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挖礦機浪費那麼多電能夠產生什麼對人類有用的東西?

段德順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貨幣是價值的載體,是一般等價物。黃金是天然的貨幣,紙幣是國家憑主權創設的貨幣,比特幣是互聯網上憑共識創設的貨幣。我們可以作一個比較:

美國淘金熱中,黃金的自然儲量在一定時期內是相當有限的,人們辛苦淘金,淘出的黃金成為個人收入,扣除路費、生活費、裝備(鏟子服裝)費,剩下的是淨收益。對社會的貢獻則是黃金總量的增加,畢竟黃金是人類社會無國界的硬通貨,而黃金的增加速度遠跟不上人類經濟的發展速度,所以黃金永遠是稀缺的。當然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大部分淘金的人沒掙到錢,反而是賣鏟子和賣牛仔服的掙錢了。

比特幣的挖礦熱中,比特幣的總量在中本聰的設計中被限定死了,分配方式是按算力分配,於是大家買礦機耗電挖礦,比特幣成為礦主收入,扣除礦機折舊、電費、雜費是淨收益。當然現狀大家也看到了,挖礦的現在也掙不到錢了。

從很簡單的商業邏輯來看,任何一門無門檻的生意最後都是會趨向於不掙錢的,因為只要有錢可掙,就會有更多的人湧進來,直到不能掙錢為止。挖礦是不是一門生意?是。挖礦有沒有門檻?完全沒有門檻,你可以用手機挖礦、顯卡挖礦、PC挖礦,都可以挖,只是不經濟而已。這一點上,挖礦和淘金是一樣的。淘金沒有門檻,老太婆也可以去淘金,只是可能年邁體衰淘金所得還不夠飯錢而已。

那麼我們再對比分析一下:淘金對社會有價值,是因為人類需要黃金,無論出於其貨幣屬性還是作為首飾用途、工業用途的使用價值。挖比特幣對社會沒價值,因為從整體來說,比特幣對人類沒價值,它只是一堆代碼而已。

那有人會說了: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貨幣也有購買力,對社會也是有價值的。但是,比特幣之所以有購買力,是因為大家對它形成了“共識”,認可它是虛擬貨幣之祖。換言之,任何一種虛擬貨幣從理論上來說都可以替代比特幣。那麼人類歷史至今,有哪種物品能替代黃金嗎?沒有。黃金成為人類的硬通貨,不是因為人類的“共識”,而是在漫長的歷史中戰勝了骨頭、貝殼、布匹。。。等等各種實物貨幣,最後成為人類的”共識“、貨幣的王者,換言之,是人家憑自己優異的物理化學特性真刀真槍幹出來的。而比特幣是靠啥?——白皮書形成的共識。這種共識,即非人類必須,又有無數山寨版本,共識的範圍和力度還隨時在發生變動。

所以,結論就是,比特幣本身是有購買力的。挖礦這一行為對於挖礦者是一門有意義的生意,但未必是能掙錢的生意。但從人類整體而言,挖礦除了白白耗費能源之外,但對於人類沒有什麼價值。


鳥鳴山說


這確實是個問題,很多有識之士都會有這樣的擔憂,比特幣挖礦導致能源消耗大幅增加,據調查,挖礦所需的能源已超過了159個國家的能源使用量,這個用電量比塞爾維亞國家要多,能為發達國家的300萬個家庭提供服務。

假設這個數字是準確的,比特幣也只使用了全球電力的約0.14%,還有其他99.86%使用電力的活動選擇性忽視了,單挑比特幣似乎有點不公平。但這些類型的統計數據有多有意義?

比如,今日頭條有七億的讀者,如果這七億的讀者把看今日頭條的時間去做些環保工作,撿撿垃圾種種樹幫幫兒童老人,是不是更有價值?

所以,

如果問:“比特幣挖礦使用這麼多的電力是否值得?

答案是,“這取決於你認為比特幣是否有價值。

挖礦消耗的電力是用來計算以確保比特幣協議的完整性,這樣不至於個人或機構能直接接接管比特幣網絡,現在的這些“浪費”,與我們現實中把銀行金庫建得像堡壘的“浪費”是一樣的。

最現實的,如果利用這麼大的計算能力來挖掘新的比特幣是有利可圖的,那麼我們會認為它是“值得”。而且很多人也回答過,挖礦也沒有擠佔工業/生活用電,而且很多挖礦用的電力也是對資源的循環利用,不能因為挖礦而放大這一現象。


超能網


一分為二的看,比特幣挖礦機一邊是浪費電,一邊也是為臺積電等產業帶來了發家致富的機會。耗電量驚人,但能為電產業產生的財富價值也驚人。

全球芯片生產巨頭臺積電發佈的最新財報出乎市場預料之外。

財報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臺積電合併營收同比增長5.9%,合計2775.7億新臺幣(約合93.96億美元)。

同期,臺積電實現淨利潤992.9億新臺幣(約合33.6億美元),雖然較2016年第四季度創下的1002億新臺幣歷史峰值小幅下滑0.9%,但明顯超過市場預期的972.3億臺幣。合計每股盈餘(EPS)3.83新臺幣。毛利率小幅下跌,從52.3%跌至50%。

臺積電解釋稱,稅後淨利潤及每股盈餘出現同比減少的原因,主要來自新臺幣的強勁升值,這一因素對營業利潤率產生了大約2個百分點的影響。如果以美元計算,公司第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1.6%,環比增長10.7%。

季度利潤好於預期,是因為最大客戶蘋果公司的iPhone銷量在黑色星期五、聖誕、元旦等假期表現不錯。

除此之外,按照臺積電財務總監兼發言人何麗梅的解釋,第四季度營收增長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虛擬加密貨幣。加密貨幣的火爆使得挖礦機芯片訂單雪片般飛來,迅速成為臺積電利潤增長的重要源泉。

財報顯示,去年第四季度,10納米、16納米和28納米制程的芯片營收合計營收佔到總營收的58%左右,這些型號中包括了加密貨幣挖礦機所需的主流芯片。

何麗梅預計,2018年第一季度,加密貨幣挖礦運算的需求將持續強勁,而傳統產品訂單將因季節性因素減弱公司業績表現。臺積電對今年一季度的預估如下:

合併營收預計介於84億美元-85億美元之間;假設新臺幣對美元匯率為29.6,則毛利潤率預計介於49.5%到51.5%之間,營業利潤率預計介於38%至40%之間;全年資產支出預計將介於105億美元至110億美元之間。

臺積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週四甚至表示,難以預測加密貨幣帶來的需求。

在iPhone X出貨量預估遭分析師調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需求疲弱之際,加密貨幣相關業務可能成為支撐臺積電營收增長的新重要支柱。投資者此前預計,加密礦機迅速崛起的芯片需求可能抵消智能手機芯片需求的疲軟。

業界預計,全球比特幣芯片預估九成以上都是由臺積電生產的。彭博社測算稱,製造加密貨幣挖礦機芯片將成為今年臺積電增長最快的部分,其帶來的收入有望佔到公司2018年總營收的十分之一左右。野村分析師Aaron Jeng認為,虛擬貨幣對臺積電的營收貢獻今年可能增長兩倍,至5-10%。

美國財經網站Motley Fool文章甚至表示,臺積電預計從加密礦機產業賺得的利潤將超過公司多年來的老客戶蘋果公司的iPhone芯片利潤。近日媒體文章稱,比特幣狂潮對臺積電貢獻相當於新iPhone。

國內三大(比特幣)礦機芯片生產商之一杭州嘉楠耘智在簡陋的官方網站稱,2018年公司將成為臺積電前三大客戶之一。該公司去年銷售額超12億,利潤過3億。這意味著利潤在兩年時間增長125倍。令人驚訝的是,如此高的產值竟是在“只有4名銷售人員”的情況下完成的。

而在嘉楠耘智驚人的業績增長背後,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就是臺積電。微信公眾號“讀懂新三板”稱,嘉楠耘智2015年營收5531萬,付給臺積電的費用高達5812萬元,超過總營收;2016年營收3.16億元,付給臺積電1.86億元,佔到總營收58%。2017年估計有5個億左右支付給臺積電。

目前世界排名前三的數字貨幣礦機生產商均在中國,分別是比特大陸的螞蟻礦機、嘉楠耘智的阿瓦隆和億邦科技的翼比特。集微網報道稱,比特大陸12月躍升為臺積電的最大大陸客戶。彭博社稱,今年僅僅來自比特大陸下單的挖礦芯片就高達10萬片之多,訂單來得又急又快,加上其他虛擬貨幣業者也擴大投片生產,讓臺積電首季營收淡季不淡。

週四,臺積電開盤價為245元,收盤價報248.50元,漲幅2.69%。過去52周,臺積電股價最高為250元,最低為179.50元。

過去一年,臺積電股價漲幅超過26%,今日盤中觸及250新臺幣,創出歷史記錄高位,總市值增至6.44萬億新臺幣(約合2179億美元,或人民幣1.4萬億元)。


全天候科技


悟空問答的網友大家好。這個問題也是大家一直在討論的問題,一個虛無縹緲的貨幣,為什麼可以產生比黃金更大的價值?事實上,它好像什麼也不是啊。

眾所周知挖礦除了要費大量的計算能力來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以外,還需要耗費高昂的電費,這些費用在中國、冰島這些國家應該算是相對便宜的,但是如果換到另一些國家可能就真的可以稱作是巨資了。

虛擬貨幣是否能夠對人類有用?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它確實只是一個符號而已,本身並不具有價值。但是,由於虛擬貨幣的數量有限,全球又有那麼多人為了投機來挖這些東西,而且隨著貨幣數量的減少,挖礦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這就增加了虛擬貨幣的稀缺性,畢竟——物以稀為貴嘛!

另一方面,確實礦工們挖礦的熱情也令一些行業受益——最明顯的就是計算機芯片行業,因為挖礦主要拼的是硬件實力——計算能力,因此計算能力越強的計算機就越是賣得動。GPU芯片巨頭英偉達和AMD近幾個季度的財報都因為挖礦的原因,導致相關的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激增。

但是個人感覺虛擬貨幣的熱度並不一定可持續。首先這是一個波動性巨大的市場,這自然會引發政府的監管,監管嚴厲之後,虛擬貨幣最後很可能變成一個地下的市場,不受政府支持,這會加大其發展的難度;其次,加密貨幣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網絡安全問題,最近已經頻頻發生虛擬貨幣被盜案,你今天辛苦挖來的貨幣,明天就說不準到了誰的口袋裡了。

總而言之,對於虛擬貨幣這種新興事物,還是應該謹慎對待,不管它有沒有價值,投機總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何況受益是一個“偽隨機性”,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對方用的是多麼強大的設備,你的成功永遠取決於你的競爭者。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Teku特酷# 點擊:https://www.toutiao.com/i6516770828921602574/


Teku特酷


看看上面的圖,比特幣的礦場有大量的機器,同時不分晝夜的工作。耗電量是巨大的。要想知道,浪費那麼多電對人類有什麼好處?那得看看比特幣本身有什麼價值。如果這樣做沒有價值,那麼自然就會停止,因為沒有人會投資不賺錢的項目,自然而言也就會沒落。

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報告中指出2017年全球用於比特幣挖礦的電力消耗達到了36太瓦時,相當於卡特爾一個國家一年的電力消耗。的確不容忽視,如果再繼續擴大,那麼必然將會對世界能源結構產生影響。

實際上,並不需要過於擔心,目前只不過是比特幣的試驗期,在比特幣價格大漲的情況下,這樣自然是划算的,否則也不會有人去投資,但是隨著比特幣價格的回落,這種情況必然會改變,如果比特幣真的值得如此大量的消耗,那麼就說明其有價值,如果沒有,則這種情況很快就會停止。


以股易金


挖出一個幣不僅僅需要電力這麼簡單,還需要其他的一些必要條件,僅從電力這個方面來評判整個挖礦行業的價值是片面的。首先我們來捋清挖礦行業的運作流程,分析各個環節中產生的價值,再來看挖礦這個行業到底挖出了多少有用的東西。


簡單來說,挖礦需要礦工+礦機+挖礦場地+電力+網費

,這中間產出的不僅僅是幣,還有礦機及零件廠商的鉅額利潤,礦機廠商巨頭比特大陸就賣17種礦機,市場份額佔到了70%,比特大陸的礦池業務也利潤頗豐,據伯恩斯坦美國半導體團隊估算,比特大陸2017年經營利潤在30億-40億美元,毛利率75%,經營利潤率65%。要知道,英偉達用了24年才實現這樣的利潤水平,而比特大陸只用了短短四年時間。


顯卡廠商英偉達一季度財報顯示,英偉達當季OEM和IP方面營業收入同比大增148%,其中約75%的收入和數字貨幣挖礦有關。還有其他的礦機相關利益方也獲利不少,這些也都應該算入挖礦所帶來的價值中。挖出的幣種價值自然不用說,肯定是一部分存在礦工或礦場主手裡,一部分拿去市場交易。而現在的比特幣價格雖比最高點下降了不止一半,但這幾天也在8000美元上方,之前摩根士丹利股票分析團隊預計,即使按很低的電費成本0.03美元千瓦時算,大型礦池的盈虧平衡點也達到了8600美元。這意味著,只要比特幣市價低於8600美元,礦工挖比特幣就會賠本。


幣市從來都是利益驅逐戰場,只要可以盈利,有機會盈利,挖礦產業就不會停止,產生的價值就不會消失,從另一方面說挖礦也驗證了“利益是人類行動的一切動力”。


B圈區塊鏈


第一,想想鈔票,人類花了這麼資源精力,又是各種紙張,油墨,各種防偽技術,它又為人類帶來了什麼有用的東西呢?又不能吃又不能喝,擦屁股還嫌硬。挖礦也跟鈔票一樣,是帶不來任何實際的東西的,但都為人類帶來了方便,交流,快捷,帶來了無窮的發展。

第二,現在的大規模挖礦,地址主要都隨著電能在走,這裡普及一個常識,大規模的發電,除了少量的用水庫,用電池以外,99%都是無法儲存的,特別是水力發電站,豐水期,發的電都是過量的,只能白白浪費了,或者乾脆就不開機讓水白白流掉,用這些電來挖礦,叫浪費嗎?

手機回答,未完待續


劍之刃2


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會讓互聯網行業和其他需要大量計算和收益的行業受益。區塊鏈技術也可能會成為未來人工智能的基礎技術之一。

大量電能使用了,但是不是沒有付錢,挖的人付了錢,也是發展GDP。現在電能不緊缺問題不大,特別是水電。電力公司硬件製造商和交易平臺都獲得發展。

比特幣未來肯定會漲漲跌跌,有人會賺有人會虧。不過這些人不虧到比特幣還是會虧到股市或者別的方面。不過比特幣還是比中國股市靠譜得多,不像股市和房地產那麼容易被操控。比特幣總數量有限,每天能開採的也固定,也不會被政府和某些機構壟斷。

安全起見,資金不夠的還是要避開,不要拿所以資金去投資比特幣,更不要玩槓桿。


Huai槐


比特幣挖礦毫無疑問是需要電力的,但韋物主義認為這絕對不是一種浪費。

世界上任意兩種物質的相互轉換,到底劃不划算,得看兩者之間的性價比了。



電力是一種普遍的能源,那麼他與挖礦交換的到底是什麼呢?韋物主義引進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解說下:

物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熵增,就是說物理世界看起來總是走向無序的。但生命世界則是越來越走向有序,走向有序的行為就是要把熵減少的行為,但是整個系統的熵還是在增大的。換句話說,就是在生命行為裡,自己的熵小了,周圍的熵就增大了。

這個概念用在比特幣挖礦上,也是一樣的。挖礦帶給我們的是比特幣的記賬權和比特幣獎勵,比特幣獎勵我們姑且不談。記賬權就是在鏈上形成共識機制,我們想要達成共識走向有序,就是要把熵減少。但是減少熵的行為,必然會增高周圍世界的熵。

比特幣挖礦確實是用了很多電力,但是它實現了更多的價值,達成共識,把無序變為有序。 雖然目前絕大多數人去挖礦都是為了附帶的比特幣獎勵。但是挖礦本身的意義比這些比特幣獎勵要高得多。因為一旦形成共識之後,就會有信任,就會產生很多的合作機會。

區塊鏈比互聯網的牛逼之處就在於他能實現價值交換,而互聯網智能實現信息的交換。價值交換的核心就是所有參與方都必須形成一個共識,簡單來說,就是這些人要認為某一樣東西是值多少錢的,並且價值在一定時間內是不會變的,他們才會彼此交換。這個共識機制,目前來說只能用區塊鏈中的挖礦來實現。

挖礦這個技術,離開比特幣可發揮的空間其實更大。就像AI行業,他止步不前,就是因為他們都缺少大量的數據,但是把他們和區塊鏈聯繫起來之後,一旦達成共識,就可以給鏈中的數據定價,在鏈中對數據進行買賣,形成一個相當大的數據市場。AI行業的發展前景也就清晰了。

挖礦是否能擠佔生活用電,浪費能源。韋物主義也特地去調查了一下: 據瞭解,人們正常的生活用電是由國家電網所壟斷的。國家電網並不直接生產電能,而是和媒電站或者水電站等合作,從他們手裡倒賣,國家電網從中吃差價。很多大型的挖礦公司甚至是挖礦者個人都是直接和發電站合作的,所以韋物主義覺得,擠佔生活用電的說法並不能成立。

當然韋物主義也不否認在將來會有更高嗎的挖礦方式出現,但是就目前來講,挖礦是有意義的。


韋物主義


當人類發的電力全被礦機佔走了時,誰信?命題陷阱永遠替代不了現實。

杞人憂天的事不存在了,那麼,世界不是用瓦特計算的。電力的產生與隕滅是同時發生的,可錢不同,沒錢哪兒來的電?換來電的錢去哪兒了?

運行十年的礦機還在哪裡,交的電錢在流動在交換,交換之後還有多大流通價值,以及交換本身的合理性,才是現象其本身的價值。存在即合理,是其背景和寄生存在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