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名炮兵好嗎?

似曾相識106907387


解放軍對火力的追求是毫無止境的,因此中國軍隊中對大炮的發展從來都是重中之重,因此當一名炮兵當然好。

從建軍算起,幾十年時間中,我軍給世人的印象一直是“小米加步槍”,缺乏重裝備,火力弱小。這一印象的改觀,要等到1979年開始的中越戰爭。那時我軍已經擁有恐怖的重型火力,而越南軍隊就成了親身體驗這重型火力恐怖程度的絕佳目標。

在10年的中越戰爭中,越軍對中國軍隊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軍隊佔壓倒性優勢的炮兵火力。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與越軍的炮兵力量對比是5:1,數量和質量上我軍都佔絕對優勢。以西線為例,整個越軍第2軍區只有3個炮兵團,5-6個獨立炮兵營。而我軍僅僅第13軍一個軍,就有9個炮兵團。

越軍戰俘反映,他們當初與美軍作戰時也沒見過如此猛烈的炮火打擊。美軍由於擁有空中優勢,作戰主要依靠空中火力支援。而中國軍隊炮兵的配備程度和火力密度,都遠遠超過越南戰爭中的美軍。中國軍隊通常在師一級進攻時,對尖刀連突破的火力強度為:半小時內在1平方公里左右的設防區域及越軍炮兵陣地、指揮區域內,進行2-3次火力準備,發射炮彈7-8萬發,其中130-150毫米大口徑炮彈超過一半。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軍炮兵全程被我軍炮兵有效壓制。一直到1984年的老山之戰,越軍得到了蘇聯援助的122毫米BM21“冰雹”火箭增程彈,才得以對中國軍隊炮兵進行超射距襲擊。

在1979年2月17日,我軍發動諒山戰戰役。我軍最早在友誼關內便動用270多門火炮,對邊境另一側的越軍34處目標進行了15分鐘的火力急襲,發射炮彈6000多發。同時,我軍團營屬炮兵的400多門火炮也對越軍前沿1.5公里內的陣地、障礙物和支撐點發射了5400多發炮彈,為部隊進攻掃清了障礙。到3月1日,我軍進攻諒山市時,場面更是壯觀。我軍23個炮兵營的300多門火炮對諒山市區急襲半個小時,發射1萬多發炮彈,炮火炸點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3發炮彈。諒山市區北部地動山搖,房倒屋塌,化為一片火海。越軍對我軍談炮色變,從此膽戰心驚,

到了1984年的老山之戰,我軍的炮火更是超出越軍的想象。我軍第14軍從1984年4月1日起開始實施代號“142工程”的大規模炮火準備,炮轟越軍陣地長達20多天。越軍有跟美軍作戰的豐富經驗,工事修得十分堅固,幾乎全是半地下式,一般炮火無能為力。我軍炮兵將85毫米加農炮拆散,運上陣地再組裝,用吊車直接吊進炮位,甚至離越軍的觀察所只有400-500米。進攻戰鬥發起後,我軍加農炮直接瞄準越軍的觀察所、暗堡和火力點,一個一個將其直接摧毀。老山打下來時,我軍抓獲的越軍俘虜,大多是雙耳失聰,可見當時我軍炮火的猛烈程度。

時至今日,這樣的火力只會更加恐怖。這是中國軍隊的震懾力所在,更令各種對手不敢輕舉妄動。參考資料:十年中越戰爭

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系列文章。


戰爭史


請問炮兵好嗎?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炮兵是分高炮和低炮,高炮是針對軍事防空系統的,低炮是對地方人車裝甲建築工事等地面目標進行破壞轟炸。

炮兵一般都是在陣地後方,不需要衝鋒陷陣,相對來說比較安全,但是沒有步兵那麼熱血。部隊有這麼一句話,步兵緊,炮兵松,炮兵車比較多,考驗技術的。


炮兵說實話,訓練也是很辛苦的,主要是傷腰,很多炮兵退伍回來都留下了嚴重的腰部的問題。甚至有炮兵同志兩年義務兵回來腰都直不起來。

而且耳力也要注意,每次實戰演習的時候,每天炮聲連篇,注意保護耳力,經過有神經性耳聾的同志。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對你有幫助,當兵都不易,還是要注意身體,謝謝。


軍林天下



其實這個問題還要根據個人而言,炮兵只是軍隊構成中重要的一個兵種,以前軍隊中有一句順口溜說得好“緊步兵、慢炮兵、吊兒郎當汽車兵、稀稀拉拉後勤兵”,從這句順口溜裡我們不難看出昔日軍隊裡各個軍兵種的訓練、作風、執行任務等的情況,只不過在今天越來越精銳的作戰體系、訓練大綱和貼近實戰要求的模式下,各個軍兵種專業也都更加的嚴格。


既然題目中所問的是炮兵兵種,那麼冰雹就從這個方面來說明。

炮兵不同於步兵,曾經的炮兵部隊可以說屬於兵種部隊,訓練強度小,更多的就是專業訓練,炮手坐在或者站立在炮身周邊按照目標參數進行射擊前的各個射擊諸元的裝填,要求的更多是動作的嫻熟和對火炮性能、目標參數(距離、高度等)、裝填炮彈等動作的反覆練習,直到能達到聽到指揮員下達命令迅速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設計準備。


所以,在很多人看來炮兵專業很好。

第一、每天的體能因為專業性質不同要求強度不大,從這個方面來說炮兵還是很不錯的。

第二、在很多人看來炮兵遠離主戰場是作為支援火力對敵進行攻擊,戰場上傷亡率更低,這也是其被很多人認為非常好的一個方面。

第三、即使是在非常激烈作戰中,炮兵也經常能夠有充足的休息時間,這些都是令步兵非常羨慕的地方。

但是另一種觀點認為,既然是當兵就應該衝鋒陷陣,而不是躲在後方。


今天的作戰環境已不是以前,各類超視距打擊武器層出不窮,任你是躲在地下還是隱蔽在山林都難逃脫精確制導武器、導彈等的定點打擊,再者為了應對這種新的形勢變化,炮兵也加大了體能等共同科目的訓練要求,可以說沒什麼兩樣。


冰雹藍天


部隊有這麼一句老話,緊步兵,松炮兵,稀稀拉拉後勤兵。

相對來講炮兵兵種,訓練強度,遠程拉練辛苦度適中。優於步兵兵種。
以我們高炮部隊為例,每年正常訓練一週隊列訓練,實彈射擊後,就開始專業技能訓練,高低,方向,測距,航路,壓彈手,每週分解,連貫操練高炮。



即使是外出駐訓,遠程拉練,去靶場災彈射擊考核,也多是全班一起,人,車,炮共行。比步兵步行拉練,靠兩條腿前行,節省體力強了許多。
尤其是小口徑高炮部隊,基本上都跟著軍,師級指揮部,保衛指揮部空中的安全,參戰係數相對較低。


雲中賞雲


  無論何時,能成為一名炮兵,都是一件令人感到無比自豪的事情。過去,炮兵曾被比喻為“戰爭之神”,在戰場上以雷霆萬鈞之勢摧毀敵軍;現在,炮兵依然在構成陸軍的九大兵種裡位列第三,雖然僅次於步兵、裝甲兵,但隨著現代戰爭日益強調火力制勝,炮兵的地位作用顯著提高,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主戰兵種。

圖示:152加榴炮發射

  過去打仗,人們習慣把步兵稱作“老大哥”,因為戰場取勝離不開步兵的衝鋒陷陣;現在打仗,如果炮兵不到位,這仗就根本沒法打,沒有炮兵的火力突擊,步兵衝上去就會變成敵人的“炮灰”。而且,隨著炮射導彈、末制導彈藥的應用,炮兵已經具備“上刺刀”近戰殲敵的威力,即使沒有步兵參與,也能夠單獨打贏一場戰鬥。因此,炮兵正在逐漸取代步兵而成為戰場上的“老大哥”。

圖示:炮兵偵察專業訓練

  和平時期,如能參軍到炮兵部隊服役,也會帶給你非同尋常的人生體驗。從訓練內容上看,炮兵比步兵更具有技術含量,適合頭腦冷靜、思維敏捷的年輕人參與其中。說到訓練,自然就會聯想到部隊裡的一句行話“緊步兵,慢炮兵,不緊不慢通信兵,稀稀拉拉後勤兵”。為什麼這樣說呢?一到步兵訓練場,只見紅旗漫卷、殺聲震天,五公里越野、四百米障礙、單兵綜合演練,每一項都需要爭分奪秒,因此訓練節奏很緊張;再到炮兵訓練場,只能看見炮管緩慢移動,人員大都坐在各自崗位上靜靜思考,絲毫感覺不到緊張氣氛。這是因為炮兵的主要科目是決定射擊諸元,需要計算結果極其精確,對速度的要求反而不高。

圖示:炮兵測地專業訓練

  總之,炮兵是一個技術兵種,不論是隊屬炮兵裡的榴彈炮、加農炮、加榴炮、火箭炮,還是營屬炮兵裡的迫擊炮、突擊炮、反坦克導彈等,都大體包括炮手、瞄準手、操縱手、偵察、計算、測地、氣象等專業崗位,這些專業都要求士兵能熟練運用密位公式計算座標或推算諸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炮兵部隊裡的訓練尖子,如果退伍回到地方,完全可以勝任勘測、計量等需要運算能力的技術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