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八爺串通任伯安阻撓賑災籌款,胤禛為何不告發?

紂王在壞終是王


任伯安是八爺黨的心腹,專門為八爺黨謀財的人。胤禛與十三爺到江南籌款,八爺便於任伯安暗通款曲,阻撓胤禛等賑災籌款。那麼,胤禛為什麼不告發他們呢?


1,證據不足。儘管四爺胤禛和十三爺胤祥知道任伯安他們搞鬼,但是並沒有確切的真憑實據,要不是一個劉八女出來張揚,或許江夏鎮都不至於一夜之間全被屠戮。況且,康熙後期吏治腐敗的問題已經司空見慣,沒有坐實的鐵證或影響大局的問題,康熙不會放在心上,告發只會讓自己變得被動。

2,羽翼未豐。江南賑災和籌款的時候,胤禛甚至還沒有碰上鄔思道,只有一個俠義的十三爺常跟左右,相對於八爺黨的根深蒂固而言,胤禛還算個孤家寡人,羽翼未豐,如果此時出來告發八爺一黨的行為,勢必引火上身,偷雞不成蝕把米。當時,胤禛和胤祥還是被認為太子一黨之人,而事實上,沒有太子的庇護,胤禛和胤祥估計很早就被八爺黨整趴下了,這一點必須承認。

3,順勢而為。儘管此時的九子奪嫡情勢還沒有那麼突出,但是胤禛很清楚,康熙在很多場合已經對革新政治力不從心,尤其是吏治改革,況且。康熙十分忌諱兄弟相互殘殺和誣陷,對奪嫡之事非常反感和傷心,胤禛不傻,不會在這個時候給康熙找麻煩,所以,他不告發,是順勢而為,討康熙的歡心,以孝義回對父親康熙。

4,大局為重。此番胤禛和胤祥下去是賑災和籌款,這是主要任務,要是很任伯安等糾纏下去,必然會牽動八爺黨,事情就會變得愈加複雜,事情就變質了。其實,當任伯安的《百官行述》被鼓搗出來的時候,事情雖然就變質了,但是胤禛考慮到大局,考慮到《百官行述》的嚴重性,果決的將《百官行述》燒掉了,就是以免事態擴大,牽涉朝政太廣,弄得人人自危。所以,胤禛不告發八爺,還是以大局為重的。

5,隱忍薄發。八爺黨的勢力和實力一開始就比四爺和十三爺大,儘管前面有太子撐腰,但是這位扶不起的太子也很自私,作為勢力較弱的一方,此時不隱忍又奈何?隱忍還可以換取一樣東西,就是積累八爺黨的罪證,逮到時候,立得起的時候反戈一擊。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勝,胤禛此時的隱忍換取的是將來的薄發。


青燈問史


《雍正王朝》中,胤禛奉旨去江南籌款賑災,他想向鹽商們募捐。然而鹽商的頭——任伯安是九爺門人,八爺九爺給任伯安寫信讓他不要捐款。幸好這封信被胤禛手下截獲,胤禛把信還給任伯安,換取鹽商們捐出白銀幾百萬兩,緩解了災情。

那麼胤禛為何不把信交給皇上,告發八爺九爺呢?其實,雍正的選擇,正顯示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

第一,胤禛此次的職責是籌款賑災,而向鹽商募捐是他唯一能得到錢的方式,他必須牢牢抓住這個機會。

如果胤禛把信交給皇上,皇上下旨申飭八爺九爺等人,也許八爺九爺會迫於壓力掏錢出來,但是這樣一樣時間就被耽擱了。而胤禛這邊救災如救火,自然是越快拿到錢越好。

同時,胤禛這樣做也會給康熙一個印象:你自己辦不好差事,遇到事情還得依靠我這個皇阿瑪來處理,可見你能力不足。

而胤禛選擇用信換銀子,完美地完成了籌款的任務,在康熙眼中大大加分。康熙聽到胤禛賑災得力的消息,真是笑得連嘴都合不攏了。

第二,這個時候太子還沒有被廢,仍是皇帝和百官、臣民心中的儲君,名分已定。

而胤禛同志顯然也是有野心的,他想PK掉太子,成為新的儲君。此時胤禛的最佳策略就是好好幹活,提高自己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爭取能超過太子,才有望把太子頂替下去。

這個時候給八爺他們下絆子,對於胤禛一點好處都沒有。就好像長跑比賽,第一名遙遙領先,第二名、第三名唯有努力追上第一名才能奪冠,此時二、三名之間互相阻礙對方是沒有任何用的,只會讓第一名越跑越遠。

對於胤禛來說,這時候告發八爺九爺,只是替太子清除競爭對手而已,對自己完全沒有好處。

第三,胤禛這麼做並不能扳倒八阿哥胤禩,卻會與整個八爺黨為敵。

任伯安是九爺門人,可以想象,這封信一定是以九爺的名義寫的,八爺絕對不會傻到在信上署名。

如果胤禛把信交給康熙,倒黴的只有九阿哥,八阿哥會絲毫無損。

而胤禛自己,卻會成為八爺黨的攻擊目標。

現在,八爺他們專心對付的是太子。就像下副本,太子是MT,胤禛是DPS,如果胤禛非要把八爺他們的仇恨吸引到自己身上,會死得很慘。


所以,如果胤禛告發了八爺九爺,那完全是為太子做嫁衣。所以胤禛選擇了用信來換取捐款,讓八爺和太子去鬥。後來八爺利用刑部冤獄案扳倒了太子,自己也失去了康熙的歡心。胤禛可謂坐山觀虎鬥,漁翁得利。


夢露居士


身處境地冷漠對,

隱忍不發兄弟情!

未知父皇心思事,

告發恐傷自其身!



首先四王爺自身的冷靜站隊!這就顯示他處事謹慎。因為他與太子關係不錯,被歸為太子一方。利用這件事來為自己表明心跡,也讓八爺黨看看我胤縝有自己的行事風格,不會依附於任何人,對太子那只是盡做兄弟之情!他也清楚,八爺黨是攪局者,如果和他們翻臉,就等於把自己推到了太子一方,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



再有就是四王爺的隱忍!說明他有遠見之明,他要保全自己,不能成為太子和八爺相鬥的犧牲品!這裡面也有對太子長兄的勸阻和幫扶,同時也對其兄弟八爺留情面,不能讓他心生怨氣!只有這樣,不管你們誰坐了龍椅,他都能明哲保身!



最後是對父皇康熙的心思瞭解!這幾位王爺,雖然對其父皇的心思有點了解,但都是摸不透的!告發兄弟,結果如何?誰也難料!所以,他就以靜制動!由被動變主動!使自己心中那僅有的儲君夢慢慢的變成現實!

隱忍處事,厚積薄發!這也許就是他最後能如願以償的原因吧!


繪色匯聲


你好!由冬眠蛇來回答此問題。

這件事細想想就能明白了。康熙派四爺和十三爺到江南的主要任務是什麼?表面上是籌措賑災款,實際上是給朝廷遮羞,給康熙遮羞!因為偌大一個康熙帝國,竟然連賑災的銀子都拿不出來,這難道就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康熙盛世嗎?康熙知道,這事通過正常手段斷難解決,所以他派四爺出京的那一刻起,實際上就是默許了非法籌款的手段,只是具體怎麼做,還得看四爺和十三爺他們的手段。


這事即要籌措到賑災款,又得維護住皇家的顏面,是老康熙最看中的。八爺給任伯安的信是阻撓了這件事的順利進行,但是並沒有錯,因為國家災難你憑什麼讓當地的士紳掏錢,所以老八這叫明事暗做,行為猥瑣,但不失理。


老四雖然是欽差,這種強迫地方士紳掏錢的方式本身就是無理的,連老四進京後面聖,康熙都說這始終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對他這次解決了問題還是肯定的。老四如果把這事告發了,那好像是說:老爹。你看吧,你讓我非法籌款解決災禍,老八橫出來干涉,不允許我這麼幹,你看這事怎麼辦?

這樣一弄,連康熙都下不來臺,讓你老四去江南是解決問題的,不是有了事就來煩老子的,要是打小報告就能解決,還用你幹什麼?是個人能當欽差了不是?



而這件事還隱含著一個無法攤到康熙桌面上去說的事,就是皇子內鬥,眾王奪嫡!如果老四告發,他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倒把皇子們不和,互相爭鬥的事攤在老皇帝面前,到時候你想老皇帝怎麼處理,江南賑災的事沒著落,再把老八圈禁?這難道就是解決賑災問題的辦法,老四這麼搞完全是在搞事情,哪是在解決事情啊,是個邏輯通順的人都不會這麼幹。要是這麼幹了,即便賑災的事解決了,你讓康熙以後還怎麼好用你?


綜上,老八給任伯安的這封信只能當做逼迫士紳捐款的物件,而絕對不能往上捅,康熙是家長,但是他首先是帝王,他考慮的首先是國家的政務,他希望孩子們做事能給他解決問題,而不是讓他去解決孩子們的事。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史書上冬眠的蛇


胤禛不告發八阿哥,絕對是聰明之舉,主要是他猜透了康熙的心思,康熙晚年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他的兒子互相告發。

康熙知道胤禛的功勞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爺問回話
天不驚,地不驚,就怕四爺調回京

連沒有出門的康熙都能隨口說出這個順口溜,說明康熙對胤禛的工作很滿意,胤禛會怕康熙不知道他的功勞嗎?所以胤禛根本不需要自己表功。

康熙收到八阿哥彈劾胤禛的奏章

康熙收到八阿哥彈劾胤禛的奏章後,在非正式的場合,召見了太子胤礽、張廷玉、佟國維來商量這個事,他認為太子和胤禛平素關係尚可,希望兄弟互相支持,和睦相處。

他的目的是想借太子之口,讚美胤禛。誰知道太子胤礽卻說,胤禛使用的是激烈激炸的手段,並非立身之本,治國之道。

胤礽自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自己沒有參與賑災,卻要說風涼話,康熙對他很生氣。

事實上,康熙晚年最頭疼的就是立儲,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他的兒子之間不團結,互相告發。

八阿哥胤禩告發了胤禛,結果怎麼樣呢?不成功,胤禛被封為了雍郡王。

所以告發是沒有用的。

胤禛的情商高於胤禩,康熙對於江南賑災發生的事情瞭如指掌。

所以胤禛沒有必要多此一舉再去告發八阿哥串通任伯安阻撓賑災籌款。



小燦哥說歷史


胤禛不告發八爺他們,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來胤禛的城府很深。

第一:八爺之所以阻撓胤禛他們籌款,無非就是不想讓胤禛在康熙面前得到讚許,而此時,胤禛被視為太子一派的人,阻撓胤禛立功,就是想不讓太子在康熙面前出風頭,所以對胤禛而言,八阿哥他們阻撓籌款,不是針對自己的,而是針對的太子,八阿哥他們並沒有將自己列為競爭對手,如果他把這是捅破了,康熙皇帝自然會怪罪與八阿哥他們,那麼,胤禛從此便和八爺黨結了仇,這是很不值得的。

第二:康熙皇帝子嗣眾多,但真正為康熙皇帝出力辦事的並不多,胤禛去的目的就是籌款,任伯安的後臺是誰,他不是不清楚,想必康熙皇帝也很清楚這一點,但他為了完成任務,還是拿任伯安開了刀,八阿哥他們阻撓胤禛籌款,也是出於自身利益著想,因此,在胤禛籌款過程中,八阿哥他們出來阻撓,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是從他們的口袋裡掏錢,如果胤禛把他們阻撓的事捅破,只會使兄弟們在面子上也過不去,撕破臉皮那就不好了,我只要拿到錢,完成任務就好,你們私下裡怎麼說,怎麼做,我不管,但表面上大家還是好兄弟。


福安康1988


那四爺肯定是有原因的,欲情故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