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從事的決不是一項普通的職業,但也別神化教師

在討論教師地位的時候,有一種觀點頗有市場:“別神化教師,教師從事的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職業。”還有老師以“職業平等”為由,要求教育職業“去魅化”,即去“神聖化”。一些老師認為這種觀點是“大實話”,是“接地氣”。對這句話,我只同意一半。

我完全同意“別神化教師”。因為“神化教師”便意味著把教師視為不食人間煙火的神,誇大教師的作用,將無限的責任都加在教師身上,把“教育萬能”變成了“教師萬能”。一些歌頌教師的比喻:“春蠶”“蠟燭”“園丁”“燈塔”“橋樑”“鋪路石”“擺渡人”……都在某一個側面揭示了教師職業的本質,從一定意義上說都不錯,不能說是“神化”,因此,這些比喻我一直認為不能簡單否定。但將這些比喻推向絕對,教師便成了無所不能同時又不堪其重負的“非人”,而成了“神”,這就是“神化”。

我們呼籲“別神化教師”,意味著不但承認教師也有作為人的生存需要,也有正當的物質訴求,也有過美好生活的願望和權利,而且承認教師不是完人,也有自己的弱點、缺點和個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也和學生一樣,是一直在不斷成長中的人。

教師從事的決不是一項普通的職業,但也別神化教師

可是,說“教師從事的只是一個普通的職業”,我則不敢苟同。作為一個職業,教師的確有普通的一面,比如也有職業規範,也有入職門檻,也要職業技能,也要領取報酬……但教師職業更有其“不普通”的一面,那就是——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使命!注意,我這裡之所以說是“使命”而不是“任務”,因為“使命”比“任務”更神聖,更崇高,更事關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未來!我們完全不用怕“不接地氣”便諱言教育的神聖、崇高與偉大。

有人說:“教育不過就是作為消費者的家長購買服務而已。”教育當然有“服務”的屬性,但這裡的“服務”可不是像商店買東西一般簡單,也不是理髮師為人理髮那麼普通,更不是洗腳妹給客人搓腳那麼“接地氣”!教育提供的不是具體的商品,也不是“手把手”的服務,而是知識、技能和人格,簡單說,是服務於人的成長!如果把教育僅僅看作是傳授知識、培訓技能,那就只是“培訓”,而不是“教育”。

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誰要是把自己單純地侷限於學習和認識之上,即便他的學習能力非常強,那他的靈魂也是匱乏和不健全的。”(《什麼是教育》)可是現在,我們有的教育者恰恰是把自己的職業僅僅限於“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當教育只剩下“販賣知識技能”而不管“靈魂”的時候,教育就已經消失了。

教師從事的決不是一項普通的職業,但也別神化教師

在互聯網時代,知識的源泉顯然不僅僅是教師了,技能也可以不通過傳統意義上的學校而獲得。如果教師還以為自己從事的“不過是提供商品服務”,這是教師自己把自己的職業“矮化”了,那就別怪社會看不起教師了。

任何一項普通的職業,都有其行業規範。有人認為,教師只要遵守教師職業規範就行了——也就是說,你要我做什麼,我做到了,就行了,別再“玩虛的”,什麼“道德”啊“精神”啊“價值觀”啊等等。可能對一般的職業來說,只要做到了必須做到的就可以了。比如車站窗口的售票員,只要用語規範、態度和藹、服務規範、效率高、不出錯,乘客就滿意了。

但這對教師卻不行,職業規範只能管著表面的教育行為,卻管不到內在的教育情操。比如,嚴格的規範能夠保證教師上課必須備課寫教案,按時上課不遲到……但卻無法保證教師精心備課,更無法保證教師課堂教學的課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富有魅力。而要做到這些,教師的愛心、智慧、責任心是必不可少的。擁有這些精神層面的因素,當然需要“制度”的設計,但更取決於教師的職業良知。這就是教師職業“不普通”的一面。

是的,教師不是聖人,不能也不應該用聖人的標準去苛求老師。老師也要生活,也要養家餬口。但去掉教師頭上的“光環”,並不意味著就是去掉教育的使命。教師的職業特點就是,如果教師僅僅是滿足生活,對得起工資,不觸碰職業規範的底線,就不可能是一個真正合格的教育者。中國人愛說“將心比心”,如果一個老師僅僅是抱著“我領工資我工作”,僅僅是不體罰學生、不遲到曠課,卻沒有愛心,沒有責任心,不願意為學生有哪怕是一點點“八小時以外”的“付出”(其實,教師職業的特點就是不可能將工作和休息時間分得那麼清晰),你願意把你的孩子交給這樣的老師嗎?

教師從事的決不是一項普通的職業,但也別神化教師

其實,教育的神聖並不是所謂“媒體炒作出來的”,也不是社會輿論“強加”的。準確地說,教育的神聖是天然的,因為教育承擔著引領人類文明、推動歷史的作用——當然,“引領”和“推動”不只是教育家的事,政治家、藝術家、科學家、企業家等等,都是歷史的創造者,但說到底,所有理想和思想都得靠教育來啟蒙和傳輸,所有文明都得由教育來繼承和發揚。所以,在一些國家,比如德國,只有教師、醫生、律師這三個職業必須經過國家的嚴格考試,因為他們認為這三項職業是負有特殊使命的,決不普通。教師是否有尊嚴則去取決於你自己。

也許有人會說我“唱高調”,說我“不接地氣”,我不怕。既不媚上,也不迎合,我只忠實於自己的心靈而發聲。最後我還想說的是,無論如何呼籲改善教師待遇,提高教師社會地位,都是不過分的。在這方面,國家和社會還有相當的努力空間。但作為教師,如何不但讓社會看得起自己而且由衷地敬佩教師,這就靠我們自己了。

想到現在網上一些老師,一提起自己的職業就唉聲嘆氣,悲悲慼慼,你給他說“職業幸福”,他說你“太理想化”甚至“太假”。是的——我再說一遍,教師待遇有待提高,教師尊嚴有待捍衛,教育環境有待改善,教育體制有待革新……我為此在“鎮西茶館”推出過大量文章,但這一切都不是教師怨天尤人的理由。經常聽人批評無良媒體對教師的“抹黑”,可是我們自己是否客觀上也在“抹黑”自己?

如果你都諱言教育的神聖而只說是一項“普通的職業”,甚至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職業,人家憑什麼尊重你?

教育是神聖而偉大的,你承認也罷否認也罷,這神聖與偉大都在歷史的豐碑上刻著;但教師則未必神聖而偉大,也未必不神聖而偉大——究竟如何,全在教師自己。

本文轉自鎮西茶館,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司立場。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廣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裡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課堂,挖掘最新鮮的教育資訊,分享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