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無敵後期弱雞?二戰中德軍的表現為何如此前後不一?

靜夜史


二戰初期,希特勒的決策儘管與其將帥經常相左,但由於德軍裝備精良,古德里安的裝甲集群在空軍的掩護下,發動的陸地閃擊戰,歐洲小國往往難以招架。

因此,德軍事實上沒費多少功夫,就佔領萊茵河、奧地利、捷克的蘇臺德地區,攻克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又迅速經由馬奇諾防線北方的盧森堡攻下法國,一直打到瑞士邊境,將數十萬英國軍隊徹底趕回到了英倫三島。

此時,擁有強大軍工體系支撐的德國,其軍隊在歐洲大陸征戰時,所到之處,所向披靡,所遇到的抵抗,除了法國戰場的英法聯軍以外,別的國家軍隊,面對德軍都是以卵擊石,乾脆選擇投降了事。

巴巴羅薩作戰計劃,是希特勒親自構思,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將帥們認為應該直接攻打莫斯科,但希特勒認為應該首先攻打烏克蘭,以及波羅的海的豐富資源後,才揮師莫斯科,應先殲滅莫斯科以西的蘇軍主力。

因意大利在希臘失敗,德軍被迫發動了巴爾幹戰役,導致巴巴羅薩計劃被推遲一個多月才實施,德軍未能在嚴寒來臨之前佔領莫斯科,從而最終輸掉了蘇德戰爭。

德國之所以發動蘇德戰爭,還是因為資源的問題,希特勒的想法是先佔領天然糧倉烏克蘭,克提供給德國大量的優質食物;佔領巴庫油田,可維持德國龐大戰爭機器的運轉;最終佔領蘇聯全境,獲得充足的勞動力,助力德國經濟持續領先世界。

德國輸掉蘇德戰爭,有兩點原因非常重要,首先,是豬隊友墨索里尼拖了後腿,倘若其不在巴爾幹地區惹事,德軍就不去營救希臘、南斯拉夫等地的意大利軍隊,按照預訂計劃實施巴巴羅薩計劃,就非常有可能在冬季前打下莫斯科。


其次,天助蘇聯,天不滅蘇聯,1941年10月18日,莫斯科周邊地區下了大雪,提前一個月進入冬季,未充分作好過冬準備的德軍遭遇了沉重打擊,導致直接兵敗莫斯科。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希特勒本人,倘若讓倫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團軍群不去進攻烏克蘭,而是配合馮·博克的中央集團軍群合力攻打莫斯科,則莫斯科城早就攻克了,那麼,二戰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所以,蘇德戰爭德國最終戰敗,關鍵還是犯了戰略上的錯誤,是希特勒本人造成了,雖然打下了烏克蘭,但卻輸掉了莫斯科,輸掉了整個蘇聯。綜上,二戰時期的德軍,前期非常強悍,與所在交戰國國土面積小,國防力量薄弱有很大的關係,德國的裝甲集群在空軍掩護下,真的所向無敵,連法國這般強大的國家都選擇了投降,別的歐洲小國家,選擇投降,至少軍民性命無憂。

蘇德戰爭爆發,先期的基輔會戰,打死並俘虜蘇軍上百萬人,取得了開戰來的巨大勝利,但蘇聯是個大國,有著全世界最大的陸地面積,由於戰線過長,德軍的補給線一時跟不上,進攻中的德軍裝甲集群和摩托化部隊得經常停下來,等後面後勤部隊將糧彈油運上來。

蘇軍進入戰時總動員,美英等盟國的軍火、糧食等源源不斷的供應上來了,有了與德軍血戰到底的本錢,戰爭拖到了消耗戰,則德軍閃電戰的優勢在廣袤無邊,坦克、汽車開不到盡頭的蘇聯,就徹底失效了,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莫斯科等會戰,德軍主力消耗殆盡,元氣大傷,埋下了戰敗的伏筆。

英美在歐洲開闢了第二戰場,導致希特勒腹背受敵,蘇軍就開始積極反攻,一直打到柏林城下,蘇德戰爭以希特勒自殺,蘇軍攻克柏林而結束。

因此,綜觀二戰時期,德軍給人的印象,前期,非常強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後期,卻非常弱雞,被蘇軍追著屁股打,從斯大林格勒開始,一直追趕到柏林城下。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二戰前期德軍單兵素質非常高,而且戰爭準備非常充分,再加上軍事科技非常發達,所以前期擁有神裝的德軍各種超神,各種無敵;二戰後期,各個國家在被德軍打懵後剛剛緩過來,在蘇聯本土作戰德軍精銳損失大半,尤其再加上美國這股生力軍,德國持久戰完全耗不過美英蘇,而美英蘇軍隊也已經神裝附體,所以越到後期德軍越弱雞。具體的往下分析!


配圖二戰前期德軍

咱們換個說法:這個就像打推塔遊戲,前期對面技術水平高,依靠高超的技術、領先的經濟優勢,迅速抱團推塔並且各種超神各種越塔強殺,一直推到你們高地塔,然後你們依託高地塔展開防禦,沒血了回家補血,而對面沒血要麼耗著要麼回家補血,然後進入消耗戰,時間越拖越對你們有利,等到你們經濟起來了,也神裝了,對面優勢就已經不在了,你們可以出塔反攻了,如果這時候突然再加進來幾個友軍(美國),對面就會被你們打的一瀉千里。


上圖二戰前期德軍

大家看一下上圖,德國就那麼大點地方,二戰前期德國就37萬平方公里,人口8000萬。科技實力並沒有比英法兩國高出多少。英法兩國人口加起來不到9000萬。實際上按照國家綜合實力來算德國並沒有強到哪裡去。但是德國窮兵黷武,窮盡整國資源準備戰爭,利用閃擊戰迅速擊敗法國,法國領土本身也不大,完全沒有戰略大縱深,又被德國打了個措手不及,所以一開始就被德國迅速吃掉,而英國有著英吉利海峽,海軍又比德國強大,隔海峽可以與德國進入消耗戰,英國有著比德國龐大的殖民地再加上美國的大力援助,再加上德國開闢第二戰場,後期德國開始處於劣勢。



再來說說蘇聯,戰爭初期蘇聯領土2240萬平方公里,人口1.6億,領土是德國的60.5倍,人口是德國的2倍,即使德國算上佔領的那些歐洲土地也不過500萬平方公里,再說了佔領地自然比不上本土,領土大就說明資源多,再加上科技並沒有領先多少的情況下,一旦進入戰爭相持階段,人口多資源多的國家佔優勢。



德國在二戰時期四年裡動用的總兵力1700萬,巔峰時期1944年達到940多萬人;而蘇聯從德軍入侵到德國投降,蘇聯累積總兵力達到5000萬,作戰兵力達到1100萬。再說德軍進攻蘇聯的時候,英美兩國對蘇聯還大力援助,單飛機就援助蘇聯近2萬架,坦克1萬5000多輛。前期德國打蘇聯勝在閃擊戰,打的蘇聯措手不及,後期蘇聯打德國是因為蘇聯經過戰略相持階段,緩過勁來了,裝備物資都準備好了,兵也多了就可以吊錘德軍了。

以上就是為什麼德軍在二戰前期無敵,二戰後期弱雞的原因。


抽菸的苦咖啡


德國的軍人素質,尤其是二戰時期的德國軍人的素質是被神話了的存在,真的有那麼神奇嗎?或許只是弱者不能的自省和未捫心自問結果,德國軍人和別的國家的軍人一樣,沒有什麼無敵大招,也是一些由基層民眾組成的有血有肉的人!



希特勒自1933年走上德國最高權利中樞,開始了其掌控德國的過程,剛開始希特勒還是在德國經濟發展中有一些可圈可點的貢獻的,這也希特勒能夠牢固的掌控德國基礎,隨後希特勒開始撕毀一戰戰後簽署的《凡爾賽合約》開始擴軍,但也不是一步到位的擴張到了二戰頂峰時期的千萬規模!直到1938年佔領奧地利,德國的軍隊規模才不過百萬而已,佔領奧地利讓德國軍隊規模幾乎擴張了一倍!



甚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全面爆發,希特勒與蘇聯瓜分波蘭,德國的軍隊也無非是擴張到了五百萬左右,很明顯這些軍隊大多數是二戰全面爆發前的一兩年才徵召起來的!



細算一下希特勒上臺到歐洲戰場全面爆發,也就六年左右的時間,而德國的軍隊大多都是戰前幾年才武裝起來得,能體現初他們的什麼素質呢?



而且德國軍隊在二戰前期取得的輝煌戰績大多數是戰略上的勝利,而非戰術上的勝利,例如德國入侵波蘭後,英法對德宣戰,但德法只是躲在戰壕裡看著德國把波蘭滅亡了,而兵力雄厚的英法聯軍根本就沒有任何挽救盟友的意思!此時的英法聯軍若在德國西部發動進攻,德國肯定會被打的潰不成軍!而隨後德國會師進攻英法,英法除了堅守馬奇諾防線就是將大量兵力前出至德荷邊界,而馬奇諾防線與北線的英法聯軍的結合處卻是防禦薄弱地方!德國也就是從這裡突然法國,並實施打迂迴包圍了前出的英法聯軍!並利用裝甲集群快速突擊!佔領了法國縱深!這隻能算是英法聯軍的戰略錯誤,和德國高層的戰略正確,而不能說明德國軍隊的素質高低!



在進攻蘇聯時,德國人的素質才真正體現出來,他們一樣的不能忍受飢寒交迫,他們一樣的不能忍受物資匱乏,他們一樣的被包圍也會潰不成軍,他們也會出現逃兵!這就是現實!


涇水書生


我們看二戰的歐洲戰場,前期德軍在歐洲勢如破竹,進攻蘇聯後,初期依舊不可阻擋,但隨後便深陷泥潭,最後戰爭失敗。


前期德軍的閃電戰突襲波蘭、比利時、荷蘭、挪威、法國……這些國家與德國的戰爭進行的十分迅速,很多國家都是一觸即潰,最多堅持一個月就投降了。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歐洲小

有斯圖卡看歐洲地圖,尤其西歐,你會發現歐洲很小。很多時候,出國旅行,說一天游完了歐洲幾個國家,歸其根本就是這些國家太小了。而二戰時期,這些國家的小,就給了德國迅速解決戰鬥的機會。德軍的坦克群的快速突進,幾天就能掃蕩一個國家,坦克剛跑起來沒多久,發現那個國家已經跑遍了。

德軍前期就是贏在先進的戰術上了,德軍的閃電戰戰術在當時是領先世界幾十年的。與其他國家不同,德軍將所有坦克組成坦克集團,空中有斯圖卡,後面有大量步兵。斯圖卡開路,坦克衝擊,步兵收割。這種戰術非常先進,其他國家見都沒見過,更別說防備了。一大個坦克群衝過來,嚇都嚇死了。很多國家對德國的失敗,其實就是被坦克嚇死的。

樹敵太多,戰線過長,自食其果

閃電戰的缺點在於,突進太快,步兵全丟在後面,而導致補給困難。我們看二戰,德國的戰線有多長,從莫斯科到法國。斯大林格勒的德軍後期補給都沒有,棉衣食物都是奢侈品,最慘的是這些德軍根本沒地方搶。

後期蘇聯緩過神來了,開始暴揍德國。蘇聯強大的工業,給蘇聯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坦克、飛機,支持軍隊作戰。蘇聯1944年生產了4萬多架飛機,二戰期間,蘇聯T34坦克生產了6.5萬輛,而德國所有坦克加一起不過3萬輛。這樣,蘇聯就是堆,也能把德國埋沒了。



二戰後期,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歐洲,東西兩線夾擊德國。此時德國直接面對的敵人就是蘇聯、英國、美國,英國美國過去未來的世界老大,蘇聯磨刀霍霍。這些國家擰成一股繩打德國,德國根本沒還手之力。僅僅一年,東西兩線的盟軍就在德國勝利會師了。


德國的戰敗是必然的,好虎都打不過一群狼呢,何況人家是一群虎,失敗也不值得惋惜,因為你自找的,不怪別人。


御史三大人


首先,一隻軍隊的戰鬥力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戰爭的進行是不斷的變化,在一開始部隊齊裝滿員,軍官士兵都經過嚴格訓練,雖然缺乏經驗,但是戰鬥力還是很強。

隨著戰爭的進行,人員的經驗隨著戰爭的進行而不斷的豐富,但是武器裝備開始出現損耗,人員也有死傷,如果補充得力,損失的人員和裝備都能補充完畢,那麼這時的軍隊戰鬥力反而是越來越強,就是所謂的越戰越強,二戰初期的德軍就是這種狀態。

二戰初期的德軍由於率先完成了從塹壕戰到機動作戰的軍事變革,在和前幾個對手作戰時打了對方一個冷不防,效果很大而傷亡很小,這樣大量的即受過良好訓練,又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軍官和士兵都保留了下來,而損失的武器裝備又由於損失的數量不大,能夠迅速的得到補充,所以德軍的戰鬥力非常強大,這種戰術優勢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不過這種戰術優勢隨著戰爭的繼續是不斷的降低的,到了最後德軍也不能說是弱雞,只不過面對的盟軍戰鬥力變強了。

德軍在蘇聯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德國人自己說的,我要把你派到東線去,這句話可以讓任何瘋癲狀態下的德國士兵冷靜下來。在東線,德軍經歷了和此前完全不同的戰爭,在西線,就是決定你是向雷諾交稅還是希特勒交稅的問題,但是到了東線是要決定生死的問題,戰爭的殘酷程度遠遠超過西線。

德軍在東線一開始極其順手,戰果巨大但是損失較小,這個較小隻是相對於被打的丟盔卸甲的蘇軍來說,基輔戰役德軍消滅了約有60萬蘇軍,自身損失約有10萬人,但是在整個波蘭戰役中德軍損失只有6萬人,這種情況下要看德國補充前線損失的情況如何了。而這個方面德國人是不及格的。德國的技術裝備工藝複雜這個已經廣為人知,而人員補充方面,德國的傷員在出院之後還要休養3個月才會返回部隊,當然這對於傷員來說是個好事,但是對於整個軍隊來說,無法得到康復傷員這種老兵的補充,則是很大的問題,康復的傷員就是又有實戰經驗又有良好訓練的老兵,老兵的戰鬥力要強於新補充的新兵,這一點是世界公認的。

而到了戰爭的後期,隨著德軍的節節敗退,戰爭初期的高昂士氣也蕩然無存,逃兵開始增多,士氣低落的軍隊是不可能贏得戰爭的。這個時候的德軍戰鬥力就是下降的很厲害。

而反觀德軍的對手,在戰爭之初被打的暈頭轉向,但是在扛過了德軍的第一輪打擊以後,國家轉入戰爭狀態,國家的整體實力開始發揮巨大作用,這一點蘇聯最為明顯,在衛國戰爭中,蘇聯等於是重建了蘇軍,在戰爭之初損失慘重,新徵招的人員只能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但是蘇軍的戰鬥力是一個穩步提升的狀態,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是最快的,代價也是最高的,到了戰爭後期蘇軍雖然戰術素養還是要比德軍差,但是已經沒有戰爭初期那麼大,向蘇軍的坦克集團軍的指揮官的指揮能力已經不比德國同行差了,這種情況下,德軍雖然可以利用蘇軍的一些錯誤打出一些漂亮的反擊,但是同樣蘇軍可以打出一些漂亮的進攻。

生活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把這句話套用一下就是戰爭中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不能用一個不變的觀念去看對手,士別三日 刮目相待放在這裡是最合適的。


有痰


德國前期無敵主要是軍事人員素質高和武器裝備技術領先於被侵略的國家,進攻波蘭的“閃電戰"可以稱得上是教科書式的完勝範本,很多交戰國一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就損失慘重,武器裝備完全不是一個級別。二戰後期由於戰線拉得過長,後勤補給跟不上,補充的兵員素質下降,戰鬥力大大削弱,加上極端嚴寒天氣造成的非戰減員導致對盟軍的全線反擊毫無還手之力,不得不投降。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正義最終戰勝邪惡。


在座的都是人才


德國的閃電戰讓人聞風喪膽,主要是出奇制勝,但是二戰後期德國戰線拉長,地域也擴大,這就需要非常強有力的後勤保障,但是當時的條件完全達不到。有的地方死傷無數,有的地方炮管都生鏽了。另一方面環境,氣候等很多因素也導致德軍加速衰敗。


耶耶五糧液


綜合國力決定一切。從地緣政治上講,德國腹背受敵,國土資源和麵積有限,缺乏戰略縱深。靠狂熱的煽動,打雞血,只能拼得一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