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精銳火炮有哪些?

笑看江湖唯我獨尊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各類清代火炮)

清王朝自造的著名精銳火炮主要出現於清早期,型號非常雜,在型制方面很多明顯是仿製的西方火炮。製造方面,一般御製火炮或原型炮裝飾繁複,往往僅僅建造一門或數門,量產型則減去了裝飾,但在用料、威力方面往往也有減弱。根據乾隆朝的統計,著名的火炮大致有下面的一些。而從乾隆朝開始,清王朝自制的火炮就裹足不前了,雖然在其後的嘉慶、咸豐、道光年間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火炮型號名目,但總體上並沒有脫離康乾時代火炮的形式窠臼。

“渾銅炮”

清初平定三藩之亂時繳獲的吳三桂部的火炮,存於北京宮中作為炮式。



“御製金龍炮”

康熙二十年造,銅質,前膛,帶有木質炮車,造型和繳獲的吳三桂軍所用的渾銅炮相仿。炮彈鐵製、重0.48公斤。



“龍炮”

屬於御製金龍炮的縮小、量產型,銅製前膛,炮彈鐵製、重0.2公斤。



“御製制勝將軍炮”

康熙三十四年造,銅質,前膛,帶有木質炮車。炮彈鐵製、重1.8公斤。



“嚴威炮”

本型類似制勝將軍炮的量產型,沒有多餘的裝飾,屬於銅製前膛炮。炮彈鐵製,重0.75公斤。



“御製威遠將軍炮”

康熙年間造,銅質,屬於西式前膛臼炮。炮彈鐵質、重18公斤。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御製威遠將軍炮原物)



“沖天炮”

本型類似於是威遠將軍炮的量產版,屬於銅質前膛臼炮,造型、構造和威遠將軍炮相似,只是沒有繁複的裝飾。炮彈為生鐵,重12公斤。



“神威大將軍炮”

清皇太極時代鑄造,銅質,前膛,帶有木質四輪炮車。炮彈生鐵製、重6公斤。比較好玩的是炮車末端有類似駐鋤的設計。



“鐵心銅炮”

本型類似於是神威大將軍炮的量產型,材質為銅鐵複合,外套銅製,內管鐵製,以節省工料。炮彈鐵質、重0.2公斤。



“神威無敵大將軍炮”

清康熙十五年造,銅製,配木質三輪炮車,前膛。炮彈鐵製,彈重4.8公斤。原炮在近代法國軍隊入侵時被擄掠,現在法國巴黎榮軍院收藏展出。

(收藏在法國巴黎榮軍院的康熙十五年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原物。拍攝:陳悅)



“紅衣炮”

造型類似神威無敵大將軍炮,量產型火炮,沒有多餘的裝飾,銅製前膛。大小尺寸變化很多。



“神威將軍炮”

清康熙二十年造,屬於一種小型的神威炮,銅質,前膛,用雙輪木炮車。炮彈鉛質、重0.67公斤。

(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神威將軍炮原物)



“臺灣炮”

清康熙平定臺灣時繳獲的鄭氏集團裝備的歐洲造火炮(可能是荷蘭或西班牙炮),存於武庫作為炮式。屬於銅製前膛炮。



“武成永固大將軍炮”

清康熙二十八年南懷仁監造,銅製,前膛,配四輪木炮車,造型和在臺灣繳獲的鄭氏集團火炮相似。炮彈生鐵製、重12公斤。



“神功將軍炮”

清康熙二十八年造,造型和神威無敵大將軍炮相似,銅質,前膛。炮彈生鐵製、重2.1公斤。



“得勝炮”

和上述火炮不同,本型屬於量產的隨軍行營火炮,銅質,前膛,配雙輪木炮車。炮彈生鐵製、重0.45公斤。



“九節十成炮”

本型屬於量產火炮,銅製,前膛,形式類似於山炮。炮彈生鐵、重1.5公斤。火炮共分為10段(從炮口向後前9節每節直徑大小相同,最後1節為炮尾,較前9節造型不一樣),每段都有螺紋,可以分段拆卸、組合,便於運輸。這種火炮可以配四輪木炮車,比較有特點的是中間承託炮管部分的結構,用的是半月狀夾板,用螺輪旋轉調整緊固。



“子母炮”

即明代所稱的佛郎機,屬於量產型火炮,有大小各種,結構原理相同。即炮管和盛子藥的子藥筒分裝式。



“行營信炮”

本型火炮在中國演義小說中經常提到,通常為鐵製,豎放在地面上發射,用於報信。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門行營信炮)


海研會


清朝的炮有取勝將軍炮.威這將軍炮.威風將軍炮.威風無敵將軍炮.武成永固大將軍炮.神攻將軍炮。

清朝的大化色有2000門


12974529251李運裕


二營長的意大利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