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交養老金 , 每月存1000, 30年後夠養老嗎?

假如你現在35歲,每月存1000元,即一年存12000元,按照4%的複利計算,即12000乘以1.04的30次方,第二年是12000乘以1.04的29次方,以此類推,三十年存下來,到你65歲退休,總額為69.9萬元,以70萬元計算。當然,到你65歲退休的時候,這70萬也不可能一次用掉,我們再加上這些錢剔除每年用掉的餘額還能生30萬的利息,那麼總額加起來是100萬元。

這麼算,好象看上去挺多的,夠不夠花呢?

不交養老金 , 每月存1000, 30年後夠養老嗎?


三十年前,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的工資大概是一百元,我的工資水平在當時還算是比較高的,國企嚴格按照本科、專科、中專定級,每人差幾塊幾毛都定得清清楚楚。1992年我剛開始在單位繳納社保的時候一個月就交兩塊多錢。現在我的工資假如是5000元,在現在這個水平是不算高的,那麼我的工資也漲了50倍。如果我的薪水現在是一萬元,就漲了一百倍。

如果你現在交存1000元,你現在的工資標準是5000元,我們不說漲50倍一百倍,如果按工資水平漲5倍計算,三十年後月薪就是25000元,而生活成本也會相應地跟著上漲。到那時一年沒有十幾萬,應該是生活不下去的。一百萬的餘額對你來說用不了幾年就沒有了。夠不夠用,這其實更多地取決於到時候的物價水平。

如果你按1000塊錢每月繳納社保,假如三十年後你所在城市的薪水平均標準是25000元,按照現在有養老金計算辦法,你的基礎養老金就是25000乘以30%,光這一塊就是7500元,,再加上你個人賬戶上的錢,應該也接近萬元了。

更重要的是,人到了一年的定歲後,各種疾病會不請自來,你在繳納社保的同時也繳納醫療保險,享受大病醫療。如果沒有這一塊,光靠自己存錢,可能一場大病你所有的積蓄都打了水漂。

所以,在考慮物價上漲、大病醫療等眾多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建議還是繳納社保更靠譜,自己存錢,你還得再拿出塊錢來買醫療保險。吃五穀雜糧,誰能保證不生病呢?

首先,養老金理論上是基本福利,覆蓋的是基本生活需求。它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由在職人員繳費和政府財政支出結構中用於養老金支出的部分組成。

但要注意到全球沒有一個養老金系統運營時間超過70年;所有現存的長期養老金系統都是靠債務擴張維持的;沒有一個國家的養老金替代率比得上我國目前的水平。

稅收。我國目前的總體稅率是非常高的,從長週期考慮,稅率會穩步迴歸到30%~40%之間,政府用於養老金金元維穩的支出比例將逐步減少。

以上這些意味著:1、在未來,我國養老金的替代率有很大的下降空間和下降動力。

2、自上世紀80起到2018止,我國勞動者以人民幣計價的報酬增長很快,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場化定價的價格迴歸、另一方面是我國經濟增速極快。在可以預見的幾十年內,我國的總體勞動報酬不會再有如此波瀾壯闊的增幅了。相對應的長期物價增幅也會縮窄。

3今後30年我國人口的絕對數量和年輕人口的相對數量都將大幅減少。單從國內資源供給的角度可以得知人均資源分配量將會增加。再考慮到我國對外貿易將逐步深入轉化為進口物資多於出口物資的格局,人均資源可支配量將進一步增長。這意味著所有基於土地的資源供給價格因素(相對於同期收入)都將下降。

4 由於勞動力短缺會逐步加重,所有基於勞動力的服務供給價格因素都會上升。

對於老年人而言,所有商品價格保持下降趨勢,所有護理、醫療費用呈上升趨勢。醫療類的費用,就別想著靠公共醫療報銷來解決了;市場經濟環境下,任何保險機構都會機智地花式甩鍋的。

回到本題:首先,在信用貨幣體系下,任何靠存銀行獲取利息跑過長期通脹的想法都是妄念。其次,就養老金而言最好的投資方式是大盤指數定投。

其次、無論是繳養老金還是每月千元定投,都不可能覆蓋你的醫療護理支出。當然也就不可能夠你養老了,除非你不會得病、無疾而終。所以至少要保證繳納最低的基本養保險和基礎醫療保險(可以後20年繳納)。前期結餘餘的資金,定投吧!那樣好點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