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糧食像汽油一樣漲價,農民會富裕嗎?

笑看江湖59


如果糧食像汽油一樣漲價,農民還是不會富裕的。

為什麼?

就算你農村的糧食啊就是你漲價漲得怎麼樣?這些年來農村糧食的價格就擺在這裡放著了,他不可能上漲的很高。是吧,你看看這麼多年了,改革開放40多年了,我們在這個農產品的糧食的價格還是一塊多錢。

第二點就算你漲價格。那你農業上使用的農業的播種機,農業的採摘機,農業的大型的拖拉機,你是農業設備,也是用電的,你是不是都要漲價,農機的持有也上漲,都是跟他一起水漲船高啊。還有農業用到的化肥呀,農藥啊,都會跟他一起上漲。甚至漲價的幅度比這些主要的這些輔助漲價的幅度還要高。

第三,漲多少無所謂,農民錢包剩下多少才是實惠的關鍵。

那你再來算一算這個經濟賬兩邊都長,而且生產資料,農業的加工的這些資料,這些費用或者是講可能都在漲的時候,比農民還是老樣,你就是產品銷售單價高了,其他的輔助生產的這些生產資料價格都在同步的漲啊,還不是一樣,那農村還是富裕不了。

本文原創於《三農創業坑》,三農創業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別談夢想和情懷了,

小故事,大教訓,少走彎路,不掉進坑裡,是我們的初衷。

親愛的三農回鄉創業的朋友們,是否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如果能給你一些幫助,給一個點贊吧,

如果覺得能夠幫助到身邊的朋友,就轉發給他哦,這也就是《三農創業坑》的最初出發點,本文章原創,請監督版權,謝謝!


三農創業坑


糧食漲價農民會富裕嗎,這要看在什麼前提下漲價,如果只是糧食漲價,別的一切都不漲價的話對農民的收益可能會有所提高,相對來說是會比以前富裕不少,但是可能嗎?糧價上漲別的物品價格也會飛速上漲,這樣還是和原來一樣也可能還不如原來沒漲價前,農民也不會因為糧價上漲而富裕。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印度的農民主要種植大米,米價上漲很多可是種大米的農民富裕了嗎沒有。還有我們國家前幾年普洱茶價格飛速上漲,那些茶農們富裕了嗎也沒有,相反茶農的利益反而收到了損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受益者是掌握了大批資金的資本家和金融家,他們因此獲取了大量的利益,而農民只是看起來糧價上漲帶來了受益,其實最後可能會受到傷害。所以說糧價上漲農民也不會因此而富裕,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如有雷同不勝榮幸,不喜也請勿噴,謝謝!





田園居小蘇


如果糧食像汽油一樣漲價,農民會富裕嗎?



10月21號汽油、柴油兩桶油又漲價了,每噸又漲了100多元,這應該第九連漲了,還一個勁的抱怨虧損,還有國家對石油補貼。如果糧食像去年一樣漲價,農民富裕的機會有,但是不是絕大部分農民富裕,只有少數農民的富裕,也就是糧食種植大戶或者是涉入企業會富裕。對於普通農民來說,這事增加了農民種地積極性,而且也能多收一部分,減少家庭的經濟壓力。

我國就有18億畝耕地,9億農民平均人均兩畝土地,每畝土地一年,春末季和秋季兩季收穫2000斤糧食,去除種植成本還餘多少錢?如果糧食的價格相汽油一樣漲價,農資產品的價格會驢打滾的向上翻,比如農藥化肥種子等等。比如今年糧食不值錢的情況下,農藥化肥比去年價格上漲了30%以上,農民就是種地也賺不了幾個錢。這就是經濟專家說的蝴蝶效應吧。



如果糧食價格像汽油一樣飛速的漲價的話,社會上就會出現餓死人的現象,因為糧食價格飛漲,對於低收入家庭來說消費跟不上,畢竟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低的保障,沒有糧食吃,你就沒法生活,這一點毋庸置疑。

如果糧價提高了,人們的消費支出就增加了,而且這是必須的支出,糧食價格像汽油一樣瘋漲的話,就會引起社會的不穩定性。所以任何一個國家不會讓糧食價格像汽油一樣長那麼快,如果糧食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任何國家都會進行宏觀調控,開倉放糧打壓糧食的價格上漲。



總之,即便是糧食的價格像汽油一樣飛速的瘋長,農民也不會富裕,因為你是處在社會最底層的一類群體,對於糧食的價格沒有話語權,對於農資產品的價格也沒有話語權,只是被動的接受糧食的價格,農產品的價格以及生活品等等的價格。而且糧食的價格飛速的上漲,會引起社會的恐慌,任何國家不會讓糧食像汽油一樣瘋漲的也沒有這個可能性,因為糧食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宗元


如果糧食象石油一樣漲價,農民會富裕嗎?應該說會強一些,但用富祫來比較還是相差甚遠。

第一,我國僅有18億畝耕地,分別分散在九億農民手裡,人均佔有土地才僅是兩畝。土地又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單靠土地打糧食養活,是不可能富裕的;

第二,土地的生產能力有限,它不能等同於石油。這些年來中央對農業的投入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我國的糧食總產量去年已達到12358億斤。這個數字已經是歷年最好水平。算算總產值,去掉成本,再分到九億農民手中。按目前生活水平,即是糧價翻一番,也一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第三,我國人均佔有的耕地還承載著種植其它作物的任務,比如油料,蔬菜,瓜果,菸葉等等。所以僅靠糧食漲價達到農民富裕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丟掉幻,腳踏實際,在搞好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安排好自己的打算。


沐浴祥光689


不會,國務院糧食總局會進行糧食價格調控,不可能暴漲。因為國家有應急儲備糧庫。舉個例子,如果今年小麥價格,由於抄作瘋漲到五元,糧食總局就會抽調糧庫儲備小麥,以一元價格進行外售從而達到市場飽和壓低小麥價格作用,做到糧食價格調控的目的。反之,如果小麥跌至五毛錢,糧食總局就會一元的價格進行回購儲備。所有糧食只有過度漲跌,不可能存在暴漲。



愛平邑


民以食為天!農業穩,天下平,農民安,天下安!九億多農民的生計關乎國家安全!

糧食是國家戰略物資!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可見糧食的重要性!在商品社會,糧食的敏感性,不亞於石油,是基礎產品,一旦基礎產品漲價,定會帶動上游產品瘋長,成夲升高了,其它生活消費品會隨之升高!這對生活在社會高端的影響不大,但對於生活在社會大多數底層的人來說則是災難性的。

中國有句俗話:“穀賤傷農,物賤傷工”。

一個合理的商業框架社會,要進行合理的調控,這就需要全面衡量!

控制糧食石油等國家戰略,是關乎國家安全的大問題,不能因為單獨追求利潤而置國家安全於不顧!

因此一個國家的興衰,看國家農業是否穩定!

總之糧食是國家命脈,漲價於否關乎國家穩定安全的大事,不可不慎!


狼煙一九三一


可以肯定地說:永遠富不了!假如1人3畝地,年產三千斤稻穀,脫成米二斤七百斤,十元/斤好了,二萬七千元。糧價漲了,農藥化肥跟漲,真他工作的人工資要跟漲,不然一個月下來,工資拿來買生活必需品都不夠。反過來等於沒漲,適當漲,社會還可以承受,大漲農民日子更難!農民沒有發言權,定不了價。靠種田,能發家致富我沒見過,只能解決溫飽問題。看看周邊管五十畝以上,甚至幾百畝的,我也沒見能過上好日子的,甚至拿了補貼,趕緊溜不是少數。我認為:農民種一畝地,補貼二千,那是對農民最好的政策。你永遠看不到長草的田了,真正的惠農,落到實處!




浙北布衣


不僅不會富裕,還會更差。

大家都知道剪刀差,剪刀差的由來就是在各個環節上的附加值。舉個例子,小麥一塊錢,磨成麵粉就可以賣到兩塊,因為中間有加工的附加值;如果是精加工,可能就是三塊了;如果做成包子,可能一個就兩塊了,因為裡面有餡的附加值;如果是慶豐包子或者狗不理包子,價格就更高了,因為加上了品牌的附加值。

為啥說糧食漲價,農民收入不增反降呢?因為農業生產的流程遠沒有工業生產流程多,出售糧食的流程就是運輸,銷售。而工業產品的流程多達幾十個,最基本的分為幾個大類,粗加工,精加工,運輸,倉儲,銷售,附加值的計算是在前一個流程的基礎上增加的,算一筆賬就知道了。

如果現在糧食按一塊錢算,翻一倍,也就是兩塊錢。

如果按每個環節利潤30%算的話,工業產品的價格就是每個環節都要乘以130%,1.3x1.3x1.3x1.3x1.3=3.71293,這還沒乘以原料的價格呢。

糧食漲價,各環節成本肯定增加了,那利潤也要有相應的增加,糧食翻了一倍,各環節利潤增加15%,不算多吧?

那就是1.45x1.45x1.45x1.45x1.45≈6.4

糧食漲了一塊錢,工業產品則要漲兩塊多。而這隻計算了五個最粗略的環節,實際情況下,環節更長,流程更多,價格也只會更高。

所以,靠糧食漲價帶動農民增收基本屬於睜眼說瞎話。能提升農民收入的方式,一是增加附加值,小麥哪怕是磨成麵粉再銷售,都比直接賣糧食收入高。

二是跳過中間環節,直接面對終端銷售,這樣就算是讓出部分中間環節的利益,也比直接賣農產品價格高。

不管哪個法子,都成糧食漲價來的有效。


老夏說


農業最終的發展是農場化、集約化、現代化經營管理,有5%的人口生產糧食作物足夠了。而傳統家庭作坊式的農業、80%的人口務農,是賺不了錢的。農產品靠漲價賺錢不科學,影響百姓生活。糧食生產只能靠規模經營。

所以,中國的現代化,一定要逐步把75%的農業人口轉移出來,進入其他行業。中國中西部要建多個“國家公園”、“國家林場”,吸收農業人口轉為公園、林場職工。東部農業人口逐步進入城鎮,重點把中小城鎮建設精而美、現代化,別都擠大城市。國家要把錢多向中小城鎮投,特別是有經濟發展特色的中小城鎮。

另外,從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後,“農民”一詞就該放到博物館了。因為《決定》已明確城鎮與農村都統稱居民,農村也是居民,不該有差別。而且要逐步消除城鄉實質上的那些差別。要讓農村建設得比城市更現代化、生態宜居。


東之水32552593


糧食是國家主要重視的基礎,不可能,也不敢讓糧食價格暴長。一旦糧食失控,其它食品,油,肉,蛋禽等農產品價格勢必會跟著猛長,對市場而言,也不一定是好事,對消費者還說,低收入群體就更不好辦,對普通工薪階層來說,房子是按揭的,供養子女從幼兒園到大學,加上生活的各種開支,壓力也是相當大的。老百姓也就盼著物價穩定,沒有通貨澎漲。

糧價低,是農民種糧積極性差的原因之一。我們的糧食,農業自古以來,國家就從來都沒有放棄過,放鬆糧食生產,對社會就產生不穩定因素。雖然對農村都有各種補貼,實話實說,對那點補助性的錢,只是杯水車薪,農業生產也同樣有不可抗拒,不可預測的風險。就算正常年景,除去肥料,農藥,以及各種生產資料的成本開支,其利潤也就所剩無幾。遇上災害,一年的辛勤汗水就白流了。而且還虧。

農村真正富起來的,幾乎都不是種植戶,至少是養殖戶。但現在搞養殖,一是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有一定養殖規模的,都必須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而且有諸多限制,有嚴格的審批程序,真正讓農民富起來,除了重視,各種惠農政策,加大對農業,農村的資金投入,提高糧食補貼,不把糧食危機轉嫁給廣大消費者,用其它項目的收入,支持,支撐農業的發展。讓農民有種糧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