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華山論劍是為了九陰真經,那麼第二次和第三次華山論劍又是為了什麼?

睢州居士華強哥


第一次華山論劍

《九陰真經》重現江湖,各路人馬紛紛搶奪,一時間,風雲起。最後全真派技高一籌奪得了《九陰真經》,但是各教皆不服,所謂雙拳難敵四手,餓虎不敵群狼啊,如果真的硬氣的把《九陰真經》奪走,全真教就成武林公敵了。於是王重陽提出了“華山論劍”這個提議,王對王,將對將,來個高端對決,誰是天下第一這個《九陰真經》就歸誰所有。這個建議自然是得到了武林最頂尖的一批人的認同,其他人不認同也就無所謂了。於是有了這個第一次華山論劍,為的是爭奪《九陰真經》。

第二次華山論劍

而到了第二次華山論劍,倒是沒有再提出要《九陰真經》,因為現在再說《九陰真經》已經沒有輿論壓力了,也不會引起群雄攻之了,所以不可能提出拿《九陰真經》來做獎品。那麼是為了什麼呢?就跟《龍珠》中的“天下第一武道會”一樣,這次他們爭奪的是“天下第一”這個稱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往往,皆為利往,縱使是最頂尖的那一批人,也逃不出名利場。王重陽去世了,之前的“天下第一”空了,他們又有希望了,他們為了二論做了充足的準備,歐陽鋒被破蛤蟆功逃回西域重修氣功;裘千仞苦練鐵砂掌,同時為了拉低別人的實力襲擊了瑛姑的兒子;段王爺為了保存實力不願耗費內力救治;黃藥師和洪七公都在準備新的武功。

四絕,裘千仞,周伯通,郭靖都出席了本次活動,但是半道跑出來一個瑛姑把周伯通嚇跑了,段王爺出家變一燈大師了,順手渡化了裘千仞。歐陽鋒爆種了,練了假的《九陰真經》變瘋了無人能敵,黃藥師和洪七公都承認他是天下第一,但是在黃蓉把歐陽鋒騙走以後。他們又重新商量起天下第一來了,畢竟天下第一是個很崇高的頭銜,給一個瘋子會拉低他們的檔次,於是在和郭靖對招300以後,黃藥師和洪七公就承認他是天下第一了,一個是郭靖還年輕,武功進展也那麼快,另一個是一個是郭靖的老丈人一個是郭靖的師父,一家人不都一樣嘛……

第三次華山論劍

三論的話,又是幾十年過去了,老五絕就剩下黃藥師和一燈大師了,這個活動因為間隔太長,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傳統,所以其實應該是沒有三論了,他們只是一夥人聚一聚,去祭拜一下歐陽鋒和洪七公兩位過世前輩,歐陽鋒雖然是反派,但是和老五絕亦敵亦友,還是楊過的義父,洪七公更是郭靖和黃蓉的師父。

本來他是沒有比武的意思的,但是在祭拜的時候碰到一夥人在打鬥,要效仿五絕“華山論劍”爭奪天下第一。這種班門弄斧,關公面前耍大刀的行為(還打擾了前輩的長眠)自然是引起了眾人的不爽,楊過把他們驅逐之後,黃蓉想想,在祭拜後也沒有其他的活動,總不能千里迢迢就來著祭拜溜達一下吧,於是提出了三論。但是三論也沒有比武,總共就那麼幾個人了,一家出一個人補位,就把新五絕給湊齊了。


悠然歲月


三次華山論劍,成就了三個人物,第一次是王重陽,第二次是郭靖,第三次是楊過。這三個人物有幾個共同點,一是,武功高強;二是,三人都是為國為民的大英雄。三次華山論劍參加的人物,達成的目的也各有不同。

第一次華山論劍,為的是爭奪九陰真經。

第一次華山論劍的完整過程,由老頑童周伯通被困桃花島時,口述給郭靖。當時,江湖上出現了一本奇書——九陰真經,經書是一個宋朝官員寫成的,這人名叫黃裳,被徽宗皇帝授命雕刻天下道家書籍,這人十分聰明,在細心校讀道藏的同時,悟出了很多高深的武功道理,後來被人追殺,躲藏起來把這些人的武功全部破解,等武功大成出山報仇時,卻發現仇人老的老,死的死,黃裳自己也因染了瘟疫不久於人世,但不忍心自己的心血就此湮滅江湖,所以把自己的武功法門編寫成了上下兩卷的經書。

經書本來藏在一個隱秘的地方,但不知道怎麼被人找了出來,天下學武之人個個都想得到,你搶我奪,搶來搶去,不少武林人士因此喪命。後來事情越鬧越大,王重陽、黃藥師、洪七公、歐陽鋒、段王爺這樣的大高手也參與了其中,五人約定華山論劍,誰的武功天下第一,經書就歸誰所有。

那年,寒冬歲盡,華山絕頂,大雪封山,五人口中談論,手上比武,在大雪中比了七天七夜,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折服於王重陽的武功之下,認同王重陽的武功是天下第一,至此經書歸王重陽所有,江湖上的腥風血雨也落下了帷幕。

第一次華山論劍,是為了爭奪九陰真經。

第二次華山論劍,郭靖橫空出世,但武功天下第一的卻是一個瘋子。

第一次華山論劍成就了王重陽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聲,第二次華山論劍時王重陽已經過世,裘千仞本想參與,卻因德行有虧,被眾人圍攻,後來在洪七公大義凜然的教訓之下,裘千仞氣為之奪,幡然醒悟,意圖自盡之際被一燈大師所救。之後隨著一燈大師離開了華山遁入空門。一燈大師是無意參與華山比武的,來華山只是為了化解瑛姑和裘千仞,這場糾纏了二十年的冤孽,裘千仞是幡然醒悟放棄了比武,而老頑童因畏懼瑛姑,倉皇逃跑,不及參加華山論劍。所以真正參與了第二次華山論劍的只有黃藥師、洪七公、歐陽鋒、郭靖。


這時的郭靖,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未大成,洪七公和黃藥師都對郭靖手下留情,才讓郭靖在他們手下走了三百招,不過這也證明了郭靖的武功已近四絕的水平。

郭靖和黃藥師、洪七公比完武功,歐陽鋒驟然出現,此時的歐陽鋒被黃蓉用計逼瘋,精神已經不正常,但逆練的九陰真經卻成功了,招數極度怪異,黃藥師和洪七公都在其手下吃了虧,洪七公坦然認同歐陽鋒武功天下第一,黃藥師心中雖有不忿,但大宗師風度不失,也認同武功天下第一的是瘋了的歐陽鋒。

第二次華山論劍更像是歸納處理一些瑣事,裘千仞醒悟,郭靖武功躋身四絕,歐陽鋒成了武功天下第一的瘋子。

第三次華山論劍,重新定位了四絕和中神通。

第三次華山論劍,是在楊過用石子打死蒙哥,蒙古退軍之後。那時,臨近重陽,楊過欲前往華山祭拜洪七公還有自己的義父歐陽鋒。郭靖、周伯通、黃藥師、一燈大師等人隨行,這幾人既有祭拜故友之情,也有故地重遊之意。

到了華山,眾人見到一群武林人士,這群人效仿當年的華山論劍,爭奪天下第一。楊過等人在旁觀看,等到數招一過,眾人無不啞然失笑,原來這群武林人士不過是江湖上的一批妄人,不知道哪裡聽到華山論劍四字,居然來東施效顰。

這群人東施效顰也就罷了,偏偏還不識得正主,被楊過一聲長嘯震的渾身發顫,刀劍跌落在地,紛紛落荒而逃。

眾人此時已經沒有了爭勝的念頭,所以無人動手,黃蓉聰明伶俐,重新定義了四絕。“東邪”不變依舊是黃藥師,“南帝”做了和尚稱號改為“南僧”,“北丐”洪七公身故,由弟子郭靖接位稱為“北俠”,“西毒”歐陽鋒的招牌由義子楊過繼承,稱為“西狂”。

四絕已定,唯獨“中神通”王重陽的位置沒有人繼承,眾人調笑說黃蓉比周伯通更合適,本意說笑,誰料周伯通心無掛礙,從無爭雄揚名之念,決沒想到自己是否該算五絕之一,反而力捧黃蓉。相比之下,對於名利的淡薄,眾人都不如周伯通,再加周伯通九陰真經武功練成,要高於眾人,所以眾人心悅誠服的推周伯通為五絕之首,稱號為“中頑童”。

華山論劍從爭奪九陰真經開始,到五絕重新定位結束,歷經射鵰和神鵰,其中貫穿始末的是郭楊兩家的恩怨。第三次論劍,郭楊兩家恩怨終於有了了局,眾人也沒了爭勝的念頭。

所以這次論劍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給華山論劍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從此華山論劍在江湖上就只是一個傳說了。


驛城異客憶鄉人


根據《射鵰英雄傳》所述,第一次華山論劍(發生在《射鵰》之前),首先根據功夫高低,確定排名,之後由排名第一者,獲得《九陰真經》,達到結束江湖紛爭的目的。第二次在《射鵰》結尾,打了下,沒排名。第三次在《神鵰》結尾,直接排的名,沒打!表面看,沒啥問題,細究第一次就有問題,首先論劍前,《九陰真經》在誰手中,如果之前就在王重陽手中,《九陰真經》又確實歷害,王重陽沒有不習練的理由,哪麼本身就挺厲害的王,練了後會更加厲害,在華山論劍之時,就該滅了歐陽鋒,甚至黃藥師才對,又怎麼會給自己、教派、江湖,留下隱患呢?在《神鵰》中間接表述了王重陽曾經是義軍領袖,不會不懂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的道理!所以說小說千萬不嚴深研,一深研,樂趣沒了,帶來的卻是理不清的煩惱!


笨鳥193807871


本質是排名,排個第一,三次都是,只不過第一次有九陰真經這個彩頭,跟下注一樣。

王重陽道德高尚,自己得了九陰真經卻沒練,想找個天下第一的人來練,於是有了第一次華山論劍。

打了七天七夜,結果王重陽悲劇的發現自己就是那個自己要找的第一。

更悲劇的是,歐陽鋒見了不服氣啊,就趁王重陽死的時候去搶,結果王重陽是假死,一指差點廢了歐陽的蛤蟆功。

第二次還是排名。先是洪七公黃老邪與傻小子打,打三百招,一個師傅一個老丈人都想讓傻小子贏,旁邊的媳婦不用說,馬上傻小子要天下第一了,我們可愛的無敵破壞王歐陽鋒大大又蹦了出來,變成了洪七公黃老邪與破壞王輪流打,也沒打過,最後還是現場武功最差的來解決。

武功天下第一有什麼用?

第三次,儂好他好,大家好,師弟替了師兄,徒弟替了師傅,乾兒子替了乾爹,五絕重新定位,完事。

第一次的名揚四海,第二次糊里糊塗,第三次最沒存在感,尤其是北俠,人家升級了,根本不把江湖這點事放眼裡,眼裡只有襄陽。


口水丁羊羽


華山論劍其實就是頂級高手之間的小聚會。年紀最大的王重陽力壓四位中年高手,被稱為天下第一併保管九陰真經!中年人肯定不服啊,你多練了20年的功不是?!於是就有了第二次的華山論劍,誰想天下第一的王重陽在得到天下第一和九陰真經之後一年就掛了,剩下四人不相伯仲,自然要為九陰真經拼得熱火朝天,也就是射鵰的故事,第二次華山論劍的天下第一是歐陽鋒,但是瘋了,被黃蓉用計騙走,所以不算數(誰都不想承認自己的武功輸給瘋子)北丐和東邪力捧郭靖為天下第一!其實這時候在他們眼裡天下第一已經不重要了。所以就沒有約定第三次比武。第三次華山論劍純屬巧合,北丐和西毒命喪華山,眾人弔唁聚會,想起往事,重新封五絕稱號而已,已經與天下第一毫不相干了!!第一次的華山論劍應該是武林很多門派都有參加,不僅僅是五絕,所以才會揚名天下!


逍遙回眸丸


華山論劍始終貫穿全書的一條線,就是為了爭奪天下第一。在那個年月,江湖中能有這種頂級的賽事,對於每一個行走江湖的武林人士來講,無疑是一場饕餮盛宴。這就好比,時間追溯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跑幾十裡地去看一場露天電影,感覺大致是一樣的。

第一次論劍七天七夜,只知道是王重陽技壓群雄,獲得“天下第一”稱號,得到了九陰真經。

第二次論劍因為它難得一遇,畢竟它要經過漫長的25年時間,才舉辦一次。從第二次華山論劍的比試可以看出,郭靖是當世唯一能與五絕高手過招三百回合,而不落敗的小夥子,非常了不起。可是歐陽鋒是被黃蓉騙糊塗了……不知道歐陽鋒到底是誰?這種情況下,不戰而敗的。郭靖第一!

第三次華山論劍沒有真比試,真的是嘴皮子論的:黃藥師笑道:“老頑童啊老頑童,你當真了不起,我黃老邪對‘名’淡薄,一燈大師視‘名’為虛幻,只有你,卻心中空空蕩蕩,本來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我們高出一籌了。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五絕之中,以你居首!”就這樣,第三次華山論劍五絕之中的位置終於確定了,中頑童周伯通天下第一。可見古人說的“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都是虛名,因為武上擂臺爭霸賽就能分高低,但是會出人命拼死拼活地爭天下第一,付出代價太高——生命;所以真正的高手不會為了虛名去爭這個“天下第一”,那麼真正的“天下第一”就是埋沒在民間——高手在民間!


守望幸福快樂a


第一次是為了《九陰真經》,純粹的為利而戰;

第二次沒為別的,只是上一次約了時間,大夥一塊赴會罷了,或許也沒算到王重陽那麼早死,而且《九陰真經》已經有了得主,甚至歐陽鋒都練了,雖然是練歪了,但也蠻厲害的。

所以第二次是赴約,大夥一塊切磋,再分出誰是天下第一,還有就是五絕的重新安排,因此此次華山論劍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為了名;

第三次嘛,呵呵,名利都已經不太重要了,大夥一塊上華山無非就是緬懷之旅,路上遇見幾個莫名其妙的小朋友,頂多就是笑笑罷了,順便打趣地重新編排所謂的新五絕,但幾乎和名利無關。


鴻哥iouyh福小鋪


第一次華山論劍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九陰真經還為了天下第一的名號。俗話說的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習武之人都不願意做第二,一定要爭個第一。何況第一還可以得到九陰真經。九陰真經的武功非常玄妙,習武之人幾乎沒有人能抵擋它的誘惑。第一次論劍王重陽獲勝,之後九陰真經歸王重陽,這就名正言順。其實他的目的應該是為了避免江湖人為爭奪九陰真經自相殘殺……

第二次華山論劍,一部分人是為了爭天下第一的名號,像歐陽峰、裘千仞、靈智尚人等。這些人中以歐陽峰為代表,他已經練了九陰真經的功夫,而且練瘋了,唯一他還記得的就是“我是第下第一”這種痴迷於名的人最能應該“武無第二”的說法;還有一部分是來切磋武功的,像黃藥師就是,黃藥師是個文武全才,他志不在“名”,而在於“學”。還有一部分則是來看熱鬧的,像洪七公,邱處機及一些路人(郭靖)。

第三次,沒有第三次。


河清茶


這個華山論劍,第一次的九陰真經只是一個彩頭。

對於江湖人來說,華山論劍,只是一個頂級的賽事。他們通過華山論劍見來彰顯自己的武藝,奠定自己的地位。因為對於武林人來說,這個名稱是最重要的。中國這麼多武俠小說裡邊,絕大多數的武林人都是追名逐利的,有的人為了天下第一拋棄妻子,有的人為了統一江湖做老大,更是大殺四方。

所以說華山論劍最重要的是名次,如果能夠天下第一,他們甘願為此付出一生的代價。



時光溯洄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