價彩禮!在農村生兒子的可要了老命了!以往重男輕女,現在是“兩個女兒人上人,兩個兒子不是人”。彩禮錢年年攀升,男方家長苦不堪言,負債累累!更悲催的是離婚率也在攀升,傾家蕩產娶來的媳婦說離就離了,扔下孫子,扔下爛攤子讓你收拾!



三是養老無門,空巢現象嚴重!

青壯年勞力流失,積攢多年以後攜妻攜子離開了農村,只剩下了年邁的老農民孤守空心村,帶出去沒能力,回來看沒精力!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有的還真不如養老院裡的五保戶!他們精神上空虛,物質上匱乏。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他們的養老問題成為了最大的問題!




村姑說村事


農民工非常的辛苦,幹最累的活卻掙不到最多的錢。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弱勢群體,影響他們收入和就業的最根本的問題是他們的知識和技。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沒有知識就不會找到好的工作。沒有一技之長也難以在一個城市中找到自己的地位。而這兩樣對於農民工來說都是比較欠缺的,因為他們的主業是農業,而副業才是到城市裡來打工。

一個從事農業勞動的農民,他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學習知識學習技術,所以他們只能通過出賣自己的體力來到這個城市當中賺一份微薄的工資。當然也有一些農民工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努力,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自己的雙手和勤勞,在城市裡打出了一片天地。這也恰恰證明了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知識就是力量這是一個真理。

最大障礙當然是社會崗位和農民工自身的素質啊。農民工想要來到城市中就業,首先得有足夠的崗位容納農名工。農民工為什麼不在家幹活,不在家賺錢,不就是因為農村裡提供不了這麼多的崗位麼?農名工蜂擁而至的城市也都是低端勞動力匱乏的城市。而另一方面,中國社會正在進行工業轉型,拼命都想拋棄世界工廠這個外號,所以各種產業進行升級也是必然的。

產業升級的結果就是曾經的低端崗位會縮減。這個時候農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也就成了最大的障礙。沒有文化的農名工從事原始的人力勞動還行,你讓他去開出租車,讓他去操作一些機器,就很難了。而在轉型成功之後,肯定會有巨大的勞動力真空,需要有技術,有知識的人來填補,這個時候農民工的自身素質就成為了比就業崗位數量還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了。

第一,文化程度低。因為國家只免費九年義務教育,所以大多數農民的文化程度也就是初中畢業,家裡沒有錢上高中甚至大學。還有一些家裡遭遇變故,小學就輟學了。所以這就導致了農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沒有一技之長,只能種地,所以相對的他的收入就很少。再者,就算不種地出去打工,也只能做沒有技術含量的髒活累活,收入少得可憐卻累得如狗。第二,中間商。農民可能種地是一把好手,但在買賣上卻是一竅不通,也容易上當受騙,所以農民們願意直接把糧食賣給中間商,這樣既方便又不會受騙。但中間商也不會做虧本買賣,所以他們會把糧食的成本降低再降低,這就是說農民的收入會很少。

第三,沒有遠大的理想。農民大多文化程度低,種地思想也根深蒂固,棄農從商的十分少,因為大家都不想冒失敗的風險,所以選擇一直種地這種保守的方式活下去。而這種生活就是很貧窮的。

首先,影響他們就業的是他們本身的問題,在這個高校都逐漸變成職責訓練所的世界裡,大學生遍地都是,有些大型公司更是號稱保潔阿姨和服務生都是大學生,而其他的公司,在這個學歷日益不值錢的今天,一個崗位會引起一堆人來爭,那他們肯定就是按照學歷來篩選了,一般情況下,當然選學歷高的,所以篩選到最後就乾脆提高了學歷層次要求,然後讓系統來篩選掉一大部分,而農民工,往往就是那被篩選掉的一部分。然後,影響他們增收的往往是這個世界的問題,比如農民工一般都可以做工人,尤其是電子廠一直都是缺工的,所以就業的話他們可以在這些地方發光發熱,但是在電子廠升職加薪,往往就沒那麼簡單,因為很多電子廠都有很複雜的人脈關係,所以哪怕農民工是最盡職盡責的,但是往往升職的還是別人。

再比如,建築工地的農民工,搬磚活水泥他們有個把的力氣,靠能力吃飯誰也不比誰差,可是他們乾的活是最累的,但是拿的卻未必是最多的,地產商包活給建築公司,建築公司又包給包工頭,包工頭再給農民工,他們乾的最多卻拿的最少,這也不是他們的問題。

農民工因為受教育程度的問題,可能文化水平相對比較低。他們可能很多人都不識字,所以大部分的農民工只能選擇做苦力,到工地裡幹體力活。他們的職業選擇有比較大的侷限性,除了那些不需要文化的職業之外,其他的職業都不適合。因為受教育程度低的問題,農民工他們可能學習能力也比較差。很多技能不容易學的會,可能學會新技能就要花非常多的時間。可能他們根本就沒有這種耐性去學習,可能學習一小段時間以後就不想去學習了,不願意去學習了。

就是這種惡性循環,本來受教育程度低了,就沒什麼文化技能。然後又因為受教育低,導致學習能力低下。從而使得新的技能學不會,最後只能還是回去從事農民工的活。

所以影響農民工的最大障礙就是受教育程度低,因為這個影響了他們職業的選擇跟增加收入的可能。

現在就業難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出現在大學畢業生身上,也出現在農民工身上,其實我覺得這兩者是互相影響的。

農民工是沒有高學歷的,所以對於一些工作,他是沒有資格去做的,現在學歷就是某些企業的門檻,你要是學歷夠,你就能進入到我們企業的大門,你要是學歷不夠,你連進入大門的資格都沒有,而農民工就屬於後者,對於一些腦力活動,他們是做不了的,所以只能去做體力活動。而大學畢業生跟他們也差不多,只不過大學畢業生有能力去找工作,但是他們希望自己的工作足夠優渥,所以他們就看不上哪些工作,即使有很多的工作崗位為他們留著,他們也不願意去。

等到後來,他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嘗試著接受現實,以前自己看不上的工作也會去做,所以現在你會發現有很多的專科生做的工作跟農民工做的工作是差不多的。

因為我聽我爸爸講,我們這邊的專科生出來之後,也就是去一些工廠做電焊,做建築之類的工作。這種工作農民工也可以做,而且農民工上手更加的熟練。

隨著我們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非常多的行業都湧入了大量的農民工,也是這些農民工支撐起了我們大部分的基礎行業的發展。

但是,農民工就業卻依舊困難,增收也難,是什麼阻礙了這些呢?

第一是低等工種的用工趨近於飽和。每年都有大量的農民工從事些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只要有力氣就能幹。而這個市場慢慢的就飽和了,新晉的農民工就會找不到工作了。第二是農民工自身的條件差。很多的農民工空有一身的力氣,但是卻沒有什麼技術,加上沒有參加過什麼正兒八經的培訓,致使在找工作的時候,他們的競爭力很差,這樣也就造成了他們中的部分人會就業難。

第三就是現在農民工有年輕化的趨勢,很多年輕的農民工累活幹不了,技術活不會幹,而且還抱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中的很多人幹工作不會從一而終,提供崗位的用工需求方也很反感這部分人,這就導致了這部分人不容易就業了。

我想如果要提高農民工的就業率,給他們增收的話,可以讓他們參加技能培訓,掌握一些如電焊、氬弧焊這樣的技術,那樣的話,就業和增收就不再是問題了。

影響農民工就業和增收的最大障礙就是他們的文化水平,他們沒有那麼高的文化,所以他們只能從事體力勞動,而體力勞動的相關職業的工資都比較低。

大城市提供的就業主要是以腦力為主的職業,而且每個地方都需要高素質高學歷高能力人才,農民工什麼專業知識都不懂,只能做一些搬運工之類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收入卻十分低。現在的父母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努力學習,因為只有教育才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如果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那就代表離成功又進了一步,但是農民工們由於種種原因,最終也沒能接受過高素質教育,所以他們從事的職業非常有限,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農民工,遭到不平等對待,成為城市的最底層的人,有的農民工甚至不敢做公交車上的座位,因為擔心弄髒公共設施。

只有具備高素質,才能從事一些收入高的腦力勞動,所以是文化水平限制了農民工的就業和增收。


五五六六人間事


我認為農民面臨的最大的困境就是固執保守,不懂得變通。

這個我拿我最熟悉的青州花農來說,我在青州拍攝花卉大棚,幾乎轉遍了青州的各個花卉大棚,這些花卉大棚有的是規模化的企業在種植,有的就是簡易的農民作坊,真的就是太簡單了,就是幾個竹子撐起來一塊塑料薄膜。

他們在裡面種植著最簡單的也是最容易繁殖的花卉,這些花卉在別的規模化種植的大棚裡真的是很容易繁殖的,而且成品的品相好,價格低。當我問到他們為什麼去種植一點好一點的花卉,或者重新翻建一下大棚種植一些比較好賣的花卉時,他們回答的最簡單也最痛快:“廢那個勁兒幹啥”

其實我真的有點苦笑不得,好像他廢了勁兒是給別人使用的一樣。當然了這樣的花農在青州來說是極少數,大部分的花農都是在改變、適應、發展的道路上前進的。

農民之所以貧窮,並不是因為他們懶(當然不排除懶得人、這樣的人在什麼地方都有,並不是只有農村存在),而是因為他們根本上時代的發展。

前幾天去青州的花卉市場拍攝視頻,其中兩個人對我的印象特別深,一位是賣百香果的大爺,一位是二十多歲賣微型盆栽的小姑娘。

這位大爺看起來有六十多歲,其實剛剛五十歲出頭,那天他拉了一車的百香果盆栽,從早上六點左右到花卉市場,一直到九點左右,他還沒有賣出一棵盆栽去。而他也生氣的跑到別人的攤位上去看別人打牌去了。而這位小姑娘一直在和別人微信聊天,當我過去的時候,她就對我說,你可以加我微信,我上面隨時都有我的作品,我通過網上每天也發不少貨呢。

真的很簡單的例子,因為這個我是最瞭解的,青州的花卉綠植盆栽一直都是以批發為主,大多數的花農喜歡來個痛快點的客戶,恨不得把自己一花棚的花卉都拉走。這是長久形成的小農思想。當然了你為了買一盆花而去人家的大棚裡討價還價這就另說了。其實在我的粉絲中,很多人都想買一棵百香果的盆栽,無奈因為包裝發貨的原因,很多人無法購買。那天我這的想和他去探討下怎麼可以包裝會讓植物在運輸途中更加安全,郵費更低的時候,那麼大爺已經晃盪著去看別人打牌了。

我是農民的兒子,在農村生活了十幾年,深刻的體會到農民遇到的最大的困境就是不知道去變通。

當初我寫過一篇類似的文章,有的網友留言道:都變通吧,農民都變通了就不不用種地了。其實農民變通了,為的不是不種地,而是讓種地更輕鬆,收益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