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皖靈天下


中國的農村地區是一塊神奇的地方,千百年來,這裡的人一直有著自己的追求和堅守,無論時代如何進步,這裡的人都有不變的信仰。如果想了解中國的傳統文明,瞭解中國社會,一定要到農村走走,那裡留下來的神話傳說,那裡保存下來的千年習俗,有趣而生動。

幾年前,農村人家自用的桌椅板凳,甚至木床都是靠老工匠手工製作,那時候一個老工匠進入村裡面,往往能住個十天半月,直到把這個村裡的生意做完,再趕著去下一個村。在我的記憶中,家裡面的凳子和桌子,以及幾張木板床,都是出自一位老木匠之手,見木匠做活多了,也漸漸發現了一些規律。

像每次做凳子的時候,老木匠量過尺寸後,這些數字的最後一定要有個三,例如二尺三、四尺三等,做桌子的時候,截取尺寸的最後一個數字一定是九,做床的時候,這個數字七出現的次數就多了,剛開始的還沒注意,不過聽得多了,總免不了好奇心,就趁著師傅不忙的時候問了一下原因。

木匠師傅聽了,笑笑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是我們木匠約定俗成的東西,誰也不知道從哪年開始傳下來的,我的還是我師父教的哩。這‘凳不離三’是說做凳子時,凳子的長度後面一定要有個3這個數字,因為當年劉關張三兄弟桃園結義,象徵坐在這條凳子上的人都能成為朋友兄弟。”

“‘門不離五’與‘凳不離三’是一樣的理,這個數字5象徵五福臨門;‘床不離七’有點複雜,除了說在丈量尺寸時留個7,在結構上也得講究7,像留7根穿樘,如果有床頭靠背的話,靠背也留七根,這個是諧音床不離妻,既是希望單身漢能找到媳婦,也是希望夫妻二人能和睦相處。”

“說這麼多,這個‘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應該也好理解了吧,棺材一律做成八尺,因為八字吉利啊,八同發,棺同官,寓意升官發財;俗話說‘無酒不成席’,九同酒諧音,留客人在家吃飯,既不離飯也不離酒,這是表達主人熱情好客,把酒言歡之意。”

如今隨著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大家一般都是去商場買傢俱,在家請木匠做桌椅的人家也少見了,只是不知道買回來的傢俱會遵循這些說法嗎?不過中國地域廣闊,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你們那邊做傢俱有這些規矩嗎?歡迎在評論中留言討論。


山農老兵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講究?那麼作為一個老農,就說說這裡邊的含義,各地風俗不同,在我們老家是這樣的說法;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凳不離三,指的是長扳凳,而不是現在這個凳子,是配合桌子而定的,也就是人們說的八仙卓,扳凳的腿根部為三寸,這樣才能牢固。卓子的面,四根外框加中間五塊平板,才稱得上八仙卓,這就是凳不離三,桌不離九。這都是大戶人家才有的,就在七八十年代,誰家帶客都得跑一個莊找長扳凳和八仙桌。而不是現在的小板凳和小卓,在過去農村,去了長板凳和八仙卓,很少由凳子和桌子,可以說不存在。農村人座的都是用玉米褲擰成的秀鈍和埔攤(土語)家有老年人都知道。

在過去門不離五,是從各方面說的,過去房子都底基本兩米高,在底的房子,門口的高度不能少於五尺高,意思是指那一天發達了,買個騾子馬,能把它牽到屋裡餵養。太低了大牲口進不了屋。

床不離七,在過去指的是,床的高度,床的長度,床的寬度,床的橫叉為七根,床埔的板為七塊,這樣叫九五至尊。也就是人們休息的地方。

棺不離八,在過去人們對老人是孝順的,那怕不吃不喝,也會給老人做個大棺材,都叫五寸貨,又大度又排場,當然在發達的戶,棺材只能四尺八高,不然出不了屋門。

無論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都是緊緊相連的,謝謝!


農村農民萬歲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在我國曆史上流傳下來許多詼諧有趣的諺語,它們採用諧音的方式來表達人們對於某種事物的希望。就比如一些地方人們結婚的時候要在床上撒上紅棗、花生、桂圓、蓮子,象徵著人們對新人美好的祝福“早生貴子”。過去結婚的時候一些家庭買不起傢俱,就只能請人來製作傢俱,木匠在那時候可是一個非常火的職業。在木匠這個行業中也遵循著一些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在打床的時候尾數要留“七”,製作棺材的時候尺寸都是“八尺”,製作桌子的時候邊長尾數要有“九”。



第一“床不離七”,七和妻諧音,床上離不開妻子,象徵夫妻婚後生活和和美美、白頭到老。木匠打床的時候一般都會在尺寸和結構上留七,比如床板由七塊小的木板做成、床的寬度二尺七等。這就寄予了家人對於新郎、新娘美好生活的祝福,也有說法說希望睡在床上的人可以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第二“棺不離八”,八和發諧音,棺和官諧音,寄託了人們希望祖先保佑自己升官發財的美好願望。中國人對於祖先都有一種崇敬,認為祖先能夠保佑自己家族興旺發達,所以在喪事禮節上都尤為重視,任何一個細節都很嚴謹。所在在製作棺材的時候基本都是選擇八尺的,以此來寄託對於美好生活的希望。


第三“桌不離九”,九和酒發諧音,桌上離不開酒證明這家人賓客很多,預示著家族興旺

。每當去到親戚朋友家的時候,親戚朋友都會拿出美酒來進行招待,桌的尺寸上留“九”,寄託了主人家希望自家“賓客滿門”的期盼。賓客願意來證明這個家庭有人願意來,也是家庭興旺發達的象徵。

這些有趣的民俗語言寄託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希望,也是中華民族底層人民智慧的體現。有些可能帶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希望大家可以辯證的對待,不要被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東西左右了選擇。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老農民說事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想必都知道,那時候家裡的傢俱及農用品都是本村的手藝人動手做的,包括有木匠、篾匠、泥瓦匠等等,那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講究什麼?又有什麼意義呢?接下來我們一個個分析吧:

首先、床不離七:

  七與妻諧音,單人床的尺寸一般是二尺七寸,雙人的尺寸是四尺五寸七,尾數都是七意味長長久久,所以就有了床不離七。

其次、棺不離八:

  棺材一般在農村都是常見的,怎麼做也有講究,這個講究就在給先人制造的棺材長度都是八尺,意寓先人要保佑後人升官發財之意。

再次、桌不離九

在鄉下飯桌可是每家每戶的必備品,在製作上也有很多講究,主要體現在飯桌的寬度與高度的尺寸,尾數都必須帶九,同時九又諧音酒,有熱情好客之意。

其實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這些講究及有些忌諱都慢慢消失了,就像以前的木匠,現在慢慢的退出咯,取而代之的都是現代化的傢俱廠,木匠的榫卯工藝都缺失了,這不禁為一大遺憾,希望我們在接受新鮮事物的同時也不要忘卻以前舊的傳承。


心揚一九八八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農村俗語,源自於魯班尺,講的是這些東西的尺寸要怎麼做,朗朗上口,也可以說是農村藝人工匠口傳心授的口訣。我大概說下並教大家怎麼用就是了。

魯班尺,傳說是春秋魯國公所創造發明,後經過風水界的賢達加入了八字,用以丈量房宅吉凶,也被稱為:門公尺。再後來又融入了丁蘭尺度,丁蘭尺是丈量陰宅作用的。而今的魯班尺,已經加入了現在的寸,釐米,在現代風水文化,建築文化裡,發揮著普遍廣泛的作用。

一般人,對這些東西,屬於半知半解,也就那樣了,自己也不幹這門工作對不對?所以知道它的來歷就行了。現在的人呢,不用去講究這麼多,即使家中一些尺寸要計較,也很方便的,買一把鋼尺就可以丈量。

上圖,這個尺子幾塊錢,買一個,量一下就可以了。至於怎麼量呢,你不用去管太多,家裡東西的,你看尺寸的上下倆邊,都是紅字的,就行了,保證沒問題。因為這種尺,包含了門公尺和丁蘭尺,怕看反了,所以我講倆邊都是紅的就行了。這是懶人放大招,有對沒錯。

其實自己又不做傢俱,不需用到的。多數會用到,是比如要擺放神臺啦,那丈量下神臺高度,這個比較常見,其他其實並沒多大用處的。


命理師陳一宏


這句俗話應該是農村老木匠常說的行業術語,其實是指對床、桌等傢俱尺寸的講究。

自古以來,人們對萬事都想圖個吉利,嚮往美好圓滿。所以以前的農村老木匠常會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就是對傢俱尺寸的講究。要知道,過去農村木匠常說的尺寸主要是通過尺子丈量,這句話意思具體是說:



一、凳不離三

“三”代表忠義。取自“桃園三結義”。意思是說,做長條木凳長度的末位數一定要帶一個“三”,如二尺三,五尺三等。



二、門不離五

“五”有五福臨門的寓意。以前製作門時,無論大小寬窄的尺寸末尾數一般都離不開“五”。例如門寬四尺五等。

三、床不離七

七同“妻”諧音,有夫妻同床偕老之意。以前做床時,男人都希望和妻子同床,如果沒有七,男人們就會擔心一輩子可能找不到老婆的。因此,床板一般做成二尺七寸,也有的雙人床做成四尺七寸的。



四、棺不離八

八同“發”諧音,象徵著升官發財的寓意。因此,做棺材時一般都會做成八尺。



五、桌不離九

“九”寓意著吃飯不離酒,有熱情好客的意思。因此,以前人們做桌子時,大多是那種方桌,其邊長和高度一般都帶數字“九”。



隨著經濟發展,時代的進步,這些農村的老講究很多已經被丟棄了。而且,現在的人們追求時髦個性的傢俱比較多,因此,現代傢俱可謂是五花八門,個性且更實用!


龍百曉生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個農村俗語,不但包含了古代木匠做工物件的尺寸,還有古代人對生活充滿了美好幻想,把美好的祝願與生活的用品捆綁在一起。

首先,一個美滿的家庭,必定是夫妻同床共枕,那床上肯定離不開妻子。妻與“七”諧音小小一個“七”字,寄託著夫妻和睦,恩愛有加的美好的祝願。另外,古代做床的尺寸,也是很講究的。一般都為“三尺七、四尺七、五尺七,用現在的術語就是1米2多、1米5多、1米8多。從上就可以看出,現在做床也是按照這個標準來定製的尺寸,除了個別身高突出的人需要定製以外,這三這個尺寸已經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家庭的需要。

因此,“床不離七”不但有著美好的寓意,而且也是按照人的身高來量制的尺寸。

其次,古代人對棺木是非常重視的,棺木意味著人死後的另外一個家。死亡也意味著重生,人們見到棺材並不會感到害怕,也不會覺得它是不吉利之物。“見棺發財”這個說法,山農在參加他人的葬禮上,也會自我安慰的說道,希望自己能有好運發生。

發與“8”也是同音的原因,8一直都是人們心目中,發財的標誌,“棺不離八”也由此而來。還有就是棺材的尺度,一般都是八尺。古時候的人身高最多是七尺左右。所以有“七尺男兒”之說。有些家世顯赫的家庭,都喜歡在棺材裡面擺放陪葬品,如果只按照身高來定製棺木,肯定是放不下陪葬品的。長此以往八尺便形成了棺木的標準尺度。

再次,

桌子的製作都是以八仙桌為標準,4個面都是坐兩個人。桌子的長度其實是按照人的肩寬來定的。成年男人一般的肩寬是46釐米左右,女人的肩寬一般是44釐米左右,平均下來是45釐米。因此在製作桌子的時候,為了能同時坐下兩個人而不嫌擠,桌子長度都會大於等於90釐米。這便是“桌不離九”。當然也有九與“酒”諧音,來表達人們吃飯的時候,桌子上都離不開酒的說法


山農村民笑哈哈


這句俗語是木匠行業的俗語,我的父親是一位木匠,他也常常嘮叨這句話。


其實這句話的全句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我曾經問過父親,父親說,他具體也解釋不清楚,他師傅曾告訴他為什麼?因為做這些傢俱按照這些數字來做會有福氣。

後來我也查閱一些資料,所謂的三,可能就是忠誠的意思,例如桃園三結義。也可能是三生萬物的意思,蘊含著道家的思想。


門不離五,聽到這個五是不是想起五福臨門,或者五子登科。五福臨門比較直接,五子登科就是從家門走出去,到外面創一番事業。


床不離七,七與妻諧音。做床哪能離開妻子呢?床就是夫妻共同安榻之地,離開妻子還能叫家嗎?所以床不能離開妻子。


棺不離八,其實這個八,我思索好久也沒有想明白。難道是八仙過海的意思,明顯不是。有人說八和發諧音,這個我不認同,小時候農村很忌諱八,認為八是疤疤癩癩的不好。不過這個八尺的標準卻執行很多年。具體雲因待考。

桌不離九,這個好理解,桌子怎麼可能離開九,有九的人家才會越過越富裕。


綜上所述就是這句俗語的意思了。


民工札記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用”,到底在什麼講究?

這是農村俗話,是過去農村木工在鄉下做手藝形成的木工傳統規矩,也是一種木工傳統文化。它是古代木工手藝人傳承下來在具體操作中好記好用的通用標準。“床不離七”,“七”是諧音“妻”的意思。這就是說,木工師傅做的木床永遠是夫妻不離不棄的晚上安身之處,是對床主人美好的祝福和願望。它又是指床長六尺七寸,寬三尺七寸到五尺七之間,高二尺七寸的規格標準。



“棺不離八”,“八”是同“發”的意思,是說棺木主人和後代永遠發財。過去和古代,農村很貧窮,希望有好日子過,人們長期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手藝人迎合社會上人你意願而產生的說法。也是指木工在做棺木時對長寬高的標準和要求,即長六尺八寸,寬一尺八寸,高一尺八寸。“桌不離九”,是說對桌子主人生活美滿富貴的誇讚,每餐吃飯離不開酒,有酒的飯,是說生活是十分充足富有,是主人的奉呈和祝願。它也是做木飯桌的尺寸,長二尺九寸,寬二尺九寸,高二尺九寸的規矩。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在留言區處留言,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文化作者旭日東昇付先。


旭日東昇付先


感謝題主:回答這題之前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是早些時候木匠入門需要老師傅傳授的口訣。原話是從一到九針對不同傢俱定義不同的尺寸含義。在古代很多木材十分珍貴,一個比較厲害的木匠看一眼原木根據原木尺寸,一下子就能算出來大概能做幾件傢俱。實際做出來的往往更多,加上一些吉祥的順口溜,往往在幹完木活以後能多拿到一些工錢。在一些木材稀缺的地方,甚至會將剩餘的木材作為謝禮送給木匠師傅。在木匠當中也有“空手出門,抱材(財)歸家”的諺語,所以幹完木活都會從主人家討要一些木材得個好彩頭。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

凳不離三,從迷信角度講叫“暗合三才”,五格剖象法術語,即天格、地咯、人格對應的天才、地才、人才。取合運天地,運勢通達之意。也有桃園三結義,座中皆兄弟的說法。

門不離五,主要是為了能合五行(金木水火土)、迎五福(福祿壽喜財)所以老木匠在做門的時候處處留五。比較厲害的木匠做門要坑害主人家也有“留七家破、留八人亡”的說法。(要想知道為什麼,就關注我私信回答)


床不離七,主要是說女主人。七諧音妻,床不離七既有白頭偕老之意又有家庭和睦的意思。也有一種迷信的說法:睡覺有順應天道陰陽相交的意思,床不離七也有上合北斗的意思。古人擔心一覺不醒,所以做床的時候就會想到北斗相衛,抵禦妖邪。

八不離棺,主要是取“升官發財”之意。以及古人講究入土為安,合八也有四平八穩的意思在裡面。在風水學中又有八卦鎮棺的說法。

桌不離九,主要是九與酒諧音。因為古代中國,酒是十分珍貴的東西。普通百姓也希望桌不離酒來憧憬美好生活的開始。長長久久的美好生活,從桌上開始。

這些諺語主要是講木匠藝人,在古代木匠地位非常高。就是因為日常生活有太多地方離不開木匠。甚至還有皇帝想當木匠。在名譽和地位面前當然要有絕活,甚至有一種說法叫一個木匠半個道士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