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第一次上解剖課是什麼感覺?

南風暖暖


(特約回答:協和阿偉)


作為一名醫學生,解剖課估計是最難忘的一門課。記得剛入大學時,就聽師兄師姐繪聲繪色的描述解剖課的各種經歷和刺激,說實話,當時心中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覺,但還有一絲好奇和期待。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了解剖學開課的時間,第一次走進陰森森的解剖室,看到儲存人體標本的大箱子,一絲恐懼從心頭掠過。第一次解剖課講的是骨學,最令人生畏的是人的頭顱骨標本,看著兩個大大的眼眶,上頜骨和下頜骨上殘缺不全的牙齒,彷彿是在冷冷的注視著你,令人不禁在想這個人生前是一幅什麼模樣。



慢慢的緊張的心情逐步放鬆了下來,開始專注於骨骼上的各種結構和標誌,不同部位的骨骼形態各異,雖不是精工細琢,但每一個孔、每一個突起、每一個凹都有其相對應的功能。總之,第一次解剖課,第一次面對真正的人體組織,有點恐慌,有點好奇,確實令人難忘!


醫患家


我今年大一,學的是臨床醫學,在還沒有去上大學時,家裡人就告訴我說看到屍體時不要害怕,大膽一點,但因為平時我比較喜歡看恐怖片還有一些較重口味的東西,所以,我並不害怕。

大一第一學期學的是《系統解剖學》,分為理論課和實驗課。在還未上解剖課之前,有同學在微信群裡問要不要自帶大體老師?那時我還以為是授課老師,其實並不是,不是醫學生的可能不知道大體老師是什麼,大體老師就是屍體。上解剖課並不是要你去解剖人或者動物的屍體,而是根據系統解剖實驗教程來找出它們的具體位置,白大褂和手套是必須的,口罩根據你對福爾馬林的味道的接受程度來選擇帶不帶。



我們學校採用分組的形式來完成教學內容,因為我的學號比較靠前,所以就被分配到第一組,我們大概四個人一組,一人拿《系統解剖實驗教程》,一人拿《解剖圖譜》,剩下的兩個人就找到並指出具體的位置。我們首先要去停放屍體的教室把要講的有關物體推到教室外面,然後要把浸泡在福爾馬林中的相關屍體部位拿出來,我當時帶著手套拿,感覺好有肉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噁心,但因為沒有戴口罩,剛開始聞到福爾馬林的味道就忍不住乾嘔了,而且還有點辣眼睛,眼睛被燻到想流淚。但慢慢地就會習慣了的,後來每次上解剖課,我都會自告奮勇帶手套摸屍體(除了頭顱還有生殖器官,這兩個我真的沒有勇氣摸),我覺得多動手對掌握教學內容很有幫助。


我覺得既然你選擇了學醫這條路,就應該要有心理準備來接受這些。


請你請我


第一次上實驗課進標本館看骨學部分,也就是看人體骨頭,原本就愛看有些重口的電視劇之類,所以看見的衝擊性並不大,有點難以接受的是那個味道,應該是某種用來處理或者保養骨頭的化學物質,不知道為什麼聞到那種味道有點噁心,這些不算啥,重點是下課就到中午,點了一碗牛肉麵,吃飯一半的時候不知道是錯覺還是白大褂上留下的,突然又聞到那種味道,頓時犯惡心,強忍著吃完麵。不過去的次數多了,現在越發能夠把那種味道自動過濾,然後偶爾聞到感覺……也不是太難聞還有點……香?


黃昏相遇長白別離


開始是骨,根本不虛

今天看關節,心裡好難受,懷疑學醫到底對不對

只能告訴自己,自己選的,自己選的,自己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