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為什麼沒有剩女?

用戶70072742407


法國是一個多情而不濫情的國度,是一個對開放式婚姻接受度極高的地方,他們的婚姻始於情也止於情。請問一個能對婚姻和感情如此包容的國家,怎麼還可能有“剩女”這麼偏激的詞彙。



法國社會觀念包容度極高

他們對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虐戀都無比寬容。他們沒有將性看作是骯髒的東西,更不會將性行為看作是傷害。

他們認為人可以愛上多個人,包括在不同時間愛上不同的人,和在同一時間愛上不同的人。

法國人浪漫多情,相當多的人出得光明磊落,毫不掩飾。法國男人出軌率高達50%多,女人出軌也達40%多。


法國女人天性解放

在法國,女人真正踐行了其輕浮的“天性”,“一些女性換了五任丈夫”,只要她們在戲院裡看上了某男士,就會主動出擊,約他去跳舞、消遣。

中法女人談美的差異

在中國,女人年過二十五不再談青春,年過三十五不再談年輕,年過四十,無論曾經如何花容月貌,就不再談姿色。她們忘記了女人可以永遠談美麗。

而法國女人的心思:她們不管活到什麼歲數,一定美麗到老。女人有各種老法,而法國女人,只希望能優雅地老去,所以法國沒有剩女。

比如年老的奧黛麗·赫本、戴爾·海頓等。而在法國,年老仍舊風姿綽約的普通女性比比皆是。


hello行走的荷爾蒙




我在法國生活多年,可以說說我長期觀察的結果。法國男人和中國男人不一樣,他們喜歡有趣的女人,對女人的年齡,相貌,和處不處不太關心。法國女人也和中國女人不同,她們對男人的地位,工資,身高,房子和車子都沒有感覺。她們和一個三觀差不多的男人在一起的時候愉快就成了。

就說法國現在這個小馬總統吧,和大他二十四歲的布老師結婚,大家說說這個小馬圖個什麼呢?布老師和老媽一個年紀,相貌一般,還有三個孩子,也不是富婆,沒有一點兒我們想象的優勢。但是,人家倆就是愛上了,不管家長同意不同意,不管別人怎麼看,同居了還結婚了。



小馬前面那個總統,叫奧朗德。看著胖乎乎,挺敦厚。但是在任的時候,被發現揹著當時的女友,從總統府偷偷出來幽會另一個女朋友。最後那個被甩的記者女友寫了本書噁心他。就是這個五十多歲的前女友,離開奧朗德,又帶著孩子跟別人好上了。

再前面一個,是那個薩科齊。別看薩科齊瘦小,能量可不小。競選總統的時候,他的漂亮老婆和競選小組裡的一個人好上了。當上總統後沒幾天就離婚了。可是薩科齊運氣不錯,沒有幾個月,就和已經是孩子媽的世界名模結婚,並且沒有多久還又生了孩子。

法國人對男女關係比我們看得開,基本沒有我們的那種忠貞不渝之類的概念。好就在一起,感情沒了,就放開對方。所以您說他們那裡哪有剩下來的女人呢?


登錄法國


法國無剩女,這種說法也不對!

“剩女"一詞,來自中國。


法國則稱大齡。應該說只是稱呼不同而已。

法國是一個自由浪漫的國家,對待兩性問題上開放已久。看看歷史上法國那些裸體名畫,就有所印象。

法國的憲法也規定: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在撫養、繼承遺產上,享有同等權利,這就給女性很大的自由度。法國的前總統奧朗德雖是幾個孩子的父親,卻是一個不婚主義者。法國女人也一樣,非婚同居是婚姻的一種形式。沒有法律上的婚姻束縛,散夥率也高。



法國少女懷孕率也很高,很多是未婚同居產生。

法國的女性追求的是一種自我獨立意思,獨身者不是個別現象。開放的兩性觀念,沒人說三道四。


老狼48440790


不光法國沒有“剩女”,整個西方世界都不會把大齡未婚的女性稱為“剩女”。無論是未婚女性自己,還是已婚女性或男性,都拒絕給有另外一些生活觀念和生活狀態的人貼標籤。


“剩女”是中國獨有的概念和稱呼,就兩性關係而言,它不是一個平等的、對女性足夠尊重的概念。尤其是這個所謂的“剩女”,不過27歲。27歲沒結婚就被稱為“剩女”,與西方的戀愛觀、婚姻觀、價值觀,有很大的不同。

1986年,美國的《新聞週刊》刊登了一篇專題文章稱,年滿40未婚的婦女,比那些已婚的婦女,更容易成為恐怖分子攻擊的目標。文章引發了強烈的抨擊,迫使《新聞週刊》不得不鄭重其事地刊登道歉聲明。

2010年,作為對前述文章的跟蹤,《新聞週刊》又刊發了一個調查報告,稱1986年的文章中調查的40歲的單身婦女,已有三分之二結婚。2015年,聯合國的一項調查表明,美國25-29歲的婦女,超過半數是單身。

法國的這個比例是65%,英國和日本分別為74%和70%,都大大超過美國。所以,他們不會認為27歲還沒有結婚就已經“剩”下了。相反,他們認為,這些女性過著更自由的生活,用良好教育和工作技巧為社會服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與此相對應的是,洛杉磯前任副市長、華裔美國人喬伊·陳出版過一本書《30歲以前別結婚》,在美國成為暢銷書,被稱為新時代美國婦女獨立和勵志宣言。她自己也被授予當年的“年度傑出婦女”稱號,不是因為副市長身份,而是因為暢銷書作家身份。

英語有“spinster”一詞,是老姑娘、老處女的意思。但是,2004年,英國在修改《民事伴侶關係法案》時,用“single”(單身)一詞,取代了spinster。小小的例子,也可以管窺西方文化對所謂“剩女”的態度。


世界真的很大


法國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是剩女!就問你想不想去!

胡哥不知道為什麼會有“法國沒有剩女”這種說法。

當然了,人家不叫剩女,而叫單身女性。

法國的單身女性有多少呢?據法國的社會學家讓·克洛德·考夫曼估算,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是單身!

是的,你沒有看錯胡哥也沒有寫錯,真的是三分之一,也就是有1000多萬女人是單身(法國總人口6000多萬)!

為什麼這麼多單身女性呢?

首先是,法國女多男少。


法國男性人口占總人口的48%,根本消化不完……

其次是法國女性還特別獨立。

舉個例子你就知道她們有多獨立。

法國女性不論年長的還是年少的,她們在思想和經濟上都很獨立,尤其是經濟獨立。

婚姻不順利就離婚,不想結婚就不結婚,一輩子不結婚也沒人說什麼。

再加上家裡也沒有催婚的七大姑八大姨,結不結婚也沒人管,自然就沒有什麼“剩女”的說法。

社會對女性是不是單身也很寬容,單身是你個人的自由,別人無權干涉嘛!

其實,這些單身女性表現出來的更像是中國以前用來形容單身青年的詞,叫“單身貴族”。

當然啦,單身也給她們帶來了一些方便,比如男朋友看不順眼就隨時可以換。

總結一下,法國不是沒有剩女,只是沒有歧視剩女的人。

最後胡哥想說,單身或者結婚都是你自己的生活,是你自己的選擇,你的生活應該由你做主,而不是聽從別人的指指點點。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剩女應該是我們國家的產物吧,法國沒有剩女一說。



在我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如果超過一定的年齡還沒有娶妻或者嫁人就會被人稱為剩男或者剩女。

而在法國,沒有人要求女人必須在哪個年齡之前必需嫁人,不然就是剩女。這主要是由法國的文化決定的。



法國人結婚的只是小部分,大部分人都選擇同居而不結婚。如果哪天兩個人過不下去了,或者其中有一個人出軌,他們就會選擇分手,根本用不著離婚這麼繁瑣。她們生的孩子和婚生的孩子一樣,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她們也不擔心分手後孩子養不好,因為法國國家會支持那些單親媽媽,在經濟上回給予援助。



所以說在法國,女人的地位和男人是對等的,而且有國家給予經濟上的照顧,使得女人即使獨自扶養後代,也不會有壓力。男人和女人之間完全是因為愛情而結合的。



法國女人一輩子都過得很優雅,很注意保養,就是到了60多了,也不怕沒人要。在法國街道上經常會見到打扮入時的老太太,優雅得過馬路,一點都不落伍。中國女人在年輕的時候會打扮自己,年紀一大,臉上有了皺紋,或者太過忙碌,就疏於打理,慢慢的就變成黃臉婆,就沒有人要了。而法國女人完全不是這樣的。



法國女人在一生中,都會有人去追求她們,只要他們願意,就不會單身。她們也就從來不可能淪落為“剩女”。


流水飄香2


法國不是沒有剩女,只是在社會文明程度很高的法國,無論大齡女性是否結婚,只要品質學識不錯,都會得到社會的尊重,不會被歧視,更不會有無知的媒體和直男癌製造剩女這個詞和剩女相關的話題來貶低和侮辱她們。在國內,對大齡剩女的這種打擊使得中國大齡優質剩女心理防線被摧毀,失去自信,生活灰暗無比,是在是民族的悲哀!

法國男性整體素質高,所以他們也理所當然也喜歡高素質的女人,不喜歡胸大無腦的女人,這一點和中國正好相反。他們職場上大都尊重女性,生活中平等的對待女性,善於誇讚女性,使得法國女人從心理上得到極大的滿足,這種精神支持使得法國女人一生優雅!

在國內,直男癌氾濫成災,甚至大部分本科以上的高學歷男生只知道學習和賺錢,不知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不懂得尊重女性,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把女人當做商品一樣評頭論足,什麼年輕漂亮才值錢,什麼能生育才值錢等等低級言論。這樣的輿論大環境下,女人年過二十五不再談青春,年過三十五不再談年輕,年過四十,無論曾經如何花容月貌,就不再談姿色,但卻忘記女人可以永遠談美麗。

但是,法國的審美文化認為,四五十歲的女人最美麗。對一個注重女性修煉和女性魅力的國家來說,女人只有到了這個年齡段,因為職場、人生經歷、經濟基礎各方面的積累,才會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成熟、沁人心脾的魅力。這種由長久歷練而產生的修養和魅力,飽滿、厚實、耐咀嚼、耐欣賞。在這樣的氛圍中,法國女人,二十歲活青春,三十歲活韻味,四十歲活智慧,五十歲活坦然,六十歲活輕鬆,七八十歲就成無價之寶。在法國,很多20歲出頭的男孩就喜歡40來歲的女人,所以,女大男3~10歲,在法國很正常。

在法國生活中太多優雅的老年女性,她們身材苗條,氣質高雅,而且挑選著裝時不考慮任何年齡阻礙。她們有一顆不老的詩心,或許她就是她這個季節的玫瑰,正詩意地綻放著。可以想像,女人要有怎樣的心態,怎樣的追求,怎樣的認識,才會到老了還有這樣驚人的風姿啊!

在中國人的的意識裡,美麗只存在於年輕的時候,年紀大了不值錢而且醜陋。彷彿在人們的審美意識中,美麗與美好只賦予年輕人,年齡稍長,彷彿就不該美好似的。在這樣的群體意識圍攻下,女人年過三十,就會有一種自我心理暗示,我要老了,不值錢了。在這樣的心理暗示下,越發的沒有自信,更別提優雅了。其實對於女人來說,素養和品質才是最有價值的,而不是年輕和生育這種作為男人附屬物的東西。

總的來說,一是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同,輿論環境對大齡未婚女子是碾壓還是寬容,導致剩女的心態不同。二是優質剩女們要活出自信,像法國女人一樣優雅到老,需要強大的內心,不要妄自菲薄,女人難道不是因為素質高人品好更有價值嗎?要像木棉花一樣並立在橡樹的旁邊,風姿綽約,而不是活的像藤一樣纏繞橡樹上才能生存的寄生物!


剩女新說


東西方的文化思想,生活關念根本不同。中法之間的差異猶為大,好似南北兩極。在中國成家立業乃天經地義,先成家再立業然後平天下。可見娶妻生子是第一位的,也是安身立命的基石。所以,自然產生了剩男,剩女,剩鬥士,齊天大剩等等名詞。而法國是浪漫國度,崇尚性開放,大數不不願被婚姻束縛,釆取同居,性伴侶式生活,情濃愛深時共同生活但同時保持個體的獨立和自由,一但愛淡了,情沒了,一拍兩散各自去尋找下一任性夥伴。所以,法國根本不存在剩女一說。就拿近兩屆法國總統來說都沒有第一夫人,因為他們都沒結婚,只有同居女友。東西方的兩種思想關念沒有孰高孰低,孰對孰錯。只要各自國家的人覺得生活的輕鬆舒適即可。



張國富150139119


剩女,顧名思義就是剩下來的女人,是到了結婚年齡還沒有把自己嫁出去的女人,之所以剩下來,多少是有些原因的,要麼是條件太好,要麼是條件太差,這是從客觀條件來說,而從精神層面上看也是有因可尋的。剩下來條件太差,所以沒人看得上;條件太好,所以沒人敢追。剩女這一說法主要是中國人提出來的,法國人並沒有剩女這一概念。

而法國女人,二十歲活青春,三十歲活韻味,四十歲活智慧,五十歲活坦然,六十歲活輕鬆,七八十歲就成無價之寶。法國是個注重浪漫的國家,在他們國家結婚是自由的,不需要父母同意,彩禮這些程序,也不注重外表,家庭什麼的,只注重感覺。很多法國情侶都不結婚,直接同居在一起;有些結婚也會因為感情不和而離婚,離婚之後也能很快的再戀愛再結婚。在法國,女人非常注重男人是否有紳士風度,是否幽默,興趣愛好是否相同,彼此之間是否相互吸引。

法國的單身女人很多,但和剩女完全是兩個概念,人家那是單身貴族,自由萬歲。法國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段,因為職場、人生經歷、經濟基礎各方面的積累,才會從裡而外散發出一種成熟、沁人心脾的魅力。這種歲月積澱出的修養和魅力,飽滿熱情,耐人尋味。

另外,法國女人追求時尚美麗,她們認為女人有權利展示生命的美麗,那是女人應有的尊嚴。她們覺得一定要讓自己優雅的生活,優雅的老去。所以,即使到了三四十歲沒有結婚,對於她們而言也是很正常的。


巴黎八卦資訊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剩女,為什麼會有剩女?據說剩女就是在已過適婚期,還沒有結婚,被男人們選的剩下來的女性。



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並不是說剩女不夠優秀,相反剩女裡有著特別優秀的群體,優秀的甚至讓你沒有勇氣去接近她們。





我就認識很多這樣優秀的美女,人家事業有成,顏值擔當,因為為了自己的事業而耽誤了自己的婚姻幸福,現如今的氣質,讓你對她望塵莫及,特別是明星群體和主播群體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女人自強自立了,讓我們這些可憐的男人太不適應了,本來就女少男多,優秀的女人都變成剩女啦,我們剩男群體也逐漸的變得更加強大,反而沒人關注,我們找誰說理去?



我們期盼著姐妹們快點走出剩女時代,也讓我們感受一把天下掉下個林妹妹的狂喜,畢竟沒有誰是願意當被選剩下的人。法國無剩女本來就是個偽命題,其實哪裡都一樣,再出色再優雅也得有一顆去接納別人的心。人都會有缺點的,只不過看你懂不懂愛,光能看到別人優點而忽視別人缺點的人,註定終身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