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成長經歷會導致一個人與別人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浩然之士


要建立親密關係,需要考量的要素有-安全感,親密感,和相互依存度。

安全感是指你可以確定這段關係是足夠牢固而不容易斷裂的。很多人會感到關係的脆弱,所以需要為關係的存在付出很多才覺得心安踏實,但過量的付出又導致對方的過分依賴和關係的失衡,最後又導致關係破裂。兒童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是0-3歲,這段時間兒童的首要任務是建立信任和安全,所以心理學提倡早年撫養者的穩定,為孩子提供一段穩定的關係存在。

親密感是指親近性和熟悉性,這主要是提現在親密關係裡的兩個人是否可以分享彼此的秘密,接納彼此的不同。如果一點親密都沒有,關係就很淺,如果親密佔據了兩個人太多的隱私又會讓人感到壓力和焦慮。

相互依存是指在親密關係裡的雙方的付出和彙報是相對均衡的。


旭冉-張


1.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對於當事人來說重大創傷性事件,例如遭遇背叛,欺騙等等,這種事件是能夠改變當事人信念的。

2.從依戀理論去講,在早年與父母的關係並沒有形成安全型依戀,而且在日後的成長中原生家庭也沒有進行修通。

3.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人,這種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與對外發展的能量全部投向自己,因此害怕形成親密關係而導致自戀受損

4.在早年的客體關係中,由於母親長期沒有及時,準確,穩定的滿足,從而使得形成信任的,安全的客體並沒有內化從而持續到成年。


海草和海星


小時後受到家庭暴力,被父母冷落,上學時被老師同學排斥,談對象時被對方拒絕,工作時被上司同事輕視,朋友問被出賣(可能朋友沒有替你保守秘密)。這都造成無法再信任他人,心裡的秘密也很難和別人分享,漸漸成了邊緣化的人,也就沒有親密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