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这颗星球不到20天,比彗星大10倍或是起源地

距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这颗星球不到20天,比彗星大10倍或是起源地

图注:小行星Ultima Thule想象图

发射于2006年1月19日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已经抵达距离地球大约64亿公里的位置,超过40亿英里,预计在元旦前后抵达小行星Ultima Thule。这颗小行星比冥王星还远,2015年,新视野探测器抵达冥王星之后完成一次史诗般的飞掠,第一次近距离观测冥王星,获得了大量冥王星表面物化数据。但新视野号只是一个过客,并非进入冥王星轨道,飞掠结束之后,探测器就继续向冥王星之外的飞去。

为了不浪费绝佳的机会,美国宇航局开启了后冥王星任务窗口,选择了小行星Ultima Thule作为第二个飞掠目标,这也是继冥王星飞掠之后,新视野号探测器再次进入我们视野,让这个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之一达到第二次巅峰。

距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这颗星球不到20天,比彗星大10倍或是起源地

图注:发射于2006年1月19日的新视野号探测器

小行星Ultima Thule的轨道在冥王星之外,正式名称为2014 MU69,从冥王星出发还需要非至少10亿英里,相当于16亿公里。2015年以来,新视野号又进行了大约4年的深空飞行,预计在2019年1月元旦前后抵达。

鉴于新视野号距离地球达到64亿公里以上,联系一次信号往返需要十多个小时,由此可见光速其实在宇宙中并不是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即便在太阳系内,光速慢的特点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冥王星轨道之外也不能算是太阳系的边界,理论上的边界可能达到奥尔特云之外,如果探测器抵达这里,信号从地球出发可能要数个月至1年的时间。

距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这颗星球不到20天,比彗星大10倍或是起源地

图注:小行星2014 MU69的基本轮廓

2017年,科学家通过凌星现象绘制出小行星2014 MU69的基本轮廓,其直径大约30至45公里不等。其形成与早期太阳系,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14 MU69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太阳系的物质。对小行星2014 MU69的探索也是人类的第一次,预计在20天后我们将第一次目睹这个柯伊伯带附近的小天体,关于小行星2014 MU69的名字还没有正式提出,预计在飞掠之后NASA会向国际天文学联盟提交。

从大小上看,小行星2014 MU69比普通的彗星更多,体积比一般彗星大10倍左右,那么质量就更是达到千倍以上。我们所对比的彗星差不多是ESA罗塞塔探测器所光顾的67P格拉稀门克彗星。但与冥王星相比,小行星2014 MU69又显得非常之小,体积不到冥王星的1%,质量更是小的可怜。

距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这颗星球不到20天,比彗星大10倍或是起源地

图注:新视野号飞掠冥王星轨道示意图

距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这颗星球不到20天,比彗星大10倍或是起源地

图注:新视野号飞行轨迹

小行星2014 MU69成为飞掠目标的关键是该天体处于遥远的柯伊伯带,同时符合新视野号的飞行路线,偏差不算太离谱,具备探索的可行性,科学价值也足够高。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对柯伊伯带天体进行实地考察,其意义是非同凡响的,也算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看到冥王星之外的天体到底长的是什么模样。这一点与旅行者探测器有很大的区别,后者给我们的理解仅仅体现在数据上,比如飞出日光层等,而新视野号给我们带来的确实柯伊伯带天体的视觉体验,这是前所未有的。

距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这颗星球不到20天,比彗星大10倍或是起源地

图注:新视野号探测器

更重要的是,小行星2014 MU69形成时间古老,至少在40亿年前,而且保留了早期太阳系的各种线索,但新视野号不具备登陆考察能力,只能飞掠。川陀太空伊卡洛斯指出,飞掠窗口大约140秒,之后新视野号又将开启新的旅程,前往下一个柯伊伯带天体考察,直到核电池耗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