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裡有二三十萬,怎樣理財可以每天有二百塊錢?

三皇子我


  可以適當的選擇8倍或20倍槓桿的貴金屬,或者10倍甚至更高槓杆的期貨期權,抑或是200倍或400倍槓桿的外匯等。除此之外,非槓桿性投資二三十萬較難每天獲得二百元的收入。

  如果該資本以25萬計算,每天獲得200塊錢(為平均值,不存在複利的情況),那麼其年化收益率為200*365/25萬=29.2%。不存在槓桿的投資,這麼高的收益率較難達到,不確定性較大。

  當然,如果有門道,進行民間放貸也可以獲得這麼高的收益(違約風險較大),抑或買了一隻上漲股票或者漲幅較大的股票基金,都是可能不用槓桿獲得該收益。但不確定性較大,存在相應的運氣,這就不單單是投資理財了,而是更像買彩票碰運氣。

  而進行槓桿性投資,可以藉助槓桿藉助時機短時間內獲得29.2%的收益,也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呢,要講究“適當”,因為槓桿性投資風險性極大,短時間內可能賺29.2%,也可能短時間內虧29.2%。比如400倍了外匯,如滿倉只需要波動29.2%/400=0.073%就能獲得29.2%的收益或被強平剩下丁點。

  所以,進行槓桿性投資需要有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經驗,如兩者都不具備,那麼每年想獲得29.2%的收益還是洗洗睡了吧!


三人聚眾


每天200元,一個月就是6000元,一年也就是72000元,而題主你只有區區二三十萬的本金,哪怕你的本金是300000元,你知道一年投資收益率得達到多少才能獲得72000元的回報嗎?那就是
72000÷300000×100%=24%!我相信你根本不明白這個收益率代表著什麼,我只能說無知者無畏!

  • 銀行存款利率
如上圖所示,這是2018年各大銀行存款利率表。大家可以看到,1年定期存款的央行基準利率是1.5%,工農中建等國有銀行的1年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只有1.75%、浦發銀行等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為1.95%、地方銀行以及農商行最高也不會超過2.25%,離24%的預期收益率天差地別,題主指望在銀行存定期獲得每天200元的回報無異於痴人說夢。

  • 銀行理財產品或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和理財產品是兩個不同的產品,其投資渠道不同、風險性不同,但預期收益率相差不大。如上圖所示,1年期的結構性存款預期收益率只有5%,我們存30萬元結構性存款的話,一年的收益回報最多也就是300000×5%=15000元,而期限在1年左右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也就在5%~6%左右,依然滿足不了題主的要求!更氣人的是,結構性存款和理財產品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最終收益不一定能夠按照預期收益進行發放。

  • 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理財

第一張圖是餘額寶的實時收益率,大家可以看到,其7日年化收益率只有2.676%,再也回不到4%以上的高收益率了;第二張圖是京東金融代售的振興銀行振興存產品,其是振興銀行發行的創新性存款管理產品,1年期的利率是5.1%,雖然不算低,但還比不上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高。

至於基金、股票以及P2P等互聯網理財方式,它們的預期收益率彈性較大,最低血本無歸、最高一年翻個幾倍也不算問題,但是題主你願意承擔30萬元全部損失掉的風險嗎?而且在目前的大環境下,P2P、基金以及股票都是風險極高的投資方式,不說百分之百會賠,但我說90%會賠是一點也不誇張!



  • 預期收益率在6%以上的理財風險極高
在2018年初的時候,全國政協委員、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老百姓要加強風險意識,不能一看收益高就被“忽悠”進去了,他說,“保證6%以上回報率的就別買,那是騙子”。

雖說他的話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理財方式,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預期收益率高於6%的理財方式必然是風險性極高的理財方式,再說收益是與風險成正比的,24%年化回報率的理財方式風險有多高我相信大家心中應該有數了!



綜上所述,客戶在做理財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時刻謹記“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千萬不要被高收益回報衝昏了本就不理智的頭腦,24%回報率的期望很美,但終歸只是一場空夢,腳踏實地才能走的更加平穩!


銀行小學生


現在確實一些不思進取的年輕人,天天做夢想好事。即使手裡有30萬元,按照10%的利息計算,一年只能有3萬元的利息,平均每天82元。

如果想每天有200塊錢的收入,年利率至少需要24%。即使我們的P2P理財,能給出10%到15%的利息已經不錯了。

現在告訴我什麼樣的理財能有每年24%的收益率?而且還能夠天天支付利息。

如果是以上方式,除了傳銷之外,我想不出其它的任何理財方式。

當然正規理財方式也不是沒有,比如權益型基金或者購買股票,如果遇上幾個漲停板?很容易也能夠做到,但是畢竟風險太大了。對於多數人來說,漲停板遇不到很容易遇到跌停,立即套牢。

跌停之後再一個漲停,並不是平局,還虧1%,大家知不知道?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陸家嘴論壇提出,當收益超過6%,你就應當打問號;收益超過8%就很危險;如果收益超過10%,你就要抱著本金受損失的風險。

做人不能貪婪,尤其是理財也要這樣。正常來講,我們的家庭收入要分為四部分,日常開支,防止意外,高額收益和長期保障。

高收益要投資於你最擅長的理財方式,如果你很少接觸理財的嗎?還是購買結構性存款或者大額存款吧,二三十萬元,一般能夠有4%的收益。如果運氣好,找到缺錢的中小型銀行,能給出5%的收益也不錯的。


暖心人社


錢生錢是最好的理財,這個不用投資多少,或許能讓你一天能賺兩百。






守夢前行


人家1萬塊錢存銀行一年才1000多塊錢利息,你區區二三十萬一天就想有200塊錢的收益?小心追求高收益不成連本金都沒了!


你想要一天有200塊錢的收益,365天總共的收益就是73000元,就算你有30萬塊錢,那折算成年化利率就是24.3%。


那目前市場有沒有年化利率高達24.3%的理財產品呢?有,但風險很大!


比如下面這隻基金:



這隻基金收益率最高的時候能達到65%左右,遠高於你預期的24.6%,但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最近一年多時間這隻基金利率長期處於低位,目前甚至處於負增長。所以這種高收益的產品往往也伴隨著高風險,你可能一時半會獲得高收益,但你也隨時有可能把本金都賠進去。


我們再來看一下目前30萬塊錢對應的,相對比較穩定的理財產品收益情況。


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你的產品有幾種:


第一種是銀行存款



銀行存款是目前最安全的理財方式保本保息,目前大部分銀行利率都是在4%以內,有個別銀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能達到5%以上,30萬塊錢一年可以獲得1.5萬左右的利息,一天的利息就是41塊錢,比你預計的200塊錢少160塊錢左右。


第二種是貨幣基金


目前貨幣基金總體收益率不是很高,年化收益大概是在3%左右,30萬塊錢一年大概可以獲得9000元,平均每天是24.65元,比你預期的少176元左右。


第三種是銀行理財產品


目前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大概是在4%到7%之間,我們就取箇中間值5%,那30萬1年的收益就是1.5萬,平均每天收益是41塊錢,比你預期的少160塊錢左右。


第四種是p2p


目前p2p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各個平臺年化收益大概在6%到20%之間不等,有個別平臺甚至可以達到25%以上,但是超過12%的年化收益基本上風險是比較大的,隨時有可能爆雷,所以我們就取一個相對比較安全的收益水平10%,那30萬塊錢一年的收益就是3萬塊錢,平均每天的收益也就82塊錢左右,比你預期的還少118元。


那為什麼我要給你列舉這些理財方式出來呢?就是為了想告訴你一個道理,任何時候高風險一定伴隨著高收益,甚至有可能是騙子,相對安全的理財產品收益都是比較低的,低風險和高收益不可兼得。


我給你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我之前曾經接觸過一個客戶,他是從某個公眾號上看到一條共享充電寶的理財產品,這個共享充電寶項目號稱日收益可以達到0.8%以上,然後這個朋友就投入了2萬塊錢,結果第一個星期確實拿到了1120元,但這個錢並沒有打到他的銀行卡上,只是在他的app賬戶上顯示出來,這個朋友在嚐到甜頭之後,又追加了3萬塊錢的投資,總共是5萬塊錢,結果一個月之後,他那個app已經登不上,然後才發現這個所謂的理財平臺連個官網都沒有,這才發現這是騙子平臺,到目前為止,雖然他已經報警處理,但是5萬塊錢還沒有催回來。


所以理財的時候一定必須認真對待風險,任何時候高收益一定伴隨著高風險,5%以內本金的收益都相對比較安全,5%到8%的就要考慮損失收益,8%到12%就要考慮損失部分本金,12%以上的收益率,那就要隨時準備所有本金沒法收回的風險。


總之一句話,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貸款教授


以最高的30萬元的本金為例,以每天200元的利息為目標,則年利息總額為:200*365=73000元,年化利率為:73000/300000=24.33%。這個收益率是什麼概念呢?巴菲特從業至今,45年的投資經歷,年化複合收益率為20.5%,被人稱之為股神,從這方面來說,這個利率不可謂不高,全世界最頂級的投資人士都尚無法做到這個收益率。

這個收益率難嗎?

其實要達到這個收益率並不困難,比如市場上績優的基金,年化收益率在30%以上的也有不少;民間借貸的2分利,年化收益率也是24%,而炒外匯,一夜之間翻倍十倍的亦不再少數,從這方面來說,似乎這個收益率又不高,但這些投資有一個最大的難點——穩定!也就是說這些投資,很難做到所謂固定每天都有200元收入。

所以穩定是市場投資最大的競爭對手,以目前的市場投資產品而言,能做到穩定收益的幾款產品,最高的收益率都不會超過6%,尚沒有你所要求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一天能到50元已經是逆天了。

市面上沒有穩妥的投資年化24%的收益嗎?

當然有了,問題的關鍵在於你落不落的下臉。總投資不到100元,日入200元,收益率200%以上,現實中並非不存在這類情況。

1、投資產品:80年代的輕奢綠色風大衣一件(去垃圾站回收廠找一件成本大致在二十元)、破洞內衣褲一套(成本十元)、狗尾巴帽(十元一頂),漏腳趾頭最新款棉鞋(十元一雙),生鏽版鐵碗或者破角陶瓷碗一個(1元),破棉襖一席(二十),更甚者還可以配上資深黑墨鏡或老拐,以上產品以垃圾回收站的最優,越破越爛越好。

2、投資收益:帶上裝備,往地鐵口一擺,躺下來冥想人生,不時的你就會聽到耳邊叮響起了叮噹當的美妙音符,一天工作八個小時,早中晚上下班高峰期是重點,輕輕鬆鬆日入200元,技術更精湛一點的,日入500都不是夢。

總結

好了,言歸正傳,不開玩笑了,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目前年化收益率達到24%的產品有很多,但是穩定保本保息的沒有,如果有誰告訴你存在這類產品,你可以直接甩他一臉,讓他清醒清醒。


鯉行者


二三十萬理財就要每天有二百塊的收益,非常不現實,有點錢很好,但是有點錢就很飄就很不好,這種想法不切實際。我們就簡單計算一下這個年化收益率,按200元/天,本金20萬,年化收益要達到36%,理財產品肯定是不行的,即便是信託和一些私募基金,也實現不了這麼高的收益率,更何況20萬,你也達不到產品的起存門檻。

合法的理財是不行了,剩下的只能是介於合法和不合法之間的東西了,比如私人借貸,36%的年利率剛剛好是法律上界定“高利貸”的硬界線,你稍稍降低一點標準,介於24%-36%之間的話,還有實現的可能性,但是法律意義上這部分利息收入是不得到保障的,只要借款人進行起訴,超過24%的部分可以不用償還,私人借貸的違約率非常的高,而且不合法,建議你不要去做,遵紀守法是準則。

高風險高收益,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想要達到你那種回報率,如果單純的投資行為,只能去搞一些投機性質的,相當於“賭”,可能每天彙報不止二百塊,更大的可能是你會倒貼本金進去,最後血本無歸。炒股、玩期貨的這種故事天天都在上演。

面對這種訴求,我只有一句話,理財不是萬能的,理財只能讓你資產不貶值,不可能讓你暴富。拿著本金去做點實體生意,踏踏實實你有很大機會,一天賺二三百的生意很常見,擺個早餐攤位都可以。或者你就老老實實找工作,本金存起來吃利息,選擇收益高一點的比如現在的短債基金,收益率接近5%,加上你的工資收入,每天進賬200很輕鬆。


不立而立


巴菲特近45年的年化收益率也只有20.5%左右,而他是全球排名前幾名的富豪。巴菲特主投資的股票,大多是美股,美股已經走出了多年的牛市,而且美股總體上分紅率比A股高。而我們國家的A股,不虧錢都是相當不錯了(實際是大量的人虧錢)。而其他的理財方式,2,30萬的資金量,不夠買信託,也不夠買私募產品。那其他的理財方式,都達不到題主的24%-36%的年化收益要求。放高利貸?題主應該就是來活躍氣氛,搞笑的。金融領域,除了股票,期貨是很難達到這年化收益率的。而股票要達到24%-36%的年化收益,太難了,尤其是熊市。在我看來,熊市,年化達到5%-15%,牛市達到30%-50%,相對容易實現。


迴龍堂


這相當於是年化30+%的收益。

從目前國內各種產品配置上來說,傳統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不會高於10%,基本沒實現的可能

私募機構的產品年化收益不高於15%,同樣不可能。

想要每天都有200,通過理財是不可能的了!

只有通過投資實現了,投資即是意味著通過承擔風險而獲得收益。投資過程中,首先要看項目是否靠譜,靠譜的項目又要看實現的可能性,總之沒有100%的保證,但是有可能獲得超額的收益!

目前,我們正在蒐集各種項目進行投資討論,如有興趣,歡迎和我討論!


微視點觀察


現在有很多小平臺都能讓你日入千元,存10萬每天反5百,就這麼任性。保證前幾天都能拿到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