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手法之氣血才是命根子(一)

什麼是鬆緊,什麼是氣血?

自己能開方,不太瞭解外治療法,該怎麼學?

針藥結合、藥與手法結合對於內科雜病,各種痛證如何運用?

中醫手法之氣血才是命根子(一)

大家好,我是陳紅醫生,我是一名青年中醫師,是一名通過外治療法,針灸推拿等來調理疾病的臨床大夫。我給自己貼的標籤是:調頸治腰,好療效是我的追求,氣血才是命根子是我臨床中最重要的心法。

不知大家有沒有感覺,當大夫其實特別辛苦,究竟為何?大夫要學很多東西,在學校學,從大學出來還要學,學無止境,不知何時才是頭···

在臨床工作中,總是感覺臨床效果不理想,該如何改變這個狀態呢?我決定走出去,看一看。去拜訪老師,跟師學習,去參加線下沙龍,有的時候,從東城到西城,從朝陽到海淀,常有的事兒。

後來,有幸在2014年參加了林傑老師和陳立新老師的外治手法課和立新七針課,就是這次寶貴的課程打開了我的臨床診療思路,讓我在臨床上更加得心應手。

隨後我開辦了8點微課公眾號,通過公眾號向中醫愛好者們分享我的學習心得,給一些醫館和醫院做外治療法培訓,幫助他們開展外治療法,同時也做一些中醫公益活動等,結識到很多中醫同道。拓寬了自己的視野,也獲得了很多機會。

其實我想說的是,大家都是我的老師,所以我很珍惜和大家交流的寶貴機會。

在講課的過程中,總有人問道:

我在臨床中為什麼療效總不穩定?

中醫裡的氣到底該怎麼找準呢?

我是一名開湯藥的醫生,對針灸手法不熟悉,該怎麼辦?

大家的問題都非常有代表性,這都是我個人或是同事們亦或前輩們都遇過的問題。

那如何走出這些迷茫?找到突破口很關鍵!

今天的核心就是圍繞“氣血”從鬆緊,氣血,八虛,開合樞,診斷,格局這幾個關鍵詞逐一給大家分享我的手法治療心得。

鬆緊

中醫手法之氣血才是命根子(一)

松:“站樁”大家都不陌生,站樁的作用就是在於讓自己從頭到腳全身都放鬆下來。鬆了則筋骨,經筋,肉分,氣血,循環將會更加流暢。

我們再來看看與松相反的緊

緊:更多體現在面部肌肉發緊,肌肉筋膜發緊,心裡感覺緊都是緊的表現。

對於很多病人說:我脖子發緊,腰特別緊,特別僵硬。僵硬和緊,表現於皮膚,筋肉,空間變小,比如:一輛4人座的車,做了8個人,這能舒服嗎?

鬆緊是不是可以作為我們去感知,去用手觸摸的一種感覺,同時它是否能夠作為手法針灸的一個理念呢?

筋:內經裡面有“經筋”,筋字是竹字頭,月,肉之力。竹,有韌性,可以用來編製成很多生活用品。我們的膝關節為什麼可以來回用?就是因為有韌性。

筋肉像一根繩子一樣緊緊勒住,甚至出現筋打結的狀態。

要調理筋的問題該怎麼辦?

鬆開繩索,擴大空間,結除結節,達到松的目的。

筋出現的最多問題是什麼?

筋縮症!筋變短了,短了的筋一定會影響到肢體功能,產生疼痛不適的症狀。內經裡“筋攣節痛”正是此意。

內經:在筋守筋,在骨守骨。

筋是不是無限的讓它松呢?

不,我們要掌握度,這個度,就是內經裡“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的意義所在。

鬆緊確定了,針灸手法解決的就是空間的問題。

氣血

中醫手法之氣血才是命根子(一)

什麼是氣血?

氣血可以說是針灸手法的核心,在多年的學習工作中,我認為“氣血”才是命根子。

什麼是氣?

大家認為氣是不是神秘又很玄的一個東西?對於沒有認知的,看不見的,摸不著的,沒有概念的東西,我們都會感覺玄。

氣有很多種寫法:氣 氣 炁 器

氣:內經裡面對氣的描述為“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燻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特別廣義的氣則為:呼吸之氣,空氣,氣態的狀態。

氣:米字氣,意為食物消化吸收過程。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

炁:先天的東西,兩精相博為之氣,關元,命門等更多的是下焦的腎氣。

器:器物,茶杯,椅子,器官(心肝脾肺腎)。

聚色成器,聚氣成形。

我們全身無處不是充滿了氣,“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體就是一副臭皮囊,皮囊裡面就是氣。氣支撐了臟腑,經絡的狀態。

中醫講衛氣,內經中“審察衛氣,為百病母”。

氣和神經有沒有關係呢?有關係。

衛氣包括神經。神經是衛氣的一部分。神經反應快,這杯水燙,這個地方痛,那就是有反應。衛氣也是一樣,保衛身體,剽疾滑利。

什麼是血?

何為血?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消化吸收以後產生的能量則為血。

人身血脈似長江,一處不到一處傷。

營氣虛者不仁,衛氣虛者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

氣表達的主要是百病之始,先傷衛氣,乃生百病,故審察衛氣,為百病母。

血主要表達的是循環。

掌握了氣血的狀態,針灸手法按照調氣血的思路進行,方法和療效就會大大提高。針灸手法調氣,刺血調的是營血,同時為衛氣開通道路。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