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鵰俠侶》中,為什麼金庸讓郭靖夫婦戰死?

林森5772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之所以這麼引人入勝,原因之一就是他能把虛構的人物,故事和真實的歷史巧妙的結合起來。既不會架空歷史,又不是真實歷史的重現,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創造了一個亦真亦幻使我們心馳神往的江湖。

在“射鵰三部曲”的終結篇中,金庸先生之所以讓郭靖,黃蓉夫婦戰死襄陽,這一方面是因為郭靖的人設所置。郭靖不但是一代大俠,還是一位大儒,他的個人成長史也是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過程,並創造性的首次提出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理念。此時蒙古鐵騎兵臨襄陽城下,做為身負絕世武功的大俠,做為大宋子民,他只有義無反顧的投入到這場對抗當中去併為之鞠躬盡瘁,才能實現他的價值,才能和他的三觀相符,他別無選擇。

另一方面,真實的歷史情況是:襄陽城並沒有擋住蒙古大軍的鐵騎,蒙古人最終建立元朝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事實。按照金庸先生既尊重歷史現實又要與人物的性格特徵,行為準則想符合的創作原則,那只有讓郭靖夫婦和蒙古鐵騎死磕,硬懟,非得拼個魚死網破不可才行。郭靖不會也不能苟且偷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綏靖政策從來不是他的選擇,他只能和襄陽城共存亡,即使拼到只剩下自己一人,他也會血戰到底,直到馬革裹屍。

捨生取義,殺身成仁是儒家傳統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郭靖作為提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一代大俠,儒將,身體力行,最終戰死襄陽,既成全了自己,也尊重了歷史事實,他死得其所。


田獲三狐


郭靖和黃蓉這一結局,給人們的感覺,首先是很悲壯的,也符合了人們心目中對郭靖夫婦“俠之大者”的定義。之前,郭靖與楊過的談話中也談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話,似乎預示了郭靖夫婦守衛襄陽城的最終結局。此時,看到滅絕師太的那句話以後,人們內心不免有又一些惋惜。畢竟我們在看射鵰的時候,是看著郭靖一步一步慢慢成長起來的,看著郭靖和黃蓉經歷了很多挫折,才擁有了最為完美的愛情。

然而滅絕師太說法,似乎是站不住腳的。在金庸武俠中,郭靖夫婦的結局,唯一出現書本中的字眼,就是滅絕師太所說過的那句話。可是,滅絕師太的話就如此有權威性嗎?滅絕師太的話真的可信嗎?聯想一下紀曉芙之死,明明是滅絕師太殺死了紀曉芙,她自己卻硬要說紀曉芙是死於楊逍之手。

滅絕師太與明教結仇,是因為她的師兄孤鴻子之死。孤鴻子明明是因為抑鬱而死,她卻將這一切歸咎於楊逍一人身上。也因此,滅絕師太與明教勢不兩立。滅絕師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是一個固執的、毫不講理的“名門正派”的掌門人。講什麼理?她就是理。這樣的一個人說出的話,怎麼可信呢?她的話毫無權威性。

有權威性的一方無疑是蒙古,他們在破城以後,抓到了郭靖和黃蓉,卻沒有對外公佈?當年,《神鵰俠侶》時期, 蒙古抓住一個郭襄都要綁柱子上給天下人看的。破襄陽城,抓住郭靖夫婦這可是大功一件,這在蒙古一點消息都沒有傳出來?

有趙敏在,當年郭靖夫婦要是被抓的話,這一消息也早就被她拿出來炫耀了。特別是趙敏在說服張三丰時,她必定會拿郭靖夫婦的結局來做例子,以震懾當時的“頑固”的張三丰才對,然而趙敏並沒有這麼做。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而且,忽必烈對於郭靖是十分佩服的。忽必烈也曾坦言,一個郭靖要抵得上10座襄陽城。且忽必烈十分重視人才,從他最開始對待楊過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襄陽破城,即便郭靖大敗,忽必烈也不可能會在捉住郭靖後將他處死。

襄陽是怎麼被攻破的?並不是因為襄陽真的守不住了,而是因為守城的呂文德投降了。如果,此時郭靖夫婦在襄陽城內,他會任憑呂文德開城投降?唯一的解釋就是,郭靖夫婦當時不在襄陽城裡!既然不在,也就談不上破城之時死在襄陽城了。

至於當時郭靖夫婦去了哪裡,我們便不得而知了。但是,對於郭靖夫婦戰死在襄陽這個說法,並不可靠,而滅絕師太所說的那句話,也不具備權威性。不知道各位對郭靖夫婦最終結局是怎麼看的呢?


陌生人Strangers


這是金庸先生寫小說的一個特色。不管怎麼說,郭靖夫婦總算是有始有終。充分體現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髓。第一部射鵰英雄傳中,郭靖成為北俠,練成了蓋世武功,擁有九陰真經,武穆遺書。但是按照金庸先生的慣例來說,你學誠這麼多東西,得到這麼好的東西,總要學以致用。所以說,最後郭靖為了守襄陽而戰死。

雖然看起來是一個悲劇,就像岳飛一樣,郭靜總算有一個非常忠烈的名節。這樣的郭靖才無愧大俠的稱號,才無愧於他的名字。

如果說郭靖功成名就,得以善終,那麼這部小說寫的就不是那麼成功了,也不會如此的感人至深。


時光溯洄者


這就是這個人設的歷史命運。

從郭靖的人生看從小生活在塞外,孤兒寡母,李氏從小必然教育他如岳飛的詩詞,自己父親的故事,從小的人生經歷,江南七怪的言傳身教,全真教主馬鈺的教育,自己師傅洪七公的教育。這以後對九陰真經的爭奪,對武穆遺書的爭奪,對華山論劍的爭奪,多次教育了他。

這些教育都很正面,自己義弟楊康的人生,他一定視楊過如子,好好培養,沒想到楊過的際遇總和他想的不一樣。

還好最後楊過成為神鵰大俠和小龍女行走江湖,名聲不錯。

郭靖完成了他父親未完成的遺願,也完成了作為兄弟對楊康的諾言,最終戰死沙場保家衛國。

這一場大戰也反應出政府不力,民間再使力也彌補不上。

對單打獨鬥有利的武術,在軍隊群戰裡面效用就不那麼明顯了。

現實中確實有武穆遺書,分兩部分,一,兵法,二,軍隊武術,這部分武術和利於單打獨鬥的武術有所不同,更加重視群戰。


北國風雲2


個人覺得原因有二。

一、劇情需要,如果郭靖夫婦不死,神鵰俠侶寫不下去,郭靖會的功夫大部分楊過都會,尤其是降龍十八掌,如此接近有如此親近的兩個大俠(兩個主人公)怎麼謝,怎麼安排?

二、只有郭靖戰死方能將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有國才有家的精神演繹得淋漓盡致。否則會讓郭大俠的一生留有遺憾,亦不符合郭大俠的性情和性格。


不多堂姓名學研究中心


因為宋朝敗了呀,如果郭靖夫婦不死的話,那不就是苟且偷生了嗎,為了展現他們的大俠氣概,必須讓他們死。

當然,這也有金庸先生尊重歷史的緣故,如果換做現在的編劇,指不定把他寫得多麼厲害呢,用兵如神,以一敵萬,實在不行,還能讓他們穿越回現代,再談一段感情。。。


夏夏胡扯


宣揚一種為國為民的大俠精神,金老爺子的家國情懷,一直喜歡寫襄陽,自古以來就是軍事重鎮,處於江漢地區,古代基本上拿下長江上游,再順流而下,基本上就贏了南方政權一半。


孫先森的小情懷


情節故事發展的結果


珍惜每一分鐘每一秒鐘


因為他是神鵰俠侶裡真正的大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所以一定要為國為民戰死


養生大龍哥I


那個時候就算沒有戰死也活不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